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學春季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學春季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1
根據學校工作的安排,本學期我擔任我校語文教研組組長,在學校領導和教研工作計劃的安排下,在我們語文組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這學期的教研工作。為了更好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而更好地開展好今后的工作。特對本學期以來的教研工作總結如下:
這一學期,我們組主要工作及完成情況:
一、組織教師認真探討如何備好課。
為了讓教師能上好課,切實提高教學質量,開學之初,組織教師討論如何備好課,經過討論,大家一致決定:要求每位語文教師都要精心制訂教學計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心選擇教學方法,精心設計題型訓練。統(tǒng)一備課規(guī)范,每課時都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作業(yè)布置、板書設計、課后反思。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做好年級組的組織工作,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做到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練習,特別是在備教學目標,備學生練習,備教學方法時能集思廣益,取長取短,同時通過集體備課,及時了解教育教學情況,針對教材的特點,不斷地進行探索、改革、創(chuàng)新。
二、組織九年級的教師討論“怎樣搞好中考語文復習工作”。
在4月中旬,組織了九年級全體教師對“如何搞好畢業(yè)班的語文復習工作”進行了討論,討論由九(11)班語文教師先強作中心發(fā)言,他認為,應當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積累部分;
二是文言文部分;
三是現(xiàn)代文部分;
四是作文。
劉啟軍副校長作了指導發(fā)言,并要求大家下去各自對重點進行總結歸納,然后匯總,以利提高中考成績。
三、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活動,提高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在4月下旬開展了以“祖國好·家鄉(xiāng)美”、“光輝的旗幟”為主題的演講和征文比賽活動,在活動中老師和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形成了良好的競爭氛圍,取得了很好的成績。5月份聽取了xx和xx老師的優(yōu)質課教學,老師們都大膽發(fā)言,暢所欲言,使上課者和聽課者都得到了很大進步。到xx中學參加了校際交流,聽了由xx老師上的《如何擬寫好話題作文的標題》的作文教學,并進行了討論,對我們的作文教學作了很好的示范。在6月下旬,舉行了古詩文測試,了解了學生對古詩文的積累情況,引起教師對古詩文教學的重視激發(fā)了學生誦讀古詩文的興趣。
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由于剛接任教研組工作,再加上本身的工作任務很重,對學校工作的安排完成得不是很好,在開展有些活動時老師們不是很積極,也有部分老師不太支持教研工作,給教研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我本人在計劃的執(zhí)行上也不得力,導致教研工作的開展有些只停留在表面,沒有去更深入地、更細致地進行教研探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虛心向領導求教育,向老教師學習,與年青老師一道,共同努力,為我校語文教研工作上一臺階而奮斗不。
中學春季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2
本學期按照期初制定的教學計劃,按部就班、緊張有序地進行課堂教學,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基本達到預期目的。教學中把課堂與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扎實、靈活、有序地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yǎng)成了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在教學中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現(xiàn)就一學期的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思想教育與語文興趣的培養(yǎng)。
根據文章內容,結合作品中人物的思想品質、性格特點,通過朗讀、講解、感悟、討論,學習主人公的優(yōu)秀品質,引起學生內心的震撼,使學生的心靈受到熏陶,進而影響和改變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逐步教會學生先學會做人,然后再教給知識和本領。在課堂上,結合學生、家庭和社會面臨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領會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激發(fā)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fā)展其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抓好課堂教學,向45分鐘要質量。
教育者的職責不僅是傳授知識,更主要的.是讓受教育者學會獨立的思考。語文課堂對文章條分縷析,學生忙得不亦樂乎,教師們基本上生活在“教參”的世界里,學生生活在“別人”的見解里,沒有自我學習的樂趣,沒有自我獨立的思想。本學期在課堂設計上盡量跳出“字詞句段和中心思想”傳統(tǒng)的課文分析,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重在引導學習,指導學法,而不是越俎代庖,授人以魚,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調動,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上來。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討論課文內容,在討論中相互學習,在討論中增加言語實踐的機會,在討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這樣,學生擺脫了機械、被動的聽課方式,使學生明確如何從多角度出發(fā)理解課文的意義,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和質量。
三、強化誦讀,在誦讀中積淀。
語文教學要抓言語,言語訓練要語感,語感教學要抓誦讀。要使學生對言語的運用得心應手,只有對言語作千百次的重復,才能使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含義、情味等在頭腦中形成積淀,使大腦皮層的細胞之間形成牢固的聯(lián)結系統(tǒng)。誦讀便是完成言語強化的必由之路。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引導他們“準確地讀”、“流暢地讀”、“有表情地讀”,對有些文段要求熟讀成誦,克服了課堂上重“講”輕“讀”的現(xiàn)象,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四、強化寫作,在寫作中開掘。
作文教學的通病使缺乏有效的訓練方法和途徑,刻板化、程式化,寫得少,周期長,與生活脫節(jié)。學生因為“沒有生活”,就胡編亂造,顯示“零度情感”狀態(tài)。主張寫作生活化,引導學生把寫作融入生活之中,文體不限,長短不拘,有事即記,有感而發(fā),有情即抒;鼓勵他們去想象、去創(chuàng)造、去傾吐。學生會在沒有任何框框束縛的情況下,積累生活、鍛煉技能,從而迸發(fā)出無窮的想象力,綻放出燦爛的思想火花。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偉大事業(yè),在一個愈來愈知識化、信息化和追求創(chuàng)新的時代里,呼喚著具有知識信息的獲取、傳遞、加工、再生和利用能力的一大批新人涌現(xiàn)。這樣的新人,首先是會學習的人,有能力去應對信息潮和知識流,有能力選擇、評價和決策,善于創(chuàng)新的人,因此培養(yǎng)什么的人已成為我們的當務之急。面對語文學習方式的變革,我們必須與時俱進,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科學有效的教學舉措,積極應對這一全新的挑戰(zhàn)。
【中學春季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中學春季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02-15
關于中學春季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12-11
關于中學春季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12-04
春季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09-16
春季學期語文教學計劃11-12
春季學期語文教學計劃11-12
中學春季學期教務工作總結08-25
小學春季學期語文教學計劃01-11
春季學期中學化學教學計劃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