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yōu)秀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賀新郎賞析辛棄疾,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賀新郎
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云,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shù)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云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辛棄疾《賀新郎》賞析
正如本詞自注所述,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詞,乃是仿陶淵明《停云》“思親友”之意而作,抒寫了作者罷職閑居時的寂寞與苦悶的心情。據(jù)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考證,此詞約作于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左右。此時辛棄疾被投閑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鉛山(今屬江西)東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淵明《停云》詩意。
辛棄疾的詞,愛用典故,在宋詞中別具一格。這首詞的上片一開頭“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即引用了《論語》中的典故。《論語。述而篇》記孔子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比绻f,孔子慨嘆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棄疾引用它,就有慨嘆政治理想無法實現(xiàn)之意。辛棄疾寫此詞時已五十九歲,又謫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發(fā)出這樣的慨嘆也是很自然的。
這里“只今馀幾”與結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銜接,用以強調(diào)“零落”二字。接著“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數(shù)語,又連用李白《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和《世說新語。寵禮篇》記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晉大司馬桓溫)喜”等典故,敘自己徒傷老大而一事無成,又找不到稱心朋友,寫出了世態(tài)關系與自己此時的落寞!拔乙娗嗌蕉鄫趁模锨嗌揭娢覒缡恰眱删,是全篇警策。詞人因無物(實指無人)可喜,只好將深情傾注于自然,不僅覺得青山“嫵媚”,而且覺得似乎青山也以詞人為“嫵媚”了。這與李白《敬亭獨坐》“相看兩不厭”是同一藝術手法。這種手法,先把審美主體的`感情楔入客體,然后借染有主體感情色彩的客體形象來揭示審美主體的內(nèi)在感情。
這樣,便大大加強了作品里的主體意識,易于感染讀者。以下“情與貌,略相似!眱删,情,指詞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崇高、安寧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這里將自己的情與青山相比,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寧愿落寞,決不與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潔之志。
詞的下片作者又連用典故!耙蛔鹕κ讝|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陶淵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佇”和“有酒有酒,閑飲東窗”等詩句,辛棄疾把它濃縮在一個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淵明當年詩成時的風味。這里作者又提陶淵明,意在以陶自況。“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兩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蘇軾《和陶飲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實際是諷刺南宋已無陶淵明式的飲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夢死的統(tǒng)治者。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兩句,句法與上片“我見青山”一聯(lián)相似,表現(xiàn)出了作者傲視古今的英雄氣概。這里所說的“古人”,不是一般的古人,而是指像陶淵明一類的人。
據(jù)岳珂《桯史卷三》記:辛棄疾每逢宴客,“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賀新郎》一詞,自誦其警句曰:“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衷唬骸安缓薰湃宋岵灰,恨古人不見吾狂耳!恐链,輒拊髀自笑,顧問坐客何如”。足見辛棄疾對自己這二聯(lián)是很自負的。
結句“知我者,二三子!边@“二三子”為誰沒有人進行專門的考證,有人認為是當時人陳亮。但依我個人看法,不妨視野擴大些,將古人陶淵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內(nèi)。辛棄疾慨嘆當時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實與屈原慨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心情類似,同出于為國家和民族的危亡憂慮。而他的閑居鉛山,與陶淵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點類似。
注釋
、俅碎e居瓢泉之作。茂嘉:稼軒族弟,生平不詳。據(jù)劉過《沁園春·送辛稼軒弟赴桂林官》詞意,當是勉力抗金而重忠義節(jié)氣的人。時調(diào)官桂林,稼軒有二詞賦別(另一首,見下篇)!峨x騷補注》:宋人洪興祖著,謂“子規(guī)、鵜二物也”。疊用四事,前二事薄命女子,后二事失敗英雄,但均屬生離死別,且關涉家國命運,足見詞人已不囿于兄弟情誼,而是暗寓家國興亡和個人身世之感。此詞既文思跳蕩,文章法井然。詞以啼鳥興起,啼鳥托住,中間疊用故實曲筆傳情。結韻翻出送人本旨,旋到旋收,且情境兼勝,沉郁蒼涼;蛑^此江淹《恨賦》筆法,或謂此源出唐詩“賦得體”;然一旦用于詞體,便成創(chuàng)格。
、凇熬G樹”三句:借鳥聲托意,言臨別不堪綠蔭深處眾鳥啼鳴悲切。鵜鴂(tíjué題決)、杜鵑、鷓鴣:三種鳥,啼聲皆悲,故言“更那堪”,即不忍聞其悲聲。
③“啼到”兩句:鳥啼悲切,恨花盡春去!峨x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卑矗骸稄V韻》稱鵜鴂“春分鳴則眾芳生,秋分鳴則眾芳歇”。
、堋八阄吹帧本洌貉蕴澍B傷春雖苦,總抵不上人間離別之苦。按:以下即疊用四件人間離別之事。
、荨榜R上”兩句:此人間離別第一事,言昭君出塞,別離漢家宮闕。王昭君名嬙,漢元帝后宮宮女,因和親賜嫁匈奴王呼韓單于。馬上琵琶:謂在琵琶聲中遠離故國。石崇《王明君辭序》:“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爾也。”李商隱《王昭君》詩:“馬上琵琶行萬里,漢宮長有隔生春!标P塞黑:邊關要塞一片昏暗。長門:漢武帝曾廢陳皇后于長門宮,后泛指失意后妃所居之地。這里借言昭君辭漢。按:或謂此即用長門本事,與昭君無涉,即認為此詞共用五事。翠輦(niǎn捻):用翠羽裝飾的宮車。金闕:宮殿。
、蕖翱囱嘌唷眱删洌捍巳碎g離別第二事,言莊姜送歸妾。燕燕:《詩經(jīng)·邶風》有《燕燕》詩:“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薄睹珎鳌芬詾榇恕靶l(wèi)莊姜送歸妾也”。據(jù)《左傳·隱公三年、四年》:衛(wèi)莊公妻莊姜無子,以莊公妾戴媯之子完為子。完即位未久,就在一次政變中被殺,戴媯遂被遣返。莊姜遠送于野,作《燕燕》詩以別。
、摺皩④姟比洌捍巳碎g離別第三事,言李陵別蘇武。李陵:漢武帝時抗擊匈奴的名將,曾以五千之眾對十萬敵軍,兵盡糧絕而北降匈奴,故辛詞謂“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蘇武:亦西漢武帝時人。奉命出使匈奴,羈北不降,北海牧羊十九年持節(jié)不屈,終得返漢。蘇武歸漢,李陵餞別河梁。
、唷耙姿比洌捍巳碎g離別第四事,言荊軻離燕赴秦。據(jù)《史記·刺客列傳》:戰(zhàn)國末年,燕太子丹命荊軻出使秦國,相機刺殺秦王。臨行之際,太子丹及眾賓客皆白衣素服相送于易水之上。有高漸離者擊筑起樂,荊軻和樂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备杪暱犊瘔眩驼邿o不為之動容(并見《戰(zhàn)國策·燕策》)。易水:在今河北省易縣。衣冠似雪:指送行者皆白衣素服。壯士:指荊軻。悲歌:指《易水歌》。未徹:尚未唱完,意謂聲猶在耳。
、帷疤澍B”兩句:謂啼鳥如知人間別離之恨,當由啼淚進而啼血,益發(fā)悲哀。如許恨:即指上述種種人間別恨。
⑩“誰共我”兩句:謂與族弟別后孤獨無伴,惟與明月共醉。
作者介紹
辛棄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愛國詞人,文學家。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zhèn)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采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在晚年時寫的《清平樂·村居》這首流傳千古的詞。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
【賀新郎賞析辛棄疾】相關文章:
辛棄疾《賀新郎》賞析09-04
關于辛棄疾的《賀新郎》的賞析10-21
辛棄疾《賀新郎》詩意賞析03-21
賀新郎+辛棄疾10-14
賀新郎原文翻譯以及賞析辛棄疾03-18
辛棄疾《賀新郎·賦琵琶》古詩賞析08-30
辛棄疾《賀新郎·把酒長亭說》原文及賞析01-05
賀新郎·把酒長亭說_辛棄疾_原文及賞析10-20
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辛棄疾原文及賞析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