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詩詞鑒賞1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是王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盛唐田園山水詩派的著名代表作品,歷來為人們所贊頌。此詩寫于后期,是他隱居藍田輞川山莊時的作品。這個山莊,原是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的“藍田山莊”,天寶年間轉(zhuǎn)到王維手中,稱為“輞川別業(yè)”(即別墅)。這個別墅,山水絕勝,王維常為道友裴迪(也是田園山水詩壇的重要詩人)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王維篤信佛學,長齋禪誦,妻亡也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過著恬靜優(yōu)閑生活。以題詠“輞川二十景”為內(nèi)容的《輞川集》(與裴迪的唱和詩集),就是這些生活的紀錄。
這首《山居秋暝》和他的《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等詩,都是王維描寫山村景色和農(nóng)家生活的名篇!渡骄忧锩分饕獙懮酱迩锶沼旰蟊∧褐,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清閑,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幽靜恬適之美,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這首詩的文字淺顯,不須多解,只是詩的意境幽深,詩情詩味特濃,值得好好玩味。
山居,即山村。居,指居所。秋暝,暝,(讀míng又讀mīng),夜晚、日暮。秋暝,即秋天傍晚。
首聯(lián),先點出:雨后秋山薄暮時分的清新氣象——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這是說,靜穆空山雨后初晴,秋天晚景特別清新。
這頭一句,是寫“空山”,第二句寫“秋暝”,緊扣了詩題,而“空山”二字,更是主宰著全詩。特別是這個“空”字,在王維詩歌中往往具有特殊的意義。翻閱王詩,就會發(fā)現(xiàn)他好用“空”字來寫意。如:“空山不見人”(《鹿柴》)、“夜靜青山空”(《鳥鳴澗》)、“空居法云外”(《登辨覺寺》)、“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等等。讀了全詩,你就會理解王詩中的“空”,常常不同于一般意義的空虛的“空”,而是色相皆空的“空”,詩人能夠使自己心向空門以銷除纏身的一切煩惱。因此,這里的“空山”,當然不是“濯濯童山”(光頭山),而是指超逸絕塵、別有境界的靜穆之山。也就是說,它從“空虛”之本義,引申出深遠、寧靜之意。這樣的“空山”,又正是雨后初霽,即“新雨后”,顯得特別明凈!巴韥砬铩,與上句配合,也十分自然。這是說,現(xiàn)在正是秋天薄暮時分,晚景特別清新可愛:幽寂的環(huán)境與靜穆的胸懷相契合。
這樣,這兩句詩,不僅完成了點題的任務,而且為全詩構(gòu)成了一個明凈爽朗的環(huán)境,令人耳目清新,身心爽適,甚至讓人忘卻人世間一切煩惱。不要忘記,王維是我國最早以佛理禪趣入詩的詩人,為后世詩歌追求“禪趣”、“玄思”的風氣開了先河。
接著,詩人用了全詩一半篇幅,即中間兩聯(lián),著力描繪秋晚迷人景色——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這里的浣女,即浣紗女,此指洗衣女子。浣,讀huàn,舊讀huǎn。下,不是上下左右的方位詞,此作動詞用,即順流而下的“下”。
詩人在此把山居夜晚那種松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流泉的音響,浣紗姑娘的笑聲和漁船穿蓮而過的動態(tài),等等習見景物,卻用了不尋常的詩歌語言和音樂旋律,為我們描畫了這樣一幅清幽的晚景和優(yōu)美的樂章,即詩的意境:
你看:松間皓月射照,水珠閃閃發(fā)光;
你聽:清澈山泉淌過溪石,發(fā)出清脆的淙淙聲;
還有哪:竹林傳出瑯瑯喧笑聲,原是洗衣姑娘回家了;
蓮葉、蓮蓬為何頻頻擺動?那是晚歸漁舟從這兒經(jīng)過。
就是這樣,詩人把“山居秋暝”的景色作了充分渲染和描繪。上一聯(lián),用“照”、“流”二字,從靜景中引出動態(tài)。照出松間玲瓏之色,流出秋夜清冷之音。身臨其境,正可謂逸趣橫生。這是先見后聞,下一聯(lián)換個寫法:先聞后見。即:聞“竹喧”而浣女歸來;見“蓮動”而漁舟直下。這里的“竹喧”和“蓮動”的巧妙用法,很值得回味。它們暗示“浣女”、“漁舟”的晚歸,而不作直寫。這樣,既可使其中的人物及其動作,處于若有若無、即即離離之間,蒙上一層薄暮之色,真是妙趣無窮。詩中的松、月、泉、石、竹、蓮和浣女、漁舟,均是色彩相宜,音聲相和,既斑爛又素靜,給人以一種特有風韻的美的享受。
對于秋色的描寫,前人作品甚多,往往都是悲秋、嘆愁或者怨秋,把一個秋天寫成一片凄清蕭疏景象,籠罩著一股枯寂氣氛。而王維這首詩,同樣寫“秋景”,卻把秋山晚景寫得如此幽美而多采,當然令人流連忘返了。因此,詩人在
最后一聯(lián)中,順理成章地點出全詩的主旨——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是說,春季的群芳眾草已經(jīng)凋謝了,就隨它凋謝吧!春芳,即指春天的花草;隨意,任憑;歇,凋謝。又說:這里的秋景挺美,定能逗引山中的隱士林客不想出山。王孫,猶同“公子”,此為詩人自指或者他指。自,此作“自然”、“當然”解。用一個“自”字,達到了心與境化、物與我化的'境界。
此處,詩人化用了《楚辭·招隱士》中的成句:“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边@原是淮南小山為淮南王時招羅隱士之辭,號召隱士們出來干事的。王維在此卻反其意而用之,借以暗示自己將歸隱山林之意向。當然,這里,也包含著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賞識。正是在這一點上,此詩雖然產(chǎn)生于1200多年前,卻在今天仍能產(chǎn)生美感,引起心靈的共鳴。
《山居秋暝》是描寫山村秋晚景色的名篇,在藝術上有不少東西可以探索。但在這里,只著重說說以下幾點:
一、詩篇結(jié)構(gòu)
此詩結(jié)構(gòu),簡而言之,即:兩頭小中間大,或口小肚大的“缶”形結(jié)構(gòu)。
首聯(lián),概括地寫出秋雨后傍晚的山村,即點出時間、地點、季節(jié)和天氣等等的背景材料。
頷聯(lián),先寫所見,后寫所聞,著意渲染恬靜幽美的意境——逸趣橫出;
頸聯(lián),先敘所聞,再寫所見,以聲引人,寓靜于動,生意盎然——妙趣無窮;
尾聯(lián),由寫景到抒情,人與境化,揭示詩人的人生理想,點出全詩題旨所在。
此詩“題旨”是什么?一般注本指出:它“描繪了一幅清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村圖景”。
我看,僅僅指出這一點是不夠的。其實它富有畫意地描繪了終南山清幽的環(huán)境和自然美,同時反映了詩人的恬靜和喜悅的心境和隱遁的意向。也就是說,它在對幽靜清麗境界的贊賞中,寄以詩人的高潔情懷。
二、詩篇的主要特色
王維詩歌的風格是多側(cè)面的,而其基本特色是:“詩中有畫”。唐人殷璠在評王詩時說:
。ㄍ酰┚S詩詞秀調(diào)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在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ā逗釉烙㈧`集(卷上)》)
宋人蘇軾對王維則作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評價。他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時指出:“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這個評語,很好地揭示了王維詩畫藝術的詩情與畫意相結(jié)合的特點。
“詩中有畫”,《山居秋暝》和他的《輞川集》中詩歌都典型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例如《鳥鳴澗》一詩,把一個“山中春夜月景”,寫得多么幽靜,多么清雅!然而,詩中卻用了不少動態(tài)的詞,如“落花”、“月出”、“鳥鳴”等;在《山居秋暝》中,在幽景中,也用了一些“照”、“流”、“喧”、“歸”和“下”等各種動態(tài)詞語予以烘托。且在其中還把“色”(月色、青苔、返影)、“香”(桂花香)和“聲”(人聲、鳥聲、泉聲、舟聲)綜合起來構(gòu)成一個靜謐幽雅的藝術境界,其結(jié)果,不僅不嘈雜,卻更深刻地表現(xiàn)了山林的幽靜。這叫“寓靜于動,動中顯靜”,這種表達手段,能收到特殊的藝術效果。大概人們都會有這樣的體驗:當夜深人靜時,聽到教堂的鐘聲,或者夜輪汽笛長鳴,盡管音響的分貝很高,還是感到更加幽靜。
王維不僅是一位大詩人,而且也是杰出的畫家,又是精通音律的音樂家。因此,在他描寫客觀世界時,不單單用詩人的心靈,而且常常以畫家的眼光和音樂家的敏感來體察事物,把畫理、樂理同詩理勾通起來,特別注意發(fā)現(xiàn)在不同時空的條件下,客觀事物某種色彩同人的某種情緒的聯(lián)系。所以,他能夠恰當?shù)孛枥L物象的色彩來渲染情緒,抒發(fā)感情,烘托意境。王維的山水詩、田園詩,甚至送別詩,大都是這種獨特藝術手法實踐的結(jié)晶品。對于這一點,從我們讀過的詩中,是完全可以領悟到的。它使我們感到這些詩景象清麗,意境幽深,且都可以入畫。但它又不是一般的畫,而是一幅有色、有聲、更有情的特殊的圖畫,既鮮明又含蓄,既有濃濃的畫意又有雋永的韻味。
這位盛唐詩人兼畫家的王維,就是以其田園山水詩派的主要代表載入史冊的,也是以其蕭疏清淡的水墨畫見稱和“文人畫派南宗之祖”享譽后世的。因此,蘇軾的“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兩句評語,就成為準確地概括王維詩畫創(chuàng)作基本特色的名言流傳千古。這是王詩風格的基本方面,當然不是全部。因為,王詩除了幽閑、恬靜之外,還有雄健、清麗等其他方面,其風格是多側(cè)面的。
至于王維的畫,流傳于世的不多,傳為王維所作的山水畫只有《輞川圖》摹本石刻和《溪雪圖》等畫,而據(jù)《宣和畫譜》所著錄的卻有不少。如:《輞川圖》、《山居農(nóng)作圖》、《雪江勝賞圖》和《高僧圖》、《維摩詰圖》以及《渡水羅漢圖》等等?梢,王維不僅精于山水畫,而且還會人物畫。
《山居秋暝》詩詞鑒賞2
《山居秋暝》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翻譯
新雨過后山谷里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輕搖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jīng)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連。
《山居秋暝》賞析
這是一首寫山水的名詩,于詩情畫意中寄托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
首聯(lián)寫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霽,幽靜閑適,清新宜人。頷聯(lián)寫?zhàn)┰庐斂,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凈的自然美景。頸聯(lián)寫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分披,發(fā)現(xiàn)了浣女、漁舟。末聯(lián)寫此景美好,是潔身自好的所在。
全詩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實乃千古佳句。
《山居秋暝》詩詞鑒賞3
《山居秋暝》
作者:王維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
1、暝:日落,天色將晚。
2、空山:空曠,空寂的山野。新:剛剛。
3、清泉石上流:寫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4、竹喧:竹林中笑語喧嘩。喧:喧嘩,這里指竹葉發(fā)出沙沙聲響。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滌衣物。
5、隨意:任憑。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6、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后來也泛指隱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孫實亦自指。反映出無可無不可的襟懷。
詩意: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
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
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
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
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賞析:
這首詩為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痹娭忻鞔_寫有浣女漁舟,詩人卻下筆說是“空山”。這是因為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由于這里人跡罕至,“峽里誰知有人來,世中遙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來了!翱丈健眱勺贮c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碧焐殃裕瑓s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fā)光,生動表現(xiàn)了幽清明凈的'自然美。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jīng)贊嘆兩位賢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息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保ā东I始興公》)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灑脫,毫不著力。像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的確非一般人所能學到。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里傳來了一陣陣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shù)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的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人先寫“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fā)現(xiàn)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
詩的中間兩聯(lián)同是寫景,而各有側(cè)重。頷聯(lián)側(cè)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lián)側(cè)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huán)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xiàn)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山居秋暝》詩詞鑒賞4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注釋
、抨裕╩íng):日落,天色將晚。
、瓶丈剑嚎諘,空寂的山野。新:剛剛。
、乔迦狭鳎簩懙恼怯旰蟮木吧。
、戎裥褐窳种行φZ喧嘩。喧:喧嘩,這里指竹葉發(fā)出沙沙聲響。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滌衣物。
、呻S意:任憑。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⑹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后來也泛指隱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孫實亦自指。反映出無可無不可的襟懷。
全文賞析
這首詩為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痹娭忻鞔_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由于這里人跡罕至,“峽里誰知有人來,世中遙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來了!翱丈健眱勺贮c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碧焐殃,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fā)光,多么幽清明凈的自然美!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jīng)贊嘆兩位賢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息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保ā东I始興公》)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灑脫,毫不著力。像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學到。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敝窳掷飩鱽砹艘魂囮嚨母杪曅φZ,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shù)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的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人先寫"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fā)現(xiàn)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
詩的中間兩聯(lián)同是寫景,而各有側(cè)重。頷聯(lián)側(cè)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lián)側(cè)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huán)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xiàn)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初秋時節(jié)山居所見雨后黃昏的景色,當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yè)(別墅)時所作。
- 相關推薦
【《山居秋暝》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山居秋暝》古詩鑒賞08-09
山居秋暝王維詩詞10-20
《山居秋暝》王維唐詩鑒賞10-19
山居秋暝古詩詞11-17
山居秋暝王維古詩詞賞析11-24
王維五言律詩《山居秋暝》鑒賞08-01
山居秋暝譯文及賞析08-09
王維的詩山居秋暝08-11
王維山居秋暝賞析12-28
《山居秋暝》閱讀答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