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一個人,他的詩歌詩詞令人陶醉,他就是惠特曼,下面小編整理了關(guān)于惠特曼詩歌詩詞鑒賞,歡迎大家參考。
惠特曼詩歌詩詞鑒賞1
一個一聲不響的耐心的蜘蛛,
我注意到它在一個小小的岬角上孤零零地站著,
注意到它為了探測四周茫茫無際的空間,
而怎樣從它自己身上發(fā)射出細絲,細絲,細絲,
老是在抽出它們,老是在不倦地迅速發(fā)射它們。
而你,哦,我的靈魂,被包圍,被隔開,
你站在那些無限廣闊的空間的海洋中,
不停地沉思,冒險,投擲,尋求著那些星球,為了將它們連接起來,
直到你所需要的橋搭起了,直到那韌性的錨下穩(wěn)了,
直到你所拋出的游絲掛住了什么地方,哦,我的靈魂。
一般人總認為惠特曼以長詩名世,以奔放質(zhì)樸的風(fēng)格稱絕。其實也不盡然。只要細讀一下《草葉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亦有不少神秘雋永、警奇清新的小詩。 《一個一聲不響的耐心的蜘蛛》便是這類小詩中的名篇。
這首詩作于一八六二至一八六三年間。當(dāng)時《草葉集》仍處于毀譽參半的時期,詩人心靈深處常有一種世無知音的寂寞悲涼。在這種意義上講, 《一個不聲不響的耐心的蜘蛛》所表現(xiàn)的孤寂與尋覓應(yīng)該是詩人心境的真實寫照。在這首詩里,惠特曼一反往日那種雄健、豪放、明快的詩風(fēng),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堅忍而孤獨的探索者的形象。
全詩雖然兩節(jié)十行, 但實際上只有兩個句子。一句作起,一句作結(jié);一句詠物,一句喻己,流吐毫不費力,而不盡之意已在篇外。在詩人筆下,我們看到一只孤零零的蜘蛛爬在一塊荒僻凄清的海角上。它深陷于波濤洶涌的大海的包圍之中,孤立無援。但是它卻不愿在絕望中等待,而是面對茫茫無際的大海苦苦地、耐心地探索著。它不斷地從體內(nèi)排出長長的絲來,試圖把它們編織成一座通向大洋彼岸的橋,在海天之間找到希望。這里浩翰的大海與渺小的蜘蛛形成鮮明的反襯。壯闊者愈見壯闊,渺小者愈見渺小。僅寥寥幾筆,詩人便將深邃悠遠的意境、蒼涼靜謐的氣氛和蜘蛛不甘寂寞、努力探索的形象生動地點染出來。緊接著,詩人筆鋒一轉(zhuǎn),順勢托出全詩主旨,慨嘆起自己在人世間的環(huán)境來。在這廣闊的世界上他不是同樣象只掛在游絲上的蜘蛛嗎?他不是同樣在執(zhí)著地追求著希望,尋覓著知音嗎?他苦思冥想,不斷探索。他真希望有一天他的游絲能“掛住什么地方喲,哦,我的靈魂!焙靡粋蕩氣回腸的“哦”字,它既表達了詩人心底真切的愿望,也道出了詩人靈魂深處的孤寂蒼涼。
這首詩構(gòu)思新穎,比喻準確,銜接渾成,讀后使人感到形往神留。如果把這首詩同詩人的《自己之歌》作一個比較,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兩首詩的風(fēng)格、情調(diào)迥然不同。難怪有些評論家會覺得這首詩不象是出自惠特曼那粗獷豪放的歌喉,而更象是出自狄金森那纖細嬌弱的手。 其實這并不奇怪, 因為惠特曼的詩才和駕駛文字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惠特曼詩歌詩詞鑒賞2
從滾滾的人海中,一滴水溫柔地來向我低語:
“我愛你,我不久就要死去;
我曾經(jīng)旅行了迢遙的長途,只是為的來看你,和你親近,
因為除非見到了你,我不能死去,
因為我怕以后會失去了你。”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相會了,我們看見了,我們很平安,
我愛,和平地歸回到海洋去吧,
我愛,我也是海洋的一部分,我們并非隔得很遠,
看哪,偉大的宇宙,萬物的聯(lián)系,何等的完美!
只是為著我,為著你,這不可抗拒的海,分隔了我們,
只是在一小時,使我們分離,但不能使我們永久地分離,
別焦急,——等一會——你知道我向空氣、海洋和大地敬禮,
每天在日落的時候,為著你,我親愛的緣故。
《從滾滾的人海中》寫至死不渝的愛情。文學(xué)中這種愛情已寫過不少:梁;、湘妃淚竹、龍女轉(zhuǎn)生、麗娘還魂,但像惠特曼如此辯證地壯闊地寫法,還是不多見的。
惠特曼在《我倆,被愚弄了這多久》這首詩中說:“我們便是大自然,我們違離已久,但現(xiàn)在我們又回來了”,“我們是兩條魚,雙雙地在大海中游泳”,“我們是交混的海洋,我們是互相滾轉(zhuǎn)著,互相交濡著的兩個快樂的海浪”,便道出了自由愛情的自然性。它只從形象比譬上佐證我們鑒賞的《從滾滾的人海中》,而在這首詩中才揭示出自然愛情的忠貞不渝。
詩人用海比譬人生,而把自己和愛人比成人海中的兩滴水。海洋和它的浪、和它的一滴水是一體。一滴水渺小,它來自海洋又將回到海洋。愛人經(jīng)過迢遙的長途,從滾滾人海中來,為的是在死前見上一面,或說是不遠千里來相會,見了面,死了也心甘。相會了,看見了,愛情的追求滿足了,但又得分離,又得回到茫茫人海中去。這使人聯(lián)想到,茫茫星海中,牛郎與織女一年也只有七夕相會;奔波在人海中或相隔兩地為人生獻出力量的夫妻,也得旅行了迢遙的長途,來會愛人。之后,寒星還得孤獨地停在天河兩岸,回到茫茫星海;分居的夫婦,還得投身洪流在人海中各自的崗位上去奮力工作。有如此經(jīng)歷的人,讀了自會共鳴。
惠特曼不僅辯證地指出海洋和一滴水的關(guān)系,而且也辨證地理解了相會與分離的關(guān)系。水、浪,都“是海洋的一部分,我們并非隔得很遠”,“不可抗拒的海,分隔了我們”,但在交混的海洋里,海浪會互相滾轉(zhuǎn)、互相交濡;水會暫時分離,而不會永遠分離。這暗喻出,相愛的人在身體上分離了,而精神上永不分離,愛情至死不渝。詩人從這辯證關(guān)系中歡呼:“看哪,偉大的宇宙,萬物的聯(lián)系,何等的完美!”這是樂觀的、哲學(xué)的思慮,這是博大、開闊的情懷,這就是惠特曼愛情詩的詩風(fēng)。
抽象不能代替具體、一般不能代替?zhèn)別、統(tǒng)籠的愛情辯證法中的宇宙精神不能代替分離了的.愛人的心情。于是,詩人勸慰遠方的愛人說:“別焦急——等一會——你知道我向空氣,海洋和大地敬禮,/每天在日落的時候,為著你,我親愛的緣故!笔闱橹魅斯跒閻廴似矶\,為未來的相會祈禱;在向大自然祈褥,向宇宙這個無所不在的“神”在日落時祈禱,這就顯現(xiàn)了他的忠貞、虔誠、無時無刻愛情不縈繞在心頭的心情。
這首詩中,雖有“長途”、“海洋”、“宇宙”、“萬物”、“大地”、“日落”這些壯闊的意象,但它的基本藝術(shù)色彩不是宏觀的。它采用了抒情主人公接受愛人溫柔的低語后,自己娓娓動聽地向愛人訴說、勸慰的口氣與表達形式。雖然他也有內(nèi)心的喜悅、眷戀和激動,但抒情主人公是豁達的、平和地、安靜的、沉思的,這是一個有哲學(xué)頭腦、心地開闊、充滿理性的抒情主人公。塑造這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詩人結(jié)合了理性和感情、哲學(xué)和愛情、沉思和激動,達到了藝術(shù)的完美。
詩篇很短(才13行),卻截然分成兩部分:前面5行,主要引述愛人的低語;后面8行,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后8行中的頭6行,是當(dāng)面勸慰,說得讓人折服;后2行是衷心的表達,顯示對愛人至死不渝的忠貞的回報。結(jié)構(gòu)順暢而自然,讀來如飲甘飴,過后余香在口,回味不已。
【關(guān)于惠特曼詩歌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詩歌:人生-詩詞鑒賞12-26
關(guān)于陶淵明《時運》詩詞鑒賞07-24
詩詞鑒賞:醉酒詩詞合集10-31
《相思》詩詞鑒賞01-04
《沁園春》詩詞鑒賞10-29
徐志摩詩詞鑒賞10-10
《蟬》詩詞鑒賞11-23
歲暮詩詞鑒賞07-15
塞下曲詩詞鑒賞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