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單食薄yī dān shí bó
意思:衣裳單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
衣冠楚楚yī guān chǔ chǔ
出處:《詩經(jīng)·曹風(fēng)·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意思:楚楚:鮮明、整潔的樣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
衣冠禽獸yī guān qín shòu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三回:“既是不孝,所謂衣冠禽獸,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意思:穿戴著衣帽的禽獸。指品德極壞,行為象禽獸一樣卑劣的人。
衣冠梟獍yī guān xiāo jìng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蘇楷為衣冠梟獍。”
意思:相傳梟是吃母的惡鳥,獍是吃父的惡獸。舊時比喻不孝的人。
衣架飯囊yī jià fàn náng
出處:元·王子一《主入桃源》第一折:“飯囊衣架,塞滿長安亂似麻。”
意思:裝飯的口袋,掛衣的架子。比喻沒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yī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
意思:形容懶惰成性,坐享別人勞動成果的人。
衣衫藍(lán)縷yī shān lán lǚ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訓(xùn)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lán)縷以啟山林。”
意思:衣服破爛。
衣裳之會yī shāng zhī huì
出處:《谷梁傳·莊公二十七年》:“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
意思:與“兵車之會”相對而言,指春秋時代諸國之間和好的會議。
衣食不周yī shí bù zhōu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二十七:“我今衣食不周,無力婚娶,何不俯就他家,一舉兩得?”
意思:周:齊備。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衣食父母yī shí fù mǔ
意思:指生活所依賴的人。
衣食住行yī shí zhù xíng
意思:泛指穿衣、吃飯、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衣香鬢影yī xiāng bìn yǐng
出處:北周·庾信《春賦》:“屋里衣香不如花。”唐·李賀《詠懷》詩:“彈琴看文君,春風(fēng)吹鬢影。”
意思:形容婦女的衣著穿戴十分華麗(多指人多的場合)。借指婦女。
衣被群生yì bèi qún shēng
出處:宋·歐陽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論》:“衣被群生,贍足萬類。”
意思:衣被:給人衣穿,比喻加惠于人;群生:眾生。比喻恩惠廣施。
衣錦還鄉(xiāng)yì jǐn huán xiāng
出處:《舊唐書·姜暮傳》:“衣錦還鄉(xiāng),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
意思:舊指富貴以后回到故鄉(xiāng)。含有向鄉(xiāng)里夸耀的意思。
衣錦榮歸yì jǐn róng guī
出處:《舊唐書·姜暮傳》:“衣錦還鄉(xiāng),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
意思:舊指富貴以后回到故鄉(xiāng)。含有向鄉(xiāng)里夸耀的意思。
衣錦夜行yì jǐn yè xíng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傳》:“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錦夜行。”
意思: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夜里穿著錦繡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顯示榮華富貴。
衣輕乘肥yì qīng chéng féi
出處:《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鐘會,名公子,以才能貴幸,乘肥衣輕,賓從如云。”
意思:衣:穿。輕:輕暖的裘衣;肥:肥壯的馬。穿著貴重的衣服,駕馭肥壯的馬。形容生活奢侈豪華。
衣繡晝行yì xiù zhòu xíng
出處:《三國志·魏書·張既傳》:“還君本州,可謂衣繡晝行矣。”
意思:晝:白天。穿了錦繡衣服在白晝行走。比喻在本鄉(xiāng)作官,或富貴后回到故鄉(xiāng)。
衣租食稅yì zū shí shuì
出處:《漢書·食貨志下》:“縣官食租衣稅而已。”
意思:租、稅:田賦和各種稅款的總稱。依靠百姓繳納的租稅生活。
衣缽相傳yī bō xiāng chuán
出處:《舊唐書·神秀傳》:“昔后魏末,有僧達(dá)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hù)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云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
意思: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shù)、學(xué)術(shù)的師徒相傳。
衣不蔽體yī bù bì tǐ
意思:蔽:遮。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
衣不解帶yī bù jiě dài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diào)》劉孝標(biāo)注引《中興書》:“仲堪父嘗疾患經(jīng)時,仲堪衣不解帶數(shù)年。”
意思:解帶:解開衣帶,指脫衣。因事過度操勞,以致不能脫衣安睡。也形容看護(hù)病人十分辛勞(多指對長輩)。
衣不完采yī bù wán cǎi
出處:《史記·游俠列傳》:“衣不守采,食不重味。”
意思: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著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