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經(jīng)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fā)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校共育雙減工作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校共育雙減工作心得體會 1
教育是一個非常深遠而又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學;ハ鄿贤,相互合作,為教育每個學生能夠健康成長的平臺。很多人認為,實行家校共育后,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都能夠拿到家長們理想的分數(shù),給孩子兩點一線的空間來思考怎樣才能夠考出令人滿意的分數(shù)。其實這樣的教育觀點是存在誤區(qū)的,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要步入社會,要參加社會中各類形形色色的活動,在這之前家校共育的目的就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分數(shù)而實行的。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學會一定的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這些與考試分數(shù)無關的教育,卻是關心孩子們幸福一生的籌碼。
我們不是為了培養(yǎng)一個考試機器在努力,我們要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教育方式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人格健康,自理能力強,處事和生存能力強,而且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不要求琴棋書畫都精通,但孩子都要會。這對每個孩子以后的人生都是一種鼓勵,在偌大的社會群體中,我們的孩子才不至于自卑,沒有信心。
在所有這些教育中,素質(zhì)教育尤為重要,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家長我們要一點一滴的灌輸,久而久之便會慢慢的體現(xiàn)出來。如果一個人連素質(zhì)都談不了,其他的就只能是一張白紙了。
與此同時,我也很慶幸自己給兒子選擇了城區(qū)五中。學校在兼?zhèn)渌刭|(zhì)教育的同時,還落實了學生在校的課后服務,多彩的課后服務在各種程度上豐富了孩子們的校園生活,讓孩子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瞬牛@樣的課后服務在不同程度上都給孩子們鋪墊了堅實的基礎,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分層次進行提高。我相信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每個學生都是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起點的。
家校共育雙減工作心得體會 2
就如何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努力做好一名合格家長,我的認識有三。
一是必須不斷的提高自身,對事物和各種社會現(xiàn)象要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標準,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社會公德良俗和行為規(guī)則。這樣才能避免因自己的不慎行為給孩子和家庭帶來傷害。
二是不能沒有原則的寬容,自然法則和一個社會的整體規(guī)則不會因為某個人的年齡大小來改變,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觸犯了這些規(guī)則就選擇無限的原諒和寬容,孩子犯了錯誤,我們往往是想盡一切辦法幫他來彌補,不想讓孩子受到該有的懲罰,認為這才是對孩子應有的愛。其實這是極端錯誤的,這樣實際上是在鼓勵孩子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下一次犯下更大的錯誤,可能是我們家長根本無法彌補,到時候孩子只能受到更重的懲罰,受到更大的傷害。
三是一定要教會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加強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和責任意識,孩子總要離開我們,走向社會,如何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這是我們要面對的難題。所以我們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如何遵守社會規(guī)則、職場規(guī)則、政治規(guī)則等等,要培養(yǎng)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判斷是否標準。家長要做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能陪他們一起騎馬,將他們扶上馬背,更重要的是要能放開韁繩,讓孩子能自由馳騁,實現(xiàn)自我。
家校共育雙減工作心得體會 3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樣有效的方式和家長合作教育孩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我認為可以從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這點,就要善于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家庭的教育對學生也尤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會使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那怎樣讓學生在家里也有個好的環(huán)境教育呢?這就要我們班主任多與家長溝通,多與家長交流,向家長介紹好的教育經(jīng)驗,與家長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進步。要讓家長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各方面的表現(xiàn),也讓家長告訴老師他們孩子在家的情況。在學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時,家?晒餐膭钏,表楊他,贊賞他;要是學生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勸導他。這樣就強化了孩子習慣的養(yǎng)成和對錯的辨別能力。不知誰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我們要通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樣,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我們一起來共同完成。學校家庭教育怎樣才有更有效,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管總結完善,讓自己的教育更為有效,讓自己獲得提高。
家校共育雙減工作心得體會 4
愛是兩個人或者人與人之間聯(lián)系的狀態(tài),彼此相依,緊密相連?傊,談到愛時,人們想到更多是靠近和相擁。
親子之間也不例外,愛也是從類似這些關鍵詞發(fā)展的,孩子在母親的子宮中用臍帶相連,出生后孩子和母親用溫暖的懷抱相依相偎,再后來是在父母肩頭熟睡的感覺,這些都是一幕幕美好的親子相愛的場景。不難發(fā)現(xiàn),親子之愛的發(fā)展方向是逐步分離的,或者說是彼此的相互獨立的,使孩子與父母,與家庭之間越來越能夠拉開距離。
正常的愛是孩子越來越獨立,這是家庭中給孩子愛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愛的終點。一個家長對孩子的.愛是不是正確,最終考察的結果是他的孩子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獨立,能夠離開父母而獨立生活,獨立生存,獨立決定,獨立經(jīng)營自己的生活,能夠?qū)W會獨立地控制自己的人生。
愛從依戀開始,最終導向獨立,這時父母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也是考量自己愛孩子是不是合理的標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應該感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越來越強,也就是孩子越大,父母應該越輕松才對,這才是培養(yǎng)孩子應該努力的方向。父母的教育藝術應該表現(xiàn)在鼓勵孩子獨立上,父母每天和孩子在一起,表達對孩子的愛,除了讓孩子產(chǎn)生安全感,更多的應該基于孩子的獨立能力來考量我們的愛是不是恰當。
獨立的孩子生活是自己的,而不獨立的孩子一切都是父母的。
家校共育雙減工作心得體會 5
本期家庭教育講座的主題是“家長要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觀看這期講座后,我受益匪淺,正如專家所說的家庭教育理念比方法更重要。那么如何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呢?通過講座,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第一,針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開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它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一般來說,父母們都是很重視孩子學會做人的,但為什么會出現(xiàn)知識至上重智輕德的傾向呢?這自然與制造焦慮的社會影響有關,也與忽視成長與教育規(guī)律相關,似乎在學業(yè)競爭中勝出就是成功的人生。實際上,只有豐富的生活實踐,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才能真正學會做人。如果沒有良好的品行,即使孩子成為學霸,也可能誤入歧途,這樣的悲劇已經(jīng)不勝枚舉。
第二,父母能否教育好孩子取決于教育素養(yǎng),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能力三個要素,這是父母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的關鍵性條件。在擁有了正確的教育理念之后,方法和能力就是父母勝任力的關鍵。
當今一代的.青少年兒童是強國一代,強國一代需要強大的父母,這是時代的呼喚,是孩子和家庭的呼喚,是民族與國家的呼喚。廣大父母們應在國家和全社會的支持下,自覺地承擔起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并且努力按照家庭教育促進法要求去做,就是強大的父母!
家校共育雙減工作心得體會 6
周四我參加了吳敏老師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首先她從幼兒健康的概念入手,逐步引申到幼兒心理健康的概念,說實話,我們平時更多注重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而忽略了他們的心理健康,常常以為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的。因為我們會想當然的認為,一個幼兒園的小孩子,能有什么心理問題啊。聽了吳老師的講解,我為自己以前的無知而汗顏。接著吳老師從幼兒健康教育的方式、目標以及內(nèi)容等方面的專業(yè)知識為我們進行了剖析,老師邊講邊分析,并舉例拓展、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專業(yè)的心理及教育知識,又告訴我們很多教學中的心理及教育的.方法,通過講授專業(yè)知識,教學中對幼兒的觀察與交流,情緒發(fā)泄,畫圖分析,安靜訓練等各種教學方法,特別讓我感動的是她以我女兒畫的一張畫為例,從畫的色彩等方面進行分析,讓我知道女兒的心理還是健康積極向上的。兩個多小時的講座,與會家長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到了許多幼兒心理與教育的專業(yè)知識及運用方法。
我也明白了很多應對幼兒活動及心理情緒等方面的方法,我要糾正以往一些錯誤的做法,把所學的運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根據(jù)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引導孩子自主學習和活動,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他們有一個身心都健康快樂的童年。
家校共育雙減工作心得體會 7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作為一名孩子剛剛步入初中生活的家長,充滿了各種焦慮。今天非常榮幸聽了學校安排的資深教育顧問潘從紅老師為家長分享的講座“以長遠的眼光和非功利的心態(tài)看待考試”的講座,通過這次講座總結了如下幾點:
一、對考試有了更寬范圍的了解,之前理解考試是對所學知識的一個檢測,考不好就是孩子對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復習時間投入的不夠,通過講座認識到考試其實是對學習態(tài)度、方法、效率、興趣、學習時間的投入、落實和孩子的心理承受壓力的一個檢測。
二、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各科成績優(yōu)異,有時孩子考不好回來就是一頓教訓,通過講座認識到考不好其實檢測出孩子的很多問題,每一次考試不管成績好與壞,家長都應該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思考總結,找出問題,及時糾正和改進。
三、和孩子多溝通交流,輔助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目標和明確的.學習規(guī)劃,學習規(guī)劃要做到有事可干,專時專用,監(jiān)督孩子在學習知識過程中進行思考總結,然后形成專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
四、要讓孩子勞逸結合,在完成學業(yè)的前提下要堅持運動和閱讀的好習慣,業(yè)余多參加一些公益和興趣活動,增加孩子的知識面。
孩子進入亦中學習和生活快一年的時間了,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充分感受到了學校方方面面為孩子們著想的氛圍和老師們專業(yè)負責的精神,相信孩子在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共同監(jiān)督下會成為的自己。
家校共育雙減工作心得體會 8
很高興在這里與大家分享關于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一年的學習時光過的很快。家庭是孩子的啟蒙,學校是孩子的培養(yǎng),在這一年里孩子的進步很明顯同時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也是收獲滿滿。
孩子的教育一定是家庭和學習兩方面共同發(fā)展,作為一個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來說,家庭作業(yè)一定是一個挑戰(zhàn),孩子天性活潑,讓他安安穩(wěn)穩(wěn)的坐在那里學習寫作業(yè)無疑是一個難題,這時候家長得起到一個榜樣和引導作用,每晚寫作業(yè),我都會陪在孩子身邊,他寫作業(yè),我忙工作的事,我與孩子共同進步,讓他覺得父母在陪伴著他,等他寫完作業(yè)我也會放下手頭的工作陪他玩耍,陪伴對于孩子很重要。
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但是不以家長的想法強加給他,我們給孩子報興趣班從來不會是我們覺得應該給他報什么,而是會問問孩子的意見,先問問孩子愿不愿意去,如果他不愿意我們一定不會強求他去,因為只有喜歡和熱愛才能讓孩子堅持下去,如果他不喜歡,就算他堅持下去心底里也會排斥。多培養(yǎng)孩子的課外興趣也算是給孩子的童年多添加一些色彩。
平等與孩子交流,耐心聽取孩子的不同意見,有時候孩子的想法會給你帶來驚喜,對于孩子犯錯,家長不必太多激動或者吼罵,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會犯錯,家長應該起到引導并教育孩子知錯能改就好,可以采用擺事實,明道理的`說服教育,因為家長的脾氣和習慣孩子也都會看在眼里。
學校是孩子學習的搖籃,老師是孩子成長的指路燈,家長是孩子生活的啟蒙者,讓我們通過家校共育,締造孩子的好習慣和好品德!
家校共育雙減工作心得體會 9
教育是一個非常深遠而又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學;ハ鄿贤,相互合作,為教育每個學生能夠健康成長的平臺。
很多人認為,實行家校共育后,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都能夠拿到家長們理想的分數(shù),給孩子兩點一線的空間來思考怎樣才能夠考出令人滿意的分數(shù)。其實這樣的教育觀點是存在誤區(qū)的,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要步入社會,要參加社會中各類形形色色的活動,在這之前家校共育的目的就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分數(shù)而實行的。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學會一定的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這些與考試分數(shù)無關的教育,卻是關心孩子們幸福一生的籌碼。
我們不是為了培養(yǎng)一個考試機器在努力,我們要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教育方式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人格健康,自理能力強,處事和生存能力強,而且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不要求琴棋書畫都精通,但孩子都要會。這對每個孩子以后的人生都是一種鼓勵,在偌大的社會群體中,我們的孩子才不至于自卑,沒有信心。
在所有這些教育中,素質(zhì)教育尤為重要,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家長我們要一點一滴的灌輸,久而久之便會慢慢的.體現(xiàn)出來。如果一個人連素質(zhì)都談不了,其他的就只能是一張白紙了。
與此同時,我也很慶幸自己給兒子選擇了城區(qū)五中。學校在兼?zhèn)渌刭|(zhì)教育的同時,還落實了學生在校的課后服務,多彩的課后服務在各種程度上豐富了孩子們的校園生活,讓孩子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瞬牛@樣的課后服務在不同程度上都給孩子們鋪墊了堅實的基礎,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分層次進行提高。我相信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每個學生都是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起點的。
家校共育雙減工作心得體會 10
得益于路老師的推薦,今天有幸聆聽了楊正偉老師關于家校共育的講座,聽后如醍醐灌頂,自覺受益匪淺。
楊老師在講座中結合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從制作一份檔案、組織一次活動、拍攝一張照片、認識一位忙人和寫好一封書信,五個方面為我們道出班主任家校溝通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小竅門、小絕招。
制作一份檔案,班主任要充分理解每一個孩子,以及孩子背后的每一個家庭,所以要為每一個孩子制作一份真實的檔案。同時讓家長覺得老師愿意去關注了解他的孩子,為營造良好家校關系邁出第一步。
組織一次活動,作為班主任要時常關注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情況,及時組織一些溫暖的親子活動,促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情感,也使家校溝通變得輕松而充滿溫情。
拍攝一張照片,時常把孩子最美的照片拍下來發(fā)給家長,讓家長能夠感受到孩子在校時的幸福與快樂,也會給家長帶來愉悅的感受。一張照片能見證孩子在校時最感人或最真實的一面,這些美好的瞬間,記錄下的是孩子們最為燦爛的片刻,也會讓家長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孩子,為家校溝通鋪設好堅實的橋梁。
認識一位忙人,我們作為班主任要對于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都要去關注,真正做好家校溝通,讓家長們體會到我們對他孩子的關注與愛護。去認識好“父親”這個忙人,
寫好一封書信,書信不在于有完美的文筆,而在于情真意切,在于那種默默而溫暖的理解與溝通。我們可以動員孩子常和父母寫寫信,讓家長與孩子之間更好地溝通,從而讓孩子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聽過楊老師的講座后,使我對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對家校建立和諧關系方面收獲不少,以后的工作中我會嘗試運用這些方法,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路上,去和家長們一起努力向前。
家校共育雙減工作心得體會 11
賀芊芊是一個品學兼優(yōu)、樂于助人的好學生,老師同學都十分喜歡她。她還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好孩子,課余時間學習古箏、舞蹈,參與各種各樣的校、內(nèi)外興趣活動;她獨立能力極強,學習習慣非常好。賀芊芊家長十分重視子女教育,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他們尊重和欣賞孩子,在陪伴和鼓勵中助力孩子的成長。
對于第一次當父母的我們更多的是把中國教育在我們自身成長中缺失的部分做一些完善。給大家分享我在和賀芊芊相處中的教育方法:
1.閱讀習慣,閱讀方法和閱讀量的疊加是小學生的關鍵。小學期間的`孩子我們認為可以看各類有益書籍,不限年齡階段的書,只要她能接受就可以。當然閱讀要有方法和形式,這樣才能讓孩子保持新鮮感和接受這個習慣。
2.陪伴是關鍵。從賀芊芊2歲還不識字起便開始每晚堅持給她讀書,直到6歲她可以自己讀書為止。沒有刻意的去交認字,在聽書,看書的過程中增加了識字量。所以家長的陪伴很重要,陪伴讀書,陪伴玩游戲,陪伴參加活動。這里要強調(diào)孩子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一定是父母陪伴的結果,絕不可能是孩子天生的本能。
3.平等的溝通。把賀芊芊當做一個小大人對待,是我一直以來的做法,這個對她開朗性格的養(yǎng)成有很大的好處。她會和我說學校里的事情,我會和她分享我在她這個年紀的糗事。她會主動和我說最近什么學科下降了,考試后無論好壞會自己分析一下原因,總結經(jīng)驗。
4.多參加活動,多出去增長見識。每年不管遠近,我們都會帶她出去旅行,積極參加各類文體活動,比賽。每一次活動或比賽都是一次歷練,都會有不同的感悟,這些對她的學習都有好處。
家校共育雙減工作心得體會 12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二者相輔相成,必不可少。教育不單單只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也不代表學習科技知識便是教育的全部。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父母的行為習慣就是孩子學習的一本教材,家長要做到言傳身教。
我們班的劉奕君同學吃飯很少吃菜,經(jīng)常感冒,耽誤課,并且她遇到一點困難就哭鼻子。她爸爸也這樣不吃菜,在與她爸爸溝通后,讓孩子家長做出榜樣,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拇煺劢逃,要其明白失敗是正常的一件事,對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強求。后來,孩子有了很大改變?/p>
如何采取正確的方式教育好孩子?我認為必須家庭與學校兩方面共同發(fā)力。家長和老師也要多多溝通,與老師一起查找針對小孩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了解孩子情緒是否穩(wěn)定,采取科學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得到改進。平時多與孩子平等交流,耐心聽取孩子的不同意見,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我們班的苗宇航同學學習拖拉,在家里不講衛(wèi)生。在與家長溝通后,讓他給妹妹做榜樣,有一個哥哥的`樣子,慢慢的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能自己疊被子了,學習有了進步。他的父母也不老是看手機了,能跟他談談學習,說說心里話。
班里還有一個男孩,家庭離異,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疼愛,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一些過激的行動,與班里的其他孩子不合群,老打架,不完成作業(yè),老師與家長溝通后,他的媽媽回來看他了,孩子也變得開朗了,與很多同學成了好朋友。
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我們要通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家校共育雙減工作心得體會 13
今晚我有幸收看了由教育部、首都師范大學和CETV共同推出的“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二講,我受益匪淺,體會頗深。
本期節(jié)目邀請到的嘉賓有李寧老師和劉慧教授。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家長最為頭疼的和基本的問題就是無法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并表達關心之情。劉慧教授在節(jié)目中提到:親子間真正的關心是建立良性的應答關系。我們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情緒情感、語言、行為動作等向我們傳遞的信息,從根本上去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緩和自己與孩子之前的矛盾,心平氣和的與孩子交流,做一個孩子的好朋友。孩子的表達分為:情緒表達,行為表達,語言表達,我們家長應該細致的捕捉孩子的表達,由于孩子學識有限,所以情緒情感是孩子最常用的表達方式。孩子平時哭鬧,我們要了解背后的原因,孩子哭鬧就代表有需要沒有滿足,李寧老師提到“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我對這句話感觸頗深,孩子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帶著情緒做事,既做不好事情,也沒辦法融入團體。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及時調(diào)節(jié)孩子的`心情,滿足孩子的安全感和愛,讓孩子感到輕松愉悅,給孩子一個好的心理環(huán)境。
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主體,既承載上一輩的期望,又負擔著對下一輩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僅僅是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家長對于自身教育,對家長自身教育的不斷優(yōu)化和心靈的凈化,家長要不斷吸取自身教育的經(jīng)驗,同時也要不斷汲取他人教育的經(jīng)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畹嚼,學到老,家庭教育既是對孩子發(fā)展的引導,也是對家長自身價值觀念和教育理念的自我革新。既要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和不足,也要發(fā)現(xiàn)自身教育的優(yōu)點和不足,不斷進步,家長與孩子共同進步,健康成長。
家校共育雙減工作心得體會 14
教育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藝術!作為家長的我們,觀看了教育部的公開課,覺得自愧不如,確實我們的家庭面臨著教育的難題。該如何培養(yǎng)一名健全人格的孩子?
作為母親的我,是該好好學習做一位合格的母親,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急不躁,有條有理。觀看視頻,我感悟很深。
1.兒童階段的品格教育是道德啟蒙、人格塑造以及社會能力的重點培養(yǎng);
2.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日常當中,家長的態(tài)度要一致,休息,學習時間要有規(guī)定落實好,從小養(yǎng)成自律的習;
3.共情教育,家長通過引導換位思考,感同身受,從而達到認識到的錯誤,從這個過程當中讓孩子在情感上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感到羞愧和內(nèi)疚,真正認識自己錯在哪里?要在行為上做為補救和糾正;
4.尊重對方,平等對話,平時對話和生活當中,語氣不能壓制孩子,要讓孩子有發(fā)言的空間,我知道很難做到,畢竟一個大人與一個幼小的孩子。但是面對以后,關于孩子的成長,做為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語氣;
5.對兒童的培養(yǎng),首先了解自身孩子的天性,興趣,愿望、積極性和孩子當前的心理成熟狀況為前提,不符合天性的,強迫的。填鴨式的、揠功助長的教學不會有好的結果,反正適得其反。
通過《兒童品格培養(yǎng)與心理健康》這節(jié)課,讓我們認識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很多時候都不到表率,孩子很多的時候感受都被忽視,不能做到平等對話,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應該有獨立的人格,獨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家長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助孩子擁有快樂有意義的人生才是最至關重要的。
- 相關推薦
【家校共育雙減工作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雙減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04-11
雙減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范文05-16
家校共育雙減心得體會(通用5篇)03-25
關于雙減家校共育心得體會(精選16篇)10-09
雙減家校共育家長心得體會(通用15篇)09-16
雙減政策落地后家校共育心得(通用14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