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怎樣幫助孩子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希望有所幫助!
知識結構指的是求知者頭腦中所吸收的各種知識的構成狀況。人類文明所積累起來的知識,是由諸多知識體系組成的。各種知識體系之間,縱橫交錯,形成一種網狀結構。隨著人們對自然、社會和人本身認識的日益深入,這種網狀結構日益顯現出整體化趨勢,猶如一株枝叉繁多、而又彼此緊密相關的大樹。只要這株樹扎根在人類實踐的沃土之中,它就會生機勃勃地日益發(fā)展長大,常綠常青。
然而,人生有涯。一個人不能窮盡天下的知識,只能在學好一般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有選擇地深入學習一兩種。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多數人只能掌握一個知識體系內的一個亞體系或更低層次的次亞體系。
那么,對于一個正在讀書的孩子來講,家長怎樣幫助他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呢?這要看具體情況而定。主要依據孩子的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主要指孩子自身的長處,客觀條件主要指黨和國家的需要。社會主義社會提倡主觀條件與客觀條件的統(tǒng)一,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在確定事業(yè)目標之后,就可以有意識地幫助孩子朝著組織合理的知識結構的方向發(fā)展。
高爾基說過:“天文學家和天文物理學家不一定要懂得地質學和醫(yī)學;火車頭或橋梁的建造者也許不必懂人種學或動物學。文學家應該懂得有關天文學家和銼匠,生物學家和裁縫,工程師和牧人等等的事情,如果不能完全懂得,也應該盡可能多多懂得!焙苊黠@,高爾基在這里講的是“有止則達”的道理。也就是說,在幫助孩子組織知識結構的時候,一定不能漫無邊際。有舍才有得,什么都想學,什么都學不精。古人云“知止而后有定,一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边@是非常有見地的。這是第一要注意的`,即知識結構的有止性。
第二,在合理的知識結構之中,應該有一個核心。這個核心是起主導作用的,決定著這個知識結構的性質與功能;其次,尚需有幾個主要的輔助因子,猶如一支戰(zhàn)斗,隊伍的主力與偏師。物理學家的知識結構核心是物理學。但是,數學是它的.一個重要輔助因子。中醫(yī)的知識結構核心是中醫(yī)學。但是,失去中藥學這個輔助因子,就難以實現其救死扶傷的功能。對于正在讀書的中學生來說,要在學好各門基礎課的基礎上,爭取對一兩門知識有特殊的愛好,逐漸長出知識結構核心的萌芽。這樣就會逐漸使自己的知識結構帶有特色。“平而不尖”,是一大忌。此之謂知識結構的有核性。
第三,注意孩子知識結構的穩(wěn)態(tài)性。知識結構有穩(wěn)態(tài)的,有非穩(wěn)態(tài)的;A寬實的知識結構是穩(wěn)態(tài)的,基礎窄虛的知識結構是非穩(wěn)態(tài)的。沙上建塔,頃刻倒毀。做為父母,要常常提醒孩子,打基礎,練基本功,要扎扎實實。學習知識出現“夾生飯”,偏科發(fā)展,都是造成非穩(wěn)態(tài)性知識結構的原因。
第四,世界上,任何結構都具有整體性、變易性和自動調節(jié)三個特點。知識結構的整體性,指的是知識結構的完整性,變易性指的是知識結構處在發(fā)展變化之中,自動調節(jié)指的是建立在預測、反饋基礎上的動態(tài)調節(jié)。由于客觀形勢的變化和主觀認識的不能一次完成,調節(jié)是絕對的。愛因斯坦在攻克相對論的前夕,發(fā)現自己的數學知識缺乏,用了七年時間學習了黎曼幾何、張量分析。達爾文在自傳中也曾后悔地寫道:“我沒有努力學習解剖,后來被證明是我生平里一件最大的損失!备鶕⒆拥氖聵I(yè)目標,家長可以預測、檢查孩子缺乏那門有用的知識,并注意新興科學的出現。也就是說要注意使孩子的知識結構向著高效能的方向發(fā)展。
【怎樣幫助孩子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