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易寫而難工,似乎已經(jīng)是寫散文和論說散文的煌煌鐵律了。這也合乎情理,而且是必須的。大約因為散文之眾和寫散文者眾吧。進入散文的門檻相對低,衡量散文的尺度如果過于低,那么,這種文體便有可能其壽不永了。
這便涉及到散文的姿勢。散文本身的姿勢。寫散文的姿勢。散文的包容量極具開放性,把世間一切文字都當成散文,也沒有什么不可以。散文本來就是一種交流文體,是互動的,你說我聽,我說你聽,不像別的文體,天生便擁有居高臨下性,只有我說你聽,我在臺上嗚嗚呀呀俯視,你在臺下稀里嘩啦仰觀,雙方處在不對等地位。說到底,散文是及物的,是必須及物的,是要表達某種事實和意愿的,而所表達的意愿,必須語義明白曉暢,并且要收到預期回應。而詩歌和戲劇,等等文體,其語詞語義,都具有模糊性、夸飾性,還有諸多的不確定性。散文于此便獲得了屬于自己的姿勢,至少應當有:有人,人有對應;有事,事有來去;有物,物有形狀質(zhì)地;有感,感同身受;有情,情非得已。自己說得明白,受眾看得明白。
明乎此,再說寫散文的姿勢,就顯得其來有自了。蘇東坡說,散文以意為先,他為此推導說,意如囊中之錢,有意在,便可在市場任意選購物品。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說到了極致,也做到了極致?纯此切┍缓笫喇敵缮⑽牡奈淖郑娴娜缫晃桓豢蓴硣娜擞巫咴谝斜M有的市場上,他的購買欲無比旺盛,市場的供給能力也是窮盡天下所有。獨步天下的'眼光,獨步天下的才情,獨步天下的文字,集三者于一身,且各臻極致者,空前是一定的,絕后亦有“也許”之虞。以蘇東坡為例,無非是要說明散文的自由品質(zhì)。
是的,散文是一種自由文體,無自由便無散文。而這種自由是建立在囊括天下八荒的個人素養(yǎng)上的,沒有這個前提,所謂自由,只能是囊空如洗的無根飄零了。大襟抱,大自由,大手筆,是為散文的“三大”。
說了這么多,是要歸結(jié)到酒泉作者至簡的散文的。至簡的散文,文體意識是在謀篇布局遣詞造句前就了然于心的。她知道她要寫的是散文,她也知道散文該寫什么,該怎樣寫。因此,她的散文,具有分明的文體辨識度。她是自覺遵守散文公約的,寫真,寫實,來有來處,歸有歸結(jié),記人記事,抒情摹物,層次磊磊,明白曉暢。而選材內(nèi)容,一遵古人法度,凡軍國天下,尋常物理,幽獨玄機,街談巷議,個人心懷,都可隨手撿拾起來,以意統(tǒng)領,斐然成文。其大概路數(shù)為,取古人掌故,發(fā)思古之幽情,吐心中塊壘;以自然為模板,破當下身心之糾結(jié),抒自由之情懷;借人情物理之成說,編織理想人世之經(jīng)緯。此為散文理念層面。在操作層面,則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大處進,必從小處出,從小處進,必從大處出,大小錯落,張弛有致。
至簡于散文是有自己的追求的。散文之途,對于任何一個鐘情者,都是遙遠而又遙遠的,重要的是上心,上手,上路。至簡已經(jīng)行走在散文的漫漫長旅中,能走多遠,因素很多,好在已經(jīng)在路上了。
【散文的寫法】相關文章:
答謝中書書的寫法特點11-29
林清玄散文集的經(jīng)典散文10-25
林清玄散文集里的散文01-05
答謝中書書寫法特點10-27
汪曾祺的散文01-05
張愛玲的散文12-16
美好的散文08-23
青春的散文08-20
星空的散文08-20
老屋的散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