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xué)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jié)晶,被譽為“大道之源”。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周易大象解》注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周易大象解》注釋
天下有山①,遁②,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③。
【船山解】
山隮(音擊,升)于天④,處峻絕之極矣。峻以絕物,遁道也。君子之遁,遁以己,不遁以物。居上而不流⑤,“嚴”者其本也!安粣骸闭撸恍紣憾赃h也。惟遁則可以嚴,惟遁則可以不惡。若憤世疾邪,抑與之交相屈信于是非,不勝而后避之,晚矣。
【注釋】
、偬煜掠猩剑哼@是解釋遁卦的卦象。遁卦的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艮、為山,故有“天下有山”之象。
、诙荩贺悦,遁在這里是指的遁退、遁藏。二程解:“遁,退也,避也,去之之謂也!薄岸菡,陰長陽消,君子遁藏之時也!(《二程集》第三冊,第865頁)船山解稍有不同,他說:“尊者出而在外曰‘遁’”,“君子引身而退之”。但君子之遁,第一,應(yīng)是在小人、昏君當(dāng)?shù)乐畷r,否則,就會像當(dāng)年巢父許由之逃避圣君堯、舜,嚴光、周黨之逃避漢光武帝,那是“君臣道廢,以全軀保妻子為幸,孟子所謂小丈夫也! (參看《船山全書》第一冊,第291頁)在船山看來,君子之遁,應(yīng)像當(dāng)年姜太公避紂王,只是暫時的以屈求伸之計,“太公避紂,而終以開周,或屈于一時而伸于萬世!(同上書,第294頁)第二,因此,君子處于遁藏之時并非與一切人隔絕,對于志同道合的君子應(yīng)須保持來往。按船山的說法就是“但安處而勿與其事,自不見絕于君子!(同上書,第292頁)
、鄄粣憾鴩溃翰粣海炊痰慕忉,這里是指不屑于與小人嚴聲厲色。按船山的解釋則是不屑于與小人爭辯。嚴,按二程解,這里是指“矜莊威嚴”(《二程集》第三冊,第867頁)按船山解則為:“‘嚴’者,雖求合而必不受,唯超然遁于其外,小人自伏處于下。”意思是以矜莊威嚴的態(tài)度與小人劃清界線,使他們望而生畏。此句意為:君子不屑于與小人惡聲厲色地進行爭辯,以矜莊威嚴的態(tài)度與之?dāng)嘟^來往,使之望而生畏。
、茈Y:登上,升上!稌ゎ櫭罚骸疤繁鼤,由賓階隮!
⑤居上而不流:居上,這里是指居于上位。不流,這里是指不與小人同流合污。
【今譯】
山升于天,處于高峻險絕的頂點了。以峻絕之勢與外物隔絕,這便是遁卦卦象所包含的遁避的道理。(然而)君子的遁避應(yīng)是自己(內(nèi)心)的遁避,而不是不與外物接觸。君子身處上位卻能不與小人們同流合污,這是以矜莊威嚴地堅持正道為根本的。所謂“不惡”,是指君子不屑于與小人們惡聲厲色地爭辯是非,而是自覺地遠離他們。只有善于運用遁卦之象才能夠矜莊威嚴地堅持正道,也只有善于運用遁卦之象才能做到不屑于惡聲厲色地與小人爭辯是非。假若是因為憤世嫉俗而去與小人爭辯是非短長,直到正不勝邪時才去遁避他們,那就已經(jīng)晚了。
雷在天上①,大壯②,君子以非禮弗履③。
【船山解】
欲嚴非禮之防,非壯不可④。大壯,大者壯也。秉禮自強,筋骸束⑤,肌膚固,心志定,如乾健行⑥,如震雷動,則雖有留連不去之二陰⑦,不能相誘以之于邪辟。君子進德,從容馴至而勿助長⑧。唯克己之功,則可用壯,而壯在秉禮,不在戰(zhàn)勝,抑非若異端之亟絕倫物以為勇猛也⑨。
【注釋】
①雷在天上:這是解釋大壯卦的卦象。大壯卦的上卦為震、為雷,下卦為乾、為天,故有“雷在天上”之象。
、诖髩眩贺悦,“壯”在這里是指乾陽之氣很盛,對于人而言,則是指人的志氣盈盛。大壯,指乾陽之氣盈盛之極。參見二程解:“大壯,陽之壯盛也!薄盀樨,震上乾下,乾剛而震動,以剛而動,大壯之義也。剛陽大也,陽長已過中矣,大者壯盛也。又雷之威震而在天上,亦大壯之義也!(《二程集》第三冊,第869頁)船山亦解為:“‘大’謂陽也,‘壯’者,極其盛之辭!(《船山全書》第一冊,第295頁)
、鄯嵌Y弗履:非禮,這里是指儒家倡導(dǎo)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禮教。履,踐履、實行。此句意為:不符合儒家綱常禮教的事便不能去做。
、軌眩哼@里的壯,是指人的志氣盈盛。
⑤束:緊束,約束。
、奕缜⌒校喊础吨芤住返乃枷,乾為天,“天行健”,自強不息。此句意為:堅持儒家綱常禮教,要像天的運行那樣健行不已,自強不息。
、吡暨B不去之二陰:這是指大壯卦的六五爻與上六爻。二陰在這里是指的小人。
、嘀L:這里是指的拔苗助長,急于求成。
、岱侨舢惗酥浇^倫物以為勇猛也:異端,這里是指佛教。亟,非常。引伸為完全、絕對。絕,杜絕、斷絕、否絕。倫物,人倫物理。勇猛,這里是指佛家用語。佛家認為,要徹底斷滅人間生死煩惱之苦,必須以勇猛精進之心進行修行。此句意為:不是像佛教那樣要人們完全否絕人倫物理才算是勇猛精進。
【今譯】
想要嚴于非禮之防,非得志氣盈盛不可。大壯卦卦象所表示的正是乾陽之氣極盛。(這對于人事而言,那就是)君子們應(yīng)秉承儒家綱常之禮進行修身以自強,作到筋骨緊束,肌肉強固,心志堅定,像乾卦之德那樣健行不已,像震卦之德那樣雷厲震動,這樣,即使是有留連不去的六五、上六二陰爻所代表的小人,也不能誘使君子們陷于邪僻的境地了。君子們增進德行,應(yīng)該從容不迫而不可拔苗助長,急于求成。唯有克制邪念惡行的功夫,才可以運用大壯卦卦象所包含的志氣盈盛之理,而這又是用之于自身堅持綱常之禮,而不是用之于戰(zhàn)勝別人,也不是像異端佛教所鼓吹的,要否絕一切人倫物理才算是勇猛精進。
明出地上①,晉②,君子以自昭明德③。
【船山解】
“明出地上”,物咸受照。然日之升也,豈有心于照物而為物出哉!唯其有明,是以必照耳。故君子之昭,自昭者也;庸人之昭④,昭人者也。夫明德之藏,非揭竿建鼓以使天下知者⑤。諸葛孔明有言:“澹泊可以明志!雹逕o私無欲,則不待表著于人,而如日之升,有目者共睹之矣。君子之過,天下皆見,況其無過者乎! 【注釋】
、倜鞒龅厣希哼@是解釋晉卦的卦象。晉卦的上卦為離、為明,下卦為坤、為地,故有“明出地上”之象。
、跁x:卦名,按《彖》辭:“晉,進也!庇謸(jù)二程解:“晉,進也,明進而盛也。明出于地,益進而盛,故為晉。所以不謂之進者,進為前進,不能包明盛之義!(《二程集》第三冊,第874頁)船山亦解為:“‘晉’,延而進之也!庇终f:“日出地而物皆照,非欲人見之,明盛則自不可掩耳。”(《船山全書》第一冊,第301、302頁)可見,這里的“晉”,是指太陽的光輝越照越亮。
、圩哉衙鞯拢赫眩、光、彰明、顯揚。明德,美德,或顯明美德。《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禮記·大學(xué)》:“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编嵭ⅲ骸爸^顯明其至德也!敝祆洹洞髮W(xué)章句》:“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yīng)萬事者也!贝司湟鉃椋鹤约赫妹髌涿赖。
、苡谷耍浩匠5娜耍蛞娮R淺陋的人!盾髯印ふ摗罚骸白镏林囟讨凛p,庸人不知惡矣,亂莫大焉!
、萁腋徒ü模航腋停邩淦鞄!稘h書·陳勝項籍傳贊》:“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苯ü模O(shè)置戰(zhàn)鼓。此句意為:高舉旗幟,擂起戰(zhàn)鼓。
、蕖板2纯梢悦髦尽保赫Z出諸葛亮《戒子書》:“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卞2,恬淡寡欲。曹植《蟬賦》:“實澹泊而寡欲兮,獨昭樂而長吟!
【今譯】
太陽的光明出現(xiàn)在大地之上,萬物都會受到她的照耀。然而,太陽的升起,難道是有心要照耀萬物,抑或是為著要照耀萬物她才升起的嗎!僅僅是因為太陽自身有光明,所以便必然會照耀萬物啊!(對人事而言)所以說,君子的“明”是自己內(nèi)心的“明”,庸人的“明”,是要顯揚于別人的“明”。君子的美德藏于心中,是無需樹旗擂鼓,讓天下人都知道。諸葛孔明說:“恬淡寡欲,可以表明心志!弊约簾o私無欲,無需炫耀于人們的面前,就像太陽升起一樣,只要是有眼睛的人都會看得清楚。君子有過失,天下人都會看得見,(而不會因此而否定他們是君子)何況并沒有過失呢!
明入地中①,明夷②,君子以蒞眾③,用晦而明。
【船山解】
“明庶政”則法山下之火④;“蒞眾”則法地中之日。求治之小心,君人之大德,各有所當(dāng)也。建極于上⑤,則法日之升于地;施治于下,則法地之藏夫日。道盛而民可由⑥,德至而民不可知,抑各有所當(dāng)也!坝没薅鳌雹撸m傷其明,何傷乎!小人自謂能欺君子,而卒以成君子之大智。蓋愚賤之情,盡于私利,私利之欺,俄頃而已⑧,不能遁照于詰旦⑨,何傷乎!
【注釋】
、倜魅氲刂校哼@是解釋明夷卦的卦象。明夷卦的上卦為坤、為地,下卦為離、為明,故有“明入地中”之象。
、诿饕模贺悦。按二程解:“明入于地,其明滅也。故為明夷。”船山亦解為:“‘夷’傷也。”“‘明’謂日也!展坛鲇诘匾哉仗煜,而時方在夜,則入地中,安以受其傷。”(《船山全書》第一冊,第306頁)可見,“明夷”在這里是指的太陽光明隱藏的意思。
、凵W眾:蒞,到、臨。蒞眾,即臨眾,治理民眾。
④“明庶政”:庶政,各種政事。明庶政,明察各種政事。
⑤建極:建,建立。極,這里是指的準則、法度。建極,建立各種法度。《書·洪范》:“皇建其有極!
⑥道盛而民可由:道,這里是指的治道。盛,豐、美。由,遵循。此句意為:治道美好人民便有所遵循。
、摺坝没薅鳌保夯,韜晦、隱晦。明,這里是指的明察。此句意為:運用韜晦的方法達到明察的效果。參看二程解:“故君子觀明入地中之象,于蒞眾也,不極其明察而用晦,然后能容物和眾,眾親而安,是用晦乃所以為明也!(《二程集》第三冊,第879頁)
⑧俄頃:一會兒、頃刻間。
、岵荒芏菡沼谠懙憾菡,巡照。詰旦,詰朝、早晨!蹲髠鳌べ夜四辍罚骸霸懗嘁姟!倍蓬A(yù)注:“詰朝,平旦!
【今譯】
“明察各種政事”,應(yīng)效法“山下之火”(賁)的卦象;治理民眾則應(yīng)效法“地中之日”的卦象。謀求治道應(yīng)謹慎小心,統(tǒng)治萬民應(yīng)具有盛大的德行,這是各有所當(dāng)?shù)。君主建立法度于上,?yīng)效法太陽升起于地平線;施行治理于庶民百姓,則應(yīng)效法太陽深藏于地中。治道盛美,庶民百姓便會知道應(yīng)該怎樣遵循君上的治理;而君上的德行影響所至,庶民百姓卻未必能夠明暸,這也是各有所當(dāng)啊!“運用隱晦的方法終于收獲得明察的效果”,這初看起來,似乎對明察有所損傷,實際上又有什么損傷呢?一般小人自以為能夠欺騙君子,其實恰恰是成全了君子的超凡智慧。這是因為,愚賤的情欲盡是出自于私利,以私利進行欺騙只能是一會兒的事,不可能經(jīng)受天明時“陽光”的巡照,這對于君子之“明”又能有什么損傷呢!
風(fēng)自火出①,家人②,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船山解】
“風(fēng)自火出”,和煦而無盛烈之致者也。言不蘄盡古今之變③,但適事物之宜;行不蘄備經(jīng)緯之能④,但保初終之素⑤。無速于致遠之心,而守約者其施將博⑥,此君子所取法于家人者也。
【注釋】
①風(fēng)自火出:這是解釋家人的卦象。家人卦的上卦為巽、為風(fēng),下卦為離、為火,故有風(fēng)自火出之象。
、诩胰耍贺悦凹胰恕痹谶@里是指的家人之道。“家人者,家之人聚順之象也。各正其位以盡其道,而以剛嚴統(tǒng)之,無不利矣!彼^“各正其位以盡其道,而以剛嚴統(tǒng)之”,是指此卦中“四爻(即二、三、四、五爻)皆得其位,(即二、四為陰爻、三、五為陽爻,均為當(dāng)位),而初、上以剛(陽爻)閑之,陽之為德充足而無間,御其浮游而閑之之象也,故化行于近,而可及于遠!(《船山全書》第一冊,第312頁)這是說,家人卦中的二、四兩陰爻代表女主人,她們處于自己所應(yīng)處的地位,盡自己的婦道,而代表男主人的三、五陽爻也是處于自己所應(yīng)處的地位,盡自己的夫道,而以初、上兩爻的陽剛之嚴“閑之”“統(tǒng)之”,故有一家人“聚順”之象,故而此卦取名為家人。又據(jù)二程解:“家人者,家內(nèi)之道,父子之親,夫婦之義,尊卑長幼之序,正倫理,篤恩義,家人之道也。卦外巽內(nèi)離,為風(fēng)自火出。自內(nèi)而出,由家而及于外之象。二與五正男女之位于內(nèi)外,為家人之道。明于內(nèi)而巽于外,處家之道也!(《二程集》第三冊,第884頁)這是說,家人卦卦象表現(xiàn)的是“家人之道”或“處家之道”。 、厶I:(音其)祈求。
、芙(jīng)緯之能:經(jīng)天緯地的才能。
⑤素:素來,引申為一貫。
、奘丶s者其施博:約,儉約、檢束。《論語·雍也》:“君子博學(xué)于文,約之以禮!比伪f《王文憲集序》:“在物斯厚,居身以約!贝司湟鉃椋壕訖z束自己的言行,堅持嚴格要求,而在施與別人時便能顯得非常博厚。
【今譯】
“從火中生出的風(fēng)”,是和暖的,風(fēng)勢所及也不會十分猛烈。(對于人事而言)人們的言論不需祈求能完全揭示古今之變的道理,只求能適應(yīng)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就行了。人們的行為不需要祈求具有經(jīng)天緯地的才能,只求能始終一貫就行了。沒有急于實現(xiàn)長遠目標的心態(tài),只堅持嚴格檢束自己言行的人,其對人們的施與必定會非常博厚。這便是君子們應(yīng)從家人卦卦象中取法的內(nèi)容。
上火下澤①,睽②,君子以同而異③。
【船山解】
火上炎,澤下流,情亦睽矣,而各成其用,固不相害。唯不相害也,故可以睽。君子之用睽,用之于所同者,以各成其用也。同而異,則為和;同而同④,則為黨⑤;異而異⑥,則為爭。各成其用,無所爭矣。若夫皎皎孑立⑦,以與異己者競異,雖道之正,猶為畸人⑧,況其非正而獨與斯人忿戾者乎⑨!
【注釋】
、偕匣鹣聺桑哼@是解睽卦之象,睽卦上卦為離、為火,下卦為兌、為澤,故有上火下澤之象。
、陬ィ贺悦,“睽”的本義為不合、違背、分離。據(jù)二程解:“睽者,乖也”;“為卦,上離下兌,離火炎上,兌澤潤下,二體相違,睽之義也。又中二少女,雖同居而所歸各異,是其志不同行也,亦為睽也。”(《二程集》第三冊,第888頁)船山亦解為:“‘睽’,乖異也,中四爻皆失其位,而初、上以剛強束合之,而固不親,故成乎睽!(《船山全書》第一冊,第318頁)
、弁悾哼@里指君子與人相處,應(yīng)求大同而存獨異。不能求大同,就會喪失原則,乃至“亂常拂理”;不能存獨異,就會流入一般的世俗庸人之輩;惟有“同而異”才是正確的,這叫做“和”。參看二程解:“夫圣賢之處世,在人理之常,莫不大同,于世俗所同者則有時而異!薄安荒艽笸撸瑏y常拂理之人也;不能獨異者,隨俗習(xí)非之人也;要在同而能異耳!薄吨杏埂吩唬骸昂投涣鳌笔且。
、芡哼@里是指與人相處,只講一切求同。
、蔹h:這里是指形成、結(jié)成私黨。
、蕻惗悾哼@里是指與人相處,一切都只講“異”,與一切人都處于矛盾爭執(zhí)之中。
⑦皎皎孑立:皎皎,清白貌。孑立,孤立無依。皎皎孑立,指自恃清白不與任何人交往,孤立于世。
、嗷耍翰缓嫌谑浪椎漠惾恕!肚f子·大宗師》:“子貢曰:‘敢問畸人?’(孔子)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背尚⑹瑁骸盎,不耦之名也。修行無有,而疏外形體,乖異人倫,不耦于俗!
、岱揿澹悍夼造濉!墩撜Z·陽貨》:“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戾!膘,乖張、暴戾、違反。乖戾,不合、不和。
【今譯】
火焰向上燃燒,澤水向下流動,它們的本性是相背離的,但卻各有自己的作用,二者之間并不相互損害。正因為它們不會相互損害,所以才能形成睽卦。君子應(yīng)用睽卦之象,正是要善于運用它這種(秉性不同卻不相互損害的)“同”的內(nèi)涵,以便使各種秉性不同的人都能發(fā)揮自己的作用。與人相處,于大同之中又存某些獨異,這叫做“和”,只講一切求同,便會(喪失原則)形成私黨;只是一味求異,(與一切人都格格不入)便會引起爭斗。如果在求大同之中,只是存某種獨異,使各種性情的人都能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這樣相互之間就不會發(fā)生爭斗了。假若自恃清白,孤立于世,爭著與一切異己者劃清界線,即使是堅持正道,也會成為一個不合世俗的怪人,更何況有的人堅持的并非正道,而只是與別人爭意氣而不和呢!
山上有水①,蹇②,君子以反身修德③。
【船山解】
夫欲反身修德者,其若蹇乎!事不求成,功不求立,名不求達,實不求遂,其言訥④,其行樸⑤,約如不敢⑥,遲如不欲⑦。故山上之水,幽咽靜流于坎坷,乃以不竭;蹇躄者之行⑧,趦趄遲步于道左⑨,乃以不顛;君子之自修,從容抑畏而無馳驅(qū)之心⑩,乃以不疾。
【注釋】
①山上有水:這是解釋蹇卦的卦象。蹇卦的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艮、為山,故為“山上有水”之象。
、阱浚贺悦板俊钡囊馑际瞧D難、險阻!吨芤住ゅ琛罚骸板,難也,險在前也!倍探猓捍素浴翱采萧尴拢,險也;艮止也;險在前而止不能進也。前有險陷,后有峻阻,故為蹇也。”(《二程集》第三冊,第894頁)船山解有所發(fā)揮,認為《彖》曰之“難”,“與《論語》‘先難后獲’之難同。不恃其道之正,行而且止,其難,其慎也。”(《船山全書》第一冊,第326頁)又說:“不達于行之謂‘蹇’,為卦中四爻皆得其位,道可以行矣,而初、上皆柔,有始終畏慎,不欲遽行之象。”(同上書,第325頁)意思是說,人們行事雖然堅持的是正道,仍將遇到艱難險阻,必須小心翼翼“行而且止”,謹慎前進,這就叫作“蹇”。
、鄯瓷硇薜拢悍瓷,反省自身的過失。二程解:“故遇艱蹇,必自省于身:有失而致之乎?是反身也。”(《二程集》第三冊,第896頁)修德,自修德行。此句意為:遇到艱難險阻之時,應(yīng)反省自己的過失,更加修養(yǎng)自己的德行。
、芷溲栽G:指某人語言遲鈍。
、萜湫袠悖簶悖瑯銓。其行樸,指某人的行為樸實。
、藜s如不敢:約,檢束。這里是指檢束自己的言行。此句意為:時刻檢束自己的言行,像是有所畏懼,不敢輕舉妄動的樣子。
、哌t如不欲:遲,遲凝不決,踟躇不前。欲,欲求、欲望。此句意為:做起事來踟躇不前,似乎沒有什么欲求的樣子。
、噱寇L者之行:蹇躄,跛足。行,走路。此句意為:跛足的人走路。
⑨趦趄遲步于道左:趦趄,且前且卻,猶豫不進。遲步,慢步。道左,道旁。此句意為:且前且卻慢步行進于道旁。
(10)馳驅(qū):這里是指放縱自恣。《詩·大雅》:“敬天之諭,無敢馳驅(qū)!泵珎鳎骸榜Y驅(qū),自恣也! (11)不疾:疾,缺點、過失。不疾,不會出現(xiàn)過失。
【今譯】
大凡想要反躬自省修養(yǎng)德行的人,應(yīng)該像蹇卦卦象所啟示的道理那樣吧!事業(yè)不要求(必定)成功,功勞不要求(必定)建立,名聲不要求(必定)聞達,實際的利益不要求(必定)獲得,講起話來言語顯得遲鈍,作起事來卻樸實無華;小心翼翼似乎有些畏縮的樣子,踟躇不前好像沒有什么欲求。所以說,山上的泉水,輕輕幽咽著緩緩地流經(jīng)坎坷(的山谷)之間,而不會枯竭;跛腳的人,且前且卻慢步行走于道路之旁而不致摔倒;君子修養(yǎng)自己的德行,應(yīng)從容不迫又是畏縮小心地而不敢懷有放縱自恣之心,便可以不出大的過失。
雷雨作①,解②,君子以赦過宥罪。
【船山解】
雷出雨降,其作甚疾;散郁舒憂,其用甚快。君子于民不能過徇以遂其忻驚③,唯時一用之于赦宥④。蓋非常之恩,如盛夏雷雨,偶一作耳。
【注釋】
①雷雨作:這是解釋解卦的卦象。解卦的上卦為震、為雷,下卦為坎、為水、為雨,故有“雷雨作”之象。
、诮猓贺悦,這里是指的緩解。按二程解:此卦“震為雷,坎為雨,雷雨之作,蓋陰陽交感,和暢而緩散,故為解。解者,天下患難解散之象!庇终f:“震,動也,坎,險也。動于險外,出乎險也,故為患難解散之象。”(《二程集》第三冊,第900頁)。又據(jù)船山自解:“‘解’者,解散其紛亂也,中四爻(按:指九二、六三、九四、六五爻)各失其位,而交相間以雜處,于是而成乎疑悖。解之之道,使陰陽各從其類以相孚,而君子小人各適其所欲,則雖雜處而不爭。如雷動而興,陽雖在下而升,陰雖上凝而降,則陰陽交戰(zhàn)之患息矣!庇终f:此卦“陰陽雖失(按:指陰陽不當(dāng)位),而猶為相應(yīng)(按:指初六與六三、六五爻,九二與九四爻相應(yīng)),則上下猶和,而君子小人不相爭!(《船山全書》第一冊,第331、332頁)
、鄄荒苓^徇以遂其忻驚:徇,曲從。忻驚,驚喜。此句意為:不可以過于遷就曲從以使人們獲得驚喜。
、苌膺^宥罪:赦,縱釋。宥,寬宥。過,誤犯。罪,故犯。此句意為:縱釋那些過失犯罪,寬宥或從輕判處那些故意犯罪的人。
【今譯】
雷聲震鳴而出,大雨驟然而降,其發(fā)作是非常迅疾的;散發(fā)郁悶之氣,舒緩憂慮之感,其作用也是很快的。君上治理民眾,不可過于遷就曲從,以使其獲得意外的驚喜;只能偶爾一時地用之于對罪犯的赦宥。這是因為,君上特殊的恩澤,就像盛夏的雷雨,只能偶爾施作一次而已。
- 相關(guān)推薦
【《周易大象解》注釋】相關(guān)文章:
周易全解之豐卦11-11
周易全解之大壯卦11-03
周易全解之萃卦10-26
周易全解之革卦10-27
周易全解之未濟卦09-06
《周易》易經(jīng)簡介08-31
如何學(xué)習(xí)周易08-24
地球的運動與《周易》04-19
周易的地位與意義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