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品唐詩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品唐詩作文 篇1
一首詩,能夠看透一個人,看透一段人生,看透那些時光。
——題記
不知道如此美妙的詩韻,最初是誰的紙墨記下的;蛟S,最初詩不過是段段民謠,人們口口相傳罷了。唐朝的盛時讓那段段民謠,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升華,變得飄逸。也許,不盡然是好的。但是,她的美是有目共睹的。
詩,盛在唐朝,也許這是因為,只有在那個強大的年代才有這樣富有才情的詩人,只有在那個宏偉的年代才有這樣的景給詩人們描繪。
唐詩就像是唐時的美人——楊貴妃,稱得上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詩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唐詩,很少諂媚,又是甚至是尖銳的,她有時是婉轉的,但有時她又是高傲的。她的豪放,她的傲骨,都是透著一股盛世唐朝的風氣,端莊穩(wěn)重。這樣的唐詩用“天生麗質難自棄”來形容都是不過的。
品讀唐詩的味道,讀出當年的悲喜。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边@是《將進酒》的詩句,這首詩讓我認識了這個豪放不羈的詩人,被賀知章稱之為“謫仙人”的李白,李太白。他瀟灑,高傲。“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崩钐走@樣寫道。杜甫就寫過“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边@樣的李白是驕傲的,他輕蔑權威,這樣的李白讓我們感覺真實。將進酒讓我看透了李白,那個瀟灑的酒仙,那個豪放的詩仙。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边@是王昌齡寫下的《出塞》,這是那個年代的悲壯,那時候的`人們希冀著和平,希冀著沒有戰(zhàn)爭的日子,鎮(zhèn)守邊關的戰(zhàn)士們,用自己的生命守護者泱泱大國。多少年以后,抗日戰(zhàn)爭里的勇士們,不也是有著“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的承諾嗎?保衛(wèi)我們自己的國土,保衛(wèi)著屬于這個國家的尊嚴,即使,代價是我們的生命。愿意付出一切,換的你的尊嚴,更不愿如今的美好,被那些人破壞。出塞,讓我看透了那個年代,那個沙塵紛揚的年代,那個期待和平的年代,跟讓我看到了他們的堅持,和承諾。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在他的詩中寫到。在那個紛亂的時代里,家書比起金錢來說更是珍貴。安史之亂后,盛唐的風范開始慢慢落下,一代盛世就開始不再!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彪x別是那樣的痛苦,感傷現在這個即將落幕的唐朝。那個盛唐,隨著李隆基和楊貴妃一同遠去了。留下無數的悲傷,給那些平民!皣粕胶釉冢谴翰菽旧。”山河在又如何,國家已經滅亡,那些山河沉默地望著,這已經不知道是多少次的離別,已經習慣了,看著這些壽命短暫的人們,用自己或許是微不足道的力量改變這個久遠的國家。春望,讓我看透了唐朝的悲哀,那些平民的悲哀。
品唐詩作文 篇2
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短短的言語中蘊含著千古不變的道理。
唐詩是對生活的一種品味,對情感的一種宣泄,對論理的一種寫真。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譜寫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簡簡單單的幾個字,情意濃厚,字里行間都足顯真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飽含真情的寫出了蒼涼的心聲,扣動人的心弦;還有那誠摯多情的祝愿“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也將心中的情感抒寫的淋漓盡致!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寄托了詩人對朋友無比真摯的情感,那種情誼經久不衰,沁入人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將遠隔千里情誼凝聚在咫尺之間;還有那“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離別時,紛飛的離愁別緒仍然蕩漾在詩中,激起情感的浪花。
邊塞戰(zhàn)士此起彼伏的愁緒,也在唐詩中回蕩!榜R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中無比的牽掛,憑借著一句話,將思念遙寄遠方;“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人征戰(zhàn)幾人回”寫出了戍邊戰(zhàn)士壯烈的心志與無法歸鄉(xiāng)的無奈,還有那“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中令人佩服的決心與勇氣都久久回蕩在詩的長廊。
唐詩中還體現著古人懷揣天下,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感!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飛揚著杜甫博大的胸襟和美好的夙愿。他還曾有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壯志。品著他“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的激動與歡喜,似乎我也隨著他的思想被卷入歷史的長河。情感的起伏灌在字里行間,詩中有“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流”的.悲涼與無奈,同時還有那“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的閑適與清心。詩人將情感凝聚在漢字上,盡情抒發(fā)著心中的悲憤與喜樂。
唐詩是一顆洋溢著人性魅力的魂靈,似乎是平仄的浪花上行舟,領略天高云淡,傾聽天籟之音,感受歷史滄桑。
穿越在歷史的長空,我似乎親近著一顆厚重而深遠的心靈,感受著詩歌的奇特,傳唱著詩歌的精髓,在別有洞天的境界中,我心中似乎也譜寫著屬于自己的華麗篇章,似乎赴著古人的腳步,去追求那詩歌的風采。
詩不僅僅存于唐代,但唯獨它讓我久久回味。
走進唐詩,你會感受到萬千情感撲面而來,在情感的海洋中,不得不使我蕩起心中的船槳,隨著詩歌在歷史的長河中前行,去體驗生命的升華!
品唐詩作文 篇3
“宋詞之美,美在清麗淡雅,婉約多情;唐詩之美,則美在瀟灑奔放,端然大氣!薄}記
我可以說是在老家長大的,因為整個童年的聲與光、形與色都在那兒。在那個祁連山腳下的縣城,冬日有白雪齊膝,春夏有油菜花開,雖然樸實,但卻也有幾分詩的韻味。
爺爺那時好像還沒有退休,頭發(fā)也還沒全白,在縣小學任副校長,教過語文。因為曾是教師,所以堅信一切學習都要從娃娃抓起。記得在我三歲時,話才剛說利索,爺爺便開始拿著一本唐詩小冊子,一個字一個字教我讀詩。
剛開始,爺爺怕我失了對唐詩的興趣,便一首詩、一個故事方便我記憶。在讀《詠鵝》時,爺爺就說:“從前一戶人家,院子里有個綠綠的小池塘。后來他們買了只大白鵝,這只鵝就整天在池塘里游泳,一邊游,一邊昂著頭對著藍天唱歌。它雪白的羽毛將它托在碧綠的'水面上,因為水很清澈,所以還能看到白鵝紅紅的腳掌在水里推水前進哩……”從此,我便牢牢記下了那只大白鵝,順帶也背會了《詠鵝》這首詩。
慢慢大了些,我對跟著爺爺讀過的詩,也有了些自己的想法。在讀《江雪》時,那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引起了我對詩中所描繪畫面的無限遐想。那時雖不解詩中深意,更不知詩人內心的寂寥與孤獨,但也卻能想象出一片千山暮雪,萬物寂滅,一塵不染的純凈天地。我也在思索,到底是怎樣一場雪,可以覆滿整個山河大地,令飛鳥絕跡,無一人蹤影?就算整座祁連山上的雪都落下來,怕是也不能吧……
在讀《尋隱者不遇》時,我又在想,千年前的賈島究竟在尋哪位高人?童子在一顆千年老松下,輕搖蒲扇,煮一壺清茶。而他身后則萬山綿延,被云濤霧靄所包裹,無邊無際。究竟是哪兒有這樣的好地方?……
跟著爺爺讀唐詩,漸漸忽略了光陰的流逝。我們仿佛又回到了大唐,感受到了那時的皓月與繁花,與竹林深下的文人、云山霧海中的隱士擦肩而過,也感受著一種醉生夢死的放誕,還有一段段凄美的情緣。
當終于停下腳步,回首望去,爺爺的頭發(fā)早已花白,身影也變得孤獨、瘦小。原來一切,早已在那些細品唐詩的日子里變成了“滄海桑田”。如今我只想向回跑去,拉起爺爺的手,最后請求一次:“爺爺,讓我們再品一次大唐的風華,好嗎?”
品唐詩作文 篇4
走進歷史的長河,讓我們掀開唐詩的畫卷。品味劉希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慨嘆;品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樂觀;品味岑參“人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的豪放。品味唐詩,品味歷史。
月下獨酌,我品到了他“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責任。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他意氣風發(fā),走馬邊塞。邊塞狼煙滾滾,黃沙漫天的景象令他心弦激蕩,戍邊戰(zhàn)士慷慨報國的氣概讓他激情燃燒,一首首意境開闊、感情深沉的邊塞詩脫穎而出,躍然紙上。有“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雄心;亦有“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的情懷。他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洋溢翰墨。
王昌齡是唐詩中的一顆燦星,星光閃爍。
月下獨酌,我品到了他“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豁達。他有游俠之風采,有建功之雄心,有報國之志向,為此他游歷長安,然卻落魄而歸。但他并未失去自信與追求。他遠走北方,感悟邊塞生活。于是一首首歌頌、揭露、鞭撻的詩油然而生。“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是他對戰(zhàn)士的謳歌;“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是他對縱情聲色將領的斥責;“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山”是他對和平的追求。唐詩中的他筆力雄健,氣勢奔放。
高適為唐詩增添慷慨與豁達,名留青史。
月下獨酌,我品到了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樂觀。他以天下為己任,勤政愛民,卻被貶在外幾十年,報國無門!鞍蜕匠鄾龅,二十三年棄置身”,他嘗盡壯志難酬的切膚之痛;“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他經歷滄海桑田,但不曾沉淪、頹廢。他百折不回,“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他淡然從容,“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他壯心不已,“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劉禹錫在唐詩的長河中耀眼璀璨,名揚四海。
胸有唐詩氣自華。歷史的滾滾長河中,唐詩就是指路的明燈,讓我們“柳暗花明又一村”;讓我們“一日看盡長安花”;更讓我們“語不驚人死不休”。
月下獨酌,唐詩,我為你癲狂!
品唐詩作文 篇5
每個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不僅其內容極為豐富,涉及面也極為廣泛。中國的古典文學妙曼優(yōu)美,給人以無盡的遐想和愉悅的感受。唐詩大氣瑰麗,宋詞清婉精雕。作為一個學生,更應將中國的古典文學發(fā)揚光大。我為中國這些優(yōu)秀的文化感到驕傲與自豪。
我很喜歡唐詩,最初讀古詩,讀的是朗朗上口的詩句,再讀古詩,讀出了詩中的悲喜故事,仿佛自己回到了唐宋時代,古道揚塵,長亭折柳,泛舟江湖,縱酒放歌。月下采蓮,紅袖添香。特別是最近我讀了白落梅寫的一本書《花開半季,情暖三生》。更讓我感受到了古詩的魅力,使我對古詩宋詞更加心生喜愛之情,淡品唐詩的風雅,靜守宋詞的清韻。
山長水遠,滄海難渡。多少春風秋月的.詩情,漁樵冷暖的故事,都成了古今閑話。人間萬事,只不過是這午后長廊轉角處的一道屏風。而那冊被世人反復翻閱的唐詩宋詞,千百年來,它的端然大氣,婉約柔軟,始終如一。
讀唐詩,心有種被打掃過的清涼與平靜,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向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它能給予你智慧,我愛唐詩,我愛中國的古典文學。
品唐詩作文 篇6
十幾年的晨光與黑夜,特別是在品讀《唐詩宋詞》之后,我清楚地感受到我與父親之間深沉而又真實存在的那個字——愛。
每當黎明咬破夜的唇,將那抹血冬日跡留于天際,我總會想起幼年的冬日。
我與父親一同立于山頂,等待旭日的升起,在一片緋紅的晨光中,我欣喜地看見太陽從山后徐徐升起,使人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慨。沐浴在溫暖中,父親顯得格外高大,深沉胡聲音緩緩從他的.喉嚨中溢出:“孩子,心懷希望,走好每一步!
現在,多少年過去了,這聲音仍縈繞在耳畔,教我去笑對青春路上的坎坷與泥濘。
正如詩中所言“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雨季如期而至,而我的憂傷亦如綿綿細雨,在心中密密地下。為何面對學習,我越來越力不從心?面對朋友,我越來越惶恐不安?青春之路,我已走得心力焦脆。
那天,坐在陽臺上,望著滿天繁星,濕潤的風吹著我濕潤的眼,我終于不可抑制地哭了。為我的彷徨與不安而哭,為生活中的失意而哭。
“哭吧!”父親的大手穩(wěn)穩(wěn)落在我肩頭,在這微涼的黑夜里,給人溫暖胡安定。手撫摸著我的頭,而我的哀傷仿佛被他一層層地抹去。
“青春之路的確有很多的笑與淚,堅強地走下去,永遠懷著一顆希望之心,你會發(fā)現未來還有好多驚喜點綴著你的生命!蓖h方,父親默默地說道,轉而又看著我,在那雙黝黑的眸子里,我看見了期待與信任。
當時我還不太明白“希望之心”,但是在讀了“少年心事當擎云,誰念幽寒坐嗚呃”,讀了“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讀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之后,我突然明白了在青春的字典里沒有“低頭”,有的是昂首闊步想前走。只有勇敢地向前飛,心懷希望,總能飛翔在□自在的天空,那是我心中最美的香格里拉。
現在“希望之心”早已在我心中種下,唐詩宋詞的旖旎風光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光影。我相信它們將帶領我走過今后坎坷的路。
品唐詩作文 篇7
唐詩它記錄了中邦五千來的哀取甜,蘊露了五千來中國國民的喜與樂儲藏了中華五千年去可貴的文明。
每一首詩,就像一杯茶,好受時嘗到是苦的,高興時品到是甜的。假如你想喝上一杯惡茶就得入情入口,細細品味。每每品唐詩,我的心境總會跟著詩人的憂而憂,隨著詩人的樂而樂。在憂中學會思考,在樂中學會享蒙。
唐代有名詩人王昌齡十分酷愛從人的國家,自秦漢以來,異族始終不停地侵略邊疆,戰(zhàn)事非常頻繁。很多愛國將士來不迭與家人離別就奔赴疆場,在戰(zhàn)場上奮勇宰敵,報效祖國。他們長期闊別故鄉(xiāng),前提十分艱難。夜晚,晶瑩的月光照在邊防關塞上,從萬面之外來到邊關抵抗外族進侵的將士們望到這所有,能不想伏大家的親人,能不想訖自彼的家鄉(xiāng)嗎?唉,要是盧城飛將李廣還活著,就決不會讓這匈仆的騎卒超出陰山。想到這兒王昌齡悲憤地寫下一首詩——《沒塞》:秦時亮月漢時關,萬里長征己未還。但使盧鄉(xiāng)飛將在,不學胡馬度陰山。讀到這兒,我掩舒尋思。戍邊兵士也是血肉之軀,也是有情之人,他們也有濃濃的情、濃濃的愛,但為了國度的安寧,替了人官的安定,他們情愿十多少年不回野城,他們的親我看穿秋水,在無限的.懷念中渡過,疏人在暖切地渴望他們的歸回。這其中的酸與苦,愁與憂,咱們怎能領會得到?他們是怎么克制住本人的念鄉(xiāng)之情的呢?這其中要閱歷多多磨難呀?那濃濃的情愁,令人酸楚。爾十分明白,我無奈與他們比擬。我愧疚,我的脆弱。
把時光返回拉移五年,該我仍是一個一年級小不點兒時,我是那么的愛哭,那么的懦弱,就像暖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擊。每次返校沒幾地,我就哭得像淚人似的,老師為此傷透了頭腦。半夜勞動時,老師讓我計時跳繩,我怎么也跳不佳,還沒跳幾下,就又“哇——”的一聲泣了,把繩索一拋,羅唆臥在地上抹起了眼淚。許多老師還認為我授了什么冤屈,皆圍上來訊問。我沒往留神,不知那時生活老師是多么為難,只知道生涯老師抱起我就疾速去教室跑。那時的我實的太嬌弱了,基本沒想到將來的路是如許崎嶇,有多少艱苦等著我去戰(zhàn)勝。
一首詩是一句讒言,一首詩是一聲鐘聲,它敲醒了一個糊涂的人,敲啟了一集體美妙的前途。
品唐詩作文 篇8
本書是著名隋唐史學者、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蒙曼老師講解唐詩的首部作品,蒙曼老師帶你重返大唐,品讀最美唐詩。該書以古典24節(jié)氣和現代節(jié)日為切入點,帶領讀者在四季時令中閱讀精選的'唐詩作品,品味唐詩的語言美、文學美,講述文化典故、進入詩人心境。以此為主題精心編排修訂32首詩文講稿。這些詩圍繞著四季的節(jié)氣和節(jié)日,其實就是圍繞著唐代的歲月輪回,圍繞著唐人的生命輪回。希望在這輪回中看到他們——李白、杜甫、王維,更希望在這輪回中看到我們——你我和他(她)。我們和他們,古代和今天,傳統(tǒng)和未來,就相遇在這如許美妙的四時之詩中。讓我們和蒙曼老師一起,細細領略那穿越千年而來的風花雪月,和那歷經千年而不朽的繡口錦心。
品唐詩作文 篇9
在讀《徐文兵、梁冬對話<黃帝內經·異法方宜>》時,他二人建議沒事兒的時候讀讀古文,古文除了有意境之美,還有音韻之美,可以通人心神。
音是能撥動人心弦的,比如說律詩和絕句,對音都有平平仄仄的要求,一字一句打動人的內心。音韻本身是陰平、陽平,一聲二聲是陽,三聲四聲是陰,這種平仄的關系,讓古詩達到了陰陽的和諧。而有的音又是無聲的,大音希聲,最大最美的`聲音是無聲。聲觸動了心神,音加個心,是謂“意”,即心里面有共振、共鳴。
也許這就是我讀《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以及許多古詩詞時覺得分外解壓的原因吧。對于我這種多年來一直心病纏身的人,每當那一個個韻腳踩到我的心尖兒上時,所有的猜不透、想不通、求不得、看不開、放不下,都可以頃刻化為容易生、也容易解的瑣碎煩惱,再如漣漪一般蕩漾開去......此時,如花在野的寂靜,片刻,足矣。
品唐詩作文 篇10
今年看了兩本書《蒙曼品最美唐詩: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人生百味》,選它們讀是因為年初看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覺得這位女教授容貌尋常,卻很迷人。喜歡她的談吐,豁達樸直,讓人覺得舒適可親,更喜歡她的才華,有一種謙和的淵博。
看了這兩本書,我更是對蒙老師佩服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因為她品讀唐詩,太美太雅太有趣了,字里行間,看得人汗毛都豎起來了,就是那種,又澎湃又舒服的感覺。因為你會發(fā)現,她不是在點評、在釋義、在解析。她是在與詩人們談天說地,而大唐的那些詩仙詩圣詩佛詩鬼們,都是她的朋友呢!
因為蒙曼老師,我深深的覺得對于古詩詞的誦讀應該分三個層次,第一,只是因為喜愛詩詞的辭藻華麗,而附庸風雅的站在墻外,看熱鬧。第二,就是因為明白詩詞的驚才絕艷,而心悅誠服的站在樓下,仰頭望。第三,卻是因為邁入詩詞的真境之中,而心有戚戚的站在樓上,與往來古今千余年的文人們神交意往了。
也就是說,面對千古文華精粹,當我們還在心安理得的看熱鬧、仰頭望時,蒙曼老師卻早已經邁步上去,同詩詞名篇的作者們往來談笑了。
其實,我也是喜歡詩詞的,雖然相比之下,我這點兒小小的喜歡,顯得淺薄又微末。但我還是會大言不慚的說我喜歡詩詞,因為作為一個中國人,對于我們的文化菁華,能喜歡、會欣賞,就是值得驕傲的事。
我愛古詩詞,很早就喜歡,只是資質不夠,毅力欠佳,所以,一直自得其樂的看看熱鬧、心安理得的仰臉膜拜?墒俏蚁,我大概也有那么一兩次時運特別好的時候,窺視到了那么一星半點的真意吧。
記得高中時的某個晚春,大慶一中校園里滿院的丁香花,午后的一場急雨,壓下了北方春季獨有的熱燥塵土氣息,我坐在靠窗的座位,看著外面清凌凌的雨后校園、金澄澄的黃昏暮色,還有那急雨打落的一地的藕荷色丁香花瓣,我一下想起了幾個月前,偶然記在腦子里的半闕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币驗檫@一瞬間的心思神往,窺探到詞中的真意與美感,那整個晚上我都滿懷著莫名的快意和不可言說的喜悅。這是古人饋贈給千年后的我,一個小女子的無價寶,這“無價寶”與“有情郎”一樣,是古代話本里并稱的人世稀罕物。
所以這么多年來,“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币恢笔俏易钕矚g的一句詩詞,這是一種無法訴與他人知曉的、充滿奧義的美好。
還記得我最開始接觸詩詞,是在小說、作文選中,是在電視劇里。
那時看小說《天龍八部》,講段譽從大理初到江南,面對著那里的江南風物、吳儂軟語,他瞇著眼愜意的說,“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
看作文選里,一個學生非常直莽的表達自己將來想當作家的愿望時,豁達又無畏,他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看一個TVB的古裝電視劇,女主角一邊彈琵琶一邊用粵語期期艾艾的吟誦,“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那時詩詞是我平凡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吉光片羽,一兩句話,就足夠驚艷初見、咀嚼良久。之后,我會去找這句話出自哪里,整首的詩詞是怎樣的?能寫出這么美麗詩句的詩人還寫了其他的什么詩嗎?我對詩詞的了解就這樣,由點到線,由線到面。而最初的那一個“點”是源自少年時一點點懵懂的喜愛。
后來畢業(yè)了,工作了,成家了,沉溺于忙碌又幸福的人間煙火氣,詩詞,曾經短暫的退出過我的生活。它的再次出現是和一個小名叫如意的小姑娘一起,而那個小姑娘呀,她是我的女兒。我想我的'小姑娘也能了解詩詞、喜歡詩詞,希望她也能接受這份來自古人的慷慨饋贈,可以體會到千年間的瑰麗與曼妙。
詩詞應該怎么去學,怎么去背呢?作為一個媽媽,我一直在琢磨、在嘗試、在調整。一開始帶著小小的如意背詩時,真的覺得這詩的題目是什么,作者是誰這些都不重要,就是讓孩子在年幼時能對古典詩句產生親近感,可以把滿口金玉一樣的詞句揉進她童年的記憶里,這應該是一個對美產生感知的良好開端。
對于一個三四歲的小朋友來說,詩詞的簡短押韻、抑揚頓挫,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兒歌童謠,還記得那時的如意奶聲奶氣的背,“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真是叫人愛得不得了,用新嫩童稚的語調說出老舊滄桑的句子,這樣的“反差萌”美得令人心折,你聽不到詩中該有傷悲,卻能看到古老的文化煥發(fā)出的澎湃力量。
和似懂非懂的小孩子一起讀詩背詩,就會有一籮筐的有趣故事。記得有一年,我給如意講一首詩的題目,“就是早晨起來從一個叫凈慈寺的地方出來,送朋友林子安出門去外地!敝v完后,我給她念“《曉出凈慈寺送林子安》宋。楊萬里!比缫夂鋈淮驍辔,“楊萬里也是人的名字嗎?”我說,“對呀!”如意非常疑惑的說,“古代人好奇怪,送兩個人走為什么不一起說了?”她嘀嘀咕咕的重復,“送林子方、送楊萬里……”小朋友的腦回路,真是可愛死了。
品唐詩作文 篇11
對于唐詩許多人都能當場背出幾首,隨口即來,但是如果讓你把一首詩從頭至尾詳細講解下來,恐怕很多人未必能闡釋的通透明白。相信這種情況是很普遍的,畢竟我們只背誦了唐詩的內容,而沒有對詩的內涵進行深刻理解或研究。我就是這種只會背誦幾首的人,但不知其具體意義,也不明白唐詩到底美在哪里,只是覺得唐詩朗誦起來朗朗上口,非常愜意,甚至只是追求數量上的積累。
讀了《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之后,才發(fā)覺自己以前對唐詩的認識太過膚淺,好多地方甚至都是理解錯誤的。之前在學校里或書本上學過的唐詩,當時真的是不求甚解,只求背誦,然后背過去后也都不甚明了,經過通讀蒙曼老師的《四時之詩》,果然通透明朗了許多。
比如說到上元節(jié),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元宵節(jié),蒙曼老師以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為例,其中“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寫出了上元節(jié)這天晚上長安城內張燈結彩的絢麗景色,一派盛世大唐的瑞祥躍然紙上,后兩句“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則寫出了上元節(jié)的重點習俗,即青年男女情竇初開之時,男兒身騎駿馬來回奔馳,女兒濃妝淡抹宛若桃李,都在相互釋放自己的個人魅力以此尋找意中人。這個活動在平常晚上根本沒有的,但在今晚舉國歡慶的日子里,大家都沉浸在這股融融的`歡樂當中。最后一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一句描寫了美好時光總是短暫易逝,雖然金吾衛(wèi)這一天晚上也不用宵禁,但是時間的玉漏已經提醒狂歡中的人們,夜已深,須早點回家。作者認為古代的上元節(jié)才是真的情人節(jié),因為由上可知這晚上男男女女確實在相互吸引,而作為今日的情人節(jié)七夕,其實在古代并不是情人節(jié)。七夕又稱乞巧節(jié),確切的來說是女兒節(jié),為什么是女兒節(jié)呢?有詩為證,杜牧的《七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個生活在皇宮里的宮女,在七夕這天晚上,雖然身在富貴皇宮中,卻只得孤零零的“小扇撲流螢”,最后在夜色中坐在“涼如水”的“天階”上,呆呆地“看牽?椗恰保@是一個女子對愛情的渴求而不得的凄涼景象,而這種現象恰好發(fā)生在七夕。當然也有唐詩《乞巧》,“七夕今宵望碧霄,牽?椗珊訕。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一詩更是確切無疑的寫出了女子望月乞巧的現象,而無一男子參加。
蒙曼老師對于唐詩爛熟于心,她通常著手于一詞一句便能描述出一個詩意美妙的大乾坤來,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她可以從容不迫地在一首詩中用多句不同的詩句來借以闡釋此句在詩中的意思,而且如數家珍,信手拈來,且引用的都恰如其分,十分貼切,這是讓我十分佩服且可望不可及的。由此可見作者對于古詩詞的深厚造詣和超強的理解力,以及淵博的詩詞儲備水平。
通過蒙曼老師的解讀,不僅讓我們對這些流傳千古的佳作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們跟著唐代的歲月輪回,跟著唐人的生命輪回,與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了一次更親密的接觸。 每個節(jié)氣、每個節(jié)日都有屬于它的絕美詩篇,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用心體會,生活便可以過成詩、成畫、成風景。
品唐詩作文 篇12
四季的風物就是四季的心情,讓人在這樣的季節(jié)輪回里,將志向高遠的`氣度和人間的情懷結合起來,細細領略那穿越千年而來的風花雪月,與那歷經千年而不朽的秀口錦心進行智的交流和心靈的碰撞。
或培風圖南志,凝澹田園心,或挫銳解鋒,和光同塵,或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或邈以千秋獨留我,百戰(zhàn)歸來再讀書。讓我們通過閱讀,將心系民生、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以詩語為媒,連接過往與未來,得以代代傳承。
感謝蒙曼講詩,使我們從中汲取了大量的古代知識,去慢慢學會閱讀一首詩,去欣賞詩詞之美、文字之美、生活之美、與情懷之美;去揣摩一字抵千言的精妙,去推敲古詩用字的精準,去嘆息一首詩所包含的色彩、韻律、節(jié)奏、音畫,紋理以及質感;去洞悉一首詩背后浩瀚的歷史背景,去學習詩詞的各種體裁與形式,去領略大背景下詩人的氣魄與胸襟。
一本好書得以愉悅,一本好書得以淘取新知,經得起歲月地檢閱,耐得住細細地咀嚼,值得反復重讀。這就是本書帶給我的感受。
- 相關推薦
【品唐詩作文】相關文章:
幼兒唐詩10-27
唐詩春曉03-15
《全唐詩》09-30
兒童唐詩06-20
小學的唐詩07-02
唐詩的分類10-16
唐詩精選大全07-25
唐詩《瑤池》02-17
走進唐詩作文06-06
賞析唐詩《小雪》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