原始要終
去末歸本
反敗為勝
口是心非
古為今用 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注釋
憫――――耽心、憂慮的意思.
長――――生長、發(fā)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樣子.
謂――――告訴.
病――――勞累.
予――――文言人稱代詞,我的意思.
趨――――趕去.
非徒―――不僅只是.
評點
此則寓言從反面生動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遇事如果不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只能是好心辦壞事.
防微杜漸
解釋: 在不良事物剛露頭時就加以防止,杜絕其發(fā)展.
這個成語來源于《后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東漢和帝即位后,竇太后專權.她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任用竇家兄弟為文武大官,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看到這種現(xiàn)象,許多大臣心里很著急,都為漢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鴻就是其中的一個.
丁鴻很有學問,對經(jīng)書極有研究.對竇太后的專權他十分氣憤,決心為國除掉這一禍根.幾年后,天上發(fā)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為不祥的征兆,上書皇帝,指出竇家權勢對于國家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現(xiàn)象.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感覺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竇憲的官,竇憲和他的兄弟們因此而自殺.
丁鴻在給和帝的上書中,說皇帝如果親手整頓政治,應在事故開始萌芽時候就注意防止,這樣才可以消除隱患,使得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畫蛇添足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注釋
祠——音詞,祠堂,封建社會中祭祀祖宗或先賢、烈士的地方.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屬,在自己手下辦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飲酒用的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