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答李澣三首》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詩作,共三首,用平淡的口氣寫出了朋友間的真摯感情和對于遠方朋友的牽掛。其中的第三首(“林中觀易罷”)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分享的《答李浣三首 其三》詩文鑒賞。
答李浣三首 其三
唐代 韋應物
林中觀易罷,
溪上對鷗閑。
楚俗饒辭客,
何人最往還。
鑒賞
這首詩的大意是:我平時就在林中讀讀周易,閑來無事到溪邊看看水鷗。你任職的楚地,是個出文士的地方,我曾聽說過許多善寫文章歌賦的人就是來自楚地,他們中間哪一位是你欣賞的,你和他們之間又有什么相互問答呢?
白居易贊賞韋應物的五言,“才麗之外,頗近興諷”,“其五言詩,又高雅閑淡”。頗近興諷在這首對朋友的答和詩里也似乎沒有用到。不過字句之外有對楚地才子的欣賞。高雅之處,其實他作答詩本身就是一件雅事,問到楚地文士的情況,在趣致上也是雅趣。
這首詩運用了平淡的口氣,但是心中對朋友還是牽掛與關心的。這首詩里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對待朋友的道理。詩的開頭告訴李浣自己的現(xiàn)狀,意思應該是不讓朋友牽礙;而后一句對朋友狀況的問候,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友誼促使下的關懷。詩里其實也表示了希望李浣慎重交友,多多向楚地的文士學習的意思。這是善意的忠告。這里沒有直白地講明,曲意化應該是韋應物寫詩的習慣使然。這首詩表達出的對朋友的忠誠是可貴的。
這首詩如此寫法,也是切合答詩的用途與意義。如果只是為了寫回信,這首作品可以被作為典范來學習了。
注釋
觀易:詳看《易經》。易:指《易經》。古稱易象,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宰相李斯說是卜筮之書而幸免于毀,是一本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的經書,用陰陽互動的現(xiàn)象來說明“常”與“變”的道理。
溪上:指溪邊。岸邊曰上。
鷗:鳥名,是一種捕魚而食的水鳥,腳綠色有蹼,視力銳敏,行動矯捷。
楚俗:楚地的風俗習氣。楚:湖南、湖北兩省的通稱。⑺饒:多。⑻辭客:詞人墨客,指擅長寫文章的人。
往還:指朋友間的交往互動情形。
翻譯
這首詩的大意是:在林子里看過一段窮究天人的《易經》之后,悠閑地來到溪邊與鷗鳥相對。自古以來楚地就是詞人墨客最多的地方,但是誰跟你最投契呢?
- 相關推薦
【韋應物《答李浣 其三》詩文鑒賞】相關文章:
《滁州西澗》與《答李浣三首 其三》07-24
韋應物《寄李儋元錫》譯文及鑒賞06-27
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詩文賞析06-16
蘇軾《陽關曲·答李公擇》全文及鑒賞08-12
韋應物《東郊》鑒賞09-28
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全詩鑒賞11-21
游溪韋應物鑒賞09-16
韋應物作品鑒賞09-29
韋應物《幽居》古詩鑒賞10-09
送終韋應物唐詩鑒賞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