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nèi)容:青島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13-18頁 信息窗3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實際計算中,能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探究減法的性質(zhì)。
2、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驗猜測、歸納、比較的學習方法,發(fā)展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3、結合具體的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結合律、交換律和減法的性質(zhì),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4、進一步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簡便計算的樂趣,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能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2、探究減法的性質(zhì)。
難點: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減法的性質(zhì)進行簡便運算。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這樣一組題目,一起來看一下。
課件出示:
說說下面的等式各應用了什么運算律。
27+54=54+27
34+(20+7) =(34+20)+7
(48+36)+64 =48+(36+64)
35+(39+65)=(35+65)+39
師:你能和同學們說說它們各運用了什么運算律嗎?(學生活動)
說說下面的等式各應用了什么運算律。
27+54=54+27 加法交換律
34+(20+7)=(34+20)+7 加法結合律
(48+36)+64=48+(36+64) 加法結合律
35+(39+65)=(35+65)+39 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師:你們是這樣想的嗎?這個等式中(最后一個等式),首先運用了加法交換律,交換了39和65的位置,接著又運用了加法結合律,把35和65先相加。大家想到了嗎?這樣算有什么好處?
師:對!同學們,在我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時候,有時運用加法的運算律能使計算變得簡便起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
板書課題: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出示情境圖。(課件出示)
西古石小學開展植樹活動,下表是四、五、六年級的同學參加植樹的棵數(shù)。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29棵 46棵 54棵
(1)引導學生看圖,并說一說從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怎樣的數(shù)學問題?
(3)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選擇性的進行板書,如:三個年級一共植樹多少棵?
2、學生列式。
這張表中記錄的是西古石小學四、五、六年級的同學參加植樹的棵樹。四年級29棵,五年級46棵,六年級54棵。要求“三個年級一共植樹多少棵?”你會列式嗎?(指名回答)
課件出示:29+46+54 。(師讀題,語速稍慢一點,幫助學生審題,為后面發(fā)現(xiàn)加數(shù)湊整、運用運算律進行簡算做準備。)
3、探究計算方法。
(1)教師提問:這道算式,按照運算順序應該怎樣算?你覺得還可以怎樣算?你能寫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嗎?在本子上試著做做,再和同學們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小組合作,研究計算方法。
① 在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算法,說說為什么這樣算。
② 小組長負責記錄。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zhì)疑
1、全班交流。
誰愿意把你的計算方法與大家分享一下?(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做法,教師要有意識的選擇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對比。學生在講解時教師要組織學生認真傾聽,并對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質(zhì)疑。)
投影出示:
29+46+54 29+46+54
=75+54 =29+(46+54)
=129(棵) =29+100
=129 (棵)
2、比較算法。
比較一下,你們認為哪種算法簡便?同學們,在計算幾個數(shù)連加時,如果發(fā)現(xiàn)哪兩個數(shù)加起來剛好可以湊整,即能湊成整十數(shù)或是整百數(shù),我們就怎么辦呢?(指生答)對!就把它們先相加起來 。這樣計算就變得簡便了。為什么能夠這樣做呢?(生答)說得好!是因為可以運用加法的運算律。
3、嘗試應用。
老師這里有兩道題請你們用簡便方法算一算,再和同學們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課件出示)
你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嗎?
(1)69+75+25 (2)78+(47+22)
師:回顧這兩題的計算過程,思考一下,比較在運用加法運算律時,兩題有什么不同?
預設回答:
生1:第1題直接應用加法結合律。
生2:第2題既要應用加法交換律,還要應用加法結合律。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師:運用運算律可以使計算變得簡便。同學們以后在解決問題時,即便是題目中沒有提出簡算的要求,只要能運用簡便方法計算的,都可以用簡便方法計算。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你能很快算出每組氣球上三個數(shù)的和是多少嗎?(課件出示)
學生獨立完成,與同學交流算法,體會“湊整”的思想。
2、計算比賽游戲(課件出示第16頁自主練習第5題)
分別用兩種方法計算下列各題,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1234+700+300 26+(89+74)
350+195+105+850 147+89+53+11
724+435+565+1076 11+13+15+17+19
師:現(xiàn)在我們來做個計算比賽的游戲。同桌兩人中,一人用加法的運算律計算,一人不用加法運算律,同時開始,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反過來互換一下方法,再比一次,F(xiàn)在開始! (學生活動)
3、指導學生完成教材16頁第6題。(探究減法的性質(zhì))
師:加法中有運算律,那么減法中有沒有這樣的運算律呢?(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我們一起來探索減法中的運算律。(課件出示)
師:觀察第6題中的每行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學生獨立思考后,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
集體交流:一個數(shù)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等于這個數(shù)減去后兩個數(shù)的和。
思考:這個規(guī)律反過來怎么說?
集體交流:一個數(shù)減兩個數(shù)的和,等于這個數(shù)連續(xù)減去后兩個數(shù)。
(2)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概括:一個數(shù)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或幾個數(shù),可以用這個數(shù)減去幾個數(shù)的和。這個規(guī)律叫減法的性質(zhì)。(板書)
(3)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減法的性質(zhì)嗎?指名回答,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a-b-c=a-(b+c)
小結:運用減法的性質(zhì)也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4)類化練習,效果檢測。課件出示教材16頁第6題(3)小題。
①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明白每道題的計算依據(jù)是什么?
②重點指導721-303、900-405兩題。
在巡視的過程中,可能發(fā)現(xiàn)做得正確的學生,可先讓他們說說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教師在此基礎上概括:303接近300,我們可以把303看作300+3,
721-303=721-(300+3)=721-300-3。同理,900-405=900-(400+5)=900-400-5。
計算依據(jù)也是減法的性質(zhì)。
4、指導學生完成第17頁自主練習第7題。
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第(1)(2)兩題,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說說怎樣解答。
5、出示第18頁自主練習第10題。
此題靈活性較大,內(nèi)容含量也大,答案不唯一,只要能使計算簡便都是正確的。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進行訂正。重點讓學生說說填數(shù)的根據(jù)以及理由,明確應用運算律的簡便。
6、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引導學生多交流各自的收獲以及應注意的問題。
板書設計:
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
29+46+54 29+46+54 減法的性質(zhì)
=75+54 =29+(46+54) a-b-c=a-(b+c)
=129(棵) =29+100
=129 (棵)
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回味課堂,我感覺亮點之處有: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計算題教學常?菰铩⒎ξ,但本課我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改編,以學生參加植樹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計算。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同時又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2)計算比賽游戲安排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掌握了本課知識后,進一步對比體驗運用加法運算律所帶來計算的簡便,以增強運用加法運算律的自覺性。由于是游戲方式,可靈活組織,安排激勵,并注意調(diào)節(jié)氣氛和節(jié)奏,使學生適當放松。
(3)教材16頁第6題,讓學生理解掌握“減法的性質(zhì)”。教師沒有直接講解什么是減法的性質(zhì),而是讓學生在完成第6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總結概括出來,培養(yǎng)了學生概括能力和學習能力。學習了這個性質(zhì)外,還要讓學生會用這個規(guī)律進行簡算。所以,教學過程中安排了較多的鞏固練習題,教師充分利用這些練習題,讓學生能靈活運用減法的性質(zhì)進行簡算。
2.使用建議。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和課堂教學時間,適當刪減練習題目,靈活調(diào)控學生的練習量。
3.需破解的問題。應用運算律能使有些計算簡便,簡便運算應該是學生的主動追求和自覺行為。但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不知道什么情況下簡便計算,有的混合運算也亂加括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能更有效解決?
相關鏈接: 青島教學資源網(wǎng)www.mmedu.net.cn教材分析
小學數(shù)學輔導網(wǎng)http://m.jhshuxuefuda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