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詩人韋應物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下面是應屆畢業(yè)生文學網(wǎng)的小編和大家分享關(guān)于的韋應物的簡介,歡迎閱讀。
韋拼音:[wéi] 應拼音:[yìng] 物拼音:[wù]
簡介: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一說卒于貞元九年(793)。15歲起以三衛(wèi)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游幸。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xiāng)里,鄉(xiāng)人苦之。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少食寡欲,!胺傧銙叩囟。代宗廣德至德宗貞元間,先后為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蘇州刺史。貞元七年退職。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后人每以王孟韋柳并稱。其山水詩景致優(yōu)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壯闊,則顯示韋詩雄豪的一面。其田園詩實質(zhì)漸為反映民間疾苦的政治詩。代表作有《觀田家》。此外,他還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憤之作。部分詩篇思想消極,孤寂低沉。韋詩各體俱長,七言歌行音調(diào)流美,“才麗之外,頗近興諷”(白居易《與元九書》)。五律一氣流轉(zhuǎn) ,情文相生,耐人尋味。五、七絕清韻秀朗,《滁州西澗》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句,寫景如畫,為后世稱許。韋詩以五古成就最高,風格沖淡閑遠,語言簡潔樸素。但亦有秾麗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學陶淵明為主,但在山水寫景等方面,受謝靈運、謝朓的影響。此外,他偶亦作小詞。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做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人物生平:
韋應物是京兆萬年人。韋氏家族主支自西漢時已遷入關(guān)中,定居京兆,自漢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為關(guān)中望姓之首。不但貴宦輩出,文學方面亦人才迭見。《舊唐書》論及韋氏家族說:“議者云自唐以來,氏族之盛,無逾于韋氏。其孝友詞學,承慶、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則萬里為最;達于禮儀,則叔夏為最;史才博識,以述為最。”這些韋姓人物,還只說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韋應物,則可以說是韋氏家族中作為詩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玄宗天寶十載 (751),15歲的韋應物以“門蔭”入宮廷,為玄宗侍衛(wèi),同時入太學附讀。在此期間,他 “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里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提樗蒲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少年荒唐,并未認真讀書、作人。安史亂起,韋應物扈從不及,流落秦中。亂后,韋應物折節(jié)讀書,痛改前非,從一個富貴無賴子弟一變而為忠厚仁愛的儒者,詩歌創(chuàng)作也從此開始了。
從肅宗廣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貞元七年 (791年),將近三十年間,韋應物大部分時間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長安故園閑居,或在長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韋應物勤于吏職,簡政愛民,并時時反躬自責,為自己沒有盡到貢任而空費俸祿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這是韋應物晚年任蘇州刺史時寫給朋友的詩中一聯(lián)。一派仁者憂時愛民心腸,感動著后世讀者。沈德潛評論說: “是不負心語。”"不負心語"就是有良心的話。
蘇州刺史屆滿之后,韋應物沒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貧如洗,居然無川資回京候選 (等待朝廷另派他職),寄居于蘇州無定寺,不久就客死他鄉(xiāng)。其享年約在五十五六歲。
生平年表:
1歲 玄宗開元25年(737)生于京兆
14歲 玄宗天寶九年(750)本年前后以門蔭補右千牛
15歲 玄宗天寶十年(751)在“三衛(wèi)”為玄宗侍衛(wèi)。
……改羽林倉曹,正八品下。
……授高陵尉、廷評。
20歲 玄宗天寶十五年(756)本年8月在京兆府昭應縣成婚,夫人元蘋16歲。
23歲 肅宗乾元元年(759)安史亂后撤出三衛(wèi),后數(shù)年在長安,曾一度在太學讀書。
27歲 代宗廣德元年(763)本年秋冬間為洛陽丞。
29歲 代宗永泰元年(765)仍為洛陽丞,后為河南兵曹。永泰中因懲辦不法軍士被訟,后棄官閑居洛陽。
33歲 代宗大歷四年(769)本年前后,從洛陽至長安。
38歲 代宗大歷九年(774)任京兆府功曹,正七品下。
40歲 代宗大歷十一年(776)朝清郎,正七品上。九月夫人卒,十一月葬。
42歲 代宗大功十三年(778)本年秋已為戶縣令。
43歲 代宗大歷十四年(779)六月自戶縣令除櫟陽縣令,七月以疾辭官。
44歲 德宗建中元年(780)在長安閑居。
45歲 德宗建中二年(781)四月,遷尚書比部員外郎。從六品上。
46歲 德宗建中三年(782)仍在尚書比部員外郎任。
47歲 德宗建中四年(783)夏,由前任領(lǐng)滁州刺史,秋到任,正四品下。
48歲 德宗興元元年(784)仍在滁州刺史任上,冬罷任。
49歲 德宗貞元元年(785)春夏閑居滁州西澗,秋加朝散大夫,遷江州刺史,正四品下。
50歲 德宗貞元二年(786)在江州刺史任。
51歲 德宗貞元三年(787)本年賜封扶風縣男,食邑300戶。入京為左司郎中。
52歲 德宗貞元四年(788)七月,由左司郎中領(lǐng)蘇州刺史,從三品。
53歲 德宗貞元五年(789)仍在蘇州刺史任上。
54歲 德宗貞元六年(790)本年春仍在蘇州任上,后罷刺史任,閑居蘇州永定寺。
55歲 德宗貞元七年(791)去年冬或本年初卒于蘇州官舍。后運回長安,十一月歸葬少陵原祖塋。
德宗貞元十二年(796)本年十一月廿七日與夫人合葬。
韋應物全集(6首):
秋夜寄邱員外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觀易罷, 溪上對鷗閑.
楚俗饒詞客, 何人最往還.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
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
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
今朝為此別,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長安遇馮著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
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
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
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 韋應物滁州西澗拼音版 推薦度:
- 韋應物滁州西澗帶拼音 推薦度:
- 聞雁韋應物古詩拼音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韋應物拼音】相關(guān)文章:
聞雁韋應物古詩拼音版02-28
韋應物滁州西澗拼音版09-24
韋應物滁州西澗帶拼音07-22
韋應物《滁州西澗》帶拼音05-31
韋應物的古詩05-30
韋應物《幽居》10-24
韋應物作品07-09
韋應物的詩10-18
韋應物的名言名句05-26
韋應物《幽居》翻譯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