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胯下之辱
韓信未成名時,在街頭碰到一個惡少,惡少看見韓信背著劍,就擋住韓信的去路對韓信說:要么砍我,要么就從我胯下鉆過去。韓信便從容的從惡少的胯下鉆過去了,這個故事其實還有續(xù)集,后來韓信衣錦還鄉(xiāng),找到那個惡少,惡少嚇的魂不附體,韓信一笑置之,還賞了他個小官做。
胯下之辱是韓信不與小人計較,一心謀大事的寫照,這句話后來成為很多英雄或狗熊受辱之后的借口,“當(dāng)年韓信也曾受過胯下之辱”。。,那意思好像受了辱反而似韓信般英雄,其實英雄跟受不受辱沒關(guān)系,有關(guān)系的是受辱后的表現(xiàn),是奮發(fā)圖強,還是繼續(xù)受辱?
二、一飯千金
還是在韓信未成名之前,韓信生活困苦,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一個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太太就經(jīng)常給韓信分點帶來的飯吃,韓信非常感激,說:將來我一定要重重報答你。老太太說:一個男人都不能自食其力,我還能指望上你的報答嗎?韓信聽了非常慚愧。這個故事的續(xù)集是,韓信后來衣錦還鄉(xiāng),找到這位當(dāng)年的恩人,賞賜千金。
一飯千金,是韓信知恩圖報,有顆感恩心的表現(xiàn),千百年來,直至今日,這個故事對于社會建設(shè)都十分有意義。
三、推陳出新
韓信初投劉邦,劉邦不太喜歡韓信這個胯下之徒,安排他去管理糧倉。韓信對于糧倉管理提出了“推陳出新”的管理理念,把糧倉前后開兩個門,前門進新糧,后門出舊糧,一方面糧倉通風(fēng),更重要的是糧倉的新舊糧食更科學(xué)的循環(huán),不易造成霉變。
要不說,是金子到哪里都能發(fā)光,韓信管理糧倉,即進行了一次偉大的倉儲管理革命,直到現(xiàn)在,“前進后出,推陳出新”,對于倉儲管理仍然十重要。
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韓信第一次從漢中出兵時,一面命令大將修棧道迷惑敵軍,另一方面自己悄悄率軍從陳倉小道殺出,出其不意,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韓信的首次用兵,非常成功,韓信也取得了上到劉邦,下到軍士的初步信任。這也是三十六計之一,很經(jīng)典的一個兵家軍事故事。這一招在生活中也常被廣泛利用,很多事情,我們看到的都是明修棧道。
五、背水一戰(zhàn)
韓信率軍領(lǐng)軍隊攻打趙國,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軍交戰(zhàn)。韓信以前臨大敵,后無退路的處境來堅定將士拼死求勝的決心,結(jié)果大破趙軍。
背水一戰(zhàn)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跟破釜沉舟差不多,也是軍事史上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不過這一招也得看誰用,三國時的馬謖后來也想來一個“背山一戰(zhàn)”,置之死地而后生,結(jié)果軍士們都很害怕,不戰(zhàn)自亂,造成街亭之失。
六、十面埋伏
對于項羽這樣的蓋世英雄來說,遇到韓信,真是有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十面埋伏之下,四面楚歌,韓信就這樣把項羽逼上了霸王別姬的英雄末路。
十面埋伏是韓信高超指揮藝術(shù)的最后一戰(zhàn),是項羽英雄悲壯的最后謝幕,也是古代琵琶彈奏最出名的曲子,最后還是張藝謀導(dǎo)演的,被網(wǎng)友嘲笑的一部電影名字。
七、功高震主
楚漢僵持的時候,有人勸韓信:你功勞太大了,將來皇帝難免猜忌你,不如就此自立為王,三分天下。韓信卻想著平常劉邦對自己不錯,不忍心背叛劉邦。沒想到后來一語成讖,果然應(yīng)驗。
提到功高震主,我們會想到很多人,第一個卻是韓信,后來的就是岳飛、徐達、年羹堯等。功高為什么會震主,其實也可以理解,自古擁兵自立的大將數(shù)不勝數(shù),趙匡胤是最成功的一個,至于南北朝、五代十國等亂世時期,大將稱王的更是猶如過江之鯽。
韓信用兵智商高,政治智慧卻不算高明,包括項羽,都玩不過流氓劉邦“面厚心狠”,當(dāng)然伴君如伴虎,“既要有本事,又顯得不是很有本事”不是那么容易。蕭何就曾經(jīng)故意搶占民房,惹起一片民怨,老百姓上告劉邦,劉邦聽得蕭何弄得民怨沸騰,非常高興,就對蕭何放下了警戒的心。郭子儀也曾讓自己府門日夜大開,以示自己心胸坦蕩沒有陰謀。想當(dāng)個能臣皆忠臣真不容易。
八、多多益善
韓信被貶淮陰侯后,一次劉邦和他閑聊,問起各位大將的帶兵能力,韓信都說了具體哪個大將能帶兵多少,劉邦問:那我能帶兵多少,韓信說:大王能帶十萬。劉邦又問:那你能帶多少?韓信說:多多益善。劉邦:那你怎么還被我抓住了?韓信:你帶兵雖然不如我,但你會帶將,這卻是天生的本領(lǐng)。
多多益善的確是韓信的帶兵能力,從對話中卻也看出了韓信說話挺直率,不作假,竟敢當(dāng)面說皇帝帶兵不如自己,幸好在劉邦的逼問下后面又圓了回來。
九、鳥盡弓藏
韓信被劉邦捉拿捆綁后,說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dāng)亨!”
狡兔死掉,獵狗就被煮吃了;飛鳥打完了,弓就被藏起來了,敵國破了,謀士就得死了。古往今來,這樣的事有很多,如越王勾踐對于文仲,吳王夫差對于伍子胥,還有上文功高震主那幾位,都是如此。
十、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其實后期很謹慎,怕被陷害,經(jīng)常托病不出門。直到后來蕭何邀請他一起入宮,韓信推不掉蕭何的面子,又想有蕭何在,想必很安全,就和蕭何一起入宮。剛?cè)雽m,蕭何就不見了,韓信接著就被呂后抓起來,在未央宮處死,年僅三十三歲。
蕭何曾經(jīng)月下追韓信,對韓信有知遇之恩、保薦之功,但韓信的死卻也是他利用了韓信對他的信任,所以說,韓信其實是個很感恩的人,韓信要背叛也是是劉邦先對他不起,所以劉邦猜忌韓信是沒道理的。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一知己是蕭何,兩婦人是當(dāng)年給他飯吃的漂母和后來的呂后,這就是韓信的一生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