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jié)要點,杜甫,出身于長安杜陵,晉大將軍杜預(yù)的后代。
杜預(yù)曾鎮(zhèn)守過襄陽,后來杜氏有一支遂居該地,所以《舊唐書·本傳》說杜甫本襄陽人。曾祖杜游藝,曾官鞏縣令,所以移家鞏縣。杜甫客長安近十年,居于杜陵之少陵,故自稱杜陵布衣,或少陵野老,后人稱他為杜少陵。
開元末舉進士未中第,天寶末獻《三大禮賦》,玄宗召試文章,授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與李白、高適、岑參等友好。不第后曾與李白、高適等游大梁(今開封)及齊、趙。他的詩遠承《詩三百篇》《樂府》 、漢魏齊梁,近承陳(子昂)、沈(期)、宋(之問)和其祖杜審言,兼?zhèn)浔婓w,獨創(chuàng)一格。詩的內(nèi)容多反映盛唐由盛轉(zhuǎn)衰,安史之亂和肅宗、代宗時的現(xiàn)實,所以被稱為詩史,杜甫也被公認為同情人民忠于國家的古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安史之亂時,他從賊中逃至鳳翔,見肅宗拜左拾遺。宰相房隨玄宗入川時,曾建議封諸王,后永王反,更為肅宗所不滿,借故貶官。杜甫上疏諫,認為不應(yīng)以此借故貶宰相,肅宗怒,幾乎處罪,后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他后來棄官去秦州,由秦州入川,依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嚴武死,他住過梓州,后到夔州,準備出峽。出峽后到過公安、江陵、岳陽,代宗大歷三年死于耒陽。
宋人趙次公有《杜詩注》,郭知達有《九家集注杜詩》,蔡夢弼有《草堂詩箋》。明人有王嗣《杜臆》。清人有錢謙益的`《錢注杜詩》,后來有仇兆鰲《杜少陵集詳注》,楊倫《杜詩鏡銓》,這兩部書是比較好的。其他還有金圣嘆《杜詩解》、浦起龍《讀杜心解》等。山東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蕭滌非主編有《杜詩集注》。
這首《望岳》詩是杜甫落第后往游齊、趙時所作,當在開元二十四、二十五年間,和《登兗州城樓》詩寫作年代相近。杜甫的父親杜閑這時官兗州司馬?赡墚敃r急于省親,來不及登泰山,所以寫了《望岳》。入山作微觀,有時還不如在山外作宏觀。蘇軾?詠廬山詩就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慨嘆。
總結(jié):這首詩就是從宏觀角度對整個泰山作審美?觀照的。
【望岳簡析】相關(guān)文章:
《望岳》知識點歸納及簡析06-09
望岳杜甫詩翻譯與析賞11-19
古詩望岳望岳的賞析01-05
翻譯《望岳》11-13
望岳鑒賞02-04
《望岳》答案02-03
杜甫 《望岳》06-30
《望岳》學(xué)案06-12
望岳作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