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如今,我們會經(jīng)常接觸并使用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還在為找閱讀答案而苦惱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蝶戀花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蝶戀花閱讀答案1
蝶戀花
王詵
小雨初晴迴晚照。金翠樓臺,倒影芙蓉沼,楊柳垂垂風(fēng)裊裊。嫩荷無數(shù)青鈿小。
似此園林無限好。流落歸來,到了心情少。坐到黃昏人悄悄。更應(yīng)添得朱顏老。
注釋:作者因蘇軾遭文字獄而受牽連被貶謫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這首詞寫于他回到汴京時。
(1)聯(lián)系全詞及寫作背景,你從“似此園林無限好。流落歸來,到了心情少”中讀到哪些隱含的內(nèi)容和思想情感?
[解析] ①園林富麗,春色迷人,但“似此”二字卻流露出這好風(fēng)景已與自己無關(guān)的感受。因為詞人遭遇貶謫外放,雖然重回汴京,又到舊時園林,但已物是人非,詞人臨老,妻子過世,再無欣賞“好風(fēng)景的心情了。②“流落歸來”看似輕輕一筆,卻內(nèi)涵豐富,概括了詞人七年的遷謫生涯,包蘊無窮的辛酸。
。2)把上下闋對照讀,這首詞主要是運用什么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來抒情的?試作具體分析。
[解析]主要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以上闋的樂景反襯下闋的哀情;初晴晚照,金翠樓臺,楊柳裊裊,嫩荷無數(shù),賞心悅目,令人留連;但詞人對之只是“心情少,“坐到黃昏人悄悄”,境況凄涼孤寂,蒼茫暮色與垂老之人,令人悲徊不已。情景之間形成強烈反襯。(或“寫景設(shè)色愈是富麗,就愈反襯出詞人心情的黯淡凄涼”)
其他答案:象征手法(或比喻手法)。首句寫雨后初晴,夕陽返照的景象,象征(比喻)久遭遷謫始得召還的人生;天晴雖可喜,但夕陽黃昏義可悲,這又比喻了被貶之人被召固然 可喜,但人生已垂暮又可悲的現(xiàn)實。
[詩詞簡析]
此詞借景抒懷,表達了詞人流落異地之悲、老大無成之慨,以及無幸遭貶的苦悶、壓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內(nèi)心的惆悵和凄苦之情。原詞之墨跡保留至今,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中。
起筆“小雨初晴迴晚照!备挥谙笳饕馕叮河旰蟪跚,夕陽返照的景象,暗寓作者久遭遷謫始得召還的人生。終見天晴固然可喜,可是夕陽黃昏,亦復(fù)可悲。這亦喜亦悲之情,全融于這初晴晚照之中。接下來“金翠樓臺,倒影芙蓉沼。”二句更需玩味。樓臺本已巍峨壯觀,疊下“金翠”二字狀之,氣象更加富麗堂皇。如此金碧輝煌的樓臺,沐浴于晚照霞輝之中,其倒影又映現(xiàn)于荷池之水面,樓臺本身與其倒影,遂構(gòu)為一亦實亦幻的.莊嚴景觀。難怪《宣和畫譜》稱王詵“風(fēng)流蘊藉,真有王謝家風(fēng)氣”!皸盍勾癸L(fēng)裊裊!痹~人更以如畫之筆,渲染出池塘上一片春色。楊柳垂垂,原是靜態(tài);風(fēng)裊裊,則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姿態(tài)具動靜相生之妙!把U裊”二字極美。從其手跡可見,此二字真是姿媚無限,筆意之美,與詞情相得益彰。“嫩荷無數(shù)青鈿小。”歇拍承上文芙蓉沼而來。時值春天,初出水面之嫩荷,宛如無數(shù)青鈿。至此,盎然春意觸目縈懷。
過片“似此園林無限好!睂⑸掀饕痪U結(jié)。園林如此富麗,春色復(fù)如此迷人,確乎可說無限之好。應(yīng)知此園林非指別處,就這位駙馬之府邸。王詵詞中曾一再對之加以描繪。句首“似此”二字,已暗將此美好之園林與自己之間推開一段距離!傲髀錃w來,到了心情少。”“流落”二字,寫盡七年的遷謫生涯,所包蘊的無窮辛酸,又豈是“歸來”二字所可去之以盡。重到了舊時園林,已物是人非,經(jīng)此重譴,詞人臨老,妻子下世,園林縱好,也只能是“心情少”了。韻腳之“少”字,極含婉厚重,有千鉤之力。詞情至此,由極寫富麗之景一變而為極寫悲哀之情,真有一落千丈之勢!白近S昏人悄悄!秉S昏遙承起句晚照而來,使全幅詞有綰合圓滿之妙。更重要的,還于以時間之綿延,增加意境之深度。坐到黃昏,極言其凄寂況味。更應(yīng)添得朱顏老。結(jié)句純?yōu)榉涤^自己一身之省察,詞情更為內(nèi)向,悲感尤為深沉。園林依舊,朱顏已改,人生到此,復(fù)何可言。
初晴晚照,金翠樓臺,楊柳裊裊,嫩荷無數(shù),皆可喜之景,亦皆可慰人心。然而詞人卻只是“心情少”,無法擺脫悲哀。而寫景設(shè)色愈富麗,則愈反襯出其傷心懷抱之黯淡。中間具一大跌宕、大頓挫,筆勢變化有力,是此詞又一特色。抒情結(jié)構(gòu)的巨大轉(zhuǎn)折,與情景之間的強烈反襯,都是表現(xiàn)主題的重要藝術(shù)手段,足可玩味。蘇軾《與子由論書》詩云:“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此詞以流麗之景傷心懷抱,以婉約之筆寓硬轉(zhuǎn)之勢,正是具有東坡所論之一種特美。
蝶戀花閱讀答案2
亭外潮生人欲去。為怕秋聲,不近芭蕉樹。芳草碧云凝望處,何時重話巴山雨?
三板輕船頻喚渡。秋水疏楊,欲折絲干縷。白雁橫天江館暮,醉中愁見吳山路。
(注)①吳白樓:作者的友人吳一鵬,字南夫,號白樓。
20.“三板輕船頻喚渡”一句與柳永《雨霖鈴》詞中的“______________”句意相近。“頻”從側(cè)面寫出了______________的情狀。
21.結(jié)合具體詞句,簡要賞析本詞的抒情藝術(shù)。
答
20. 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詩人與朋友不忍離別
21.(1)借景抒情!盀榕虑锫暎唤沤稑洹,古詩詞中多藉“芭蕉”以言愁。明寫悲秋,暗寫離愁!扒锼钘,欲折絲千縷”句,以折柳寫離情。(2)化用或用典!胺疾荼淘颇,何時重話巴山雨”句,以芳草喻離情,并化用李商隱詩句,表達了不知幾時能與友人聚首敘舊的悵惘之情。(3)襯托!叭遢p船頻喚渡”句,以船夫催客襯托離別時的難舍難分。(4)虛寫。“白雁橫天江館暮,醉中愁見吳山路”句,以設(shè)想友人上路后的.旅愁來進一步表現(xiàn)難以割舍的離情。
蝶戀花閱讀答案3
蝶戀花
宋琬①
月去疏簾才幾尺,烏鵲驚飛,一片傷心白。
萬里故人關(guān)塞隔,南樓誰弄梅花笛②。
蟋蟀燈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
墻角芭蕉風(fēng)瑟瑟,生憎③遮掩窗兒黑。
【注】①宋琬(1614-1673)山東萊陽人,宋琬父兄輩在明末與清軍作戰(zhàn)中,多人殉難。1645 年初,宋琬流亡在吳中一帶,在旅途之中寫下此詞。②梅花笛∶笛曲《梅花引》。③生憎∶此處可作厭惡解。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分)
A.首句表面寫月與簾近,實則以夸張手法表現(xiàn)月光的.皎潔清冷,為第三句作鋪墊。
B.“烏鵲驚飛\“化用曹操《短歌行》詩意,表現(xiàn)了作者渴望得遇明主建功立業(yè)的心志。
C.既為明月皎潔傷心,又因芭蕉遮窗擋住月光而生厭,作者思慮重重,心境矛盾。
D.整首詞當(dāng)中運用了月亮、蟋蟀、芭蕉等多個意象,主旨寄寓深遠,表達含蓄委婉。
16.作者夜里難以成眠的原因有哪些?(6 分)
答案:
。ǘ┕糯姼栝喿x(9分)
15.(3分)B(“表現(xiàn)了作者渴望得遇明主建功立業(yè)的心志”錯。)
16.①關(guān)塞阻隔,故人分離,使作者心境凄涼;
、谶h離故鄉(xiāng),身體疲病,使作者心神不寧;
、墼鹿怵嵡謇,亮如白晝,使作者心懷傷悲;
、馨沤墩诖,烏鵲、笛曲、蟋蟀以及風(fēng)吹芭蕉等各種聲音交相襲擾,使作者心緒煩亂。(每個要點2分,答對三個要點即可得6分。)
蝶戀花閱讀答案4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①
辛棄疾
九畹芳菲蘭佩好?展葻o人,自怨蛾眉巧。寶瑟泠泠千古調(diào),朱絲弦斷知音少。
冉冉年華吾自老。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喚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fēng)曉。
[注]①雨巖:地名,在江西永豐縣西博山中。石浪:雨巖的一塊巨石,長三十余丈,狀甚怪;篇末石龍指此。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羅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稱他為湘累。
1.本詞在表達藝術(shù)上成功地學(xué)習(xí)了屈原抒發(fā)政治感憤的手法,請結(jié)合作品具體分析。(6分)
2.本詞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試結(jié)合下闋具體詞句進行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作者運用比興寄托、象征的表現(xiàn)手法,用屈原使用過的香草美人來自比自喻,曲折有致地表達了自己難覓志同道合的伙伴、壯志未酬的滿腹的幽憤。(2分)上闋中作者連用蘭佩芳菲,蛾眉空好,寶琴弦斷等極富象征意義的意象,來表明自己雖有高尚的品質(zhì)和過人的才干,卻長期閑置,無用武之地,且知音寥寥,無人理解自己的悲劇性境遇。(3分)下闋中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漲,芳草難覓喻示理想難以實現(xiàn)的可悲處境。(2分)
2.全詞抒發(fā)了詞人自感虛度年華、政治失意、理想難以實現(xiàn)而又知音難覓的痛楚之情。(2分)具體的',下闋冉冉句感慨年華已逝,虛度此生。(1分)水滿何處二句,用汀洲水漲、芳草難覓喻示理想難以實現(xiàn)的可悲處境。(1分)結(jié)尾二句,再次訴說在人世難尋知音的苦惱,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喚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1分)
賞析
本詞作于作者隱居信州(上饒)帶湖別墅前期。生活上的孤獨感和政治上的失意感促使詞人經(jīng)常離開帶湖去上饒的群山之中尋幽探勝,以開釋愁懷,轉(zhuǎn)移精力,然而獨游山水時的幽寂空虛又使他時時跌回到更加孤獨和失意的深淵中。此詞就是這樣一種精神狀態(tài)下的產(chǎn)物。
上闋,寫自己多年來受打擊、受壓抑和缺少政治知音的處境。作者連用蘭佩芳菲、蛾眉空好、寶瑟弦斷這三個極富象征意義的詞,來表明自己雖有高尚的品質(zhì)和過人的才干,卻遭受南宋朝廷當(dāng)權(quán)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擠,長期投閑置散,無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無人理解自己。不如意的處境使他首先想到的是蕭條異代不同時的千古知音屈原,所以開頭三句就化用屈原《離騷》與杜甫《佳人》詩意來表達自己與之相類的幽怨之懷!峨x騷》云: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又云:紉秋蘭以為佩。作者也滿懷深情地采擷蘭花為佩,以顯示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操守;《離騷》云: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佳人》云: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作者也在無人的空谷自怨蛾眉巧而招嫉。屈原、杜甫、辛棄疾同樣生活在一種國家不幸、小人橫行的黑暗時代里。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所以他們都遭到中傷毀謗,難于在人世存身。如果要保持高潔,不向惡勢力低頭屈服,就必然會遭到更大的打擊和非難。因正直而遭打擊,因遭打擊而生怨,這只是上闋的第一層意思。
因為,遭到群小打擊,還不是最可悲的事。最可悲的是尋遍天下,知音稀少,似乎沒有人能夠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與抗戰(zhàn)主張。這是處在那個不能發(fā)現(xiàn)人民力量的時代的一切愛國士大夫和將領(lǐng)們的共同悲劇。年輩早于作者的民族英雄岳飛在他的《小重山》詞的結(jié)尾感嘆說: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詞上闋最后二句即用岳飛之意,以寶瑟清音,彈得弦斷也無人會意為喻,表達了與岳飛同樣的怨抑之情。這是上闋的第二層意思,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層意思。通過這樣兩個層次的抒寫,作者不得志和無知音的悲劇性遭遇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了。
詞的下闋,承上闋牢騷之意而把抒情的意蘊進一步深化,感嘆自己虛度此生,不能再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下闋頭一句,化用《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兩句,意極沉痛。接下來水滿汀州,何處尋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漲,芳草難覓喻示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xiàn)。結(jié)尾二句:喚起湘累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fēng)曉,可算全篇的最后一個層次。其用意在于呼應(yīng)開篇空谷無人之境界,再次訴說在人世難尋知音的苦惱。可以看出,詞人大醉之中喚起屈原來一起唱歌,表明人世無同調(diào),只得求之于冥冥之中的千載冤魂,這顯然是催人淚下的失意哀歌,是千載同悲的凄厲之歌。然而就連這幻想之中想求得異代知音共歌舞的場面最終也不能長久,在陣陣松風(fēng)中,東方破曉,詞人酒醒夢消,一下子又跌回到現(xiàn)實世界中。詞的最末一句以景結(jié)情,更加濃了全篇的幽婉沉郁的氣氛。
藝術(shù)手法
這首詞的主題,是抒發(fā)辛棄疾不得志與少知音的惆悵情懷。但是作者并不是直接說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過比興的手法,以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達出滿腹的悲憤。此詞不尚鋪陳,專用比興,托意高遠,意象深婉,是一篇韻味悠長的抒情短章。
稼軒詞,廣泛地吸取了前人的文學(xué)成果,得于屈原作品者尤多。作者那堅韌執(zhí)著往而不返的愛國主義精神,與屈原所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極為相似;在詞的表達上,作者也成功地學(xué)習(xí)了屈原借香草美人抒發(fā)政治感慨的手法,寫出了一首首《離騷》似的優(yōu)美詞章。此闋雖非稼軒詞中的名篇,但也是深得屈賦神髓的佳作。
蝶戀花閱讀答案5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dāng)?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蹦阃馑目捶▎幔繛槭裁?請結(jié)合詞的內(nèi)容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huán)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tài)美。
、凇皶浴弊趾,因為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可以有兩種,答其中一種即可。
、偻狻F鹁洹盎ㄍ蕷埣t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意境開闊?傊,詞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
、诓煌狻F鹁鋵懟ㄖ蛄,青杏酸澀,為整首詞投下了悲涼的陰影;二、三句寫燕子翻飛、綠水繞人家,雖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卻是以樂景襯哀情;四句說柳絮飄飛,著一“又”字,則又表明詞人之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詩詞中常用來寫愁情,此處亦然,“天涯何處無芳草”即言愁情無限。因此,這首詞中對“絮飛花落”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著傷春之情,并非曠達之語。 (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馬上分享給同學(xué)
據(jù)魔方格專家權(quán)威分析,試題“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蝶戀花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主要考查你對古詩詞閱讀等考點的理解。關(guān)于這些考點的“檔案”如下: 現(xiàn)在沒空?點擊收藏,以后再看。 因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點,詳細請訪問。
蝶戀花閱讀答案6
蝶戀花 旅月懷人
宋琬
月去疏簾才數(shù)尺,鳥鵲驚飛,一片傷心白。萬里故人關(guān)塞隔,南樓誰弄梅花笛?
蟋蟀燈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墻角芭蕉風(fēng)瑟瑟,虧伊遮掩窗兒黑。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月去疏簾”句寫明月,與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一樣,都是極寫其近,近到“才數(shù)尺”,獨處異地,舉目無親,有明月為伴,會感到特別親近。
B.“南樓誰弄梅花笛”句借用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漢城五月落梅花”詩意,運用聽覺渲染出遠隔關(guān)塞,思友與懷念故鄉(xiāng)的郁悶心情。
C.“蟋蟀燈前欺病客”句中的“病客”就是詞人自己,作者用一個“欺”字,將蟋蟀擬人化,病居異地他鄉(xiāng),連蟋蟀也來欺人,攪人心緒,使人難以成眠。
D.“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句,與蘇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句的高曠,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句的豪邁相比,本詞所營造的意境卻令人感到孤凄。
E.這首詞描繪了一位在月白風(fēng)清的夜晚思念遠方朋友的旅人的心情。全詞通過視覺、聽覺將眼前之景與想象之景巧妙地交織在一起,烘托出一種凄清、冷落的氣氛,意緒纏綿。
2.“墻角芭蕉風(fēng)瑟瑟,虧伊遮掩窗兒黑”兩句精妙,請簡要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A.E(“月去疏簾”句寫明月,與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不一樣,前者極寫其近,后者極寫其遠。E.“將眼前之景與想象之景巧妙地交織在一起”錯誤,詩中盡為眼前之景。)(對1個2分,全對5分)
2.① 巧妙用典。“墻角芭蕉”句化用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的詞句,抒寫離愁別緒;“虧伊遮掩窗兒黑”句巧用李清照這《聲聲慢》中“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句意,暗示了自己百無聊賴的心緒。(能舉出一處用典即可)② “虧伊”句將芭蕉擬人化,將芭蕉寫得善解人意,反襯出詩人離情難耐的.心情。③ “虧”字與上句“欺”字成對照;“窗兒黑”的“黑”,恰對上片“一片傷心白”的“白”字,用字遣詞,工巧細密,意連語綿。④這兩句放在后面,以景語結(jié)情語,別具一格,也使得情緒表達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尋味。(以上四點每點3分,答出兩點即可得6分,要求有必要的分析。)
蝶戀花閱讀答案7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猶自風(fēng)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1)詞的上片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表現(xiàn)怎樣的情感?請簡要賞析。(3分)
(1)[答案] 擬人(1分)。 將垂楊和春人格化,(1分)表現(xiàn)了垂柳對春的依戀不舍。(1分)
[解析] 本詞上闋描繪的是:女詞人透過窗簾,看到樓臺外面千萬條碧綠的楊柳枝正纏綿悱惻地伸出忱摯的雙手、款擺纖細的腰肢,甚至還在喃喃細語:“春天啊,您再停留一些時候吧!”楊柳們一往情深地想牽挽住春天,向春天表示著無限的依戀;然而,春天雖略作停留,卻還是冷漠地走了。春天雖去,多情的柳絮仍在飄舞著,要追隨春光同行,并表示:我姑且要看看你這“春”究竟走到哪里,我和你的歸宿終究如何?這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答題時注意分析和答出修辭的效果、表達的情感。
(2)[答案] “春不語”寫出詞人的寂寞孤獨;(1分)而這時已近黃昏,又下起了“瀟瀟雨”,更襯托出詞人悲涼、憂傷的心情。(2分)[解析] 答題時注意抓住“春不語”“黃昏”“瀟瀟雨”這些表情詞語。
賞析
宋代有不少“惜春”詞。暮春景色不外乎柳絮紛飛,杜鵑哀嗚,暮雨淅瀝,抒發(fā)的不過是作者的惋惜之情。然而,女詞人朱淑真卻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和貼切的擬人手法,將暮春景色表現(xiàn)得委婉多姿、細膩動人,在宋代諸多惜春之作中,顯出它自己獨有的藝術(shù)特色。
朱淑真在少女時期也曾“天資秀發(fā),性靈鐘慧”(宋·魏仲恭《朱淑真斷腸詞序》),寫過歡快明麗的《春景》詩:“斗草尋花正及時,不為容易見芳菲。誰能更覷閑針線,且滯春光伴酒卮!暴ぉに么汗饷髅亩皶r地去尋覓鮮花,去與女伴們斗草戲耍。這不僅因芬芳秾艷的春景不易常見(故而彌足珍貴),更重要的是由大自然的春光喚醒了自己的青春之感,激發(fā)了對自己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所以對春天倍感可親可愛),因而她不肯為閨中“女訓(xùn)”“女誡”所拘鉗去拿針縫線學(xué)什么無味的女紅,而要歡欣喜悅地舉起酒杯,邀請春天這少女般的伴侶陪自己共度人生之良辰。然而,曾幾何時,在經(jīng)歷了人世的辛酸折磨之后(傳說她“早歲不幸父母失審,不能擇伉儷”,“乃下配一庸夫”致使“一生抑郁不得志”,“每臨風(fēng)對月,觸目傷懷”),朱淑真卻給后人送來了悲凄幽悒的《送春》詞。掃視這前后的強烈反差,讀者既可感觸到舊時代的凄風(fēng)苦雨,又可從女作家不同風(fēng)貌的藝術(shù)描述中領(lǐng)略到不同的審美韻致,從而豐富自己的美感經(jīng)驗。
詞中首先出現(xiàn)的是垂楊!皹峭獯箺钋f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三句,描繪了垂楊的綠姿。這種“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的景色,對于陰歷二月(即仲春時節(jié)),是最為典型的。上引賀詩中即有“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之句。它不同于“濃如煙草淡如金”的新柳(明人楊基《詠新柳》),也有別于“風(fēng)吹無一葉”的衰柳(宋人翁靈舒《詠衰柳》)。為什么借它來表現(xiàn)惜春之情呢?主要利用那柔細如絲縷的枝條的構(gòu)造成似乎可以系留著事物的聯(lián)象。“少住春還去”,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打算系住春天的柳條沒有達到目的,它只把春天從二月拖到三月末,春天經(jīng)過短暫的逗留,還是決然離去了。
“猶自風(fēng)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兩句,對暮春景物作了進一層的描寫。柳絮是暮春最鮮明的特征之一,所以詩人們說:“飛絮著人春共老”(范成大《暮春上塘道中》)、“飛絮送春歸”(蔡伸《朝中措》)。他們都把飛絮同殘春聯(lián)系在一起。朱淑真卻獨出心裁,把天空隨風(fēng)飄舞的柳絮,描寫為似乎要尾隨春天歸去,去探看春的去處,把它找回來,像黃庭堅在詞中透露的:“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清平樂》)。比起簡單寫成“飛絮”“送春歸”或“著人春意老”來,朱淑真這種“隨春”的寫法,就顯得更有迂曲之趣。句中用“猶自”把“系春”同“隨春”聯(lián)系起來,造成了似乎是垂楊為了留春,“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的藝術(shù)效果。
像飛絮一樣,哀鳴的杜宇(杜鵑鳥)也似看作是殘春的標志。“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春殘時節(jié),花落草長,山野一片碧綠。遠望著這暮春的山野,聽到傳來的杜鵑鳥的凄厲叫聲,詞人在想:杜鵑即使(便做)無情,也為“春去”而愁苦,因而發(fā)出同情的哀鳴,詞人通過這搖曳生姿的一筆,借杜宇點出人意的愁苦,這就把上片中處于“暮后”的主人公引向臺前。在上片,僅僅從“樓外”兩個字,感覺到她的樓內(nèi)張望;從“系春”“隨春”,意識到是她在馳騁想象,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完全是靠垂楊和柳絮表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在則由側(cè)面烘托轉(zhuǎn)向正面描寫。
“把酒送春春不語”。系春既不可能,隨春又無結(jié)果,主人公看到的只是暮春的碧野,聽到的又是宣告春去的鳥鳴,于是她只好無可奈何地“送春”了。
陰歷三月末是春天最后離去的日子,古人常常在這時把酒舉杯,以示送春。唐末詩人韓偓《春盡日》詩有“把酒送春惆悵在,年年三月病懨懨”之句。朱淑真按照舊俗依依不舍地“送春”,而春卻沒有回答。她看到的只是在黃昏中忽然下起的瀟瀟細雨。作者用一個“卻”字,把“雨”變成了對春的送行。這寫法同王灼的“試來把酒留春住,問春無語,簾卷西山雨”(《點絳唇》)相似,不過把暮雨同送春緊密相連,更耐人尋味:這雨是春漠然而去的步履聲呢,還是春不得不去而灑下的惜別之淚呢?
這首詞同黃庭堅的《清平樂》都將春擬人,抒惜春情懷,但寫法上各有千秋。黃詞從追訪消逝的春光著筆,朱詞從借垂柳系春、飛絮隨春到主人公送春,通過有層次的心理變化揭示主題。相比之下,黃詞更加空靈、爽麗,朱詞則較多寄情于殘春的景色,帶有凄忱的情味,這大概和她的身世有關(guān)。
時間已是暮春時節(jié),心中不免有一絲絲惜春的感嘆,思緒中默念著朱淑真的這首蝶戀花,尋尋覓覓到了一篇比較心儀的注解。收入到第一篇筆記中。
補充資料
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讀朱淑真的詩詞,愛情的痕跡或深或淺又確乎驅(qū)之不盡、揮之不去,它似一縷暗絲,在人與物、情與景間糾結(jié)出難以言說的意蘊,外化出一個旖旎的意象空間,讓人無限的想象。朱淑真是宋代一位才貌出眾、善繪畫、通音律、工詩詞的才女,但她的'婚姻很不美滿,婚后抑郁寡歡,故詩詞中“多憂愁怨恨之語”。今天欣賞的是她一首特典型的“惜春”詞。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
猶自風(fēng)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偶覺得大多宋詞描寫此類景色不外乎柳絮紛飛,杜鵑哀嗚,暮雨淅瀝,抒發(fā)的也不過是些惋惜之情。然而在這里,女詞人朱淑真卻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和貼切的擬人手法,將暮春景色表現(xiàn)得很委婉多姿、細膩動人,在宋代諸多惜春詞作中,藝術(shù)特色顯得格外獨特。
詞中首先出現(xiàn)的是垂楊!皹峭獯箺钋f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三句,描繪了垂楊的綠姿。這種“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的景色,對于陰歷二月(即仲春時節(jié)),是最為典型的。上引賀詩中即有“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之句。它不同于“濃如煙草淡如金”的新柳(明人楊基《詠新柳》),也有別于“風(fēng)吹無一葉”的衰柳(宋人翁靈舒《詠衰柳》)。為什么借它來表現(xiàn)惜春之情呢?主要利用那柔細如絲縷的枝條,牽引出似乎可以系留著事物的聯(lián)想!吧僮〈哼去”,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打算系住春天的柳條沒有達到目的,它只把春天從二月拖到三月末,春天經(jīng)過短暫的逗留,還是決定離去了。 “猶自風(fēng)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兩句,對暮春景物作了進一層的描寫。柳絮是暮春最鮮明的特征之一,所以詩人們說:“飛絮著人春共老”(范成大《暮春上塘道中》)、“飛絮送春歸”(蔡伸《朝中措》)。他們都把飛絮同殘春聯(lián)系在一起。朱淑真卻獨出心裁,把天空隨風(fēng)飄舞的柳絮,描寫為似乎要尾隨春天歸去,去探看春的去處,把它找回來,比起簡單寫成“飛絮”“送春歸”或 “著人春意老”來,朱淑真這種“隨春”的寫法,就顯得更有迂曲之趣。句中用“猶自”把“系春”同 “ 隨春”聯(lián)系起來,造成了似乎是垂楊為了留春,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的藝術(shù)效果。
像飛絮一樣,哀鳴的杜宇(杜鵑鳥)也似看作是殘春的標志!熬G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春殘時節(jié),花落草長,山野一片碧綠。遠望著這暮春的山野,聽到傳來的杜鵑鳥的凄厲叫聲,詞人在想:杜鵑即使(便做)無情,也為“春去”而愁苦,因而發(fā)出同情的哀鳴,詞人通過這搖曳生姿的一筆,借杜宇點出人意的愁苦,這就把上片中處于“暮后”的主人公引向臺前。在上片,僅僅從“樓外”兩個字,感覺到她的樓內(nèi)張望;從“系春”“隨春”,意識到是她在馳騁想象,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完全是靠垂楊和柳絮表現(xiàn)出來的,F(xiàn)在則由側(cè)面烘托轉(zhuǎn)向正面描寫。
“把酒送春春不語”。系春既不可能,隨春又無結(jié)果,主人公看到的只是暮春的碧野,聽到的又是宣告春去的鳥鳴,于是她只好無可奈何地“送春”了。陰歷三月末是春天最后離去的日子,古人常常在這時把酒舉杯,以示送春。朱淑真按照舊俗依依不舍地“送春”,而春卻沒有回答。她看到的只是在黃昏中忽然下起的瀟瀟細雨。作者用一個“卻”字,把“雨”變成了對春的送行。這寫法同王灼的“試來把酒留春住,問春無語,簾卷西山雨”(《點絳唇》)相似,不過把暮雨同送春緊密相連,更耐人尋味:這雨是春漠然而去的步履聲呢,還是春不得不去而灑下的惜別之淚呢?
蝶戀花閱讀答案8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4~15題。
蝶戀花·密州上元
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nóng)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圩ⅲ荽嗽~作于公元1075年,詞人在杭州做了三年官后,剛來密州任知州兩個月。上元: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也叫上元節(jié)。錢塘三五夜:錢塘即杭州。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處指元宵節(jié)。山城:指密州。
1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人到密州任知州兩個月,正值元宵節(jié),不由想起杭州元宵景致,有感而發(fā),寫作此詞。
B.上元之夜,詞人隨意閑行,聽到簫鼓之聲,走去一看,村民正舉行社祭,祈求豐年。
C.密州的元宵節(jié)遠沒有杭州的元宵節(jié)熱鬧,火冷燈稀,云垂曠野,使人感覺空曠蒼涼。
D.全詞抓住杭州、密州兩地氣候風(fēng)俗不同特點,書寫人生志趣,意之所到,筆亦隨之。
15.這首詞在寫法上有哪些奇妙之處?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4.D
15.對比手法,上闋描寫杭州元宵景致,充分展現(xiàn)了杭州元宵節(jié)的熱鬧、繁榮景象。下片寫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表達作者在密州的孤獨寂寞之情,抒發(fā)了詞人對國計民生的憂患之情。
譯文: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畫。帳底吹笙,燃香的香氣好似麝香,更無一點塵土隨著馬而去。
寂寞的密州城里人們都老了,人們沿街擊鼓吹簫而行,最后卻轉(zhuǎn)到農(nóng)桑社祭祀土地神。燈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陰暗昏沉的烏云籠罩著大地,要下雪了。
蝶戀花閱讀答案9
蝶戀花①
陸游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
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guān)清渭應(yīng)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
早信此生終不遇,當(dāng)年悔草長楊賦②。
注:
①這是陸游晚年被罷官后所作的一首詞。
、陂L楊賦:漢揚雄所作。常把揚雄看做懷才不遇的人。
閱讀題目
10.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一句,“晨飄”與“夜語”對舉,表明從朝至夕,終日觸目盈耳的只有凄清蕭瑟的景象。
B.“黯黯”一句,既是實寫,也以“長安”借指南宋京城臨安。
C.詩人想乘著小船歸隱江湖,只是擔(dān)心自己的一卷兵書無人可以托付。
D.全詩撫今追昔,今昔交織,回環(huán)往復(fù),寫得神完氣足。
11.詞中表現(xiàn)了詩人的哪些情感?請結(jié)合全詞內(nèi)容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0.C
11:
、僭~中表現(xiàn)了對抗金前線戎馬生活的.懷念;
、趯碌膿(dān)憂;
③對抗敵重任無人可以托付的感嘆;
、軋髧鵁o門的悲憤感情。
蝶戀花閱讀答案10
蝶戀花·春暮
北宋
遙夜亭皋閑信步。
才過,漸覺傷春暮。
數(shù)點雨聲風(fēng)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誰在秋千,笑里輕輕語。
一寸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注釋
1、亭皋:這里指城郊有宅舍的地方。
2、風(fēng)約住:下了幾點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風(fēng)管束住似的。
相關(guān)試題及閱讀答案
1、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閑”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一寸相思千萬緒”一句有什么表達特色?請略加分析。
3、沈謙《填詞雜說》贊《蝶戀花》“數(shù)點雨聲風(fēng)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句,以為“紅杏枝頭春意鬧”、“去破月來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嗎?請說說你的看法。
答案
【1】傷春暮、懷人。(2分)“閑”字寫出詞人一副隨意舉步、漫不經(jīng)心的樣子,含有排遣內(nèi)心某種積郁的用意。(2分)
【2】主要采用了對比和夸張的.手法!耙淮纭焙汀扒f”對比,“一寸”和“千萬”同時又是夸張。(2分)
【3】這兩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寫出了的夜晚清新、淡雅、朦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3分)而“紅杏枝頭春意鬧”“去破月來花弄影”只從視覺方面寫出了景物的動態(tài)美。(1分)(如答“不同意”也要扣住“內(nèi)容”“情感”“手法”三個方面分析)
賞析
簡析
“遙夜”交待時間,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時間了。詞人“信步”上著一個“閑”字,點染出一副隨意舉步、漫不經(jīng)心的樣子!安胚^清明,漸覺傷春暮”是無理之語。按說“清明才過”,春光正好,詞人卻已經(jīng)“傷春暮”了,看來“閑信步”當(dāng)含有排遣內(nèi)心某種積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兩句是詞人耳目所見,剛剛聽到幾點雨聲,卻被春風(fēng)擋住而聽不到了。天上的因積有云層而朦朧不明。這兩句,清新淡雅而又流轉(zhuǎn)自然。
過片謂這時雖說已過了桃杏盛開的花期,但余香依稀可聞。人為淡月、微云、陣陣清風(fēng)、數(shù)點微雨和依稀可聞到的桃杏花香的美景所感染,那“傷春暮”的情懷暫時退卻了。此處白描手法運用得當(dāng)。
下片二、三句詞意陡轉(zhuǎn)。詞人遐想聯(lián)翩之際,聽到近處有婦女蕩秋千的輕聲笑語,她們說些什么聽不清楚,但不斷傳來的鶯語,對他來說是一番誘惑。
結(jié)尾兩句,寫詞人因意中人不身邊,以致常常魂牽夢縈。今夜出來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對意中人的相思之苦。舉天地之大,竟無一處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緒,由此可見其徬徨、感傷與苦悶的程度之深。
簡評
時節(jié)已過清明,桃杏芳香依然。小雨之后,淡月朦朧。信步亭皋,忽聞秋千架上,笑語輕盈,勾起了心中的萬縷相思。詩人把惜春、傷春與懷人的思緒,融為一體。全詞寫得輕柔纖巧,婉麗多姿。
此詞通過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時所見的景色,表達了詞人起伏揚抑的傷春、相思情懷。全詞以清景無限來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變化,營造出一種深婉優(yōu)美的意境。寫景鮮明,真摯,語言淺近,讀來委婉動人,藝術(shù)上確有不凡之處。
集評
劉逸生《小札》:這首詞寫一個青年人常會碰到的意外和因此惹起的無端煩惱。事情本是瑣細的。他在春夜的閑行中偶然聽到隔墻的笑語聲,如此而已。但正因其瑣細,要寫得委婉動人,又實在不易。作者的高明之處,就在于恰當(dāng)?shù)匕才帕艘粋同青年人的傷春情懷十分和諧的環(huán)境和氣氛,然后讓那感情自然地伸展開去。
蝶戀花閱讀答案11
蝶戀花①
(宋)柳 永
佇倚危樓風(fēng)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dāng)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釋]①這是一首懷人詞。
、傥牵焊邩恰
、跀M把:打算將。
、蹚姡╭iǎng):勉強。
、芟茫褐档。
[思考與練習(xí)]
(1)解釋詞語:危: 憑: 擬: 伊:
(2)作者在詩歌中力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體,從而增加了詩歌的視覺性與流動感。請舉例說說這種現(xiàn)象。
(3)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即遠大的目標,艱苦過程以及成功的喜悅。他是借用這首詞中的哪個詩句來形容艱難過程的?
參考答案:
(1)高 倚靠著 準備,思量 它(她)
(2)春愁是無形的,但是作者卻說它黯黯生天際。
(3)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句。
閱讀練習(xí)二:
1.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情感?由此可見上闋中的春愁指的是什么?
2.后來王國維談及做學(xué)問的三種境界時,又引用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表示什么?
答案:
1.表現(xiàn)了詞人甘愿為思念伊人日漸消瘦憔悴的一片癡情。由此可見,上闋春愁是指對伊人的思念。
2.做學(xué)問,成就事業(yè)應(yīng)具有鍥而不舍,苦苦追求的精神。(意對即可)
3.這首詞主要圍繞一個愁 字展開。(2分)
4.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D
A. 上片佇倚句寫主人公久久地佇立在一座破舊的樓臺上極目遠眺。
B.上片草色句以西風(fēng)、衰草、夕陽烘托出一種凄美、孤單的氛圍。
C. 下片擬把句寫主人公豪飲放歌,起初十分痛快,但漸感索然無味。
D.下片衣帶句以衣帶漸寬寫消瘦之狀,以終不悔直抒胸臆。李彌遜《蝶戀花·福州橫山閣》閱讀答案及賞析蝶戀花·別范南伯
【翻譯】
我佇立高樓迎看細細春風(fēng),極目遠望,不盡的愁思,黯黯然彌漫天際。夕陽斜照草色蒙蒙,誰能知我默默憑倚欄桿的心意?
本想任情放縱喝個一醉方休,當(dāng)在歌聲中舉起酒杯時,才感到勉強求樂毫無興味。我漸漸消瘦衣帶寬松也不后悔,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賞析】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fēng)細細》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此詞上片寫登高望遠所引起的無盡離愁,以迷離的景物描寫渲染出凄楚悲涼的氣氛;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最后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愿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憔悴。全詞巧妙地把飄泊異鄉(xiāng)的落魄感受,同懷戀意中人的纏綿情思融為一體,表現(xiàn)了主人公堅毅的性格與執(zhí)著的態(tài)度,成功地刻畫了一個思念遠方親人的女性的形象。
本篇亦是一首離別相思之作,詞人寫春夜懷人,描繪了一幅迷蒙凄楚的黃昏高樓望遠圖,景中含情,表現(xiàn)了懷念的深情。
上片寫登樓遠望所引起的無盡愁思,以迷離的'景物描寫渲染出凄楚悲涼氣氛。佇倚危樓風(fēng)細細詞人登高望遠,離別愁恨油然而生。佇倚二字足見主人公憑欄之久、懷想之深。然極目遠望,看到的卻是黯然銷魂的春愁,詞人不說春愁由心而發(fā),卻說生之于天際,一方面是為了將無形變成有形,以具象說明抽象,增加了詞的畫面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愁怨是景物所觸發(fā)。草色煙光即是詞人極目天涯的所見之景,面對此情此景,詞人一聲感嘆無言誰會憑欄意,又有誰能知我默默憑倚欄桿的心意?這是對獨自倚欄、希望成空的慨嘆,也是不見心上人、難訴情懷的凄涼感喟。
下片直抒胸臆,抒寫了為心上人死而無悔的堅貞執(zhí)著的心懷。詞人為了排遣內(nèi)心深沉的離愁之情,決意借酒澆愁,擬把疏狂圖一醉,打算任情放縱喝個一醉方休,而且還要對酒當(dāng)歌放聲高歌抒發(fā)自己的愁懷,但強顏歡笑,卻是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影影綽綽,撲朔迷離,千回百折,直到末句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語道破:春愁緣起相思,如此一波三折,激情回蕩,頗具感染力。結(jié)尾二句是柳詞中流傳千古的名句,曾得到王國維的高度評價。王用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的第二境界,即獻身精神,并說此等語非大詞人不能道。
全詞抒情寫景,構(gòu)思巧妙,感情真摯,蕩氣回腸,頗具柳詞的抒情特色。
蝶戀花閱讀答案12
豆蔻梢頭春色淺,新試紗衣,拂袖東風(fēng)軟。紅日三竿簾幕卷,樓影里雙飛燕。
攏鬢步搖青玉碾。缺樣花枝,葉葉兒顫。獨倚闌干凝望遠,一川煙草平如剪。
注
、俣罐ⅲ褐参锩,開花。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诓綋u:古代婦女首飾。以下三句皆寫婦女的首飾。
③煙草:形容草色如煙。
1.“紅日三竿簾幕卷,畫樓影里雙飛燕”兩句描寫了什么情景?表現(xiàn)了主人公怎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5分)
2.與《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相比,兩首詞結(jié)尾在寫法上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這兩句詩描寫了一幅清新明麗的春景圖(1分):已是紅日高照的時刻了,少女才春睡醒來,慵懶地卷起簾幕,看到了生機勃勃的春燕在畫樓陰涼中比翼齊飛的情景。(2分)以樂景襯哀情,表現(xiàn)了主人公孤寂無聊的心情。(2分)
2.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結(jié)尾是卒章顯志,直抒胸臆。(1分)以“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寫出了自己去國離鄉(xiāng)、淪為階下囚后內(nèi)心濃重的愁苦之情。(2分)
的《蝶戀花》結(jié)尾則是以景結(jié)情,融情于景。(1分)“獨倚闌干凝望遠,一川煙草平如剪”寫女子希望心上人歸來而倚著欄桿遠望,卻只看到那一平如剪的帶著煙霧的芳草地,含蓄蘊藉地表達了女子極度失望的惆悵傷感之情。(2分)
賞析
此詞以委婉含蓄的筆調(diào),寫女子春日里見春燕雙飛而自悲獨居、油然懷遠的情懷。全詞感情曲折多變而又深婉不露,極盡婉約之美。
開篇“豆蔻梢頭春色淺”,巧妙地隱括了《贈別》詩中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既明寫春色尚淺的初春時節(jié),又暗指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這句是筆意雙關(guān),合寫初春和少女。下兩句則分寫。第二句,寫到來,天氣和暖,閨中少女起床后換上新做好的薄薄的紗衣。第三句寫和緩的春風(fēng)徐徐拂動著薄薄紗衣的長袖,從服飾的'描寫中,使人想見少女楚楚動人的身姿!凹t日”句開始微微透出春閨中孤寂無聊的氣息。此句寫紅日高照的時刻,少女才春睡醒來,穿好衣服,慵懶地卷起簾幕。上片結(jié)尾一句,寫生機勃勃的春燕樓陰中比翼雙飛,輕盈自,這情景不由得觸動了少女的情懷。春風(fēng)中燕雙飛,而春閨中人獨居,人不如燕,雖然不明說“恨”字,而意中怨恨之情格外深沉。閨中人不及空中燕,這一反襯,悲慨之感頓出。
下片寫少女由雙燕齊飛觸發(fā)的懷人情思。過片三句寫少女梳妝之精心和首飾之精美。步搖,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扒嘤衲搿,指步搖上的飾物用青玉細細磨成的。極言首飾之華貴精致。所插花枝的式樣新穎別致,是通常的式樣中所沒有的。綴以巧妙制作的蜜蜂,栩栩如生,花葉上起伏顫動!蔼氁小本渲械摹蔼殹弊峙c上片的“雙”相呼應(yīng)。凝望,全神貫注的長時間地眺望。結(jié)尾一句寫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人并沒有出現(xiàn),視野遠處,只有“一川煙草平如剪”。以景結(jié)情,余韻裊裊,十分飄逸。必欲盛妝以后才倚闌眺遠,可見她是滿懷希望當(dāng)天能盼到心上人兒歸來的,但見到的還是只有那一平如剪的帶著煙霧的芳草地。開始時越是滿懷希望,而此時越是大失所望?梢韵胂蟮贸錾倥畼O度失望的情狀。此處以景收結(jié),含蓄蘊藉,余韻深長。
謝逸的詞,既具花間之濃艷,復(fù)得晏歐之婉柔,此詞即鮮明地體現(xiàn)了這一藝術(shù)風(fēng)格。
蝶戀花閱讀答案13
蝶戀花(別范南伯)
楊炎正
離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劃地①東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為君愁絕聽鳴櫓。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尋春,依舊當(dāng)年路。后夜獨憐回首處。亂山遮隔無重數(shù)。
【注】①劃地:依舊、還是,此處作“一派”講。②南徐:地名,今江蘇鎮(zhèn)江市。
14.下面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片前三句先是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離愁別恨化為無盡的春雨,然后寫漲滿的春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
B.“弱柳”句中“柳”和“留”諧音,字而寫柳樹系不住船,實則寫詞人殷勤挽留朋友但是朋友還是要登船離去。
C.“為君”句寫詞人想象著朋友離去,一路陪伴他的.只有劃船搖櫓的聲音,心中不禁滋生出無限的愁緒。
D.下片前三句寫朋友到了南徐渡口后還會走上曾經(jīng)一起踏青走過的那條路,但已經(jīng)是路依舊人不同了。
15.結(jié)尾兩句和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句在寫景、抒情方而有哪些異同點?請簡要分析。(6分)
答
14.C(3分)
15.相同點:①抒情方式和表達效果相同。都是融情于景,以景作結(jié);效果都是含蓄蘊藉,言有盡而意無窮。②抒發(fā)的感情相同。都抒發(fā)了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無限深情。
不同點:①所寫之景的虛實不同。楊詞所寫是虛景,是想象之景。想象著分別之后,友人回望之時遠山重重,遮隔無窮。李詩所寫是實景,是眼前之景。孤帆漸遠漸小漸無,只見長江滾滾東流。②寫景抒情的角度不同。楊詞從對方(朋友)角度人手,把離別之恨和思念之情寫得豐厚而綿長。李詩從自己的角度來寫,借助典型意象表達自己在江邊站立時間之久,從而表達對朋友依依不舍的情誼。(相同點2分,每答對一點給1分,答對兩點給2分;不同點4分,每答對一點給2分。共6分)
蝶戀花閱讀答案14
蝶戀花感懷
(明) 沈宜修
猶見寒梅枝上小。昨夜東風(fēng),又向庭前繞。夢破紗窗啼曙鳥,無端不斷閑煩惱。
卻恨疏簾簾外渺。愁里光陰,脈脈誰知道?心緒一砧空自搗,沿階依舊生芳草。
(1)上片詞人寫煩惱無端而生,實則有因,請簡要分析。(4分)
。2)請賞析最后兩句中空自和依舊的妙處。(4分)
參考答案
、旁~人的煩惱因思念親人所致。(2分)東風(fēng)又至,時間飛逝,親人遠在天涯,相聚遙遙無期,只能期待夢中團聚;獨守空房,寂寞難耐,脈脈思念之情卻無人傾訴、無人知曉。(2分)
、瓶兆约葘懗隽藫v衣時因無法寄送而產(chǎn)生的徒然無奈、心不在焉,也寫出了詞人因牽掛親人而產(chǎn)生的散亂心緒;(2分)依舊既寫出了芳草與往年一樣萌生,也寫出了庭院與往年一樣冷清,更委婉地表現(xiàn)了思念之情依然長久、深重。(2分)
【解析】
(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詩歌所抒發(fā)的情感,這類題目可從詩人身世、題目、作品內(nèi)容等角度來分析。詩人沈宜修,是一個深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女子,她一邊撫育兒女,一邊支持丈夫謀求功名。丈夫仕途順坦。這期間,多愁善感的沈宜修既為夫君的成功深感自豪,又常常牽掛和思念著遠在他鄉(xiāng)奔波的夫君。所寫詩歌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從題目感懷來分析,這首詞表達的是詩人心情的。那是一個梅花初放的冬日,啼鳥鳴曉。她閑步于清晨被薄霧籠罩的庭院,她的心緒有些無端。透過窗簾眺望遠方,因看不到熟悉的身影,竟轉(zhuǎn)為去懷恨那隨風(fēng)而動的疏簾。那條屋前的石級小道,因少有人來,開始長出凄凄芳草,這也讓這位可愛的女子心中頓生煩惱。可想而知,在她的內(nèi)心,對夫君的思戀有多么深重。詩寫得婉約淡雅,和她的身份與經(jīng)歷十分相符。
考點:評價文學(xué)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中的煉字, 這類題目答題時既要指出該字含義、所用手法,還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詩中的`表達效果及作用。搗衣是為了給親人準備衣服,可是親人不在眼前,準備好的衣服也無法送達,所以詩人說空自搗,表達出詩人對親人的思念與自己的孤獨與無聊之感,偏偏不解人意的芳草,依舊和往年一樣生長,既用芳草無情襯出人的有情,又用依舊年年生芳草,寫出詩人已不止一年注意到這一景象,也就表明詩人與親人離別的時間長,也即相思之長。
考點: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蝶戀花閱讀答案15
蝶戀花
趙令畸
欲減羅衣寒未去,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①恨清明雨。
盡日沉煙②香一縷,宿酒醒遲,惱③破春情緒。飛燕又將歸信誤,小屏風(fēng)上西江④路。
注:①止:通“只”。②沉煙:點燃的沉香。③惱:撩惹。④西江:古詩詞中常泛稱江河為西江。
問題:
8.結(jié)合詞意,簡要賞析“啼痕止恨清明雨”一句。(5分)
9.全詞表現(xiàn)了詞中人物哪些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詞句簡要分析。(6分)
答案:
8.幾朵殘存的紅杏,依稀還帶著雨痕,就像啼哭的人兒一樣,正在憎恨那殘酷無情的清明雨。(1分)這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借花寫人,(2分)寫出了詞中人物對青春將逝的感傷之情。(2分)
9.①感嘆青春將逝之情(或:傷春惜春之情),如“啼痕止恨清明雨”寫惜春傷春之情;②孤獨寂寞之情,如“人在深深處”和“盡日沉煙香一縷”寫出主人公的孤獨寂寞;③對遠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如“飛燕又將歸信誤,小屏風(fēng)上西江路”寫出對遠人的思念。(每點2分,共6分。)
鑒賞:
這首抒寫閨中懷人之情的詞,語不多,情無限,寫得清超絕俗,澹雅疏秀,別具一格。
上片首句寫冬春之交閨客佳人“欲減羅衣”,卻又躊躇起來,因為她感到此時寒意猶未消去,暗示了女主人公因氣候變化無常而最難將息的心情!安痪碇楹,人深深處!彪m未直接說出閨中人的心緒,卻畫出一位佳人惆悵自憐之態(tài),使人隱隱感受到她心中的愁悶。
以下兩句點明女主人公愁悶的表層原因——清明時節(jié)的連綿春雨。這場雨,不僅使氣候“寒未去”,“欲減羅衣”不能,更重要的,它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雨打花枝,落紅無數(shù)!所以,簾雖未卷,而女主人公十分關(guān)切庭院中的花兒,迫不及待地問詢:“紅杏枝頭花幾許?”當(dāng)然,不消問,她也料到嬌艷的杏花定然會遭到的命運了。她仿佛看到那枝頭稀稀拉拉幾朵殘存的紅杏,依稀還帶著雨痕,像啼哭一樣,憎恨那殘酷無情的清明雨呢!當(dāng)然花兒哪有悲與恨,只不過是人的感情折光而已。但按其情緒之劇烈程度看,閨中人因此而啼哭而憎恨,看來不像是一般傷春、惜花的意緒了。詞是中女主人公之“止恨清明雨”,當(dāng)別有感恨。人世間有許多人和事有如花兒般的美好,結(jié)果卻被一場無情“風(fēng)雨”破壞了!凹t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這兩句詞實是頗富有象征意味的'。
詞之上片,將女主人公惜花傷春的意緒表達得頗為動人。
過片三句,轉(zhuǎn)寫閨中人內(nèi)心極度的凄寂和苦悶。“盡日沉煙香一縷”,她終日對首一縷裊裊香煙出神,深閨之寂寞冷清和人的百無聊賴可想而知。“盡日”,即李清照所說“愁永晝”也。盡日苦坐愁城,無法排遣,唯有借酒澆愁!八蘧菩堰t”,可見恨深酒多,以致一時難醒了,而醒來仍然是空對“沉煙香一縷”而已,此種境遇何等難挨!“惱破春情緒”,關(guān)合上片惜花恨雨,極力渲染出一個“愁”字。
結(jié)尾兩句點出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深層原因——佳人懷人心事!帮w燕又將歸信誤”,她多么希望春燕給她帶來遠人的信息,而它們卻如史達祖筆下那“便忘了,天涯芳信”的雙燕,非常令人失望。于是她只好空對屏風(fēng)悵望:“小屏風(fēng)上西江路”,淡煙流水的畫屏上畫的正是通往西江之路,回想當(dāng)初心愛之人正是從這水路遠去的!歇拍寫出了閨人佳人對心上人的一往情深,讀之令人感到意猶未盡,一詠三嘆。
《草堂余正集》評此詞結(jié)句曰:“末路情景,若近若遠,低徊不能去!边@一評語,極為準確,精煉地概括出此詞含蓄蘊藉、語婉意深的風(fēng)格。
-
蝶戀花柳永古詩和江城子密州出獵古詩對比閱讀答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蝶戀花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蘇軾《蝶戀花·春景》閱讀答案06-14
王詵《蝶戀花》閱讀題答案11-12
蘇軾《蝶戀花》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03-29
范成大《蝶戀花》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2-23
李清照《蝶戀花·離情》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12-15
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閱讀答案及解析03-30
周邦彥《蝶戀花早行》的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