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企業(yè)能力轉型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全院上下向著國際型工程咨詢公司目標奮進的關鍵時期,結合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著重談談在具體的工作當中,要順利成長和實現(xiàn)能力轉型,需要特別重視的四個點,即:“學、想、做、說”。
我院的任務在“xx”期間達到了一個高潮,隨著國家基礎建設投資政策的調整,生產任務會出現(xiàn)短時間的波谷。相對而言,城際軌道交通和城市軌道交通在近年來發(fā)展勢頭很好,在這個領域之內,我們的同行如二院、四院等在幾年前就做了很多戰(zhàn)略轉型的準備工作,并且取得業(yè)界的優(yōu)勢地位。在做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時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在這些設計院中,轉型隊伍與沒有轉型的隊伍,我們能看出來是涇渭分明。在傳統(tǒng)國鐵生產中,我們有一個成熟的生產組織體制,無論是生產、經營,還是和業(yè)主、施工單位的對外交流過程中,只要我們遵行這些固有的模式,就比較容易干好我們的工作,但是一接觸到城市軌道交通,情況就會千差萬別。我們院參加了十幾個城市的軌道交通設計,像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項目,業(yè)主管理和技術力量雄厚,設計工作就會是一種套路。而像內地有一些城市,業(yè)主的特點就會是另一種情況,在這種變化當中,我們怎么樣針對具體情況,把握好方方面面的尺度,就顯得十分重要。要把手頭的每件事做好,我認為不必說太多大話,其實只要做到“多學一點、多想一點、多做一點、多說一點”就行。
“多學一點”。學無止境,我們是技術型企業(yè),在平常的崗位上,不僅僅是把自己的專業(yè)技術掌握得很好,也有必要學習相鄰的專業(yè)知識,以及和我們設計業(yè)務有關的領域。只有擴大知識結構的外延,才能具備向復合型人才發(fā)展的基礎,如果僅僅做好本專業(yè)的小范圍事務,最多只能做到專業(yè)領軍人才,而與復合型人才的目標還有距離。
“多想一點”。凡事多思考在每件工作中都是很重要的。在人才轉型過程中,多想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很多工作過程中,只注重做自己的工作,不是很關心周圍的事,比如管理上的、其它專業(yè)上的、互相配合上的事等等,甚至有的`時候扯皮、踢皮球,各種不順利的情況都會出現(xiàn)。之所以會這樣,我覺得就是缺乏“多想一點”,如果我們經常替業(yè)主、管理者或其它專業(yè)多想一點,多想一點他們的需求和目標,我們就會把工作做得更好,更順。
“多做一點”。我們在工作當中都能體會到,做的比較成功的,業(yè)績做得比較好的,包括我們現(xiàn)在的年青職工都很優(yōu)秀,在各個基層能夠挑大梁,看看他們的工作軌跡,其實就是多做了一點,就是比普通人多做了一些事,不但做好了自己的事,同時在他自己的業(yè)務范圍和工作范圍外多做了一點,大家就會很認可他,而且他自己各方面能力提升得也很快。
“多說一點”。前面大家已經對表達能力、對外交流能力都有很好的建議,“多說一點”在有的時候我認為強于“多做一點”。為什么呢?因為交流很重要!在開展軌道交通設計時,本身參與的專業(yè)多達二十多個,相互配合的工點設計院也至少有十多個,加上省市政府將近要與數十個單位或部門打交道,這時候交流和溝通就顯得很重要。如果只是做了,大家不一定都能看得到,但說了,大家卻容易聽得到。這時候“多說一點”就會產生很好的作用。我們說“多說一點”,也不是說大話,說空話,或者是不做而說,但做了就要說出來。如果做得好,但不說出來,那就達不到最好的效果。這一點我們體會很深。和業(yè)主的交流中經常會談到有些同志各方面做的很踏實,很多地方做的比別人好,但在交流中經常不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體現(xiàn)自己能力和成績。而一些業(yè)內同行在做設計、經營、服務時,經常朝著極致的目標來做事,夸張地說就是具有“無事不達其極”的精神。每件事都是用各種各樣的策略、方法、各種各樣的資源,把每件事做到最好,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實力。
以上這些感受都是在平常工作當中的一些簡單的體會,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最終實現(xiàn)大戰(zhàn)略目標。
【企業(yè)能力轉型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4.公司轉型心得體會
6.課堂轉型心得體會
7.網點轉型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