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步當(dāng)車ān bù dàng chē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dāng)肉,安步以當(dāng)車,無罪以當(dāng)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意思: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
安常處順ān cháng chǔ shùn
出處:《莊子·養(yǎng)生主》:“安時(shí)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意思:安:習(xí)慣于;處:居住,居于;順:適合,如意。習(xí)慣于平穩(wěn)的日子,處于順利的境遇中。
安常守分ān cháng shǒu fèn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二十四:“如有一般人,只安常守分,不恁求利,然有時(shí)意思亦是求利,察其所安,又看他心所安穩(wěn)處,一節(jié)深一節(jié)”。
意思:分:本分,自己分內(nèi)的。習(xí)慣于平穩(wěn)的生活,安守本分。
安常守故ān cháng shǒu gù
出處:明·海瑞《申軍門吳堯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來,千萬人以鼓舞作興,翻然改革望之矣。”
意思:習(xí)慣于日常的平穩(wěn)生活,保守舊的一套。指守舊不知變革。
安車蒲輪ān chē pú lún
出處:《漢書·武帝紀(jì)》:“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壁,征魯申公。”
意思:讓被征請(qǐng)者坐在安車上,并用蒲葉包著車輪,以便行駛時(shí)車身更為安穩(wěn)。表示皇帝對(duì)賢能者的優(yōu)待。
安堵樂業(yè)ān dǔ lè yè
出處:三國魏·鐘會(huì)《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樂業(yè)。農(nóng)不易畝,市不回肆。”
意思:安堵:相安,安定。猶言安居樂業(yè)。
安堵如故ān dǔ rú gù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jì)》:“諸吏人皆案堵如故。”漢·荀悅《漢紀(jì)·高祖紀(jì)》:“吏人皆安堵如故,民爭(zhēng)獻(xiàn)牛灑。”
意思:堵:墻壁,居所。故:原來的。像原來一樣相安無事。
安分守己ān fèn shǒu jǐ
出處:宋·袁文《翁牖閑評(píng)》八:“彼安分守己,恬于進(jìn)取者,方且以道義自居,其肯如此僥幸乎?”
意思:分:本分。規(guī)矩老實(shí),守本分,不做違法的事。
安分知足ān fèn zhī zú
出處:宋·洪邁《容齋隨筆·三筆·人當(dāng)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終身不渝。”
意思:安于本分,對(duì)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滿足。
安富恤貧ān fù xù pín
出處:《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養(yǎng)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yǎng)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意思:使富有的人安定,貧窮的人得到救濟(jì)。
安富尊榮ān fù zūn róng
出處:《孟子·盡心上》:“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
意思: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貴;榮:榮耀。安定富足,尊貴榮華。也指安于富裕安樂的生活。
安國寧家ān guó níng jiā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大丈夫?qū)⒔K,不問安國寧家之術(shù),乃作兒女子相問。”
意思:指治理國家。
安魂定魄ān hún dìng pò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尋常,安魂定魄賽過反精香。”
意思:魂、魄:人的靈氣、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安家立業(yè)ān jiā lì yè
意思:安置家庭,創(chuàng)立基業(yè)或事業(yè)。也指長期在一個(gè)地方勞動(dòng)和生活。
安家落戶ān jiā luò hù
意思:到一個(gè)新地方安家,長期居住。
安居樂業(yè)ān jū lè yè
出處:《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yè),至老死不相往來。”《漢書·貨殖列傳》“各安其居而樂其業(yè),甘其食而美其服。”
意思: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yè):職業(yè)。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dòng)。
安老懷少ān lǎo huái shào
出處:《論語·公冶長》:“子路曰:‘原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意思:尊重老人,使其安逸;關(guān)懷年輕人,使其信服。
安樂窩ān lè wō
出處:宋·邵雍《無名公傳》:“所寢之室謂之安樂窩,不求過美,惟求冬暖夏涼。”
意思:泛指安靜舒適的住處。
安良除暴ān liáng chú bào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舍之職責(zé),在乎除暴安良。”
意思:安撫善良的人,鏟除強(qiáng)暴的人。
安眉帶眼ān méi dài yǎn
出處:
意思:長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樣是一個(gè)人。
安民告示ān mín gào shì
出處:清·金念劬《避兵十日記》:“囑兩縣速出安民告示,諭令店鋪照常開張。”
意思:安定人心的布告,F(xiàn)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辦的事情預(yù)先通知大家。
安內(nèi)攘外ān nèi rǎng wài
出處:漢·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內(nèi)攘外之能。”
意思:原就藥的療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內(nèi)部,排除外患。
安貧樂道ān pín lè dào
出處:《后漢書·楊彪傳》:“安貧樂道,恬于進(jìn)趣。”
意思:安于貧窮,以堅(jiān)持自己的信念為樂。舊時(shí)士大夫所主張的為人處世之道。
安貧樂賤ān pín lè jiàn
出處:《后漢書·蔡邕傳》:“夫子生清穆之世,稟醇和之靈,覃思典籍,韞櫝《六經(jīng)》,安貧樂賤,與世無營。”
意思:安于貧賤,并以此為樂。
安然如故ān rán rú gù
出處:元·紀(jì)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你只看這一個(gè),那一個(gè),都是為誰而卒?豈可我做兒的倒安然如故?”
意思:還象原來那樣安安穩(wěn)穩(wěn)。
安然無事ān rán wú shì
出處:《野叟曝言》第三十二回:“四嫂不來聒噪,耳根清凈,倒也安然無事,除非把你兩家合成一家,我一個(gè)人就好照顧了。”
意思:猶言平安無事。
安然無恙ān rán wú yàng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
意思: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F(xiàn)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損害。
安忍無親ān rěn wú qīn
出處:《左傳·隱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jì)矣。”
意思:安心于做殘忍的事情,因而無所謂親人。
安如磐石ān rú pán shí
出處:《荀子·富國》:“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于磐石,壽于旗翼。”
意思:磐石:大石頭。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動(dòng)。形容非常穩(wěn)固。
安如泰山ān rú tài shān
出處:漢·枚乘《上書諫吳王》:“變所欲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意思:形容象泰山一樣穩(wěn)固,不可動(dòng)搖。
安身立命ān shēn lì mìng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僧問:‘學(xué)人不據(jù)地時(shí)如何?’師云:‘汝向什么處安身立命?’”
意思:安身:在某處安下身來;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身為樂ān shēn wéi lè
出處:《三國志·蜀書·秦宓傳》:“安身為樂,無憂為福。”
意思:身子安定就是快樂。
安身之處ān shēn zhī chù
意思: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安身之地ān shēn zhī dì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jī)會(huì),取得荊州為安身之地。”
意思: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為建業(yè)的根基。
安時(shí)處順ān shí chǔ shùn
出處:《莊子·養(yǎng)生主》:“安時(shí)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意思:安于常分,順其自然。形容滿足于現(xiàn)狀。
安室利處ān shì lì chù
出處:《莊子·徐無鬼》:“奎蹄曲隈,乳間股腳,自以為安室利處。”
意思:指安全便利的處所。
安適如常ān shì rú cháng
出處:
意思:安靜而舒適,象往常一樣。指經(jīng)過某種變動(dòng)后,恢復(fù)了正常,使人感到舒適。
安土重遷ān tǔ zhòng qiān
出處:《漢書·元帝紀(jì)》:“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意思:土:鄉(xiāng)土;重:看得重,不輕易。安于本鄉(xiāng)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安危相易ān wēi xiāng yì
出處:《莊子·則陽》:“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解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實(shí)之可紀(jì),精微之可志也。”
意思:易:變易,轉(zhuǎn)變。平安與危難互為因果,相互轉(zhuǎn)換。
安危與共ān wēi yǔ gòng
出處: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而臣敢陳聞?dòng)诒菹抡,誠與國分形同氣,憂患共之者也。”
意思:共同享受安樂,共同承擔(dān)危難。形容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連。
安閑自得ān xián zì dé
出處:明·馮夢(mèng)龍《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bào)仇》:“不如在家安閑自在,快活過了日子,卻去討這樣煩惱吃!”
意思: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安閑自在ān xián zì zài
出處:明·李贄《焚書·預(yù)約·早晚禮儀》:“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閑自在,從容應(yīng)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意思:安靜清閑,自由自在。形容清閑無事。
安心定志ān xīn dìng zhì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賜御酒一瓶,金花十朵,著他安心定志,再勿胡為。”
意思:指安下心來。
安營扎寨ān yíng zhā zhài
出處:元·無名氏《兩軍師隔江斗智》第二折:“這周瑜匹夫,累累興兵來索取俺荊州地面,如今在柴桑渡口安營扎寨,其意非小。”
意思:安、扎: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柵欄。指部隊(duì)駐扎下來。也比喻建立臨時(shí)的勞動(dòng)或工作基地。
安于故俗,溺于舊聞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
出處:《史記·商君列傳》:“常人安于故俗,學(xué)者溺于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于法之外也。”
意思:俗:習(xí)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習(xí)慣,局限于舊見聞。形容因循守舊,安于現(xiàn)狀。
安于現(xiàn)狀ān yú xiàn zhuàng
意思:對(duì)目前的情況習(xí)慣了,不愿改變。
安于一隅ān yù yī yù
出處: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二書》:“臣恭惟皇帝陛下厲志復(fù)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意思:隅:角落。安心在某一個(gè)角落。形容茍安一角,不求進(jìn)取。
安宅正路ān zhái zhèng lù
出處:《孟子·離婁上》:“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意思:比喻仁義。謂以仁居心,以義行事。
安枕而臥ān zhěn ér wò
出處:《史記·黥英列傳》:“使布出于上計(jì),山東非漢之有也;出于中計(jì),勝敗之?dāng)?shù)未可知也;出于下計(jì),陛下安枕而臥矣。”
意思:放好枕頭睡大覺。比喻太平無事,不必?fù)?dān)憂。
安之若命ān zhī ruò mìng
出處:《莊子·人間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意思: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安之若素ān zhī ruò sù
出處:清·范寅《越諺·附論·論墮貧》:“貪逸欲而逃勤苦,喪廉恥而習(xí)諂諛,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意思: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么不合適。
安安穩(wěn)穩(wěn)ān ān wěn wěn
出處:元·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小儲(chǔ)君倒也安安穩(wěn)穩(wěn)守著妝盒做護(hù)身符,則是我陳琳兢兢戰(zhàn)戰(zhàn)抱著個(gè)天大悶葫蘆”。
意思:形容十分安定穩(wěn)當(dāng)。
安邦定國ān bāng dìng guó
出處:元·關(guān)漢卿《哭存孝》第二折:“我本是安邦定國李存孝,今日個(gè)太平不用舊將軍。”
意思:邦:泛指國家。使國家安定鞏固。
安邦治國ān bāng zhì guó
出處:明·無名氏《伐晉興齊》:“薦賢舉善是吾心,安邦治國訪知音。”
意思:使國家安定太平。
安不忘危ān bù wàng wēi
出處:《周易·系辭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禮,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意思:在安全的時(shí)候不忘記危難。意思是時(shí)刻謹(jǐn)慎小心,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