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天祥《過零丁洋》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1、解律詩特點,初步把握律詩基本常識。
2、認真看注解,反復朗誦詩歌,領略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有感情地誦讀詩歌,能在誦讀中較準確地把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主題,并學會對名句進行賞析,激發(fā)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中的名句及內(nèi)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難點:培養(yǎng)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方法:
美讀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教學設備、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相關圖片、背景音樂等。
預習要求:
1、朗讀全文,體會本篇的感情。
2、搜集有關愛國的古代詩詞、歌詞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示例。
同學們,如今我們的祖國,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國家日益強盛,人民團結奮進?墒窃谖覀冏鎳鴰浊甑臍v史上,有無數(shù)的先烈在為它捍衛(wèi)奮斗,把自己的生命與情感奉獻給我們的祖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傾聽偉人文天祥的心聲,感受他的愛國豪情!
二、簡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征勤王兵,當時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wèi)。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zhèn)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堅持抗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為好轉。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范叫他寫信招張世杰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雖經(jīng)威脅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從容就義。
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來元軍統(tǒng)率張弘范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
三、配樂朗誦,總體感受并進一步理解詩中所表達的愛國情懷。
(一)范讀。(采用多媒體畫面配樂朗誦。學生靜靜地欣賞,并正音正字,正確把握詩句的朗讀節(jié)奏。
(二)指導學生朗讀。
1、請四位同學分別朗讀詩,大家評議(指導學生從節(jié)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來評價)。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后兩句要節(jié)奏放慢但要大聲。)
2、全班齊讀四首古詩。
四、看注解,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
(一)學生邊看注解,邊理解詩句的意思。
(二)投影出示補充注解,理解加點字詞的意思。
遭逢:遭遇,指被朝廷選拔。 干戈:古代兵器。
寥落:荒涼冷落。 四周星:四年。
身世:個人的遭遇命運。 零丁:孤苦無依的樣子。
汗青:史冊。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制作竹簡時,用火烘烤青竹片,水分冒出如汗水,所以稱竹簡為汗青。
五、把握全詩意思。
(一)總體把握:該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討論明確:慨嘆抗元事業(yè)的失敗,表達了寧死不屈的堅強決心。(這一點學生比較容易把握,不必花太多時間)
(二)具體把握:小組討論交流,組織班級交流。
學生活動:每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級發(fā)言。
教師適時點評,加以引導。(在交流中穿插幻燈投影,介紹背景材料,幫助學生了解寫作背景、詩人身世,正確理解詩歌內(nèi)涵。)
1、此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兩件大事?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2、頷聯(lián)兩句有何聯(lián)系?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jīng)艱辛危苦。“風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可跟學生講解詩歌的意象與意境的聯(lián)系,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情作用。如本詩的“飄絮”與“浮萍”一般指坎坷的命運或不順的仕途。)
3、頸聯(lián)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頸聯(lián)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梢,詩中“惶恐”、“零丁”具有雙重含義。
(可聯(lián)系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文天祥的詩句更勝一籌:他可能是受到老杜的這種“四柱對”的影響,但他并不是簡單重復,杜甫的詩只是兩組現(xiàn)成的地名,而文天祥則是把兩個地名轉化為兩種心情。)
4、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他的民族氣節(jié)。這兩句是全詩的文眼句。這首詩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就在于他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在于詩人以生命為歌,以生命殉國,以生命殉詩,從而贏得了后世的尊崇!
六、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并背誦全詩,之后小組之間開展朗誦比賽,比哪一組朗誦得最有感情,最為流暢。
七、全班同學閉上眼睛,欣賞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默默感受愛國情懷。
八、師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讀詩歌。
九、小結:
詩歌是激情的產(chǎn)物,不是帶著強烈感情的人是朗讀不好詩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讀好詩歌,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兩點:正確理解詩歌主題,深入體會詩人情感;采取多種朗讀手段,充分調動自身激情。希望同學們今后多加練習,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詩歌的習慣。
第二課時
一、 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一)個別檢查背誦。
(二)集體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二、品味詩歌名句,體會詩歌主題。
自由朗讀,邊讀邊思,并結合有關資料,思考:該詩最能體現(xiàn)愛國深情的句子是什么?為什么?(組織班級交流,發(fā)揮想象,感受意境,聯(lián)系實際,體會真情。教師適當點撥加以引導。)
討論明確:主旨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面上看,詩句毫無技巧,直抒胸臆,但這首詩最具震撼力就是這兩句統(tǒng)一為人格的宣言。一個“照”字用得很自然,不著痕跡!暗ば摹焙汀昂骨唷钡墓猓呦嘤骋r,在色彩上自然的構成和諧的反襯。
三、再次播放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讓學生更深入體會有著愛國情懷之人的人格魅力。
四、拓展延伸:全班交流所收集的有關愛國或不折氣節(jié)的名人或詩詞等資料。
事例: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毅然抱石投江;蘇武執(zhí)漢節(jié)牧羊十九年;岳飛精忠報國最終死在風波亭上;陸游臨死不忘國家統(tǒng)一;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
詩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姥吟留別》)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畫菊》)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徐悲鴻)
(課堂預測: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可能會有很多事例和詩句,因為現(xiàn)在學生中有資料的情況比較多,這部分可抽學生回答。另外教師可按以下分類:舍身取義的人生觀,堅貞不屈的民族觀,以身殉國的浩然正氣。這樣可避免混糊重復。)
五、師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讀詩歌。
六、能力遷移。
運用已學知識朗誦并賞析自己課外收集到的愛國詩歌一首。
(一)在小組里有感情地朗讀自己課外收集的愛國詩歌,學生互相點評。
(二)小組各推薦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推薦課外收集的愛國詩歌,并說出推薦理由。
(三)學生互評,教師小結,以肯定成績、鼓勵為主。
七、課堂總結。
同學們,一曲《過零丁洋》讓我們的內(nèi)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文天祥的軀體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卻升上了歷史的高度。在這樣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們應該更愛我們的.祖國。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志當存高遠”,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勤奮進取,努力學習,為振興中華打好堅實的文化基礎。愿同學們早日成材,夢想成真!
八、布置作業(yè)。
(一)反復朗讀,背誦全文。
(二)再讀全詩,思考本詩給了你哪些啟發(fā),寫一篇讀后感,500字左右。
附:板書設計
首聯(lián)——回顧一生 深摯沉痛
《過零丁洋》 頷聯(lián)——國破家亡 坎坷辛酸 丹心垂史
(述懷詩) 頸聯(lián)——追憶過去 悲憤憂懼 映照千古
尾聯(lián)——感嘆眼前 以死名志 激情慷慨
《過零丁洋》課后反思:
1、合作是教學快樂的鑰匙,師生上課時的合作探究,枯燥的學習因合作而充滿歡樂,倦怠的工作因合作而激情再現(xiàn);
2、鞏固落實很重要,之所以個別同學語言不嚴謹,最后環(huán)節(jié)有些趕時間,主要原因是個別同學對學案沒有進行認真的討論,課前預習不夠深入,要運用好學案還要抓落實才好。
3、有壓力就會產(chǎn)生動力,要講課的壓力促使自己精心準備,收獲課堂的快樂,學生的學習也是一樣,要有一定的壓力才會進步提高。存在的問題是:準備充分了要流暢地把教學流程完成需要長期的鍛煉,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我還掌握得不夠熟練,課堂也會出現(xiàn)一些沒有預料的情況,合作探究的評比標準和細節(jié)還不完美,教學流程還不夠嫻熟,表達不流利。
今后的想法是:要把這種良好的教學模式堅持運用到課堂中,教師同學們都參與,收獲上課與學習的快樂,相信隨著教改的深入與不斷科學化與精細化,同學們的學習和教師的生活將會充滿陽光。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案設計 2
一、學習目標:
1、 了解古詩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 反復誦讀,體會古詩的特點及運用的寫法
3、 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憂民的情懷
二、 學情分析:
按照古詩的內(nèi)容、情感、寫法三個方面來學習古詩,這次的學習要為學生今后學習古詩明確一個方向。同時古詩要加強朗讀,通過反復朗讀達到情感的激發(fā),達到背誦的目的。
三、 教學重點:
感知詩的內(nèi)容、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的特點及運用的寫法
五、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古詩知多少。
王師北定中原日,————。
夜闌臥聽風雨聲,—————。
死去元知萬事空,————。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剛才我們上下銜接的詩句,共同表達了一個主題,就是愛國。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愛國詩,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ǘ┏踝x:讀節(jié)奏、讀韻律
過渡:朗讀是學習詩歌的重要手段,好的朗讀能夠激發(fā)讀者的'情感,在品味詩歌韻律之美的同時感受到詩歌的意境美,最終和詩人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
那朗讀古代詩歌的要求是什么呢?
。1) 讀準字音 ;
。2)讀清節(jié)奏 ;
。3)讀出感情 。
1、讀準字音,找一位同學試讀一下。(給予評價)
2、讀出節(jié)奏。
。1)這是一篇七言律詩。在劃分節(jié)奏的時候通常是四三,二二三。請兩名同學分別按照這兩種劃分節(jié)奏的方式,試讀一下這首詩。
。2)比較特殊的是頸聯(lián):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惶恐灘,零丁洋是地名,是一個整體,不能用二二三的方式。
。3)我們一起再來讀一遍。
3、讀出古詩的韻律。
。1)我們看看這首詩押了什么韻?ing。
。2)韻腳分別是“星”、“萍”、“丁”、“青”。 (3)在朗讀的時候我們要將這些字,重讀。
4、現(xiàn)在我們結合節(jié)奏和韻律再來讀一遍這首詩。通過大家的朗讀,這首詩更有古詩的韻味了。
(三)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把握情感基調
過渡語:怎樣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呢?我們不僅要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還要了解寫作背景。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年抗元英雄和詩人。20歲時考中進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哆^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軍所俘的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當時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逼迫文天祥寫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堅持抵抗的將領張世杰。文天祥堅決拒絕,并寫下了這首詩作為回答,這首詩為作者誓死明志之作,是一首大義凜然的正氣歌,飽含著作者的愛國主義激情。
(四)譯讀:明內(nèi)容,悟情感
過渡:那么作者文天祥面對國家危難有著怎樣的心情呢?身陷敵手,面對敵人的逼迫,心底又會有怎樣的吶喊呢?讓我們進一步的走進詩歌。體會每句詩的含義,和蘊含的情感。
請同學們借助課下注釋,完成這樣的句式。
我讀___________,作者寫出了______________,表達了作者_________的感情。
先自主后合作,小組合作后展示成果,教師點撥朗讀。
首聯(lián):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懗隽俗髡呷松袃杉笫拢嚎婆e考試成功,入仕做官和參加抗元斗爭。表達了作者經(jīng)過了辛苦的奮斗,也沒有改變國家命運的悲傷。) {在朗讀的時候要讀出凄楚的味道,語調低沉,重讀“辛苦”“寥落”,語速要慢。}
頷聯(lián):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ㄗ髡哂蔑L中的柳絮,雨打的浮萍,來說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和自己當前的處境。表達了悲傷和無奈的情感)文天祥,起兵抗元多次兵敗,一次被扣,兩次被俘,屢次自殺而不得,部下犧牲殆盡,親人也被俘獲,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敵手,一如那雨打浮萍,無所依托。 {語調低沉,語速慢,重讀“破碎”“浮沉”}
頸聯(lián):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ㄗ髡呋貞洰斈瓯鴶幕炭譃┏吠说那榫埃袊@現(xiàn)在在零丁洋的自己的孤苦無依。這一切都是由國家危亡引起的,表達了作者心中的悲憤之情。) {重讀“說惶恐”“嘆零丁”}
尾聯(lián):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ㄗ髡呙鎸橙说谋破龋瑢幩啦磺,表達了作者視死如歸的感情。) {感情激昂,高亢,聲音最大,重讀誰無死,照,延長照汗}
。ㄎ澹┢纷x:析方法,談感受
過渡:人固有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一片愛國的丹心將永垂史冊。這兩句慷慨之言激勵著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為正義的事業(yè)獻身,全詩也正是因為這兩句收尾而成為了千古壯歌。那么作者運用的哪些方法來表達這顆赤子之心呢?
同學們?nèi)芜x詩中的一句話,來賞析。抓字詞、析方法,說好處,談感受。分析的方法可以從修辭,寫法兩方面進行。
首聯(lián):語言凝練,單句也押韻,對仗十分工整。
頷聯(lián):運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國運身世,我讀出了作者與國家密切的關系,讀出作者愛國的精神。
頷聯(lián):運用的雙關的寫法,第一個惶恐,零丁,說的是地點,第二個說的心境,表現(xiàn)過去的惶恐和眼前的自己的孤苦伶仃,我讀出了作者一生坎坷,為國家操勞,他是一個愛國的英雄。
尾聯(lián):運用了反問的修辭,表現(xiàn)了詩人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我讀出了詩人的偉大和英雄氣概。
好,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對祖國的熱愛對英雄的崇敬,再朗讀一遍這首詩。配樂,老師讀題目,一起朗讀,隨后全班齊讀。同學們,這就是這首詩震撼人心的力量。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案設計 3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誦詩歌,增加文化積淀,提高學生對文言詩文的解讀能力;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yǎng)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3、加強合作學習,養(yǎng)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內(nèi)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yǎng)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3、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引發(fā)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熱情。
教學難點:
1、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對名句的深入理解。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和手段:
反復朗讀,討論交流為主,配以幻燈片,背景音樂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營造課堂學習的良好氛圍。
1、導語: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背景的炎黃子孫,以不同的方式熱愛著自己的祖國。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然而,王朝的更迭不是偶然的,而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每一朝代,初期都能勵精圖治,后來逐步下滑。所以才有人提出:生命的活力,不來自宮廷,而來自民間。毛主席說,人民才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宋朝晚期,皇帝暗弱,昏庸無能,不思進取,很讓陸游、辛棄疾、文天祥那樣的詩人看不上眼。可是他們空懷報國之志而得不到信任。誰了解陸游、文天祥這兩人?
請同學試著講一講,展示幻燈片。
二、朗讀訓練,結合寫作背景,做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
1、齊讀,注意讀間和辨析形似字。
戌xū寥liáo哀āi
戍shù戮lù衷zhōng
戊wù戳chuō蓑suō
2、聽錄音(2遍),注意聽朗讀的節(jié)奏。
3、自讀、指讀、齊讀。
三、分析這首詩。
1、同桌互相討論,說一說詩句的字面意思。
教師明確:
在“孤村”這樣偏遠的生活環(huán)境,卻一點也不為個人的境遇而悲哀。
還念念不忘的,是為國家去保衛(wèi)輪臺。
夜深了,思緒卻縱橫馳騁,聽到的是風聲雨聲,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和那剛結冰的河流,在朦朧中,便飄然入夢。
2、品味這首詩雄渾的意境,想想是什么使作者將鐵馬冰河與風雨大作聯(lián)系在一起的?(幫助學習明確)
思考后明確:
“風吹雨”,讓作者想到了“鐵馬”在渡過“冰河”;無眠的夜晚的壯志在現(xiàn)實中無法實現(xiàn),只好用“夢”來滿足報效祖國的愿望。
3、由這首詩,你還能想到哪些歷代名人的名作?
提示:曹操的、辛棄疾的、文天祥的……
(1)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2)辛棄疾——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四、學習《過零丁洋》(約分鐘)
1、如果說陸游的時代,大宋的江山已成危局,到了文天祥的時代,則已是回天乏術了。但是,家貧出孝子,國亂見忠臣。也只有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才能產(chǎn)生文天祥那樣的具有高尚民族氣節(jié)的偉人。(板書:《過零丁洋》文天祥)
2、文天祥趕上了一個責任重大的時代,今天讀他的詩,還感覺得到那份歷史的沉重。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一個白面書生。
干戈寥落四周星——寡不敵眾,卻維持了整整四年。
3、請各位模仿老師,對以下詩句進行解讀:(四人學習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用幻燈片明確答案)
————“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與遺憾!
③山河破碎風飄絮——國土被蠶食,人民逃亡路上毫無目的。
、苌硎栏〕劣甏蚱肌黄哿璧娜藗,正如暴雨中的浮萍。
————以形象的比喻描寫國家與個人的命運。
、莼炭譃╊^說惶恐——在惶恐灘頭,我們的'逃兵曾經(jīng)惶恐。
、蘖愣⊙罄飮@零丁——在零丁洋里,可嘆與我同道的人……我是孤苦零丁。
————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來抒寫詩人的憂慮不安,孤苦伶仃。
⑦人生自古誰無死——人總有一死,無人可以逃脫。
、嗔羧〉ば恼蘸骨唷屛业闹邑懞统嗾\,去照亮史冊。
————這激勵人心的議論表現(xiàn)出詩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有創(chuàng)新者,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方法指導:
、侔l(fā)揮想象,感受意境。②聯(lián)系實際,體會真情。③品味語言,學會鑒賞。
4、總結“解讀”特點:忠實于原作,簡潔的語言。
5、集體朗讀一遍。
五、拓展延伸(幻燈片展示):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揭題釋題:①讀題后指出,這是陸游85歲時所作的絕筆詩。也就是詩人用詩寫下的遺囑。②“示”是告知的意思。
2、請同學試著解釋詩句的意思,再說詩的大意。
3、思考:讀了《示兒》,想想詩人晚年關心的是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
六、課堂總結。
[音樂聲起(同課前)]
同學們,如今我們的祖國,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國家日益強盛,人民團結奮進。在這樣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們更愛我們的祖國。從現(xiàn)在起,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樹立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勤奮刻苦,踏實進取,努力學習,為振興中華打好堅實的文化基礎。
愿同學們早日成材,夢想成真!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案設計 4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生平及抗元故事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3、品味詩中感情充沛的語言
4、體會本詩主旨,學習作者高尚的精神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把握主旨
教學難點:
詩句中蘊含的感情及巧妙的手法
板書設計:
過零丁洋
首聯(lián):不屈不撓無怨無悔
頷聯(lián):借用比喻憂國憂民
頸聯(lián):借用雙關抒寫感受
尾聯(lián):慷慨正義舍生取義
教學過程:
導語:翻開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許多鮮活的面孔浮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岳飛、屈原、戚繼光、鄭成功……他們?yōu)橹腥A民族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天我們共同認識一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并學習他的《過零丁洋》。(板書課題)
一:感知文本
1;老師范讀全詩
2:學生結合注解,自由朗讀詩歌
3:讓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歌大意,并且標畫出不懂的地方。
4:學生舉手發(fā)問,老師釋疑
5:補充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多媒體打出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后,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分別說說故事對應哪些詩句,故事講完,順勢引導背誦。
二:質疑探究
1:細讀文本,結合文章大意,根據(jù)自己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我喜歡————————,因為它表現(xiàn)了―――――――――。
2:給大家留下5分鐘時間思考。
3:舉手發(fā)言,交流意見,做好評價,及時點撥、追問。
三:拓展延伸
學完文天祥的故事之后,你一定有所感悟,把它寫下來,與同學交流。
《過零丁洋》賞析
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詩的開頭,回顧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經(jīng)磨煉,無論什么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接著追述戰(zhàn)斗生涯:在荒涼冷落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我度過了四年。把個人命運和國家興亡聯(lián)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繼續(xù)抒寫事態(tài)的發(fā)展和深沉的憂憤。這一聯(lián)對仗工整,比喻貼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和詩人的遭遇。國家民族的災難,個人坎坷的經(jīng)歷,萬般痛苦煎熬著詩人的情懷,使其言辭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嘆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詩人因國家覆滅和己遭危難而顫栗的痛苦心靈。結尾兩句以磅礴的氣勢收斂全篇,寫出了寧死不屈的壯烈誓詞,意思是,自古以來,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這顆愛國忠心照耀在史冊上就行了。
這句千古傳誦的名言,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全詩格調沉郁悲壯,浩然正氣貫長虹,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過零丁洋》教學實錄
一、以題切入,確定基調
師:我國的歷代王朝中,南宋是極弱的一個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滅亡?墒,在南宋歷史上,出現(xiàn)了許多的民族英雄,同學們知道都有誰嗎?
生:岳飛、文天祥、還有上個學期學到的辛棄疾也是吧!
師:他們善于詩文,也是響當當?shù)挠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同學們請看題目,誰知道題目的意思?
生:“過零丁洋”就是路過零丁洋。
師:僅僅是路過零丁洋嗎?此時的文天祥為何會在零丁洋呢?
生(看注釋):不是的,文天祥此時被元軍俘獲,是作為俘虜押解路過零丁洋的。
師:對啊,此時的文天祥成為階下囚,成了元軍的俘虜,他會做何感想呢?
生:成為階下囚,他心里一定很難過,很痛苦。
生:還有傷感與無奈。
師:《過零丁洋》就是在這樣的境遇中創(chuàng)作的。同學們來朗讀詩歌,結合剛才對題目的理解,請你們讀完后說說這首詩該用怎樣的感情,語調去讀?
生(讀):朗讀這首詩,應該讀出無比沉痛的.感情,還有一種深深的悲涼。
師:哪些詞語能體現(xiàn)出這種沉痛與悲涼呢?
生:辛苦、寥落、破碎、浮沉、惶恐、零丁等都可以看出詩人的苦痛。
師:試著用很沉痛的心情來讀你們說到的這些詞。(師領著讀)同學們再來看一下,你們覺得整首詩都是這樣的基調嗎?
生:不是,詩的尾聯(lián)應該讀出一種高亢激昂的感情,它與前三聯(lián)不一樣。
師:那該如何來讀呢?你們來試試。
生(讀)
師:來比照一下,在朗讀的時候,前三聯(lián)運用的語調與尾聯(lián)一樣嗎?
生:不同。前三聯(lián)的語調是低沉的下壓的,尾聯(lián)的語調應是高昂的上揚的。(再讀)
師:同學們再來聽一下范讀,聽的時候要注意思考,范讀是否與我們剛才的理解相吻合?再來聽聽范讀有無瑕疵的地方?
生(聽完):范讀與我們剛才的理解相吻合,只是聽不出處理不好的地方。
師:你們覺得范讀的語氣語調處理得完美無缺了嗎?再來聽一聽,注意換氣處。
生:哦,“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的中間過于緊促,應當將換氣再遲緩一下。
師:“緊促”說的到位而妥帖,非常好!我們就要有這種勇于質疑的精神,不迷信權威,就一定能有自己的收獲。
二、走進詩人,品讀詩味
師:你們了解文天祥嗎?誰來說說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生:他是一個正氣凜然的人;他是一個愛國的人;他是一個敢于抵抗的人。
師:其實他最最本色的是怎樣的人呢?同學們來學習詩的首聯(lián)。首聯(lián)里的哪兩個詞語能讓我們了解到他的經(jīng)歷?
生:“辛苦”,說明他的經(jīng)歷很坎坷!案筛辍保侵副,這里指戰(zhàn)爭,由這個詞可以看出帶兵打仗的經(jīng)歷。
師(笑):“辛苦”確實能看出他經(jīng)歷坎坷與艱難,可是能看出他是做什么的嗎?
生(恍然大悟):不是辛苦,應該是“一經(jīng)”,“一經(jīng)”是指儒家著作,說明文天祥是個飽讀詩書的人。
師:所以嘛,他還是最最本色的讀書人,他飽讀詩書,參加科舉,進而踏入仕途?墒撬氖送局吩鯓幽?是不是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從此富貴榮華呢?
生:他的仕途之路飽含著滿腹的辛酸,哪有富貴之氣啊!
師:你們剛才說到“干戈”指的是他帶兵打仗,結局如何呢?
生:從“寥落”可以看出,他與元軍苦戰(zhàn)四年,并未能挽救南宋滅亡的命運。
師:是啊,所以詩句里透露著一種寒氣襲人的清冷啊!我們由這兩句還以看出什么呢?文天祥讀書的目的是什么?
生:他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國家,也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師:他心中有自己的榮辱得失嗎?這叫什么?
生:他心中沒有自己,裝的是天下。這叫胸懷天下吧!
師:我們具體來了解胸懷天下的文天祥。(出示文天祥的生平經(jīng)歷)接下來我們學習頷聯(lián)。(生讀)
師:從字面上來看,頷聯(lián)表達了怎樣的意思?
生:破碎的山河如同風中的柳絮,四下飄浮;自己的身世如同雨中的浮萍,時起時落。
師:運用了什么修辭?這樣的表達有何效果?
生:用了比喻。將國家與個人比作柳絮與浮萍,國家沒了,自己無依無靠,很形象地寫出了自己的孤苦無依。
師:這里的“風”“雨”是怎樣的風雨啊?能否在“風”和“雨”的前面加個詞語,再來渲染一下氛圍呢?
生:暴風驟雨;冷風冷雨;凄風苦雨。
師:比較而言,哪個詞語更適合一些?
生:凄風苦雨。風雨的凄苦更加渲染出山河破碎的無限悲涼啊!
師:頸聯(lián)曾被人們視為這首詩的千古奇對,你們能說說它奇在哪里嗎?
生:對仗工整。
(眾笑):哪首詩不講究對仗啊?
師:再細細來讀,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剛才你們說它對仗工整,“惶恐灘”對“零丁洋”,這兩處是什么?
生:這是兩處地名。
師:用詞重復乃寫作之大忌,你們想想,“惶恐”、“零丁”的意思一樣嗎?
生:不同,前一個指地名,后一個則是詩人的心境和感受。
師:那你們能說說這一聯(lián)奇在什么地方嗎?
生:詩人將地名與自己的感受結合起來,巧妙地用在詩句當中,仿佛這兩個地方就是詩人的寫照,也有了與詩人一樣的感情。
師:雖然文天祥一生流離,苦不堪言,但他依然保持著大丈夫的情操,詩的尾聯(lián)發(fā)出了怎樣的吶喊?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與氣魄? (齊讀)
生:這兩句詩是詩人精神的寫照,他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有著不屈的精神與氣魄。
師:有人說要以成敗論英雄,作為將領,文天祥并未能挽救危亡的朝廷,你覺得他還是英雄嗎?
生:我們看重的,不是他的成敗,而是他的精神與氣節(jié)。他的氣節(jié)證明著他就是英雄。
師:說得好!不以成敗論英雄,英雄所為英雄,在于他的擔當,在于他的精神,在于他的節(jié)操!所以,文天祥與他的詩歌始終光耀著千秋史冊,他的精神讓他永遠不朽!
師:文天祥的精神讓人驚嘆,你們還能列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生:鄧世昌、屈原、岳飛等都是。
師:你們這是說的人還是事呢?在說明事例的時候,要將人與事結合起來。
生:鄧世昌與致遠艦共存亡;岳飛誓死抗金;屈原寧死不屈投江而亡。
三、運用比喻,進行仿寫
師:這首詩所表達的是國家的危急存亡與個人的坎坷遭際,可是詩人將二者融合起來,幻化成詩句的時候,卻經(jīng)過了細心的錘煉與精巧的構思。比如首聯(lián)當中用一經(jīng)指代讀書的經(jīng)歷,用干戈指代殘酷的戰(zhàn)爭;頷聯(lián)里用比喻言說浮沉的國家與個人的命運。我們也來試一試,用比喻來言說某種情感。
示例:國破家亡的傷痛如同風中的柳絮,四下飄散,沒有歸依。
國破家亡的傷痛如同_______________
生:國破家亡的傷痛如同雨中的浮萍,起起落落,孤苦無依。
生:國破家亡的傷痛如同天空的孤雁,獨自盤旋,沒有溫暖。
生:國破家亡的傷痛如同打碎的玻璃,支離破碎,難以愈合。
師:讓我們在《二泉映月》的伴奏中,齊讀本詩,再次觸摸文天祥的靈魂吧!
附言:昨日進行了公開教學,所講內(nèi)容為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特記之。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案設計 5
一、詩句積累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陸游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苤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貞!谠
師:這些詩句表達的是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強烈的愛國之情。用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愛國之心,對國家對民族的無比忠貞之情,今天我們來認識另一位同他們一樣用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二、了解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南宋時民族英雄,著名的愛國詩人。著名作品有《正氣歌》、《過零丁洋》,作品集有《文山先生合集》。
三、寫作背景(多媒體展示):
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征勤王兵,當時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wèi)。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zhèn)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堅持抗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為好轉。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范叫他寫信招張世杰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雖經(jīng)威脅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從容就義。
四、聽錄音朗誦,感受詩歌表達的情感
指導學生朗讀詩歌,把握詩歌情感(指導學生從節(jié)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來朗讀)。
五、把握全詩的意思
1、詩的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兩件大事: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2、詩的頷聯(lián)兩句寫的是: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其中“風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3、詩的'頸聯(lián)寫的是: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梢,詩中“惶恐”、“零丁”具有雙重含義。
4、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他的民族氣節(jié)。這兩句也是全詩的文眼句。
六、總結主旨
這首詩表達了文天祥的一腔誓死愛國之心。
七、背誦并默寫全詩。
教學反思
參加“春風語文”一年多來,自認為悟到了一點課堂藝術,今日鄆城一行,始知自己目光短淺,能力有限,語言粗糙,距離一個成功的語文老師遠矣!講課回來,細細反思,悟到以下幾點:
課堂設計是關鍵。如果課堂設計失敗或者不完整,不合邏輯,課堂組織再好,氣氛再活躍,也只是散珠碎玉,殘缺不全。課堂設計不僅僅是大局,更要關乎細枝末葉。比如在“品詩”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做了很多設計,如:
文天祥用……(句、詞、字),表達了……。
從……(詞、句)中,我讀出了……。
從……(詞、句)中,我看出文天祥的……。
我喜歡……(句、字詞),因為它表達了……。
如此設計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熱情,品味詩句妙處或美好的意境,但是都不大滿意,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反思一下,還是問題設計不夠明確。
“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有著廣泛的內(nèi)涵。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不是老師的。很多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老師就是加以引導和評價,我們往往忽視這一點,硬要拉著學生走。學生會不會老師不管,還叫什么以學生為主?老師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學任務,關鍵要看學生會多少,這是評價一節(jié)課的唯一標準。
第三點我想說的是課堂語言。干凈利索的課堂語言是非常難得的。說話啰啰嗦嗦,重復,信口開河,都是課堂語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這個問題,但一直不滿意。有時還搶話頭,唯恐學生忘了自己。我看不干凈的課堂語言不僅沒用,反而是一種罪孽!學生能說,老師就不要說,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我們再說。
最后簡單說說駕馭。很多老師認為自己能夠駕馭課堂,但是,你講課時別人說話了,說明你沒有駕馭住課堂;你講課別人聽不懂,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學生聽明白了,你還在講,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領著學生進入境界,學生理解,有收獲,那才叫駕馭課堂。
以上這幾點我做的都不好,自當加倍努力。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案設計 6
一、《過零丁洋》背景
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敗被俘。第二年元月,元軍出珠江口,進攻南宋最后據(jù)點山(在今廣東新會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過零丁洋時寫了這首詩,決心以死殉國。當時,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山的南宋將領張世杰,文天祥嚴正拒絕,說:“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詩以明心志,張弘范見詩中辭意堅決,“但稱:‘好人!好詩!’竟不能逼! 這激情慷慨的最后兩句詩,表明了詩人舍身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全詩也因有此兩句收尾而成為一代名作,千古壯歌。
品讀《過零丁洋》
二、 欣賞朗讀,作者介紹,了解詩歌大意。
三、 品讀《過零丁洋》佳句
1.這首七言律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明確: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人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2.頷聯(lián)上下兩句有何聯(lián)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3.頸聯(lián)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明確: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唷
4.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明詩人舍生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
四、 拓展閱讀《金 陵 驛》
金 陵 驛 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夕輝,孤云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杜鵑帶血歸。
注:離宮,即行宮,皇帝出巡臨時的住所。
1 首聯(lián)中詩人選取了 、 、 、 等景物交代了自身的悲苦處境。
2 詩的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與我們曾經(jīng)學過的《過零丁洋》中的哪兩句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3 詩人說“山河無異”其實是 ,根據(jù)是 (用原文回答),這里用的是 。
4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明確:答案要點 1.草、離宮、夕暉、孤云。 2.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山河有異,城郭人民半已非,反語。 4.這首詩中詩人將國家的命運與個人的命運聯(lián)系了起來,表現(xiàn)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思想。
五、創(chuàng)新作業(yè):試比較《春望》和《過零丁洋》兩詩的異同點。
《春望》這首五律,對仗工整,情景交融,水乳難分。景物的形象,蘊含著詩人的情感;詩人的感情,又訴諸在景物形象的描繪中,具有極強烈的感人力量。
《過零丁洋》從藝術上說,此詩是大氣勢、大手筆。但在具體表現(xiàn)手段上同樣是別具匠心。前面六句從縱橫兩方面構思,從自身到國事,又從國事到自身;從實到虛,由虛到實,反復渲染了憂憤悲苦的情調,到結尾兩句,卻轉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絕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鋪墊,后兩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絕,后兩句高亢振拔。這樣的'情調轉換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動地的效果。當然,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則不在于藝術技巧,而是在于詩中所表現(xiàn)的崇高氣節(jié)、悲壯情調、血性精神。讀文天祥詩,首先應該把握這一點。
六、簡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七、組織學生結合課本注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1、首聯(lián)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jīng)歷?
明確:一是讀經(jīng)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zhàn)斗了四年。
參考譯文:我這一生辛辛苦苦,靠著精通一種經(jīng)書,并通過考試才進入了政界,可是卻在兵荒馬亂中渡過了四個年頭。
2、頷聯(lián)“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參考譯文: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踐踏得支離破碎,象被狂風吹散的柳絮一樣;自己的一生動蕩不安,象被風吹雨打的浮萍一樣浮沉不定。
3、頸聯(lián)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zhàn)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參考譯文:兵敗撤退渡過惶恐灘時,與部下談起那些危難經(jīng)歷,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敵手,將士們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過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聯(lián)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jié)?
明確:表明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jié)。參考譯文: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寧愿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永照史冊,也決不屈服于敵人的刀下!
教師小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案設計 7
教學目標:
1、誦讀,背誦詩歌。
2、名句的默寫運用。
3、體會詩歌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誦讀。
教學難點:
默寫運用。
教學方法:
誦讀+引導誦讀+探究
教學過程:
一、‘讀’作者簡介和代表作。
1、利用工具書,學生自主讀。
2、教師再進行歸納。
文天祥,宋代愛國詞人,注有《指南錄》《指南后錄》
二、自讀——注釋。
了解文意。
三、誦讀——詩歌
1、反復誦讀。
2、有50以上的同學記住就停。
四、研讀——探究名句的運用。
問題一: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關的句子是(比喻)(頷聯(lián))_____,______。
問題二:運用諧音和雙關,寫出自己孤苦伶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問題三:表明詩人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的句子是:_____,____。
1、小組探究。
2、教師引導分析。學生做旁批。
五、再次誦讀詩歌。
體會詩歌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六、教學反思。
1、把“誦讀”作為詩歌教學設計的理念。
2、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的“體驗”為主。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案設計 8
教學目標
1.借助注解反復朗讀。
2.整體把握詩歌內(nèi)容和作者的情感。(重點)
3.通過品味語言,初步鑒賞詩歌的藝術美和情感美(難點)
4.體會作者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三國時期文學家劉劭在他的《人物志·英雄》中這樣說: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正是因為這些英雄,才讓我們悠久的歷史有了激昂的樂章。我們今天也要學習一位民族英雄的詩歌,他就是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指名學生說一說自己了解到的文天祥,解釋詩題)
二、了解作者
文天祥,初名云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以其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被稱為“狀元中的狀元”。
三、課前檢測
1.自由出聲朗讀詩歌一遍,解決字音。
2.請一生范讀,注意節(jié)奏。
3.師范讀,生標注重讀節(jié)奏,生齊讀詩歌。
四、合作探究
課前查閱相關資料,說一說詩中寫了詩人的哪些經(jīng)歷?蘊含了作者哪些情感?(五分鐘時間完成,抽小組匯報展示,師相機點評、補充,其他小組質疑補充。)
明確:首聯(lián)寫了出仕做官、起兵抗元兩件事。作者辛辛苦苦參加科舉做官,一心報國,卻不能改變南宋王朝的命運。
-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案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案設計11-14
文天祥的《過零丁洋》12-02
文天祥 過零丁洋07-29
文天祥過零丁洋12-01
文天祥《過零丁洋》12-04
文天祥:過零丁洋11-23
《過零丁洋》文天祥10-28
文天祥 《過零丁洋》08-10
文天祥《過零丁洋》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