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寫過無數(shù)的文字,猛然間驚悚自己竟忘了寫一篇至關(guān)重要的文章,那就是《祭奠自己》。
作為一個自然人來說,我當然活著。但是,從前的我呢?卻死在了家鄉(xiāng)十年前那個下了一場大雪的的初春。
那是2005年的春天,我結(jié)束了在家鄉(xiāng)某機關(guān)捉筆代刀為人作嫁的工作,初次南下廣東,融入民工的洪流。我有自知之明,人過四十又二春,普通話很蹩腳,更不會電腦,我不敢像那些剛走出校門的青年男女那樣,胸懷憧憬,蓬勃野心。這樣的憧憬這樣的野心,我也曾有過。但是,卻都已經(jīng)死了,F(xiàn)在,我擁有的只是由它的靈魂化成的一支破筆,只想找一份安穩(wěn)的工作,在聊補生計之余,去讀自己想讀的書,去寫只屬于自己的文字。
最初的兩年,我先后在惠州惠環(huán)鎮(zhèn)的協(xié)和醫(yī)院工地、訊強電子、德賽電池干過。直到2007年的春天,才來到東莞茶山鎮(zhèn)現(xiàn)在工作的公司。我性情懶惰,不喜四處漂泊,所以在這個大門外有兩棵高大木棉樹的公司,一干就是八年。
在這十年的時間里,我不再是原來的我。以前為人作嫁的“彭澎”,死了。而“彭建華”雖然活著,也早已面目全非。我引以為豪的滿頭青絲依然黑亮,但同樣引以為豪的一口鋼牙,右半邊已松動了二、三年,還有曾據(jù)以自傲的一雙明目,老花鏡也已戴了三年,而且從一百五十度到二百度,正向著縱深發(fā)展。
我們自己如此,也就罷了,可我們的孩子,要么變成寂寞的王子公主,要么變成落魄的留守兒童;遠在家鄉(xiāng)的父母雙親呢?隨著歲月的流逝,空巢老人漸漸地變成了他們的代名詞。前年春節(jié),是我這十年來的第二次回家過年,古稀的母親天天給我煨鴨蛋吃,她的理由很簡單,我常年在外吃不到家鄉(xiāng)的土產(chǎn),難得回來一次,多吃一點也算是一種補償。可是,反過來想一想,兒在他鄉(xiāng),欠下父母多少親情債,又該如何來償還呢?看到父親灰白的頭發(fā),看到母親佝僂的身板,我愰若夢中有種十分不真實的感覺,在心中油然而生。十年,十年的時光霎時化為一彈指,父親母親突然間,就老了。這種老,陌生得讓我膽顫心驚,促不及防,手忙腳亂,羞愧難當。
父母親老了,我們卻還得繼續(xù)自己的背井離鄉(xiāng)。這也許是一種無法避免的宿命,至少在我們這一代身上,無法改變。我們的下一代,也許不會復制我們的命運,也許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對于他們來說,家鄉(xiāng)只是一處陷阱,耕地只是一個傳說,農(nóng)活只是一道謎題。他們習慣于迷戀城市,逃離鄉(xiāng)村,結(jié)果融入不了城市,也融入不了鄉(xiāng)村。我們是樹葉,有著鄉(xiāng)村這棵大樹的背景,漂泊之后可以葉落歸根。而他們呢?只能是池塘里的浮萍,前途迷茫,無所歸宿。
我們遠離家鄉(xiāng),來到陌生的城市,雖說增加了經(jīng)濟收入,改善了生活質(zhì)量,但是,所付出的代價卻是極其慘重。當我們某一天回到家鄉(xiāng)的時候,面對鄉(xiāng)村,面對家人,盡管錦衣加身,酒熱耳酣,高談闊論,笑容滿面,卻難以掩蓋內(nèi)心的滄涼!吧傩‰x家老大還,鄉(xiāng)音難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碑斶@樣的詩句在腦海中漫起的時候,我們總會毫無來由地感覺到自己雙眼的潮濕與矇眬。
出門在外的日子,盡管大家都走著“打工”這樣一條看似相同的路,但是由于每個人腳步的不同,以及對方向認知的偏差,其結(jié)果往往是“條條道路通羅馬”,靠的是千差萬別五花八門的“殊途”而“同歸”的。有人記得著家鄉(xiāng),卻忘記了歸途;有人攫取了金錢,卻喪失了人格;有人追尋著愛情,卻拆散了家庭;有人放縱了性情,卻丟失了自我……生活就像一瓶五味雜陳的混合液,讓所有的人都無法品味出它們原汁原味的純真。不管你是喜歡還是排斥哪一種味道,都必須酸甜苦辣咸一并呑咽。任何人都無法做自己的主宰。我們的周圍,時時刻刻都潛伏著無數(shù)的喬太守,不經(jīng)意間就會給我們來一次亂點鴛鴦譜。我們自己呢?仿佛“自己”再不是我們的,即使有,那也只是一具被風干了的尸身,已然死亡多時,連具體的死亡時間,都茫然無知。我們曾經(jīng)的“自己”,被無數(shù)雙四面八方伸來的手所主宰。盡管還能動,還能說話,但已與表演的木偶無異,那些制動我們的線,都被別人捏在手里。
面對逝去的青蔥或不青蔥的歲月,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祭奠自己。也許有人會說,自己是打工一族中的成功人士,只有成功沒有失敗,只有收獲沒有遺憾,所以現(xiàn)在最需要的是慶賀,而不是祭奠。
但是,我只想問一句:你還是原來的你嗎?肯定不是。飄逝了的青春,久違了的親情,風干了的鄉(xiāng)情,龜裂了的家庭,陷落了的鄉(xiāng)村……這一切的一切,豈是所謂的“成功”就可以替代?豈是相比于土豪仍少得可憐的金錢就可以粉飾?再說,稱得上“成功”者只是個案,撈到了金錢者也只堪塞進“住房”和“教育”二個陷阱。到頭來,絕大多數(shù)的我們,除了繼續(xù)維持中國數(shù)千年來最底層的基本生活外,“咸魚翻身”依然是一個遙遠的夢想。更悲催的是,我們明明都知曉自己面前這張還未翻開的底牌,是“臭”牌一張,卻仍然不得不咬牙將“”進行下去:除了背井離鄉(xiāng)去打工,我們還能做什么?
所以,打工與傳說中的“鳳凰涅槃”其實風馬牛不相及,它只是一種很簡單的死亡方式。雖然,我們的生命還在繼續(xù),但是,其實已經(jīng)死亡多時。我們在做的,只是自己給自己的最后一次化妝美容。
祭奠自己吧!乘我們還有點尚存的體溫,乘我們還有點殘留的精神。
- 相關(guān)推薦
【祭奠自己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祭奠青春的散文08-19
抒情散文:祭奠那個青澀的年紀08-24
喜歡自己散文08-20
打撈自己-散文09-30
善待自己-散文07-07
改變自己-散文07-17
《迷失自己》散文10-15
贊美自己的散文05-29
背叛自己-散文08-26
散文—尊重自己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