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zhàn)斗生活情景,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下面為大家?guī)砹岁懹巍稌鴳崱吩姆g及賞析,歡迎大家參考!
原文: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
年輕時哪里知道世事艱難,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氣概有如高山。
贊賞劉锜等曾乘著高大的戰(zhàn)艦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吳璘等也曾騎著披甲的戰(zhàn)馬在秋風中大敗金兵于大散關。
我白白地自認為是邊防上的長城,對鏡照看衰老的頭發(fā)早已花白。
《出師表》這篇文章真是舉世聞名,千載以來誰能與諸葛亮差不多?
注釋:
、艜鴳崳簳鴮懽约旱膽嵑拗。書,寫。
、圃鐨q:早年,年輕時。那:即“哪”。世事艱:指抗金大業(yè)屢遭破壞。
、恰爸性本洌罕蓖性諒凸释恋暮肋~氣概堅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氣,氣概。
⑷“樓船”句:此時作者三十七歲,在鎮(zhèn)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張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親率水兵乘樓船往來于建康、鎮(zhèn)江之間。但不久兵敗符離,收復故土的愿望化為泡影。樓船,指采石之戰(zhàn)中宋軍使用的車船,又名明輪船、車輪柯。車船內(nèi)部安裝有以踩踏驅(qū)動的機械連接船外的明輪,依靠一組人的腳力踩踏前行。車船在宋代盛極一時。因這種戰(zhàn)船高大有樓,故把它稱之為樓船。瓜洲:在今江蘇邢江南長江邊,與鎮(zhèn)江隔江相對,是當時的江防要地。
、伞拌F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謀劃恢復中原之事。陸游人其軍幕,并任干辦公事兼檢法官赴南鄭(今陜西漢中)。其間,他曾親臨大散關前線,研究抗敵策略。但不久王炎調(diào)回京城。收復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鐵馬: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大散關:在今陜西寶雞西南,是當時宋金的西部邊界。
、省叭稀本洌阂鉃樽髡咄饺坏刈栽S為是“塞上長城”。塞上長城,比喻能守邊的將領!赌鲜贰ぬ吹罎鷤鳌份d,宋文帝要殺大將檀道濟,檀臨刑前怒叱道:“乃壞汝萬里長城!”
、怂ヴW:年老而疏白的頭發(fā)。斑:指黑發(fā)中夾雜了白發(fā)。
、坛鰩熞槐恚菏駶h后主建興五年(227)三月,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寫了一篇《出師表》,表達了自己“獎率三軍,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堅強決心。名世:名傳后世。
、涂埃耗軌。伯仲:原指兄弟間的次第。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難分優(yōu)劣高低。杜甫《詠懷古跡》詩之五稱贊諸葛亮說:“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賞析
此詩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于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quán)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nèi)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詩的前四句是回顧往事!霸鐨q”句指隆興元年(1163)他三十九歲在鎮(zhèn)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事。當時他親臨抗金戰(zhàn)爭的第一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以下兩句分敘兩次值得紀念的經(jīng)歷:隆興元年,主張抗金的張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樓船橫江,往來于建康、鎮(zhèn)江之間,軍容甚壯。詩人滿懷著收復故土的勝利希望,“氣如山”三字描寫出他當年的激奮心情。但不久,張浚軍在符離大敗,狼狽南撤,次年被罷免。詩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憶往事,怎不令人嘆惋!另一次使詩人不勝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當時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積極擘畫進兵關中恢復中原的軍事部署。陸游在軍中時,曾有一次在夜間騎馬過渭水,后來追憶此事,寫下了“念昔少年時,從戎何壯哉!獨騎洮河馬,涉渭夜銜枚”(《歲暮風雨》)的詩句。他曾幾次親臨大散關前線,后來也有“我曾從戎清渭側(cè),散關嵯峨下臨賊。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的詩句,追寫這段戰(zhàn)斗生活。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但是這年九月,王炎被調(diào)回臨安,他的宣撫使府中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皹谴寡┕现薅桑F馬秋風大散關”,這十四字中包含著多么豐富的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
歲月不居,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陸游不但是詩人,他還是以戰(zhàn)略家自負的?上М吷茨芤粚娱L材!扒形疠p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平生萬里心,執(zhí)戈王前驅(qū)”,(《夜讀兵書》)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自許為“塞上長城”,是他畢生的抱負。“塞上長城”,典出《南史·檀道濟傳》,南朝宋文帝殺大將檀道濟,檀在臨死前投憤怒叱:“乃壞汝萬里長城!”陸游雖然沒有如檀道濟的被冤殺,但因主張抗金,多年被貶,“長城”只能是空自期許。這種悵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懷才不遇之感大有區(qū)別的。
但老驥伏櫪,陸游的壯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干一番與伊、呂相伯仲的報國大業(yè)。這種志愿至老不移,甚至開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歲的高齡時,當韓佗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膽尚輪囷”(《觀邸報感懷》),他還躍躍欲試。
《書憤》是陸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詩感情沉郁,氣韻渾厚,顯然得力于杜甫。中兩聯(lián)屬對工穩(wěn),尤以頷聯(lián)“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jīng)歷,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xiāng)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感于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于是詩人郁憤之情便噴薄而出。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詩9300多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內(nèi)容極為豐富,抒發(fā)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詞作數(shù)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zhí)數(shù)膼蹏髁x精神。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渭南詞》等數(shù)十個文集傳世。
【陸游《書憤》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書憤-陸游原文翻譯及賞析07-11
《書憤》陸游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6-16
陸游書憤原文及賞析09-29
陸游《書憤》原文及賞析11-01
陸游《書憤》原文翻譯及鑒賞09-10
陸游《書憤》原文、注釋、賞析06-09
陸游《書憤五首·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08-24
陸游《書憤》全詩翻譯及賞析10-24
書憤二首陸游原文及賞析08-28
陸游《書憤》賞析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