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柳永全文及原著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柳永全文及原著賞析 1
[宋]柳永
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注釋:
【1】雨收云斷:雨停云散。
【2】蕭疏:清冷疏散,稀稀落落。
【3】堪:可以。
【4】宋玉悲涼:指宋玉《九辯》,引申為悲秋。宋玉《九辯》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5】蘋花:一種夏秋間開小白花的浮萍。
【6】遣情傷:令人傷感。遣:使得。
【7】文期酒會:文人們相約飲酒賦詩的聚會。期:約。
【8】幾孤風月:辜負了多少美好的風光景色。幾:多少回。孤:通“辜”,辜負。風月:美好的風光景色。
【9】屢變星霜:經過了好幾年。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稱一年為一星霜,亦以之喻年月也。
【10】瀟湘:湘江的別稱。這里指所思念的人居住的地方。
【11】暮天:傍晚時分。
【12】空:白白地。
【13】歸航:返航的船。
【14】立盡斜陽:在傍晚西斜的太陽下立了很久,直到太陽落山。
【評解】
此首風格與《八聲甘州》相近,為柳詞名篇。詞中抒寫了對遠方故人的懷念。上片以景為主,景中有情。詩人面對凄涼的秋景,憑欄遠望,觸景生情,寫出了思念故人的惆悵與哀感。下片插入回憶,以情為主,而情中有景。妙合無垠,聲情凄婉。以昔日之歡會反襯長期分離之苦,從而轉到眼前的思念。波瀾起伏,錯落有致。
【集評】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水風”二句善狀蕭疏晚景,且引起下文離思!扒閭币韵轮两Y句黯然魂消,可抵江淹《別賦》,令人增《蒹葭》懷友之思。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望處”二字,統(tǒng)撮全篇。起言憑欄遠望,“悄悄”二字,已含悲意!巴砭啊倍洌搶懲砭白惚!八L”兩對句,實寫蘋老、梧黃之景。“遣情傷”三句,乃折到懷人之感。
下片,極寫心中之抑郁!半y忘”兩句,回憶當年之樂!皫坠隆本,言文酒之疏!皩易儭本,言經歷之久!昂i煛眱删洌愿綦x之遠。“念雙燕”兩句,言思念之切。末句,與篇首相應。“立盡斜陽”,佇立之久可知,羈愁之深可知。
這首《玉蝴蝶》是作者為懷念湘中故人所作。這首詞以抒情為主,把寫景和敘事、憶舊和懷人、羈旅和離別、時間和空間,融匯為一個渾然的藝術整體,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望處雨收云斷”,是寫即目所見之景,可以看出遠處天邊風云變幻的痕跡,使清秋之景,顯得更加疏朗。“憑闌悄悄”四字,寫出了獨自倚闌遠望時的憂思。這種情懷,又落腳到“目送秋光”上!扒那摹,憂愁的樣子。面對向晚黃昏的蕭疏秋景,很自然地會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詩人宋玉來!巴砭笆捠瑁皠铀斡癖瘺觥,緊接上文,概括了這種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懷和身世感慨,這時都涌向柳永的心頭,引起他的共鳴。他將萬千的思緒按捺住,將視線由遠及近,選取了最能表現秋天景物特征的東西,作精細的描寫。“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兩句,似乎是用特寫鏡頭攝下的一幅很有詩意的畫面:只見秋風輕輕地吹拂著水面,白蘋花漸漸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時節(jié),梧桐葉變黃了,正在一葉葉地輕輕飄下。蕭疏衰颯的秋夜,自然使人產生凄清沉寂之感!拜p”、“冷”二字,正寫出了清秋季節(jié)的這種感受!疤O花漸老”,既是寫眼前所見景物,也寄寓著詞人寄跡江湖、華發(fā)漸增的感慨!拔嗳~飄黃”的“黃”字用得好,突出了梧葉飄落的形象!帮h”者有聲,“黃”者有色,“飄黃”二字,寫得有聲有色,“黃”字渲染了氣氛,點綴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風、蘋花、月露、梧葉等秋日景物,用“輕”、“老”、“冷”、“黃”四字烘托,交織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圖,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鋪墊!扒睬閭币痪,由上文的景物描寫中來,由景及情,在詞中是一轉折。在景物描寫之后,詞人引出“故人何在,煙水茫茫”兩句,既承上啟下,又統(tǒng)攝全篇,為全詞的主旨!盁熕C!笔敲悦啥豢杀M見的景色,闊大而渾厚,同時也是因思念故人而產生的茫茫然的感情,在這里情與景是交織在一起的。這幾句短促凝重,大筆濡染,聲情跌宕,蒼莽橫絕,為全篇之精華。
換頭“難忘”二字喚起回憶,寫懷念故人之情,波瀾起伏,錯落有致。詞人回憶起與朋友在一起時的“文期酒會”,那賞心樂事,至今難忘。分離之后,已經物換星移、秋光幾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無心觀賞而白白地過去了。“幾孤”,“屢變”,言離別之久,旨在加強別后的悵惘!昂i熒竭b”句,又從回憶轉到眼前的思念!盀t湘”在這里指友人所在之地,因不知故人何在,故云“未知何處是瀟湘”。
“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寫不能與思念中人相見而產生的無可奈何的心情。眼前雙雙飛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傳遞消息的,以寓與友人欲通音訊,無人可托。盼友人歸來,卻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識歸航”。這句詞思念友人的深沉、誠摯的感情表現得娓娓入情。看到天際的歸舟,疑是故人歸來,但到頭來卻是一場誤會,歸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在嘲弄自己的癡情。一個“空”字,把急盼友人歸來的心情寫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頂點。詞人在這里替對方著想,從對方著筆,從而折射出自己長年羈旅、悵惘不堪的留滯之情。
“黯相望”以下,筆鋒轉回自身。詞人用斷鴻的哀鳴,來襯托自己的孤獨悵惘,人我雙合,妙合無垠,聲情凄婉!傲⒈M斜陽”四字,畫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佇立在夕陽殘照之中,如呆如癡,感情完全沉浸在回憶與思念之中。“立盡”二字言憑欄佇立之久,念遠懷人之深,從而使羈旅不堪之苦在言外自現。
柳永這首詞層次分明,結構完整,脈絡井然,有效地傳達了詩人感情的律動。同時在修辭上既不雕琢,又不輕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見奇,雋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賞。
柳永全文及原著賞析 2
[宋]柳永
暮景蕭蕭雨霽。
云淡天高風細。
正月華如水。
金波銀漢,瀲滟無際。
冷浸書帷夢斷,卻披衣重起。
臨軒砌。
素光遙指。
因念翠蛾,杳隔音塵何處,相望同千里。
盡凝睇。厭厭無寐。
漸曉雕闌獨倚。
注釋:
【1】佳人醉:詞牌名,《樂章集》注“雙調”。雙調七十一字,上片七句五仄韻,下片八句六仄韻。
【2】暮景:傍晚的景色。杜牧《題敬愛寺樓》:“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樓。”
【3】蕭蕭:蕭條,寂靜。
【4】雨霽:雨過天晴。
【5】月華:月光。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6】金波:本謂月光,月光浮動若金之波流,借指月亮。白居易《對琴待月》:“玉軫臨風久,金波出霧遲!
【7】銀漢:銀河。溫庭筠《太液池歌》:“夜深銀漢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8】瀲滟:水波蕩漾的樣子。此指星光月光交相輝映。
【9】書帷:書齋中的帷帳,代指書齋。高啟《題天池石辟圖》:“乃知別有縮地術,坐移勝景來書帷。”
【10】軒砌:屋前臺階。杜甫《八哀詩·贈秘書監(jiān)江夏李公邕》:“重敘東都別,朝陰改軒砌!
【11】素光:月光。
【12】翠蛾:婦女細而長曲的黛眉,泛指美女。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翠娥嬋娟初月暉,美人更唱舞羅衣!
【13】杳隔:遠隔。杜光庭《川主相公周天后土諸神醮詞》:“志切匡君,難申嵇紹之忠;山川杳隔,空抆袁安之淚!
【14】音塵:音信,消息。白居易《憶微之》:“三年隔闊音塵斷,兩地飄零氣味同!
【15】凝睇:凝望,注視。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一折:“你看他嚬眉凝睇,如有所待。”
【16】厭厭:無精打采。
【17】雕闌:用彩畫裝飾的闌干。
作品賞析:
上片先寫夜景!澳壕笆捠捰觎V”兩句寫玉宇在暮雨初霽之后的恬靜、幽美和遼闊!霸频旄摺弊屓梭w味出闊大,而只有在靜境中才會感覺到“風細’。前句的“蕭蕭雨霽”作為時間背景也烘托了后句的環(huán)境氛圍。正是“蕭蕭”雨聲之止才讓人更鮮明地體察到“云淡天高風細”之景。下面三句緊承“暮景”二字,著力描寫月色,“正月華如水。金波銀漢,瀲滟無際”。夜空中,明月與銀河交相輝映,波光閃閃,在這如水的月色中,天地如同浸入水中的玻璃世界!霸氯A”、“銀漢”原本既是博大又壯麗的自然意象,詞人在這里更以“瀲滟無際”四字來有意識地突出它們的浩瀚與無限。柳永是善于描寫月色的,像流傳千古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寒蟬凄切》),融情入景,在一彎殘月中寄托了萬種離情;而《傾杯樂·皓月初圓》一詞又在“皓月初圓,暮云離散,分明月色如晴晝”中寫盡了女主人公的離愁別恨。這首詞則以如水的月光多方烘托詞人的懷人之情。接下來,“冷浸書帷夢斷”三句寫詞人因冷氣侵入房中而從夢中醒來,披衣來到臺階上。這三句遠承“風細”二字,由自然景物寫及人的認為方式,以“冷浸書帷”來體現“風細”,并修飾“夢斷”,給人的感覺似乎是詞人因難耐月夜的清冷之氣,而從夢中醒來,其實不然,下面一句“披衣重起”的“重”字暗示了其中端倪。“重”是又一次,再次的意思,說明詞人在這一夜中已不是第一次“夢斷”而起。那么,詞人為何一次次地從夢中醒來?不停打斷他夢境的又是什么?
過片首句繼續(xù)寫景,“素光遙指”,但“遙”字已透出念遠懷人之意。“因念翠蛾”三句道出了上片詞人夢斷重起的'真正原因,所思的女子遠在千里,音訊難通。一同沐浴著如水的月光,“杳隔音塵”的她顯得若近若遠,若即若離,這正契合了詞人此刻思之而不得的惆悵。接下來一句“相望同千里”,遠承“月華”,近承“素光”,從雙方著筆,同望明月,借月傳情。典出自謝莊《月賦》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又與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柳永不是蘇軾,他是沒有蘇軾的曠達的,所以他“盡凝睇。厭厭無寐。漸曉雕闌獨倚”,一直注視著夜空中的明月,孤獨惆悵,難以入眠,天色將明,仍獨倚雕闌,其內心的哀傷由此可見。
全詞以明月為主線貫穿情思,雖敘相思,卻逸懷超塵,語言清雅,乃柳永詞中之佳作。
柳永全文及原著賞析 3
[宋]柳永
登孤壘荒涼,危亭曠望,靜臨煙渚。對雌霓掛雨,雄風拂檻,微收煩暑。漸覺一葉驚秋,殘蟬噪晚,素商時序。覽景想前歡,指神京,非霧非煙深處。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積,故人難聚。憑高盡日凝佇。贏得消魂無語。極目霽靄霏微,瞑鴉零亂,蕭索江城暮。南樓畫角,又送殘陽去。
作品賞析:
《竹馬子》是柳永的自度曲。從意境上講,這首詞屬柳永的雅詞,其中不只抒發(fā)了個人的離愁別恨,而且也是對封建文人命運的憑吊,整體情緒沉郁深遠。
這首詞是詞人漫游江南時抒寫離情別緒之作,所表現的景象雄渾蒼涼。詞人將古壘殘壁與酷暑新涼交替之際的特異景象聯系起來,抒寫了壯士悲秋的感慨。
“雌霓”是虹的一種,色澤偏暗!靶埏L”是清涼勁健之風。這兩個詞語雅致而考究,表現了夏秋之交雨后的特有現象。在孤壘危亭之上,江邊煙渚之側,更加能夠感到時序變換。孤壘、煙渚、雌霓、雄風,這一組意象構成了雄渾蒼涼的'藝術意境,詞意的發(fā)展以“漸覺”兩字略作一頓,以“一葉驚秋,殘蟬噪晚”進一步點明時序!八厣獭奔辞锪睢T谶@里,詞人的悲秋情緒逐漸向傷離意緒發(fā)展,于是他又“覽景想前歡”了。從“前歡”一語來推測,詞中所懷念當是帝都汴京和作者過從甚密的一位歌妓?墒峭乱讶邕^眼煙云,帝都汴京遙遠難以重到。
上闋的結句已開始從寫景向抒情過渡,下闋便緊接而寫“想前歡”的心情。柳永不像在其他詞里將“想前歡”寫得具體形象,而是僅寫出目前思念時的痛苦情緒!靶鲁钜追e,故人難聚”,很具情感表達的深度。離別之后,舊情難忘,因離別更添加新愁;又因難聚難忘,新愁愈加容易堆積,以致使人無法排遣!耙住焙汀半y”既是對比關系又是因果關系,這對比與因果就是所謂“成追感”的內容!氨M日凝佇”、“消魂無語”形象地表現了無法排遣離愁的精神狀態(tài),也充分流露出對故人的誠摯而深刻的思念,并把這種情緒發(fā)揮到極致。最后作者巧妙地以黃昏的霽靄、歸鴉、角聲、殘陽的蕭索景象來襯托和強化悲苦的離情別緒。特別是結尾“南樓畫角,又送殘陽去”兩句,意味極為深長,把一已羈旅苦愁拓展為人世興衰的浩嘆。
這首詞虛實相生,在情與景的處理上表現出極高的藝術造詣。上片首九句寫景,屬實寫;后三句寫情屬虛寫。虛實相生,善于抓住時序變化,描繪了特定環(huán)境中的景色,奠定了全詞的抒情基調。下片則相反,前五句抒情,屬虛寫;后五句寫景,屬實寫,以景結情,情景交融。這種交錯的布局,不僅使整體結構富于變化,而且如實地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在特定環(huán)境中活動變化的過程。全詞意脈相承,嚴謹含調,是一首優(yōu)秀的長調慢詞。
柳永全文及原著賞析 4
[宋]柳永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
暖酥消,膩云亸,終日厭厭倦梳裹。
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
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
鎮(zhèn)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注釋:
【1】定風波:詞牌名。一作“定風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瓊枝”。雙調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二仄韻,下片六句四仄韻,二平韻。
【2】芳心:指女子的心境。
【3】是事可可:對什么事情都不在意,無興趣。一切事全含糊過去?煽桑簾o關緊要;不在意。
【4】暖酥:極言女子肌膚之好。
【5】膩云亸:頭發(fā)散亂。亸(duǒ):下垂貌。
【6】梳裹:梳妝打扮。
【7】無那:無奈。
【8】恁么:這么。
【9】雞窗:指書窗或書房。
【10】蠻箋(jiān)象管:紙和筆。蠻箋:古時四川所產的彩色箋紙。象管:即象牙做的筆管。
【11】鎮(zhèn):鎮(zhèn)日,整天。
【12】和:允諾。
【13】光陰虛過:時光白白度過。光陰:時間;虛:空。
作品賞析:
【評解】
這首詞以深切的同情,抒寫了淪落于社會下層的歌伎們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向往,以及內心的煩惱與悔恨。上片融情入景,以明媚的春光反襯人物的厭倦與煩惱情緒。下片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反映歌伎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這首詞是柳永俚詞的代表作之一。
全詞運用通俗的語言,不加雕飾,把人物的生活情態(tài)與心理活動,刻畫得細致入微,頗能體現柳詞的特色。
【集評】
張燕瑾《唐宋詞賞析》:柳永的身世處境,使他對處于社會下層的妓女的生活,有著很深的了解,對她們的思想感情也有著很深的了解。
因而,詞里刻畫的許多婦女形象栩栩如生,描繪她們的心理活動,顯得格外生動、真切!抖L波》就是一首描寫很成功的以婦女為主人公的詞。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這首詞的語言生動地體現出柳永“俚詞”的特點。柳永
在語言上的“俚”和他“變舊聲,作新聲”,制作了大量的慢詞一樣,是他在詞的發(fā)展上作出的貢獻。
這首詞以代言體的形式,為不幸的歌妓似訴內心的痛苦,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歌妓的深憐痛惜,這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封建社會是不為正統(tǒng)文人所認同的。相傳柳永曾去拜訪晏殊,晏殊就以這首詞中“針線閑拈伴伊坐”相戲,足見兩者藝術趣味之迥異。
這首《定風波》表現的是被情人拋棄者的一腔閨怨。詞從春來寫起;“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弊詮拇禾旎貋碇,他卻一直杳無音訊。因此,桃紅柳綠,盡變?yōu)閭挠|目之色,即“慘綠愁紅”;一顆芳心,整日價竟無處可以安放。“是事可可”意思是事事都平淡乏味。盡管窗外已是紅日高照、韶景如畫,可她卻只管懶壓繡被、不思起床。
“日上花梢,鶯穿柳帶”之美景反襯出“猶壓香衾臥”的慘愁。長久以來不事打扮、不加保養(yǎng),相思的苦惱,已弄得她形容憔悴,“暖酥”皮膚為之消損,“膩云”頭發(fā)為之蓬松,可她卻絲毫不想稍作梳理,只是憤憤然地喃喃自語:“無可奈何!恨薄情郎一去,音書無個!苯酉聛,詞人讓這位抒情女主人公站出來直抒胸臆:早知這樣,真應該當初就把他留在身旁。在我倆那間書房兼閨房的一室之中,他自鋪紙寫字、念他的功課,我則手拈著針線,閑來陪他說話,這種樂趣該有多濃、多美,那就不會象現在這樣,一天天地把青春年少的光陰白白地虛度!詞的上闋重在以景襯情,描寫人物的外在表現。下闋則深入到理想情趣。主人公的理想就是讓心上人安安穩(wěn)穩(wěn)地吟詩誦書,自己在一旁溫存相伴,過一份靜謐、溫馨的正常人的生活。然而現實卻是冷酸無情的,多少個被情郎拋棄的青年女子在無邊的苦海中虛度著大好的青春年華。柳永在這首詞中代她們發(fā)出了心中的呼聲:“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從思想上看,這首詞明顯帶有市民意識。市民階層是伴隨著商業(yè)經濟的發(fā)展而壯大起來的一支新興力量。它較少封建思想的羈縻,也比較敢于反抗封建禮教的壓迫。在“男女授授不親”的封建時代,它表現出一種新的思想面貌,反映在文人詞里,就形成了《定風波》中這位女性的聲口:“鎮(zhèn)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在她看來,青春年少,男恩女愛,才是人間最可寶貴的,至于什么功名富貴、仕途經濟,統(tǒng)統(tǒng)都是可有可無的。這里所顯露出來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愿望,在晏殊等正統(tǒng)士大夫文人看來,自然是“俗不可耐”和“離經叛道”的,但是其中卻顯露了某些新的時代契機。
對于當時的市民群眾來說,也唯有這種毫不掩飾的熱切戀情,才是他們倍感親切的東西。因而,這種既帶有些俗氣卻又十分真誠的感情內容的詞作雖得不到正統(tǒng)文人的認同,卻能在市井間不徑而走,以至達到凡有井水飲處皆能誦歌的地齒。
從藝術上看,這首詞是對傳統(tǒng)詞風的一種俗化。在柳永以前,詞壇基本是小令的天下,它要求含蓄、文雅。到了柳永,他創(chuàng)制了大量的慢詞長調,鋪敘展衍,備足無余。柳詞所寫的一對青年男女,實際上是屬于市民階層中的“才子佳人”,是功名未就的柳永自己和他在青樓中的戀人的化身。所以,為了要表現這樣的生活和心態(tài),柳詞就采用一種從俗的風格和從俗的語言。為表現一位青樓歌女的情感,這首詞就采用了民間詞所常用的代言體寫法和任情放露的風格,以及那種似雅而實俗的語言。詞的上片,用富有刺激性的字面,例如“慘綠愁紅”,盡情地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再用濃艷的詞筆,如“暖酥消,膩云亸”之類,描繪了人物的外貌形態(tài);接下來便直接點明她那無聊寂寞的心境即“終日厭厭”。以下直到下片終結,則轉入第一人稱的自述。那一連串的快語快談,那一疊疊的綺語、癡語,其中又夾著許多口語、俚語,就把這個人物的心理寫得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她那香艷而放肆的神態(tài),真摯而發(fā)露的`情思,使人讀后如聞其聲,如見其形。綜觀全詞,不難看出柳永的這首詞典型地體現了市民價層那種“以真為美”、“以俗為美”的文學趣味。它不講求含蓄、文雅,只求暢快淋漓、一瀉無余地發(fā)泄和表露自己的真實情感。
柳永的這種文學追求和他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宦場失意后落魄文人和知書識文的風塵女子極易產生共鳴,這首詞就是這種共鳴的產物。難怪元曲大家關漢卿會據此把柳詞擺上舞臺,用另一種方式傳唱這種非正統(tǒng)的精神。
這首詞是柳永俚詞的代表之作。詞人在詞中細膩地描寫了一位獨守空閨的少婦那百無聊賴以及思念怨恨的矛盾心情。這首詞為表現不幸的歌妓似訴內心的痛苦,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歌妓的深憐痛惜。
詞從春來寫起:“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弊詮拇禾旎貋碇,詩人卻一直杳無音訊。因此,桃紅柳綠,盡變?yōu)閭挠|目之色,即“慘綠愁紅”;一顆芳心,整日價竟無處可以安放。盡管窗外已是紅日高照、韶景如畫,可她卻只管懶壓繡被、不思起床!叭丈匣ㄉ,鶯穿柳帶”之美景反襯出“猶壓香衾臥”的慘愁。長久以來不事打扮、不加保養(yǎng),相思的苦惱,已弄得她形容憔悴,“暖酥”皮膚為之消損,“膩云”頭發(fā)為之蓬松,可她卻絲毫不想稍作梳理,只是憤憤然地喃喃自語:“無可奈何!恨薄情郎一去,音書無個!苯酉聛,詞人讓這位抒情女主人公站出來直抒胸臆。
詞的上闋重以景襯情,描寫人物的外表現。下闋則深入到理想情趣。寫內心的悔恨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頭三句,點明“悔”字,反映出這位少婦的悔恨之情。繼之,又用“鎖”字與此相襯,烘托出感情的真摯、熱烈與性格的潑辣。
詞的下闋則是對理想中的愛情生活的設想和追求。他們坐在窗明幾凈的書房里吟詩作賦,互相學習,終日形影不離。然而現實卻是冷酸無情的,多少個被情郎拋棄的青年女子無邊的苦海中虛度著大好的青春年華。柳永代她們發(fā)出了心中的呼聲:“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苯Y尾三句明確責示對青春的珍惜和對生活的熱愛。主人公的理想就是讓心上人安安穩(wěn)穩(wěn)地吟詩誦書,自己一旁溫存相伴,過一份靜謐、溫馨的正常人的生活。
全詩不僅吸取了民歌的特點,保留了民間詞的風味,而且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作者沒有采取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也不運用客觀的具體形象來比喻和暗示自己愛情的熾烈與堅貞,而是采取感情的直接抒寫和詠嘆。詞中,感情的奔放熱烈?guī)в幸环N赤裸無遺的色彩,明顯地具有一種大眾性。
柳永全文及原著賞析 5
[宋]柳永
花發(fā)西園,草薰南陌,韶光明媚,乍睛輕暖清明后。
水嬉舟動,禊飲筵開,銀塘似染,金堤如繡。
是處王孫,幾多游妓,往往攜纖手。
遣離人、對嘉景,觸目傷情,盡成感舊。
別久。
帝城當日,蘭堂夜燭,百萬呼盧,畫閣春風,十千沽酒。
未省、宴處能忘管弦,醉里不尋花柳。
豈知秦樓,玉簫聲斷,前事難重偶。
空遺恨,望仙鄉(xiāng),一餉消凝,淚沾襟袖。
注釋:
【1】西園:宋時汴京城中一處園林。具體不詳。宋代畫家李伯時繪有《西園雅集圖》,原圖已失,元代趙孟頰有臨摹,其下虞集跋語稱:“西園者,宋駙馬都尉王詵晉卿延東坡諸名士燕游之所也……燕集歲月無所考,西園亦莫究所在。即圖而觀之,云林泉石,悔然勝處也!
【2】禊( xì)飲筵:祓(fú)禊之后的宴筵。舊俗于水旁灌濯以祓除妖邪,上巳為春禊,后定三月三日為禊辰,禊后之宴為禊飲宴。
【3】銀塘:波光粼粼的池塘。
【4】金堤:堤堰的美稱。
【5】是處:到處,處處。
【6】遣:使,令。
【7】帝城當日:當日帝城之倒置。帝城,京城。
【8】呼盧:一種賭博游戲,擲骰游戲時大聲呼“盧”。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古者烏曹氏作博,以五木為子,有梟、盧、雉、犢、塞為勝負之采。博頭有刻梟形者為最勝。盧次之,雉、犢又次之,塞為下!
【9】十千沽酒:以重金買酒豪飲。唐李白《將進酒》:“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10】花柳:花街柳巷之省,指妓女聚集之處所。
【11】“豈知”二句:用蕭史弄玉夫婦仙去典。《列仙傳》載,春秋時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嫁之。一夕,夫婦于樓臺吹簫引來鳳凰,載二人仙去。蕭史夫婦所居之樓即稱秦樓。此處指遠離閨中女子,難通消息。
【12】仙鄉(xiāng):仙界,神仙所居之處。
【13】一餉:一晌。
【14】消凝:凝佇感傷的樣子。
作品賞析:
柳詞多寫春色,卻每每同中有異。“花發(fā)西園,草薰南陌”,起句即從視覺與嗅覺上透出濃郁的春之律動與春之氣息。
上片由春景的描繪轉入傷懷感舊,為下片的遙想與消魂造足了蓄勢。章法自在井然,句法亦渾成有序。環(huán)顧他人攜手踏青,反視自家只身面對春景,孤凄寂寞,更添出無限傷感,的是“良辰美景虛設,賞心樂事何得”?熱鬧的禊宴,以及銀塘、金堤,愈襯托了人的孤獨與悵惘,是以樂景寫哀情也。
下片多寫回憶!爱斎铡鼻闈鈺r,光景歷歷在目;“前事”已矣,舊夢不再。能不令人悲從中來,“淚沾襟袖”?下片的“未省”二句當是問句!柏M知”二句,巧用弄玉、蕭史事,又以“仙鄉(xiāng)”與之呼應,亦是“活法”。全篇寫得哀怨凄楚。雖是戀闕懷人之舊題,卻能翻出新意,景與情之反襯,運用得亦自然妥貼,景語清空,情語凝深,且能渾化無跡,總于怨悱之旨。最值得注意的是,柳永與歌妓之間的那份真摯而懇切的情感,似已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自然情欲,已升華到一種較高的`精神境界,不可再以“輕薄”斥之了。柳永的這樣一種情愫,巳開宋金元文人與歌妓(戲曲演員)平等相愛之先河。讀讀元人盧摯、關漢卿等與女演員來簾秀之間的贈答曲,依稀可見這種人道主義思潮的來龍去脈;蛟S,這與柳永仕途蹭蹬、久滯不售的經歷有著某種聯系。
柳永全文及原著賞析 6
[宋]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釋:
【1】蝶戀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鵲踏枝”“鳳棲梧”!稑氛录贰稄堊右霸~》并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2】佇(zhù)倚危樓:長時間倚靠在高樓的欄桿上。佇,長時間站立。危樓,高樓。
【3】望極:極目遠望。
【4】黯(àn)黯:神情沮喪,情緒低落。
【5】生天際:從遙遠無邊的天際升起。
【6】煙光:飄忽繚繞的云靄霧氣。
【7】會:理解。
【8】闌:同“欄”。
【9】擬把:打算。
【10】疏狂:狂放不羈。
【11】強(qiǎng)樂:勉強歡笑。強,勉強。
【12】衣帶漸寬:指人逐漸消瘦。語本《古詩十九首》:“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13】消得:值得。
作品賞析:
[1]此詞原為唐教坊曲,調名取義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句。又名《鵲踏枝》、《鳳棲梧》等。雙調,六十字,仄韻。
[2]危樓:高樓。
[3]黯黯:迷蒙不明。
[4]擬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時宜。
[5]對酒當歌:語出曹操《短歌行》。當:與“對”意同。
[6]強:勉強。強樂:強顏歡笑。
[7]衣帶漸寬:指人逐漸消瘦。語本《古詩》:“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遠。“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按撼睢,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于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fā)。
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嘆!盁o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
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蕩,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愿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zhí)著的態(tài)度,詞境也因此得以升華。
賀裳《皺水軒詞筌》認為韋莊《思帝鄉(xiāng)》中的“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疑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諸句,是“作決絕語而妙”者;而此詞的末二句乃本乎韋詞,不過“氣加婉矣”。其實,馮延已《鵲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鏡里不辭朱顏瘦”,雖然語較頹唐,亦屬其類。后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大概正是柳永的這兩句詞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zhí)著態(tài)度。
【集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上片寫境,下片抒情!皝幸小比,寫遠望愁生。
“草色”兩句,實寫所見冷落景象與傷高念遠之意。換頭深婉!皵M把”句,與“衣帶”兩句,更柔厚。與“不辭鏡里朱顏瘦”語,同合風人之旨。
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為第二境。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長守尾生抱柱之信,拼減沈郎腰帶之圍,真情至語。
這首詞采用“曲徑通幽”的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巧妙地把飄泊異鄉(xiāng)的落魄感受,同懷戀意中人的纏綿情思融為一體。
“佇倚危樓風細細”。說登樓引起了“春愁”。全詞只此一句敘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象一幅剪紙那樣突現出來了!帮L細細”,帶寫一筆景物,為這幅剪影添加了一點背景,使畫面立刻活躍起來了。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極目天涯,一種黯然魂銷的“春愁”油然而生!按撼睢保贮c明了時令。對這“愁”的具體內容,詞人只說“生天際”,可見是天際的什么景物觸動了他的愁懷。從下一句“草色煙光”來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盡還生,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愁恨的聯綿無盡。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經倦游思歸,也表示自己懷念親愛的人。那天際的春草,所牽動的詞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種呢?詞人卻到此為止,不再多說了。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寫主人公的孤單凄涼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寫點明時間,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在樓頭眺望,時已黃昏還不忍離去!安萆珶煿狻睂懘禾炀吧珮O為生動逼真。春草,鋪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陽的余輝下,閃爍著一層迷蒙的如煙似霧的光色。一種極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殘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層感傷的色彩,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調!盁o言誰會憑闌意”,因為沒有人理解他登高遠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無言。有“春愁”又無可訴說,這雖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內容,卻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沒有說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卻又掉轉筆墨,埋怨起別人不理解他的心情來了。
作者把筆宕開,寫他如何苦中求樂!俺睢保匀皇峭纯嗟,那還是把它忘卻,自尋開心吧!“擬把疏狂圖一醉”,寫他的打算。他已經深深體會到了“春愁”的深沉,單靠自身的力量是難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澆愁。詞人說得很清楚,目的是“圖一醉”。為了追求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跡,只要醉了就行。不僅要痛飲,還要“對酒當歌”,借放聲高歌來抒發(fā)他的愁懷。但結果卻是“強樂還無味”,他并沒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歡樂而“無味”,更說明“春愁”的纏綿執(zhí)著。至此,作者才透露這種“春愁”是一種堅貞不渝的感情。他的滿懷愁緒之所以揮之下去,正是因為他不僅不想擺脫這“春愁”的糾纏,甚至心甘情愿為“春愁”所折磨,即使?jié)u漸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決不后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語破的:詞人的所謂“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這首詞妙在緊拓“春愁”即“相思”,卻又遲遲不肯說破,只是從字里行間向讀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寫到了,卻又煞住,掉轉筆墨,如此影影綽綽,撲朔迷離,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詞在相思感情達到高潮的時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蕩,感染力更強了。
柳永全文及原著賞析 7
[宋]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
凄然。望江關。飛云黯淡夕陽間。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
遠道迢遞,行人凄楚,倦聽隴水潺湲。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
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凈,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
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
帝里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迅景如梭,舊游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長縈絆。
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稍覺輕寒。漸鳴咽、畫角數聲殘。對閑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
作品賞析:
《戚氏》調是柳永創(chuàng)立的長調慢詞,全詞二百一十二字,是長調中最長的體制之一。通篇音律諧協(xié),句法活潑,平仄韻位錯落有致。共分為三片,上片寫夕陽西下時,中片寫入夜時分,下片寫從深夜到拂曉,都圍僥一個獨宿旅寓的行人,寫他在這三段時間內的所見、所思和所感。
上片描寫的是微雨剛過、夕陽西下時的情景。“晚秋”二字點出了時令是在九月。詞先從近景寫起:秋雨梧桐,西風寒菊,點綴著荒寂的驛館!笆捠琛币姷没ㄖ驓!傲懵洹闭f明花正黃落!叭菤垷煛,一字一層!盁煛倍弧皻垺保姵鑫嗑盏蛄、無復煙籠靄密的生氣!皻垺倍弧叭恰,則見出其勉為弄姿搖曳枝頭的眷戀之情,益發(fā)令人憐惜。傳神就在一個“惹”字。“凄然”以下寫遠景。“夕陽閑”的“閑”字下得好,對比強烈,是移情的手法!熬肼牎币韵,轉寫所聞:一個“應”字更把蟬鳴、蛩響彼此呼應的秋聲寫活了。這里,“蟬鳴”與“蛩響”彼此相應,實際上與作者內心的`凄涼之感相共鳴,這是一種融情于景的手法。
中片從日斜到日暮,再至更闌,風清露冷,天氣漸變,人聲悄然,至此深入一層,刻畫此地此時的心理狀態(tài)。月明夜靜,一身孤旅,清宵獨坐,怎能不勾起抑郁的情思來呢?“長空凈,絳河清淺,皓月蟬娟”,但見長空云凈,銀河清淺,明月光輝,怎不讓人“思綿綿”呢?“夜永對景那堪”,六字為句,“屈指”以下轉入憶舊,純乎寫情。以虛襯實,放筆直書,情真意厚、流轉自如。
下片“帝里”六句,寫狂放不羈的少年生活,具體地補足了“暗想”的內容。仍用虛筆,與上片密銜細接!皠e來迅景如梭”一句轉寫實景。詞筆虛實相間,騰挪有致。以向日的歡娛,襯出如今的落寞,煙村水驛,無限凄涼。經過一番鋪墊與蓄勢,然后引出了“念利名憔悴長縈絆”一句。為什么要拋親別友,孤旅天涯,受這份煎熬呢?不正是被區(qū)區(qū)的名利所羈絆么?往事縈迴,使他數遍更籌,聽殘畫角,終夕難眠。結拍“停燈向曉,抱影無眠”為一篇詞眼,寫盡了伶仃孤處的滋味,傳神地勾畫出一個獨倚虛窗、形影相伴的天涯倦客形象。
這首詞將羈旅情愁、身世之感寫得淋漓盡至,入木三分,是柳永的名作之一。同時代的王灼在其所著的《碧雞漫志》中轉引過“《離騷》寂寞千年后,《戚氏》凄涼一曲終”的贊語。拿《戚氏》和《離騷》相比,說明說它聲情并茂、凄怨感人,堪稱一曲曠世的凄涼之歌。
- 相關推薦
【柳永全文及原著賞析】相關文章:
李商隱全文原著賞析06-22
辛棄疾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11-01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15篇07-27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15篇)07-27
日暮唐杜甫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06-27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合集15篇07-27
月(唐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8-10
浣溪沙宋·晏幾道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11-09
柳永的《蝶戀花》全文精選09-24
郊行(宋 王安石)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