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_日本淫妇xxww老女人,_黑人让我高潮的视频_欧美亚洲高清在线一区_国产丝袜久久久久之久_国产精品这里有精品_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t在线观看_免费黄色片一级毛片

陶淵明詩歌的風格

2024-08-10 陶淵明

  引導語:陶淵明的詩用質樸清新的“田家語”寫平淡自然地“農(nóng)家事”,獨有一番韻味。細細品味,又有一種醇厚雋永的神韻,使得情景理得以渾融,更有充實、豐腴的內容。下文是有關他的詩歌的風格分析材料,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陶淵明是生活在東晉末年的一位偉大的詩人,在他的家里祖父和父親都曾經(jīng)做過大官,年少時候的陶淵明深深地受到了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響,于是就有了一種“大濟蒼生”的雄心壯志,可是美好愿望的實現(xiàn)卻總是伴隨著重重的困難。因為他是身處于封建社會時期的偉大詩人,在當時社會門閥士族制度的限制是非常嚴重的,這就使得出身于庶族的他受到了嚴重的排擠和打壓。即使是到了二十九歲時做官,也僅僅都只是一些有名無實的小官。因此陶淵明的這種“大濟蒼生”的雄心壯志想要得到實現(xiàn),就必定是困難重重了?墒翘諟Y明卻有著一種不愿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jié),這就使得身在仕途的他在面對達官顯貴時感到心力交瘁。在受到重重打壓之后,陶淵明就決定在他四十一歲時棄官歸隱,以另外一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情走完自己的余生。在歸隱后的生活中,陶淵明用田園寄托他的人生理想,寫了不少的田園詩。他把農(nóng)村的田園風光融入到自己的詩作中,以一種高遠脫俗的思想意境和才能,形成他自己獨特的詩歌風格。

  一、“質而實綺,癯而實腴”來源

  西晉時期的文人們都是:“雕琢綺麗之風盛行”。因為在當時是“玄言詩”

  籠罩著整個詩壇,而“玄言詩”是以著重表現(xiàn)玄理為主的,題材一般都偏狹專門。而正是在這樣一個玄言詩的雕琢綺麗之風盛行的時代中,陶淵明就以一種嶄新的,前所未有的詩歌風格屹立于當時的詩壇。在他的田園詩中內容甚是平淡自然,而語言卻有一種本色質樸的藝術風格,值得我們去深深的品味、理解。

  我們把陶淵明稱為我國山水田園詩的鼻祖,對他的這種稱呼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著一定的依據(jù)。從古到今世人對陶淵明及其詩的評價極多,如:元好問《論詩絕句》稱陶詩“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①。這并不是隨便說說的,這正是他的詩歌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正如他在《飲酒詩》其五中寫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雹诔醮巫x來毫無一丁點兒華麗詞藻的堆砌,只是一種平平淡淡的描寫,但是卻在這種很天然的語句中可以讓我們從中看出作者的一種很平和的心境和作者的那種對于大自然真誠的熱愛。這也正是作者基于真真實實的田園生活而超脫出來的一種高于真實生活的藝術真實。然而這種清新自然的味道也正是陶淵明詩歌的“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的真實寫照。鐘嶸《詩品》列陶詩為中品,稱陶淵明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③。這也正是基于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而言的,他的那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使得他在爾虞我詐的官場生活中無法繼續(xù)茍活,于是就選擇了歸隱的生活,他的隱逸生涯可謂是古今第一人。因此此稱呼對于陶淵明而言真是當之無愧的。蕭統(tǒng)在《陶淵明集序中》贊揚道:“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旁流,干云霄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④。

  這句話無不真實的再現(xiàn)了陶淵明詩歌的總體特征,平淡自然、質樸清新、意蘊深遠。他的詩總是以其平實的詩句,將美麗的大自然與自己的內心真正的融為一體,從而達到了一種情景理的完全渾融,為陶淵明的詩歌增添了無數(shù)的光彩。蔣熏在《評陶淵明詩集》卷二中說:“直是口頭語,乃為絕妙詞。極平淡,極色澤”⑤。這里說是口頭語,只是因為陶淵明的詩句平淡易懂,與田家語言相互融通,讀來朗朗上口,更便于直接理解,沒有濃墨重彩的去修飾,這也正是他詩歌的“質”與“癯”之所在!敖^妙詞”正是所說的他的文章一經(jīng)作者將平淡之詞組織入詩,便顯得那么的與眾不同,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絕妙可以看出其文章的“綺”!皹O色澤”也就是內涵之豐富,意蘊之深厚,這也正是它詩歌的“腴”之所在。劉克莊所評價的陶詩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⑥。外枯就是在表面上看起來是毫無色澤很枯瘦的,就如剛經(jīng)過寒冬的樹木,整個看起來都是枯萎的,毫無一點兒生機,一點兒綠色的生命力。但是,事實并不是這樣的,樹木之所以會在春天再現(xiàn)生機

  活力,是因為它的內心并沒有如同表面一樣枯萎,而是內心充滿生機活力的,正如陶淵明的詩歌一樣意蘊無群。雖看似平淡卻有著無限魅力。后來蘇軾評價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與蘇轍書》),真可謂評價最中肯⑦。

  二、“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的含義

  “質而實綺,癯而實腴”是蘇軾對于陶淵明的詩歌最為中肯有力的一種評價。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評價完全是由于陶淵明的詩歌與當時文壇的主流趨勢是不相同的,他有著自己獨特的一種風格。他的詩歌是沒有追求字句的過分修飾,就和他本人不隨俗的高尚品格是一樣的。他詩歌的風格真可謂是獨樹一幟的,也充分的體現(xiàn)了他的個性特征。從他的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的是他有著豐富的生活感受,并以此來表現(xiàn)自己高遠的思想意境。蘇軾會這樣評價陶淵明還是因為,蘇軾和陶淵明兩人有著相同的人生經(jīng)歷,不僅官場失意,而且貶官又基本相似,甚至于蘇軾是了解陶淵明最深的一個人。在蘇軾的心目中,陶淵明的詩歌無疑是達到了文學作品中最高的一種境界——絢爛歸之于平淡,此時的平淡并非是真正的平淡,而是一種絢爛之極的平淡!百|而實綺,癯而實腴”就是說在極其平淡之中卻蘊藏著無限的風采,質樸無華之中又蘊含著深厚的情味,這也正是這種絢爛之極的平淡。其中“質”“綺”主要指的是詩歌的語言方面:“質”指的是語言質樸、平淡,極易理解,毫無修飾,多為“田家語”;“綺”指的是語言很華麗,這里所說的華麗并不是說語言經(jīng)過修飾的矯揉造作之美,而是前面所說的質樸平淡的語言之中所流露出的一種極其平淡的華麗,是看似平淡,實則語言充滿色彩。

  “癯”“腴”主要指的是詩歌的內容方面:“癯”指的是詩歌的內容干瘦,不充實,給人的感覺就是簡單無條理的,讀來肯定也沒有多少意思;“腴”指的是詩歌的內容很豐腴、豐滿,一點也不骨干,意蘊非常充實。如果真以前面所說的內容很干瘦來理解陶淵明的詩那真是大錯特錯了,陶淵明的詩歌是初次看起來內容很干瘦,什么意思都沒有。但是,當你細細的讀來,仔細的分析,你就會感覺到它的不同之處,那是一種干瘦之中又蘊藏有無線思緒的詩作,它需要慢慢的去品味。陶淵明的詩歌即使是文學功底較低的人讀來也會毫不費力,這也正是陶淵明詩作的一大特色,他善于提煉語言,但卻又看不出任何一點修飾的痕跡,他能從當時的主流傾向中脫穎而出,可見其能力真的很不一般。正如鐘嶸《詩品》中所說的“其詩亦如其人,淡泊而有雅韻,素樸而有深意,外質內秀,似俗而實雅,往

  往直抒胸臆,不假雕飾,語言樸素,卻有如天籟,呈現(xiàn)出一種自然簡約的本色之

 、嗝馈!笨傮w來說陶淵明的詩歌呈現(xiàn)出了一種平淡之中見警策,樸素之中又見綺麗的獨特的蘊味。陶淵明的田園詩也正是以這種淳樸自然的田園生活為所描寫的對象,以一種少有華麗辭藻的描寫手法,表現(xiàn)出了一種高遠脫俗的藝術境界。

  三、陶淵明田園詩中的“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一)陶詩的“質”與“癯”

  1、平淡自然的“農(nóng)家事”

  陶淵明由于看不慣爾虞我詐的官場生活,于是就選擇了歸隱,在歸隱后他就一直生活在農(nóng)村而且又與農(nóng)民為友。他曾經(jīng)親自參加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親身感受了人民疾苦。在他的詩中所描寫的也都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生活之中的一些平凡瑣碎之事。詩中出現(xiàn)過的景物、事物、人物等幾乎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常易見的。他把淳樸的田園生活和純潔的田園風光描繪的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如其詩《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入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⑨

  這首詩正是寫了陶淵明在初歸田園時的歡快情景。他之所以歡樂是由于他終于擺脫了“塵網(wǎng)”的束縛,再次回歸到了田園中,而此時的所見所聞,是真正令他感到了心曠神怡,從而忍俊不禁發(fā)出了一種“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⑩的感嘆。在詩的第一部分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描寫的詩人的本性就是非常熱愛大自然,偶爾誤入仕途的羅網(wǎng)之中,從這里就可以看出詩人的本性與境遇的矛盾。詩中的“魚”、“鳥”本來就是自然之中的常見之物,在這里作者借此作比來寫自己的思念歸隱之情,是內心的一種真實的表達。在接下來又描寫自己歸田后守拙開荒,又親自參加農(nóng)耕的生活情景。所有這些都是農(nóng)家日常生活之中的常見之事,也是淳樸平淡的田園生活。在詩歌第二部分中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雞鳴”等詞語,也都是田園日常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靚麗風景,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事物及景物中卻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幅幅恬靜又

  美好的農(nóng)村田園生活的場景。也使我們從中感受到了詩人的愉快心情。在“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11這兩句中,我們依稀可見的是到處散落的村舍,飄著的裊裊炊煙,以及深巷中的狗吠以及雄雞的不停蹄喚等,種種情景以大自然中獨見的特色形成了一幅淳樸寧靜而又充滿情趣生機的農(nóng)村生活圖景,這也正是純潔的田園風光。陶淵明將這些普普通通而又平淡無奇的“農(nóng)家事”放在詩作中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干瘦,在初次讀來僅僅只是感受到了作者在敘述農(nóng)家生活,但細細品味,其中卻有著一番很獨特的韻味。其實這也正是陶淵明詩歌中“癯”的表現(xiàn),內容也僅僅局限于農(nóng)家生活,使人感覺到索然無味;蛟S也正是因為這些枯燥乏味的農(nóng)家事,才更讓我們感受到了陶淵明對于田園生活的真正的熱愛,從而也看出了當時腐敗的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詩人本就是厭惡于這種官場生活之中的明爭暗斗,因此而選擇了歸隱田園的生活。詩人在詩作中將田園生活描寫的更加的形象具體、生動可愛,而將官場卻比喻為“塵網(wǎng)”“樊籠”等,從而更加激起了人們對于污濁的仕官生涯的厭惡,和對淳真自然的田園生活的無限熱愛。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這首詩描寫的就是農(nóng)耕生活中的異常艱辛,這也就是田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詩人親自參加農(nóng)耕生活,每天都是早出晚歸,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莊稼能有一個好的收成,然而卻總是不能事隨心愿。盡管詩人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可是結果卻依舊還是“草盛豆苗稀”。這也許就是他初次歸隱田園,而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生活勞動沒有任何的經(jīng)驗,才會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可幸的是,詩人并沒有因為此事而感到氣餒,而是非常珍惜、喜歡這種自食其力的生活,唯恐不能如自己的心愿。詩人感受到了這種農(nóng)村之中的日常生活之美,從而發(fā)出了一種對于勞動的贊美和對于田園生活的樂趣的深深感嘆。詩人在作品中所取材的躬耕生活的素材也正是“癯”的表現(xiàn)。這些普普通通的農(nóng)家日常生活場景中,沒有一絲一毫的矯揉造作之美,卻真正以其平淡、清新、自然之中顯見真情。

  2、質樸清新的“田家語”

  魏晉南北朝時期正是雕琢綺麗之風盛行的時期。然而在陶淵明的田園詩歌中卻是很難找到這種奇特的形象描寫、華麗的辭藻形容。他的田園詩很少在使用形容詞等描述性詞語,所寫的詩句讀來都是明白如話的,都是如實的描寫自己的所

  見所聞和所感,讀來都是極為平淡自然的。正如《歸園田居》其一中的“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13等詩句中,“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雞鳴”等這些詞語,都是接近口語的一些文學語言,也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之中常見的口頭語的表達形式,但是這些詞語一經(jīng)過詩人組織入詩便馬上就成為了一個完美的故事。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田家“老農(nóng)”在欣喜歡快地介紹著自己的田園生活環(huán)境,完全就是娓娓而談,毫無一點兒矯揉造作之美,詩歌的語言也極易平實、易懂、通俗,但是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卻是一派生機勃勃的田園景色。這就是一種“無一修飾之詞,而其間有無窮妙味”的寫法,恰恰體現(xiàn)陶淵明詩之真面目。14

  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作當中,其詩句都是簡約通俗的,絲毫沒有一點點夸飾虛浮之詞。雖然這些都僅僅只是些極其普通的“田家語”但卻都是一些經(jīng)過作者的高度的藝術提煉出來的一種爐火純青的“田家語”。在這些平淡無奇而又意蘊深厚的語言之中,都有著極其豐富的形象。無論是在自然風光還是社會生活的描寫上作者都是以日,F(xiàn)實生活為基礎的。詩人在詩作中所使用的通俗、簡樸、精煉的語言無不給人以一種十分自然、親切的真實的美感。如“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蔭。凱風因時來,回飆開我襟!(《和郭主薄》其一)。15這是作者在寫他夏日里恬適的生活環(huán)境。僅僅一個“貯”字這個看似很平常的字眼,就在這里使用的卻是極為的鮮明生動,就仿佛這個清幽涼爽的林蔭是可以貯存起來似的,更是隨時就可以汲取的清泉似的。然而此時南風也是很體貼人意的,它及時的吹來揭開人的衣襟。這些語句讀來自然生動,并且不難理解,都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摹疤锛艺Z”,但它給人的感受卻是那樣充滿色彩。“有風自南,翼彼新苗”一個“翼”字,使我們清晰的看到溫和的南風撫愛著欣欣向榮的禾苗的景象,16作者也只有經(jīng)過在田園生活之中的親自體驗才會感受到這些美景的真實存在,從而也只有真正融入到農(nóng)村生活之中,才能真正的使用“田家語”。正是陶淵明的這種純凈的去盡華麗修飾的語言,才真正的體現(xiàn)出其詩作中的“質而實綺”的“質”的特點。因而這種簡單純凈的、質樸無華的、天然去盡雕飾的純凈美,也正是陶淵明詩歌最大的特色。

  3、真樸曠逸的“田家情”

  從陶淵明的田園詩歌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它的真樸。說它真樸是因為詩歌的取材,詩歌僅僅取材于農(nóng)村田家生活。但對于陶淵明來說這種鄉(xiāng)土田園并非暫時的

  居住場所,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生存的空間,是作者的靈魂與肉體的永遠的棲息地。他把自己完全真正的融入到田園生活中,而他的田園詩歌就是他生活狀況的一種真實的寫照,也是他人生理想的又一種表達方式,這也是他田園詩的真之所在。說它質樸是因為他詩歌的語言易懂,一反當時的主流趨勢。但這并不影響人們的閱讀,相反的是,正是這種簡單易懂的獨具特色的風格才會使他的詩歌更加具有魅力。

  陶淵明的田園詩真實的描述了他所生存的環(huán)境,以及在這期間的所見所聞。但這并不是他的真正目的,他只是把田園當做了一種理想的寄托,所以他所描寫的生活場景并不全是當時人們的真實社會寫照,多多少少增加了自己的主觀情感。他的田園詩歌給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平淡質樸。這和他詩歌的內容與語言是分不開的,他的田園詩歌主要的內容就是農(nóng)村平淡的田園風景、農(nóng)村的日常生活場景和他在這種環(huán)境中生活所形成的一種恬靜的心境。而種種這些情景都是作者通過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真實自然的再現(xiàn)出來,讀來毫不費力,就像回歸到了大自然的懷抱之中。

  平淡的取材搭配上質樸的語言感覺真是田園詩的本質特色。陶淵明這種風格與王維的田園詩相比真是獨樹一幟。王維最擅長的就是自然風光的描寫,而且在文學史上也有相當大的影響。他們倆有一點相通之處就是:他們的田園詩都是以一種自然淳樸的特點來反對虛偽的官場和污濁的社會,從而尋求一種心靈的自由與心靈的凈化。由于王維與陶淵明生活的時代不同,他們對于田園詩的描寫也必有不同。王維寫田園詩注重強調的是和平寧靜與閑適淳樸的一面,而陶淵明寫田園詩重在展示出田家平淡生活中所包含的那種辛勞以及遭受剝削的痛苦。這樣看來陶淵明是真正的融入到了農(nóng)村中去感受人民疾苦,才可深有體會,寫出的詩作才會更加接近田園。陶淵明是真正厭惡了官場于是才選擇歸隱,之后就一直生活在田園過著自己心中向往的生活。王維是半官半隱,他完全擺脫不了現(xiàn)實生活的束縛,他的歸隱只是尋求暫時的一種精神解脫。他的田園詩更多地將目光集中在了隱居環(huán)境的外在美上,他所描寫的田園生活多多少少都是經(jīng)過美化的,缺少了一種純天然的味道,也正是這種不斷地延生才使得陶淵明的田園詩更加具有特色,平淡自然,質樸無華的風格才會更真實。

  我們常說,文由心生,任何一篇文章,一部作品都不是毫無理由憑空出現(xiàn)的,他們都是迎合了作者的心境而自然地流露而出。陶淵明寫田園詩是由于他真正喜歡那種自由自在不被世俗所羈絆的生活,歸隱后他熱愛農(nóng)家那種沒有爾虞我詐的

  平淡生活,由于厭惡了世俗的磕磕碰碰,這種生活對于他來說真是心中所想,夢中所念。陶淵明的詩歌詩出自然真是曠達,《歸園田居》其三中,詩人真像一位農(nóng)夫,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親自感受,不像一個旁觀者去觀看,而是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其中,成為一個真正的躬耕者體驗著人間的冷冷暖暖。他沒有刻意去描寫自己在田園生活中的感受,而是田園就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然所有的情景都在他的喜怒哀樂中,這些都自然而然的體現(xiàn)出來。他將自己的內心與所見之景共融,體現(xiàn)自己的淡薄名利,熱愛自然的情感,也正是他真樸曠逸的田家情。

  (二)陶詩的“綺”與“腴”

  1、情景理的渾融

  陶淵明的詩歌從總體上來說就是以情感人、以景悅人、以理警人,從而給讀者以一種非常豐富而深刻的審美感受。在陶淵明的田園詩歌中,作者并非只是單純的“為寫景而去寫景”的作品,而是在這種干枯瘦小的外表之下,蘊育著一種極為豐腴深厚的思想情感。陶淵明能夠很巧妙地將描繪農(nóng)村田園生活與抒發(fā)個人的情感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正像人們所說的“言為心聲”,那么詩也就必須是“緣情而發(fā)”了。

  陶淵明總是能夠以一種十分真實自然地態(tài)度來描寫自己的田園生活,從而讓我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詩人的真心與至情,進一步可以引起我們在感情上的強烈共鳴。如在《歸園田居》其一中,詩人的“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17詩中所描述的田園風光正是一種一遠一近和一動一靜的景象的高度結合,寫的十分的親切自然,讓人產(chǎn)生了一種閑適愉悅的感受,從而以達到這種以情感人、以景悅人的藝術效果。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作當中,詩人總是把仕途生活比做為“塵網(wǎng)”,視為“樊籠”,這樣就可以形象地描寫出官場生活之中的不自由。也以自己備受束縛的現(xiàn)實生活來突出當時的一種社會制度,引起人們深入了解的興趣。詩中“誤落”二字,就可以形象的襯托出官場之中的污濁。詩人在詩中所描摹的農(nóng)村生活一般都是寧靜淡泊的,作者對于這種生活也是極為喜愛的,這里的“誤落”二字就正好可以反襯出官場中的齷齪與黑暗,這也就是作者的以景悅人的方法。這種描寫,這種情懷,也甚是真率!在《歸園田居》其三中作者是因為“草盛豆苗稀”而感到忐忑不安,卻有著一種“帶月荷鋤歸”的滿足之感。他不畏懼勞動的辛苦,僅僅只是盼望莊稼能長得茂盛一些,可是總是事與愿違,即使自己付出艱辛的勞動依然收獲不到自己預期的目標。這可能就是他

  缺乏經(jīng)驗所致,這也正是作者詩中的以理警人的體現(xiàn),雖然看不出道理的真正所在,但是告訴我們的都是一些經(jīng)驗之談,只有有一定的經(jīng)驗基礎做什么事才會游刃有余,達到一種事半功倍的效果。陶淵明田園詩中的景也都是一些極為平淡的田園之景,卻使用了一種絢爛之極的語言來描寫出來,表面上看起來很平淡中和,可實際上卻蘊含著一種非常熾熱的思想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詩人的這種質樸坦陳的書寫風格,顯得是不矯情也不矯飾,而且是舒緩沉穩(wěn)的,讓詩歌的情景事、情景理、景事理三者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渾融。

  在陶淵明的田園詩歌中,他的所見所聞,所感所知,所思所念其實上也就是一個情景理所構筑的廣闊地天地。在這種多種渾融之中,詩人所描寫的事與景不僅僅只是客觀的,更是自己的主觀感情的表達。比如在《飲酒》其五中“心遠地自偏”這句就是主觀與客觀環(huán)境的關系的一種描寫。詩人所棲息生活著的這一片廣闊的天地和俗世本來就有著很大的距離,而且這種距離又不僅僅指的是空間位置上的距離,還更是一種感情上的距離。從“遠”這一個字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陶淵明的真實的心靈世界,“心遠了”,在任何的地方都不會感受到俗世的紛紛擾擾。這就是陶淵明以客觀存在的景物來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感的一種真實的寫照。陶淵明非常熱愛田園的寧靜生活,討厭了爾虞我詐的官場生活,他用客觀景物的真實再現(xiàn)來抒發(fā)自己對于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我們所看到的也正好是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這才真的是“情真、景真、事真、意真”。

  陶淵明的這種發(fā)乎事,源乎景,緣于情,而以理統(tǒng)攝全篇的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表面上看起來淡而無味,實則卻有著深遠的意義,這也正體現(xiàn)了其田園詩歌的“綺”與“腴”的特點。

  2、絢麗至極的田園景色

  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作中,他使用了大量的意象描寫。陶淵明在歸隱后,田園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正是如此他就把田園作為了自己抒發(fā)感情的一所樂園。因此,他的田園詩中所表現(xiàn)出的閑適心境也都是通過田園之景色表達了出來。

  陶淵明的田園詩歌大多都是采用了一些白描的手法,看似毫無色彩,但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卻是有著深遠雋永的意境和平淡自然地情趣。如在《歸園田居》其一中,作者就以一種質樸無華的而又詩意盎然的藝術手法將詩歌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詩句中絲毫沒有夸張的鋪排和絢爛的色彩描寫,而且也沒有刻意的去追求詩歌中講究的對仗和運用深僻的典故,這也正是他的詩歌最大的特色。在他的詩歌中,最誘人之處也就是在于詩句中所飽含的那份自然超脫的真實情感。而這一點恰好與他的生活經(jīng)歷緊密相關,他向往的是那種淡泊的人生,所以就選擇了這種純凈的語言,這種情味極濃的沖淡之美也正是他詩歌的醇厚之處。

  陶淵明始終將自己與田園生活融為一體,把自己當做是田園生活中的一員,他將自己對田園生活的深深贊美不直接外露出來,而是通過一些日常風景的描寫表現(xiàn)出來。在他的田園詩作中多會出現(xiàn)菊、鳥、酒等意象,他也正是用這些來表明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在《歸園田居》其一中,“鳥”是作為“籠中鳥”的形象出現(xiàn)的。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鳥本就是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在這里鳥兒被困于籠中,也恰好是對魏晉南北朝動蕩多變、腐敗的政治統(tǒng)治和陶淵明生活的黑暗,以及前途的渺茫的真實寫照,但慶幸的是“復得返自然”,作者終究還是擺脫了這種困境,回歸到了美麗自由的大自然。在這里詩人是用鳥自喻,鳥兒在天空中找到了自己的棲息之地,詩人也就從躬耕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歸宿。

  “菊”雖然不能與雍容典雅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高雅清秀的蘭花相提并論,但它那不畏艱苦、不慕榮華的品格卻一直深受到文人墨客們的親睞,有的人稱贊它那堅強的品格,有的人欣賞它那清高的氣質。陶淵明很喜歡菊花,于是便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讹嬀啤菲湮迨菤v來被人們所稱道的名篇之一,所描寫的就是詩人獨自一人游山和與鄰人暢飲的趣事。詩中前四句寫的就是詩人帶著悵恨之情歸家以及在歸家路上的所見所感,詩作中間四句在寫景的同時又抒發(fā)了一種悠然自得的曠逸情懷,而詩作的最后兩句則是參照萬事萬物而體悟出的人生的哲理。只因為有了“心遠地自偏”的這種境界,才會使得籬下采菊和抬頭見山,顯得是那樣的怡然自得。這兩句詩是用自然景物來襯托出了詩人的閑適心情。詩人在這里是以“菊”來隱喻自身的高潔品質,因為詩人認為人生不應該是汲汲于名利的,不應該被官場的齷齪之事玷污了自己自然地本性,他所追求的是一種輕松自在,而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平靜生活。在這些意象中,詩人將自己個人的情思總是流注于象征之物中,達到了一種“物我同一”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詩境,表達自己的曠逸情懷,從而使其詩源遠流長,影響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效仿。而陶淵明詩的醇厚雋永的神韻也正是在此體現(xiàn)。

  3、至真至純的田園生活

  陶淵明遠離了塵世人來人往的喧鬧,歸隱于田園,他必須生活,因此也就必須參加農(nóng)業(yè)勞動,這樣自己才可以在農(nóng)村中生活下去。民以食為天,所以必須要親自躬耕勞動,這樣才可以生存下去。如《歸園田居》其三中,作者就主要描寫的是鄉(xiāng)村生活中的人們的真實勞動生活場面,在這里陶淵明就以一個田家老夫的形象出現(xiàn),他一天早出晚歸,在田里鋤草,只是為了使莊稼長得更好一些。從中可以體現(xiàn)出作者參加耕作時的辛苦以及勞累,更可以看出作者勞動后的心情的愉悅。只有真正參加到農(nóng)家勞動中他才感受到了人間疾苦以及勞動人民的不容易。他與其他農(nóng)民同參加勞動,學習生產(chǎn)經(jīng)驗,使自己的莊稼好一些,不至于“草盛豆苗稀”。真實的田園勞動生活,淳樸的生活場面,使他對于大自然的熱愛更深一些,他感覺這樣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做著自己想做的事,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雖然辛苦一些,但卻是很快樂的。同時他也想通過田家的生活與官場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突出當時的社會生活,這也是作者想要以自己的能力為我們所展示的真實社會。

  四、陶淵明在文學史上的影響

  后世評價陶淵明為“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18之所以稱他為“田園之主”是由于他對大自然地無線熱愛,對自由生活的不懈追求,他創(chuàng)作了田園詩這種題材,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人。之所以稱他為“隱逸之宗”是由于他在歸隱后將田園作為了唯一的精神寄托,給了人們一個精神家園。陶淵明的田園詩以其語言的純樸自然、意境的醇厚雋永,為中國的詩歌發(fā)展史開辟了一個新天地,從而使得陶淵明的詩歌久而彌純,詩意盎然。陶淵明的詩歌也對后世文人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一)對蘇軾的影響

  蘇軾是歷史上將陶淵明舉得最高的一位,他說“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19。蘇軾對陶淵明之所以這樣的肯定,一方面是由于他與陶淵明有著相同的人生經(jīng)歷,兩次貶官,而且仕途坎坷。在陶淵明的身上,他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二是兩位詩人都愛好純潔明凈的大自然,蘇軾也寫了不少的田園詩歌,在詩中留下了一幅幅具有鄉(xiāng)土特色的風景畫,向人們展現(xiàn)出祖國山河的壯麗風采。20

  蘇軾筆下的農(nóng)村,不僅僅有著清新宜人和幽美可愛的環(huán)境描寫,而且還有濃郁的生產(chǎn)生活的氣氛。如他的田園詩《白塔鋪歇馬》:

  甘山廬埠郁相望,林隙熹微漏日光。

  吳國晩蠶初斷葉,占城早稻欲移秧。

  迢迢澗水隨人急,冉冉巖花撲馬香。

  望眼盡從飛鳥遠,白云深處是吾鄉(xiāng)。

  在這首詩中作者所描寫的林木郁郁蔥蔥的山村中,我們不僅可以聽見潺潺的流水聲,而且可以聞到滿上遍野的花香味。看到蠶開始作蠶,稻苗被移秧,這真是一派生機勃勃又春意盎然的農(nóng)村生產(chǎn)圖景。蘇軾熱愛農(nóng)村,在他的詩作中不乏對自然地贊美之情。他的詩作中更多的可以看出濃郁的抒情色彩,反映民間風俗的淳樸以及自己與農(nóng)民的密切的關系。

  蘇軾筆下的田園詩與陶淵明的田園詩都贊美自然,描寫自己對自然地熱愛而且都對農(nóng)村的生活場景描寫的淋漓盡致。只是在語言方面陶淵明的田園詩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之美,以平淡質樸突出自己的特色,而蘇軾就有不同,他的詩中多少有抒情性的描寫是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的,不像陶淵明的詩似淡而實美。

  陶淵明對蘇軾的影響深遠,蘇軾在對農(nóng)村景物詩的描寫中反映了民間風俗的樸厚,反映了自己同當?shù)厝嗣竦挠H切關系,與陶淵明田園詩中所表現(xiàn)的真是如出一轍。蘇軾總是將積極樂觀的情感融入到詩中寫景的筆墨中,讓詩者達到情景理的高度合一,從而顯示出一種深厚雋永的生活哲理,也表達出自己對于生活的熱愛,這些特色都無不受到陶淵明的影響。而且蘇軾的《和陶詩》就是刻意模仿和學習陶淵明詩的結果,從而形成了他后期詩歌創(chuàng)作的清新自然,平淡古樸的藝術風格。他的《和陶詩》同陶淵明的詩一樣都具有“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的特色。

  (二)對范成大的影響

  范成大不僅將陶淵明所開拓的對田園風光和村居生活的寧靜,平和、自然、質樸的愛戀,尋求心靈的自由和凈化的基本精神一脈相承地繼承下來,而且將中唐以后諸多反映備受租稅剝削的田家苦的田家詞和憫農(nóng)詩,一并打入了自己的田園詩作中,巧妙自然地熔鑄于一爐。22可見,陶淵明對于范成大的影響之大。

  深受陶淵明的影響,范成大的田園詩也多寫田園風光,以及農(nóng)村風俗風情畫,純樸而善良的農(nóng)民,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以及農(nóng)民的困頓,憂慮,悲苦與辛酸等,表現(xiàn)出對于勞動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對于封建統(tǒng)治者的深深的痛惡。范成大也久居農(nóng)村中日夜與農(nóng)民生活在一起,他細細觀察農(nóng)民的生活,隨時隨地就將看到的記錄下來,描寫真實的田園生活及勞動場面,寫了農(nóng)村中一年四季的變化的情景也與農(nóng)民的愉快心情及辛勞的勞動進行了對比,突出那種田園生活的美好。他借鑒陶淵明的田園詩的特點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這使他的田園詩更加具有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又與民生疾苦緊緊相連,突出了他自己田園詩的風格,以此使范成大成為田園詩的集大成者。

  文天祥主要成就

  田園詩

  兩晉時盛行玄言詩,思想內容空虛狹隘,浮淺乏味。而陶詩異軍突起,平淡自然,為當時沉悶的文壇吹進清新的春風,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詩表現(xiàn)了淳樸的農(nóng)村生活情趣,描寫了恬靜優(yōu)美的農(nóng)村風光,既表現(xiàn)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又表現(xiàn)出堅決與污濁政治決裂的情操。他的詩描寫鄉(xiāng)居生活,謳歌勞動和躬耕自給,這些都是以前的封建文學中所沒有的,如《歸園田居》、《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等。

  詠懷詩

  以及敘寫時事的詩,如《飲酒》、《雜詩》《讀山海經(jīng)》、《詠荊軻》等,表現(xiàn)了陶淵明歸隱后對政治的'關心。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剛怒目式。在證明著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飄然。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見南山’的是一個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揚,更離真實!(《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

  其它詩作

  部分詩作有“樂天知命”,“委任自然”,消極避世的消極思想。

【陶淵明詩歌的風格】相關文章:

陶淵明的詩歌風格04-19

陶淵明詩歌風格04-16

探究陶淵明詩歌風格06-08

陶淵明的作品風格06-09

陶淵明詩歌04-13

陶淵明詩歌特點02-23

陶淵明的詩歌特點01-17

陶淵明詩歌鑒賞04-13

陶淵明詩歌的特點04-15

方正县| 称多县| 阜新| 无为县| 苏尼特左旗| 潞西市| 收藏| 公安县| 双鸭山市| 安化县| 射洪县| 小金县| 平阴县| 肥城市| 重庆市| 泽普县| 辽中县| 新竹县| 合山市| 永靖县| 页游| 临朐县| 永吉县| 莱阳市| 旬邑县| 广东省| 莎车县| 沁阳市| 宜宾县| 阆中市| 恩平市| 邵阳市| 中阳县| 内丘县| 察哈| 镇赉县| 桑日县| 山阴县| 鄄城县| 长治县|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