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王安石
春聯(lián)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
以前農村沒有出售對聯(lián)的商家,春聯(lián)都是自家或請人寫。小時候,每年臘月二十九,三十兩天,家里最忙的人要數(shù)哥哥了。爸爸父親非常重視讀書,家里再苦再難,我們兄妹五人個個都上學,溫和的父親對我們的學習卻要求很嚴格,無論是成績還是書寫。在老家那偏遠的湖汊,正讀高中的哥哥算是最高的知識分子了,而且在爸爸的要求下,哥哥練就了一手好毛筆字。所以一到臘月二十九,小村莊里的每家每戶都拿來一瓶墨水,一枝毛筆,還有卷成長筒的一白一紅兩筒紙(白的一張是用來寫后貼中堂的,紅的兩張是用來寫對聯(lián)的),請哥哥幫他們寫對聯(lián),這也讓我們幾個小蘿卜頭忙得不亦樂乎。折的折,裁的裁。白紙不用裁,一張紅紙豎著對折兩次均勻裁成四長條,用來寫兩副對聯(lián)。大門兩側一副,中堂兩邊一副。另外一張紅紙裁成一副比貼大門外一副稍小的,用來貼屋后門,剩下的橫對折后裁成兩正方形,用來貼大門上(以前的大門都是對開的木門,當然也有的是買兩張門神畫一一秦瓊,程咬金,張飛,關云長等貼上的)。裁好后,長條紅紙均勻折成七等份,再沿對角線對折兩次,一展開,書寫時每字剛好落在對折線交點處。
最讓我樂乎的事是:哥哥寫一字,我就拉著頂端往上拉一下,一邊念一字,不會的字哥哥就教我,直至一聯(lián)七個字都寫完了就小心翼翼地放到早已整理干凈了的空曠的地方晾干,然后又開始另一聯(lián)。一整張白紙上要么寫一首七律詩,要么是一首詞,如:王之渙的涼州詞,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長征-七律與百萬雄師解放南京等等,是貼在中堂上的。就在這時,我朦朧地理解了“黃河遠上白云間”的雄渾,“大江東去”的豪邁,“烏蒙磗磅走泥丸”的雄壯,“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果敢。到第二天上午才算完成,家里整個廳堂都擺滿了。中午,他們都滿意地領走各自的對聯(lián),當然不忘嘖嘖稱贊和連連感謝。正月,親戚朋友來我家拜年又是一翻贊許:“嗯,里只崽俚真不錯!”
正月里,父親帶著我們去訪親走友,每每經(jīng)過一家貼著字寫得很好的或擬得好的對聯(lián)門前,父親都會駐足良久,像專家點評似的:“哪個字,哪個字的點或橫或提等等等等寫得好;這副對聯(lián)擬得好,哪個字哪個字用得妙……”從此,我不但認識了很多生字,還朦朦朧朧懂得了一些對聯(lián)知識,更主要的是引起了我們幾個小蘿卜頭對中國古文詩詞的喜愛。這使得后來我們兄妹幾個都讀了文科。
那時的婚嫁迎娶,賀禮都是送一塊匾額,但匾額上要寫字,村里人每逢此時都要請哥哥代寫。別看一塊小小匾額上寫字,不僅是字要寫得漂亮,其間學問可大著呢。上聯(lián)的稱呼,下聯(lián)的落款,格式等等,弄不好高掛廳堂,三親六眷前來觀看會鬧笑話的。別急,這些我父親懂的,父親說,哥哥寫,我們幾個小蘿卜頭在傍觀看。還有,每年正月初一拜宗譜年,村里新添了男孩的要上譜薄,這時又要請哥哥執(zhí)筆,請爸爸為其取名,而且得三個:學名,派名,字名。取名也是一門大學問,古代人取名名與字要有關聯(lián),而且兄弟幾個的名與字也要關聯(lián),不僅僅是有共一字,而且關聯(lián)起來意義深遠。比如:我曾祖父在姓氏派別是“會”,兄弟兩個分別叫“會友”“會朋”,字名分別為“方遠”“方來”,關聯(lián)起來:“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像如今的人取名,只要好聽,甚至還可取個洋名,比如“露西”“彼得”什么的。
從那時候起,認為哥哥真了不得。簡直就是我們這群小蘿頭心目中的偶像。父親是我們心中的神,因為在我們心目中,沒有父親不懂的事。受哥哥影響,更是受父親醺陶,兩個弟弟的字也寫得很不錯。大弟弟讀高中時,每天寧可吃榨菜,將爸爸給他少得可憐的用來買菜的錢節(jié)省下買書法書,小弟弟將平時的作業(yè)本沒寫完的撕下來,用針線裝訂成厚厚的三本,硬是將“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一字不落還包括注釋給工整地抄了下來。
想想,小時候物質生活真是苦啊,但我們是快樂而充實的。
- 相關推薦
【父親讓我們愛上古文詩詞】相關文章:
關于重陽的古文詩詞09-01
中國古文詩詞大全07-06
名詞并置的詩句 【古文詩詞】10-13
冬至的古文詩詞20首10-25
有關思念家鄉(xiāng)的古文詩詞08-07
《童趣》全文與翻譯鑒賞-古文詩詞09-08
李白著名古詩 【古文詩詞】08-06
春節(jié)的詩詞和古文09-29
懷念父親的詩詞精選10-17
精選懷念父親的詩詞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