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育小學 李 敏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P59例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給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探索估算知識的空間,解釋估算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比較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培養(yǎng)估算意識。
【教學難點】
合理選擇估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 24×10= 40×50= 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題的結果嗎?你是怎樣想的?
28×4≈ 62×7≈
二、創(chuàng)設情景,自主探究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出主題
分析引導:完整地說一說你收集的信息?
“能坐下嗎”是什么意思?
要比較座位數(shù)與人數(shù)的大小,必須先求出什么?
2、嘗試估算,探索方法
學生獨立完成,個人匯報,教師板書。(著重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方法小結: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它與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相類似,估算時可以把其中的一個兩位數(shù)看成整十數(shù),也可以把兩個兩位數(shù)都看成整十數(shù),再用口算確定估算結果。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師:同樣是估算,為什么會出現(xiàn)幾種不同的結果呢?
四人小組討論,合作完成學習卡一,并對照黑板板書匯報成果。
分析小結:估算的時候我們可能把因數(shù)看大了,這時估算的結果比實際結果大,也可能會把因數(shù)看小了,這時估算的結果比實際結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會有不同的估算結果,但都會與實際的結果之間存在一定的誤差。
4、運用策略,解決問題
剛才我們用了3種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得出3種不同的結果,那是不是每種方法都能比較有把握地判斷出夠不夠坐呢?
著重引導學生明白:在第(3)種情況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夠坐,那實際結果肯定就能坐下。這種方法在這里相對而言更有把握解決“夠不夠坐”的問題。
5、指導看書,質疑釋疑
三、應用提高,鞏固深化
1、隨堂練習,檢驗效果
(1)、口算(書本P62第10題第一行)
89 × 30 ≈ 32 × 48 ≈ 43 × 22 ≈ 35 × 19 ≈
( ) ( ) ( ) ( ) ( ) ( ) ( ) ( )
(2)、(書本P59做一做)一頁有23行,每行約23個字,一頁大約有多少字?
2、配對練習,突破難點
《氣象知識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師決定買12本,李老師大約要準備多少錢?
選擇答案:A、12看成10 10×19=190(元)
B、19看成20 12×20=240(元)
針對不同爭議,同桌互議,然后匯報。
難點小結: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由于因數(shù)的不同特點,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幾種,但我們在解決不同的情境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具體情況,靈活地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四、實踐生活,升華教育
勇當小記者,采訪聽課老師,鞏固所學知識。
內容A、我們組采訪的是( )老師,他家每月水費支出大約是( )元,一年大約支出水費 元。我們是這樣估算的 。
內容B、我們組采訪的是( )老師,他每天批改作業(yè)( )本,每個星期(5天)大約批改作業(yè) 本,每學年(40個星期)大約批改作業(yè) 本。
看到這些數(shù)字,你有什么感受?
五、互動總結,課外延伸
互動總結: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獲呢?
課外延伸:請你把你是怎樣用估算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小故事記錄下來,寫一篇生動的數(shù)學日記。
附: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