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12冊92頁“整理與反思”和“練習與實踐”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和思想,會用等式的性質解一些簡單的方程。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shù)及其作用,能正確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shù)量及數(shù)量關系、計算公式,
3、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數(shù)、解方程
教學難點: 解方程的依據、理解等式的性質
設計理念: 通過復習“用字母表示數(shù)”,引發(fā)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shù)學問題的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通過各種形式的討論,也使學生在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養(yǎng)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人合作的習慣,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了對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揭示課題 我們在復習了整數(shù)、小數(shù)的概念,計算和應用題的基礎上,今天要復習解簡易方程,(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數(shù)量、數(shù)量關系和計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簡易方程的步驟、方法,能正確地解簡易方程。
二、整理與反思
復習用字母表示數(shù)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 求路程的數(shù)量關系。
(2) 乘法交換律。
(3) 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提問:用字母表示數(shù)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時要怎樣寫?
2、你能自己舉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例子嗎?
長方形的周長C=2(a+b)
加法交換率a+b=b+a
……
3、什么叫方程?方程與等式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1)教師引導:含有字母的等式叫方程。
(2)表示相等的式子叫等式。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
4、你知道等式有哪些性質?舉例說一說。
強調:0除外
教師歸納:等式的兩邊同時加、減、乘、除以同一個數(shù)(除數(shù)不為0),等式的兩邊相等。
讓學生寫出字母式子,同時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學生說說每個式子表示的意思。
同桌互相舉例,代表發(fā)言
同桌討論,個別學生歸納
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
三、練習與實踐
1、在括號里寫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1)一種賀卡的單價是a元,小英買5張這樣的賀卡,用去()元;小明買n張這樣的賀卡,付出10元,應找回()元。
(2)每千瓦時電費0.52元,每立方米水費2元。小明家本月用了a千瓦時電和b立方米水,一共要付水費()元。
2、完成“練習與實踐”的第2題
(1)完成后交流,并讓學生說出解每個方程的過程,分別運用了等式的哪些性質?
(2)說說解答每題時應注意什么?
3、根據題意列出方程。
(1) 比一個數(shù)的2倍多5是70。
(2) 一個數(shù)加上它的1.2倍是13.2。
(3) 20乘以4的積,減去一個數(shù)得11。
(4) 一個數(shù)的2.5倍加上3個0.6是6.8。
指名學生口答,老師板書,并要求學生說一說列方程時是怎樣想的。
說出式子的數(shù)量關系
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
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
四、總結質疑
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有了哪些新的認識?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后點擊
已知A+A+A+B+B=54
A+A+B+B+B=56,那么A=( )
B=( )
留給有余力的學生課后討論、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