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豐厚博大的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千百年它陶冶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來,它給予了我們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哺育著一代代華夏子孫,鑄造著我們民族的靈魂與性格。
因此,它歷來就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如何讓學生從古詩詞豐厚的文化積淀和精湛的語言藝術中汲取營養(yǎng)、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就成為了語文教學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揣摩詩歌的意境
黑格爾認為,在藝術創(chuàng)造里,心靈的方面和感性的方面必須統(tǒng)一起來;感性的東西是經(jīng)過心靈化了,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現(xiàn)出來。而詩歌這種經(jīng)過心靈化之后表現(xiàn)于讀者思想中的東西也就稱之為詩歌的意境了,一首詩歌寫出來之后如果不能給人以很好的意境美感,那就不能算做是好詩,好的詩歌必定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不論這種享受是喜的還是悲的,是明的還是暗的。我們來看一首唐朝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詩人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離開揚州之后,仍然魂牽夢繞;這首詩以調侃的口吻,詢問在揚州為官的友人韓綽,在這秋深月明之際,你是否在與你的某個或是諸位紅顏知己們在吹簫按曲呢?這里將想象中的情景與古時的傳說巧妙地重疊在一起,令人仿佛想見到月上中天,晚風習習,吹簫的美人冰清玉潔,風情萬種,依稀聽到悅耳的簫聲如泣如訴,散布于月光如水的南國秋夜,簡直是夢里江山……詩境空靈虛幻,美妙絕倫。即使是沒有去過揚州的人們,讀到此詩,也定然會在腦海中浮想聯(lián)翩,那美麗的情致久久縈繞在身邊……讀后給人以審美的快感。
二、知人論世,把握情感
孟子云“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詩是抒情的藝術,情緒和情感是詩的基礎。與其他文體相比,詩更能充分的顯示詩人的品格和情懷。例如呂本中《南歌子》:“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呂振元無夢,寒更每自長。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凄涼。”詞人作此詞時不但有一個時令背景(重陽佳節(jié)),而且有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北宋滅亡后詞人南渡,流落江南)。正是這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使這首詞具有和一般的羈旅之作不同的特點。江左風光,歷來為生長北方的文人墨客所向往。如今詞人身在江東了,卻并未感到喜悅。原因是中原被占,故鄉(xiāng)難歸,寂寞的旅途中,思鄉(xiāng)之情不禁更加強烈,憂國的凄涼情緒也更加深沉了。詞人結合特定的景物、時令、旅途狀況,層層轉進,如剝繭抽絲般的來抒發(fā)感情,最后凄然歸思,這樣抒情便顯得很自然。這種矛盾的統(tǒng)一,構成了一種特殊的風格美,使人讀來雖覺凄傷卻無壓抑之感。
三、抓關鍵詞句
詩歌最大特點是簡練,因此解讀詩歌,有時我們要具體到對一個字或者一個詞的理解上。而解讀詩歌,我們需要的就是抓住這些關鍵的詞。
《獨坐敬亭山》是李白的著名詩篇。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jīng)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云去又何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xiàn)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再如杜甫《登高》“百年多病獨登臺”,“多病”一詞讓我們看到一個漂泊流浪,貧病交加,在風燭殘年之時,獨自登高的詩人形象,這位步履蹣跚的瘦弱老人獨自站著面對滔滔江水滿目哀涼,這怎么不讓人可憐?“艱難苦恨繁霜鬢”,“繁霜鬢”三個字意即增添了花白的鬢發(fā),滿腹愁緒欲借酒來排遣,不料潦倒新停濁酒杯啊,因為有病戒了酒,竟是不得抒懷。寫到這兒,就更增添了一份沉重。詩人詩中透漏出的濃濃的苦悶也就躍然紙上了。
四、掌握一定的賞析技法
因為詩詞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技巧來表現(xiàn),因此,從表達技巧入手,思考作品所用表達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分析、鑒賞詩詞。詩詞的表現(xiàn)手法很多,如:賦、比、興,虛實結合,用典,聯(lián)想,想象,烘托,渲染,象征,對比,抑揚,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如李白的《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用夸張的手法寫愁生白發(fā),竟有“三千丈”那么長,可見愁思深重。李白寫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大膽的夸張,把瀑布一瀉千里,末勢猶壯的氣勢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若死板套用科學思維,對這些詩句則一籌莫展。馬致遠的《天凈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則用排比的修辭,構成典型環(huán)境。另外,寫作中的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表達方式,常見于詩詞中,鑒賞時須注意。賈島的《題李凝幽居》前兩聯(lián)則用描寫的表達方式,首聯(lián)“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描寫李凝居處周圍的環(huán)境,頷聯(lián)“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描寫月下的幽靜。自覺地理解吸收借鑒優(yōu)秀詩歌中的寫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鑒賞水平,另一方面對寫作也大有裨益。
當然,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水平,方法還有一些,如比較法、聯(lián)想法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引導學生尋找規(guī)律,掌握技巧,日積月累,學生古典詩詞的鑒賞水平自然就能不斷提高。
拓展:
《月下獨酌》
作者:李白
其一[1]
花間一壺酒,獨酌⑴無相親⑵。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⑶。
月既⑷不解飲,影徒⑸隨我身。
暫伴月將⑹影,行樂須及春⑺。
我歌月徘徊⑻,我舞影零亂⑼。
醒時同交歡⑽,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⑾,相期⑿邈⒀云漢⒁。
其二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圣,復道濁如賢。
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其三
三月咸陽城,千花晝如錦。
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
窮通與修短,造化夙所稟。
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
其四
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開。
辭粟臥首陽,屢空饑顏回。
當代不樂飲,虛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 相關推薦
【如何賞析古典詩詞】相關文章:
如何賞析古詩詞09-15
古典詩詞大全09-16
中華古典詩詞09-04
立秋古典詩詞08-22
中華古典詩詞07-25
古典詩詞的語言07-21
古典優(yōu)秀詩詞合集09-11
有關古典詩詞名句07-05
描寫立秋的古典詩詞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