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而不校指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犯:觸犯;校:通"較"計較。出處:先秦·孔子《論語·泰伯》:“以能問與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下面是用犯而不校造句,請參考!
用犯而不校造句
1、面對同桌的挑釁,我犯而不校,他慢慢的也沒興趣了。
2、像他這樣寬宏大量、 犯而不校的人是不多見的了.
3、面對土匪的侵擾,他也只能是犯而不校。
4、魯迅說過"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直道。
5、高老太爺聽說有些年輕學生在外面印報紙,散布謠言,專跟他作對,在他看來,這簡直是犯而不校,目無君長了。
6、對那些以欺人為快樂之本的人,決不可犯而不校。
7、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
8、真正大度的`人,應該做到犯而不校。
9、魯迅說過:“‘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直道’。”
10、像他這樣寬宏大量、犯而不校的人是不多見的了。
詞目:犯而不校
發(fā)音:fàn ér bù jiào (犯而不“較” 同音)
釋義: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犯:觸犯;校:計較。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泰伯》:“以能問與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近義詞:唾面自干、逆來順受
反義詞:針鋒相對、以眼還眼
用法:復雜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 用眾不同造句的句子 推薦度:
- 用既又既又造句 推薦度:
- 凝視造句 推薦度:
- 地道造句 推薦度:
- 瞻仰造句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用犯而不校造句】相關(guān)文章:
用熱烈造句_造句11-10
用莫非造句-造句01-10
用統(tǒng)統(tǒng)造句-造句01-10
用容納造句03-21
用魅力造句03-16
用桂花造句12-24
用而且造句03-24
用蜷伏造句11-12
用安靜造句03-04
用安靜造句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