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飲酒二十首》是晉宋之際詩人陶淵明的五言組詩作品。這二十首詩雖以“飲酒”為總題,卻并不是酒后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huán)境下為逃避迫害而借酒為題,以抒寫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充分表現(xiàn)了陶淵明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這二十首原文,我們一起閱讀學習吧。
〔說明〕
關于這組詩的寫作時間,存有不同的看法,其中當以王瑤先生之說為較可信,即約作于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陶淵明五十三歲。詩人在詩序中已說明這組詩非一時之作,但從“比夜已長”之句和詩中有關景物環(huán)境的描寫來看,這組詩大約是寫于同一年的秋冬之際。
在這二十首詩中,詩人多方面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思想、志趣與情操。這些詩無論就內容還是就藝術而言,都足以代表陶詩成熟時期的風格,因此也深受歷代人們的喜愛。
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1),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C,忽焉復醉(3)。既醉之后,輒題數句自娛(4)。紙墨遂多,辭無詮次(5)。聊命故人書之(6),以為歡笑爾(7)。
其一(8)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9)。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10)!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11)。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12)。
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13)。
〔注釋〕
(1)兼:加之,并且。比:近來。夜已長:秋冬之季,逐漸晝短夜長,到冬至達最大限度。
(2)顧影:看著自己的身影。獨盡:獨自干杯。
(3)忽焉:很快地。
(4)輒:就,總是。
(5)詮(quán全)次:選擇和編次。
(6)聊:姑且。故人:老朋友。書:抄寫。
(7)爾:“而已”的合音,罷了。
(8)這首詩從自然變化的盛衰更替,而聯(lián)想到人生的福禍無常,正因為領悟了這個道理,所以要隱遁以遠害,飲酒以自樂。
(9)衰榮:這里是用植物的衰敗與繁榮來比喻人生的衰與盛、禍與福。無定在:無定數,變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10)邵生:邵平,秦時為東陵侯,秦亡后為平民,因家貧而種瓜于長安城東,前后處境截然不同。(見《史記。蕭相國世家》)這兩句是說。邵平在瓜田中種瓜時,哪里還像做東陵侯時那般榮耀。
(11)代謝:更替變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規(guī)律。每:每每,即常常。茲:此。
(12)達人:通達事理的人;達觀的人。會:指理之所在!吨芤。系辭》:“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朱熹《本義》:“會謂理之所聚。”逝:離去,指隱居獨處。
(13)忽:盡快。筋:指酒杯。持:拿著。
[譯文]
我閑居之時很少歡樂,加之近來夜已漸長,偶爾得到名酒,無夜不飲。對著自己的身影獨自干杯,很快就醉了。醉了之后,總要寫幾句詩自樂。詩稿于是漸多,但未經選擇和編次。姑且請友人抄寫出來,以供自我取樂罷了。
衰敗繁榮無定數,交相更替變不休。
邵平晚歲窮種瓜,哪似當年東陵侯!
暑往寒來有代謝,人生與此正相符。
通達之士悟其理。
隱遁山林逍遙游。
快快來他一杯酒。
日夕暢飲消百憂。
其二(1)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2)。
善惡茍不應,何事空立言(3)?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4)。
不賴固窮節(jié),百世當誰傳(5)?
〔注釋〕
(1)這首詩通過對善惡報應之說的否定,揭示了善惡不分的社會現(xiàn)實,并決心固窮守節(jié),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詩意之中,透露著詩人憤激不平的情緒。
(2)云有報:說是有報應。指善報。夷叔:伯夷、叔齊,商朝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繼位為君而一起出逃。周滅商后,二人恥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指野菜)而食,最后餓死。(見《史記。伯夷列傳》)西山:即首陽山。
(3)茍:如果。何事:為什么。立言:樹立格言!妒酚。伯夷列傳》:“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絮行如此而餓死。“
(4)九十行帶索:《列子。天瑞)說隱士榮啟期家貧,行年九十,以繩索為衣帶,鼓琴而歌,能安貧自樂。況:甚,更加。當年:指壯年。
(5)固窮節(jié):固守窮困的節(jié)操!墩撜Z。衛(wèi)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譯文〕
據說積善有善報,夷叔餓死在西山。
善惡如果不報應,為何還要立空言?
榮公九十繩為帶,饑寒更甚于壯年。
不靠固窮守高節(jié),聲名百世怎流傳?
其三(1)
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1)。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3)。
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4)?
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5)。
鼎鼎百年內,持此欲何成(6)?
〔注釋〕
(1)這首詩通過對那種只顧自身而追逐名利之人的否定。表明了詩人達觀而逍遙自任的人生態(tài)度。
(2)道喪:道德淪喪。道指做人的道理,向:將近。惜其情:吝惜自己的感情,即只顧個人私欲。
(3)世間名:指世俗間的虛名。
(4)這兩句是說,所以重視自身,難道不是在一生之內?言外之意是說,自苦其身而追求身后的空名又有何用!
(5)復能幾:又能有多久。幾:幾何,幾多時。倏(shū叔):迅速,極快。
(6)鼎鼎:擾擾攘攘的樣子,形容為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態(tài)。此:指“世間名”。
〔譯文〕
道德淪喪近千載,人人自私吝其情。
有酒居然不肯飲,只顧世俗虛浮名。
所以珍貴我自身,難道不是為此生?
一生又能有多久?
快似閃電令心驚。
忙碌一生為名利。
如此怎能有所成!
其四(1)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2)。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3)。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4)。
因值孤生松,斂翩遙來歸(5)。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6)。
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7)。
〔注釋〕
(1)這首詩通篇比喻,以失群之孤鳥自喻,前六句寫迷途徘徊,后六句寫歸來托身;又以“孤生松”喻歸隱之所,表現(xiàn)出詩人堅定的歸隱之志和高潔的人格情操。
(2)棲棲(xī西):心神不安的樣子。
(3)定止:固定的棲息處。止:居留。
(4)此二句焦本、逯本作“厲響思清晨,遠去何所依”,今從李本、曾本、蘇寫本、和陶本改。厲響:謂鳴聲激越。依依:依戀不舍的樣子。
(5)值:遇。斂翩:收起翅膀,即停飛。
(6)勁風:指強勁的寒風。
(7)已:既。違:違棄,分離。
[譯文]
棲遑焦慮失群鳥,日暮依然獨自飛。
徘徊猶豫無定巢,夜夜哀鳴聲漸悲。
長鳴思慕清遠境,飛去飛來情戀依。
因遇孤獨一青松,收起翅膀來依歸。
寒風強勁樹木調,繁茂青松獨不衰。
既然得此寄身處,永遠相依不違棄。
其五(1)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2)。
間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3)。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4)。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5)。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6)。
[注釋]
(1)這首詩寫在和諧寧靜的環(huán)境中,詩人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詩人在平靜的心境中,體悟著自然的樂趣和人生的真諦。這一切給詩人的精神帶來極大的快慰與滿足。
(2)結廬:建造住宅。這里指寄居。人境:人間,世上。車馬喧:車馬往來的喧鬧聲。指世俗交往。
(3)爾:如此,這樣。心遠地自偏:意思是說,只要內心清靜,遠遠超脫于世俗,因而雖居喧鬧之地,也就像住在偏僻之處一樣。
(4)悠然:閑適自得的樣子。南山:指廬山。
(5)山氣:山間霧氣。日夕:近黃昏之時。相與還:結伴而歸。
(6)此中:錄本從《文選》作“此還”,今從李本、焦本、蘇寫本改。真意:淳真自然之意!肚f子。漁父》:“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辨:辨析,玩味!肚f子。齊物論》:“辯也者,有不辯也,大辯不言。”忘言:《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這兩句意思是說,從大自然得到啟發(fā)。領悟到人生的真諦,但這是無法用言語表達,也無須用言語表達的。
[譯文]
住宅蓋在人世間,清靜卻無車馬喧。
問我為何能如此?
心超世外地顯偏。
自顧采菊東籬下,悠然無意見南山。
山間霧氣夕陽好,飛鳥結伴把巢還。
此中當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其六(1)
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2)?
是非茍相形,雷同共譽毀(3)。
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4)。
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5)。
[注釋]
(1)詩人在這首詩中,以憤怒的口吻斥責了是非不分。善惡不辨的黑暗現(xiàn)實,并決心追隨商山四皓,隱居世外。
(2)行止:行為舉止。端:種,類。
(3)茍:如果。相形:互相比較。雷同:人云亦云,相同!抖Y記曲禮上》:“毋剿說,毋雷同。”鄭玄注:“雷之發(fā)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己,不當然也。”《楚辭。九辯》:“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毀譽之昧昧!”毀譽:詆毀與稱譽。
(4)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達士:賢達之人。爾:那樣。
(5)咄咄(duō多):驚怪聲。俗中愚:世俗中的愚蠢者。黃綺:夏黃公與綺里,代指“商山四皓”。見《贈羊長史》注(9)。
[譯文]
行為舉止千萬種,誰是誰非無人曉。
是非如果相比較,毀譽皆同壞與好。
夏商周未多此事,賢士不曾隨風倒。
世俗愚者莫驚嘆,且隱商山隨四皓。
其七(1)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2)。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3)。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4)。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5)。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6)。
〔注釋〕
(1)這首詩主要寫賞菊與飲酒,詩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卻了塵世,擺脫了憂愁,逍遙閑適,自得其樂。
(2)裛(yì意):通“浥”,沾濕。掇(duo多):采摘。英:花。
(3)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此:指菊花。忘憂物:指酒。《文選》卷三十李善注“泛此忘憂物”說:“《毛詩》曰:”微我無酒,以邀以游。‘毛萇曰:“非我無酒,可以忘憂也。’潘岳《秋菊賦》曰:”泛流英于清醴,似浮萍之隨波。‘“遠:這里作動詞,使遠。遺世情:遺棄世俗的情懷,即隱居。
(4)壺自傾:謂由酒壺中再往杯中注酒。
(5)群動:各類活動的生物。息:歇息,止息。趨:歸向。
(6)嘯傲:謂言動自在,無拘無束。軒:窗。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閑適意的生活。
〔譯文〕
秋菊花盛正鮮艷,含露潤澤采花英。
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濃。
一揮而盡杯中酒,再執(zhí)酒壺注杯中。
日落眾生皆息止,歸鳥向林歡快鳴。
縱情歡歌東窗下,姑且逍遙度此生。
其八(1)
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2)。
凝霜珍異類,卓然見高枝(3)。
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4)。
提壺掛寒柯,遠望時復為(5)。
吾生夢幻間,何事縱塵羈(6)!
[注釋]
(1)這首詩詩人以孤松自喻,表達自己不畏嚴霜的堅貞品質和不為流俗所染的高尚節(jié)操。詩未所表現(xiàn)的消極情緒中,帶有憤世嫉俗之意。
(2)沒:掩沒。
(3)凝霜:猶嚴霜。殄(tiān舔):滅絕,絕盡。異類:指除松以外的其它草木。卓然:高高挺立的樣子。見:同“現(xiàn)”,顯露。
(4)連林:樹木相連成林。眾乃奇:大家才感到驚奇。乃:才。
(5)壺:指酒壺。掛:逯本作“撫”,今據李本、焦本、和陶本改?拢簶渲Α_h望時復為:即“時復為遠望”的倒裝句。意思是還時時向遠處眺望。
(6)何事:為什么。紲(xiè泄):拴,捆綁。塵羈:塵世的羈絆。猶言“塵網”。
[譯文]
青松生長在東園,眾草雜樹掩其姿。
嚴霜摧調眾草樹,孤松挺立揚高枝。
木連成林人不覺,后調獨秀眾驚奇。
酒壺掛在寒樹枝,時時遠眺心神怡。
人生如夢恍惚間,何必束縛在塵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