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三字經(jīng)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著一個個人生的哲理。
解讀《三字經(jīng)》(六)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shù)。
《三字經(jīng)》在對孩子的啟蒙教育中,是以古人對自然和社會的認知為基礎的,春夏秋冬為四時,東西南北為四方,這些都是正確的,但古人為什么認為中國人是居住在世界的中央呢?古人是如何發(fā)明了水火金木土這五個基本元素,又是怎樣以水火金木土的相生相克,形成了既簡單又神秘的五行學說的,五行學說在中國古代時期都是怎樣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為什么現(xiàn)代社會中五行學說常常跟迷信聯(lián)系在了一起,我們又該怎樣認識這個問題呢?請繼續(xù)關注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解讀《三字經(jīng)》第六集。
上一講的《三字經(jīng)》,我們主要講了三開頭的兩句話,接下來的《三字經(jīng)》就是“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那《三字經(jīng)》也在進行一種常識性的教育,教給孩子,首先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有四個時節(jié),那么這四個時節(jié)呢,是不停循環(huán)往復,無窮無盡,每一年都有春夏秋冬,“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應乎中這三個字,里邊到底蘊含著多少的深意,是不是像我們大家認為的,“應乎中”嘛, 對照中間東西南北,咱們都明白,你還嘮叨什么呢?我不是嘮叨,這里面的確有值得解釋的東西,這里邊的“中”,“應乎中”的“中”,大家真的都理解了嗎?不一定,為什么不一定,我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中國什么意思?問大家,我們都中國人,很多人會講,中國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嘛,對嗎?不全對,中國的一個主要的含義,或者說相當主要的含義,是說我們這個國家居于世界之中,這是中國古人對世界的一個觀感,他認為我就在世界中間,
而到了戰(zhàn)國的時候,古代的中國人,對世界的看法有了進步,就出現(xiàn)了另外一種說法,還是跟“四”有關的,叫四極,四個極端,四個極邊,到頭了,哪四極呢?東方大海、西方流沙、北方千里冰雪、南方千里炎火,炎火就是熊熊大火,非常熱的地方,這叫四極,對于世界其他地區(qū)的了解,對地球上其他部分的了解,那是隨著中外交流史的推進,一步步增加的。
遠古時期的人們,對自己居住的地球,剛剛開始探索認知,古人以為地球是方的,而我們中國人就居住在地球的中央,但是古人判定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卻是正確的,而且一直延用到今天,那么古人是怎么判斷出這四個方向的呢?
那么我又要有一個問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沒有問題,誰都知道,古人最早確定的是哪個方向?古人最早確定的是東西向,為什么古人最早確定東西向?他不確定南北向呢?我們?nèi)タ礉h字,我們要寫繁體的漢字,如果大家能寫篆文更好,當然我不能要求大家會寫甲骨文,我也不會寫,“東”,大家看到嗎?一個日一個木,正是太陽從樹上冉冉升起,古代的自然環(huán)境,當然比今天要好,郁郁蔥蔥,到處都是森林,所以古人一看,太陽怎么從樹上升起了?還每天都從那里升起,固定的嘛,好,所以把它定為東,那么古代人跟著太陽的軌跡看,每天差不多的時候,從西邊落下去了,而在古代的漢字,西這個字當然用我們今天的寫法是看不出來,在甲骨文當中西是什么樣子呢?西就是一只倦鳥,很疲倦的一只鳥,在樹上歇息,這就是西,西有點歪的,好像迷迷糊糊要睡著了,這是東西。相對著,我們才定下南北。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應乎中”這么三個字,對我們的影響到底有多大,諸位,這個例子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為什么這么說呢?就拿北京城做例子,我們就能明白,什么叫“應乎中”,北京城的中心在哪里啊?紫禁城,紫禁城的中心在哪里啊?在太和殿,太和殿的中心在哪里啊?在皇帝寶座,皇帝這個寶座是放在太和殿的正中間的,都是“應乎中”,對應著中間,相應北京有四城,東西南北城,這大家都知道,那么四正四隅還有八個廟堂,東西南北有什么?天地日月四壇,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當然還有一個社稷壇,那是另外的一個設置,這樣的一個結(jié)構(gòu),就表明中國古代中國古代的思想受《三字經(jīng)》所表達出來的這個意思的影響有多深,“應乎中”在古人心目當中重要性有多大,我給大家接著舉個例子,還是舉太和殿的例子,還是舉皇帝寶座的例子,大家如果到太和殿去參觀,現(xiàn)在都是開放的,大家稍微把頭抬上看看,上面是個巨大的蟠龍藻井,一個井,里面有龍,龍嘴里銜著一顆大球,當然你愿意把它叫珠子也可以,因為它的意思就是龍戲珠,一顆珠子,非常吉祥,這個珠子的下面就是皇帝寶座,非常準的,也就是皇帝的御頭,不是吃的芋頭,是皇帝的御頭,就應該是對著這個珠子,一點不能差,按照古人信念,如果偏差了要出大事,是不是說說的呢?
不知道,反正一直有這個說法,袁世凱當皇帝洪憲,袁世凱呢,往這個寶座上一坐,抬頭一看,哎喲,那么大個球,他心里有點虛,袁世凱這皇帝當?shù)男睦镉悬c虛,他怕什么呢,他怕這個球掉下來把自己那個袁大頭給砸了,他外號叫袁大頭嘛,你的頭再大也頂不住這顆珠,所以他就叫人把寶座往后移了十幾步,他登基的時候坐的寶座,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位置,所以洪憲鬧劇83天,袁世凱一命鳴呼,沒有能夠像他所愿的當上千秋萬代的皇
帝,當然我們知道,袁世凱之所以沒有成功地恢復帝制,是因為他從根本上違背了歷史的潮流和民心,絕對不是搬一個椅子他就當不成皇帝的,但是好多老百姓寧愿相信這個傳說,袁世凱搬椅子違反了什么規(guī)矩啊,“應乎中”的規(guī)矩,所以他這個完了,83天皇帝夢完了,但是這是反映我們中國傳統(tǒng)中國人的一種思想。
袁世凱當了83天的皇帝暴病而亡,當然不能用移動皇帝寶座違反了應乎中的規(guī)矩來解釋,但是中國人講究順應天意,往往把對自然界的認知相應對照來解釋社會人間發(fā)生的事情,那么古人是用什么來解釋世間萬物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呢?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shù)。
《三字經(jīng)》接著就是“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shù)”,講五行,水、火、木、金、土,五行的觀念,和中國傳統(tǒng),傳統(tǒng)中國人的思想概念或思想觀念的影響實在是太大,幾千年了,就這一個問題,五行的問題,吸引了無數(shù)學者畢生的精力,也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五行,我在這里只能努力地用最簡單的方式向大家做個說明,五行,《三字經(jīng)》的排列,水、火、木、金、土,按照什么排的?按照克的方式排的,五行相生相克,什么叫克呢?水克火,這沒有問題吧,水克火,古人當然認為著火了,我一盆水潑上去,火滅了,這個觀念要到什么時候才被改變,大家知道嗎?發(fā)現(xiàn)石油,中國宋代開始,甚至更早發(fā)現(xiàn)石油,這個時候我們的石油發(fā)現(xiàn)石油著的火不能用水,越潑越旺,但這個時候還早嘛,五行學說,水克火,火克木,這個當然不必說了,你木見火一燒就完了,對吧,然后木,它還克別的東西,比如木克土,大家看到,土里面長出樹來,樹當然比土狠了,那就有這樣一套東西,這是相克的順序排的,倒過來就是相生。
古人認為水火金木土是構(gòu)成宇宙萬物的基本要素,并用它們的相生相克來解釋變幻無窮的一切事物,這就是既簡單又神秘的五行學說,那么古人是怎么發(fā)明出來的這種五行學說的呢?
那么這個是哪兒來的呢?五行的思想最早起源于什么呢?起源于非常樸素的對日常生活的觀察,水可以滅火,老百姓一看,哦,水克火,金屬做的工具,比如古代的銅,同銅做的斧子,它可以砍木頭,那么金克木,樹木怎么才能生長呢?你得澆水,所以水生木,它有這么一套觀念來講,那么金屬都是從哪里出來的,從土里面出來,我們?nèi)ゲ傻V,都要從土里面,古人巖石土他都一塊來看的,那么就是土生金,古人就是從日常生活經(jīng)驗當中得到了這些知識,發(fā)現(xiàn)很可以解釋問題,古人覺得這都能解釋,為什么有一堆火,我要煮飯了,我往里潑一盆水,這個飯就煮不熟了,水克火,為什么往里加點柴火加點木材,火就更旺了呢?木生火,那么為什么有些把金屬用火高溫燒,燒了以后變成水了呢?火克金,因為火比它厲害,能把它熔化了,古人覺得這套東西很好,很可以解釋自然界的情況,就把它固定下來,五行學說原本是古人認識世界、解釋世界的一種方式或者說一種工具。
還可以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可能大家都注意到《西游記》里頭,唐僧和豬八戒被(妖精)抓了,因為我們知道《西游記》里面經(jīng)常是唐僧和豬八戒一起抓,結(jié)果兩個被抓一塊兒,抓一塊兒妖精當然要吃唐僧肉了,妖精對豬八戒沒有什么興趣,妖精一般只對豬八戒的耳朵感興趣,豬耳朵,南方叫順風,那么要吃就要把師徒兩個放到籠屜上蒸熟,要吃這個比較原汁原味的,不能剁碎了吃,那么有個小妖精說,哎呀,你看豬八戒皮糙肉厚,把他擱下面蒸,唐僧細皮嫩肉,一掐就掐出水,指揮擱上頭蒸,這個時候?qū)O悟空就說,孫
悟空就悄悄地跟豬八戒說,師弟,別急,這個小妖精不懂行,不懂五行,火性延上,這是五行的原則,實際上擱在上面啊,特別容易給蒸熟了,火性延上,熱量往上走,照他這么煮,你八戒還沒煮熟呢,師傅已經(jīng)煮老了對不對?那一籠屜出來就變成倆八戒了,那怎么還會有唐僧的嫩肉呢?孫悟空為什么會講這個,大家知道嘛,孫悟空是懂五行的,孫悟空他的師傅是道家,特別講五行,所以孫悟空一輩子的夢想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就不愿意在這圈子里混,他要自由,有一身的猴性,這也是大家看到在日常的傳統(tǒng)中國里《西游記》里可以看到,用五行的觀念說明某個問題。
五行學說認為水火木金土都各自有自己的屬性,而世間萬物都可以歸類到這五種屬性之中,那么這種五行學說,在中國古代時期,是如何非常深入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呢?
五行,我們剛才講過了,水火木金土,水火木金土對應的數(shù)字是什么呢?一二三四五,那么我們講有五臟,腎心肝肺脾,有五官,耳舌眼鼻唇,五味,咸苦酸辛甜,有五情,五情就是所謂的驚喜怒悲憂,五色,黑赤青白黃,這樣五的數(shù)字可以舉好多好多,它都可以給你搭配好的,每一樣東西對應于一個五行里面的一個元素,同時對應著一個數(shù)字,類似這樣的組合,可以排出來,我能給大家講一天一夜,都講不完,這樣就已經(jīng)形成了一張無所不在的網(wǎng)絡,籠罩住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所以中國古代中國人蠻難跳出五行外的,它想來想去都這樣,相生相克,五行這一套學說,中國的五行學說還有一個巨大的特色,什么呢?
它居然成為人們普遍認可的一整套政治學說,金木水火土,這樣的五行怎么會變成政治學說呢?因為傳統(tǒng)中國相信如果一個皇帝真正得了天命,大家知道皇帝的詔書開頭的時候四個字,“奉天承運”,也就是我按照天的旨意,繼承了或者背負了某種運,叫“奉天承運”,背負的什么運呢?它就要是五行當中的一運,就是金木水火土里面你得應著一個,不然你不對,后者對前者一定是一種相克的關系,不然怎么行呢?我克掉你的,我把你的位置奪下來,我當了皇帝的,咱們來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知道,秦朝,秦朝什么,秦朝是水運,或者水德,秦朝皇帝是這么認為的,所以他對應著的顏色是什么?是“黑”,所以秦始皇的衣服一定是黑色的,現(xiàn)在如果拍電視劇誰把秦始皇穿上一身杏黃色的衣服那是沒有歷史常識的,中國不是每一代皇帝都穿黃顏色的,黃顏色是對應著一種德,你在五行當中對應哪種,你穿哪種顏色,秦朝的皇帝他認為我對應著水德,所以水德對應的顏色是黑顏色,所以秦朝尚黑,那秦始皇一定不會穿黃顏色的衣服的,別的顏色也不會穿,最起碼他的外衣是黑色的,里頭穿什么不知道,他的數(shù)字是什么呢?是六,水對應是一,但是一沒法來弄,所以再輪一個五行,加一個五等于六,所以大家知道秦朝天下有幾個郡啊,三十六郡,這是有一套嚴格規(guī)矩的,諸位,好,漢朝代秦朝,請問什么能克水啊?土,所以漢朝認為我是土德,我是土運,所以漢朝的皇帝應該穿什么顏色,黃色,他一定不會再穿黑色了,他也不會穿紅色的,也不會穿白色的,不對的,因為他是土克水,也就意味著漢朝克掉了秦朝,所以他穿上了黃色,他對應的數(shù)字多少?五,土對應的數(shù)字是五,因為土德對應的數(shù)字是五,所以五行在中國變成了一套統(tǒng)治學說,所以這就非常非常重要。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shù)。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基礎,不僅在政治上、哲學上、醫(yī)學上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且還影響著人們?nèi)粘I畹姆椒矫婷,但為什么《三字?jīng)》中說此五行,本乎數(shù)呢?數(shù)與五行又是什么關系?
那么為什么講五行“本乎數(shù)”呢?數(shù)字的數(shù),就是我剛才講了,秦朝的水德對應六,六六三十六郡,那么當朝是土德對應五,所以有一段時間它的年號都是五,“數(shù)”和五行的關系那要講起來,諸位,可以講幾年,我這兒就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一下子就把問題給說清楚了,諸位如果到寧波去旅游,浙江寧波,一個地方你一定會去的,因為寧波擁有一幢聞名世界的藏書樓,古人的藏書樓,天一閣,那么就要問了,為什和怠天一閣呢?為什么不叫天二閣?為什么不叫天三閣,要不你叫第一閣,實際上,藏書樓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是火,火一燒就燒完了,它不大怕蟲子,蟲子你慢慢咬,一本書吃一百年,它只多鉆兩個窟窿 ,當然也能把書毀了,主要是怕火,所以,它希望有什么?希望有水,希望這個藏書樓有水命,你火來燒我水怎么著,因為我是水克火,那么我就不會著火了,他有這個想法,為什么叫天一閣,為什么不叫水樓呢?我干脆叫水閣嘛,古人很有學問,古人也比較含蓄,不像咱們現(xiàn)在那么直白,什么話都直說,古人不敢,他很含蓄又有學問,因為天一生水,天對應的'是一,對應的是水,它是嚴格對應的,所以這就是“本乎數(shù)”,古人相信,天和一這樣的一種,它跟水有關系,所以它叫天一閣,叫了天一閣以后,這個樓倒好像是沒著過火,當然,這個咱們不能從迷信的角度去看,反正它是沒著過火,我們當然也不會希望,一個祖國傳統(tǒng)的文化瑰寶,被火焚毀了,這就是天一閣,可以說明為什么叫“本乎數(shù)”。
由于五行學說的影響深遠,在科學尚未發(fā)展的古代時期,古人在各種事物中,都會以五行學說,來進行認知和解釋,但是在科學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我們應該如何認識五行學說呢?
不過我們也一定要警惕,或者我們一定要注意,進入了我們今天現(xiàn)代,五行比古人還要發(fā)達我看,但是好多被用來干嘛?算命,用來去好像進行一些跟迷信相關的一些活動給聯(lián)系起來了,這一點,我們特別要注意,我也可以跟大家舉幾個例子,比如現(xiàn)在經(jīng)常講,一對男女結(jié)婚,現(xiàn)在經(jīng)常有人問,你什么命啊,男的說我土命,女孩說我水命,你男的要克我,土克水啊,婚姻不行啊,這個就很可笑。可笑的還有這個,在《紅樓夢》里面的人物,最主要的幾個人物,寶釵、黛玉、湘云、晴雯、寶玉,五個,這是最主要的人物,有人就用五行的學說來解釋這五個人當中錯綜復雜的命運,為什么呢?寶釵,大家一聽什么命啊?金命,寶玉呢,土命,你玉當然好聽,玉,玉也是石頭的,玉石的,土里出來的,晴雯火命,湘云水命,黛玉木命,所以寶釵為什么最終和寶玉能夠結(jié)婚成為夫妻呢?金玉良緣。為什么黛玉和寶玉感情那么好,全世界人民都希望寶玉娶黛玉,但是最終沒娶成呢?木石前盟,一個木命,一個土命,木石前盟,當然不行,實現(xiàn)不了,好么為什么晴雯的火氣那么暴烈呢?
晴雯只不過是一個丫鬟,雖然是一個大丫鬟,貼身丫鬟,她動不動跟主子翻臉啊,因為她是火命,火命當然性子比較暴,動不動就翻臉了,那么史湘云的水命,“湘江水逝,楚云飛”,那么所以也有好多這個歷來解釋《紅樓夢》的,解釋《紅樓夢》有各種各樣的派別,有索引派了,有什么什么派,還有一派就是五行派,就是用五行的學說來解釋《紅
樓夢》里邊每個主要人物的命運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聯(lián),這種解釋看看可以,很驚心動魄,表面上看呢,也有點道理,但是工想恐怕還是不怎么靠譜,所以我想我們千萬要注意,在講到五行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古人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種方法或者手段來當做我們今天去相信迷信的借口和依據(jù)。
這是兩碼事,用來解釋現(xiàn)實社會,用來解釋自然界的五行學說和用來進行某種毫無根據(jù)的推斷、判定、推測、規(guī)定的這種所謂的五行學說不是一碼事,我找到這么一張表,一張什么表呢?據(jù)說五行跟職業(yè)相關,我跟大家說一下啊,比如你是木命的人,當然說你什么命是有說法的,你是木命,木命的人比較喜歡東方,剛才講過,東方就是太陽從木上升起來,剛才講過的,好,你可以從事什么行業(yè)呢?諸位,木材業(yè),還有說火命的人,喜歡哪里?喜歡南方,南方千里炎火,剛才講過,你適合干什么呢?想想就知道,照明,燈光照明,你可做燈光師,那么你是土命呢,土命喜歡哪兒,是在中央,中央土,有這個說法的,你只能干什么呢,想都不要想,房地產(chǎn),還有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那么宜水的人喜歡哪里,喜歡北方,那剛才說過,可以從事航海業(yè),如果你是金命呢,金命你喜歡西方,你可以從事什么呢?金屬工具材料,你還可以從事汽車業(yè)、交通業(yè)、金融業(yè),你還可以什么,搞武術,也不知道為什么說金命可以搞武術,所以這一套東西是殘留在現(xiàn)代社會的很可笑的東西,把五行庸俗化,把五行迷信化,哪里有道理,沒有道理。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當我們在這座文化寶庫中求索的時候,一定要正確理解古人對自然和社會的探索和認知,在現(xiàn)代社會中,如果仍然用五行學說去
解釋世間所有的事物,肯定是不科學的,而現(xiàn)在社會上,有人借用五行學說搞一些封建迷信的東西則更應該堅決反對。
在古人眼里,五行是構(gòu)成宇宙萬物的基本要素,是緊基本的東西,所以,五行也包含在世界萬物當中,古人根據(jù)自己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了這五種要素之間的某種表面的關聯(lián),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把它認定下來,根據(jù)他們當時的認識水平用它來解釋世界,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古人受到他們時代的限制,而我們生活在現(xiàn)代,我們生活在今天,我們應該從中發(fā)現(xiàn)古人五行學說里邊合理的成份,和某種哲理性的思考,去了解古人解釋世界、了解世界的這種努力,這種求知的欲望,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尊重的,如果我們接過古人五行學說,接過來了,但是接過來了我們?nèi)プ瞿炒嗣孕诺氖虑,那么恐怕連我們的古人都會嘲笑我們。那么五行是自然界的五種要素,在人類社會當中,對應的什么呢?五常,這五常是哪五常?為什么稱它為“常”,這五常對于人類社會到底有多么大的意義和作用,請大家聽下一講。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jīng)(6)】相關文章: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guī)》讀后感01-20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jīng)》讀后感范文(精選4篇)12-12
錢文忠三字經(jīng)地小學生讀后感12-28
錢文忠弟子規(guī)觀后感01-19
中考文言文重點篇目《望岳》解讀12-06
中考文言文重點篇目解讀《觀滄!12-06
中考文言文重點篇目解讀之《觀滄!12-06
小狗錢錢好詞好句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