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甲、乙兩選文,回答l2~l5題。(l2分)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壞,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乙]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huán)、如玦①、如帶、如規(guī)、如鉤;色如鑒、如瑯玕②、如綠沉瓜,窈然深碧、瀠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為青羊?qū)m,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盡溪,平望如薺⑤。水木清華,神膚洞達.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縣,或所云“江從灌口來”是也。 (選自《浣花溪記》)
[注]①玦(jué):環(huán)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瑯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瀠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薺(jì):薺菜。⑥舁(yú)夫:轎夫。
12.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4分)
(1)水尤清洌 洌
(2)佁然不動 佁
(3)西折纖秀長曲 西
(4)盡溪,平坦如薺 盡
13.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為青羊?qū)m,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
l4.甲、乙兩文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相同點?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什么不同點?(2分)
l5.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誰?請你寫出他的連續(xù)的兩句詩。(2分)
【答案】
12. (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盡頭(每詞1分,共4分) 13. (1)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陽光直射水底,(魚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頭上。)(2分) (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qū)m,溪水有時遠有時近,竹子和柏樹蒼翠碧綠。(2分) 14.相同點: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方法。(1分)不同點:甲文寫景動靜結(jié)合;乙文以靜景為主。(1分) 15.杜甫。(1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等。(1分)
- 《小石潭記》課內(nèi)外比較閱讀及答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小石潭記課內(nèi)閱讀】相關(guān)文章:
閱讀《小石潭記》心得09-30
《小石潭記》閱讀答案07-05
小石潭記閱讀訓練09-20
中考閱讀《小石潭記》06-15
閱讀答案《小石潭記》08-08
小石潭記閱讀理解10-11
《小石潭記》閱讀練習09-10
小石潭記閱讀及答案10-02
小石潭記閱讀及答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