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吳承恩。主要講述唐僧和三個徒弟千辛萬苦地降妖伏魔、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取得真經(jīng)的故事。下面我們來看看西游記第67回主要內(nèi)容及感想,歡迎閱讀借鑒。
西游記第67回主要內(nèi)容
三藏四眾躲離小西天西行來到七絕山,投宿一老者家中,聽聞此山有妖怪常來吞食村民和活物,僅一條西行的山路也滿山柿果無人敢采,爛柿堆積,無人能過。正說之時,妖風四起戶戶皆藏。悟空立在空中與那妖打起對打,八戒上前幫忙,那妖顯了大蟒之身逃入山中,悟空、八戒前后夾擊,悟空趁機鉆入那怪肚子中將其剖腹。后在眾村民的奉食下,八戒變身老豬魈,清凈了山中爛路,眾人得已西去。
感想:
看來只有無主的妖精,悟空才能收拾的干凈利索。此回算是立下功勞,對八戒有了新認識。八戒平時就喜歡插科打諢,除了恭維唐僧,時不時還給悟空小鞋穿。但遇上使蠻力的事情,遇上臟活累活,他倒不推諉。他雖有些懶惰,愛小便宜,意志也不夠堅定,但干起活來還是任勞任怨。他對唐僧也是俯首帖耳,極為尊重和忠誠的。
看了這一回故事,能讓人們更好地理解佛為什么要度眾生。人為什么必須學佛,學佛到底解決了生活中的哪些問題。這些問題是可以回避的,還是根本上繞不過去的。善道來的人必定會思考人生意義的,假如前世是學過佛的,一聽到佛名字就會心生歡喜的。由于過去生中沒有接觸過善法,因此這一生接觸到的人往往不會接受佛的理念,會認為生活在七情里才叫有人味。學佛好像變得無情無義的,非常消極地對待生活中的樂趣。多數(shù)人認為生活中就這么點樂趣,還要戒除,那活著還有什么意思?還有一些認為貪婪是進步的動力,有人還追求狼的貪婪成性的品德,認為那是有追求。另外,由于唯物主義哲學教育的影響,很多人根本上就不愿接觸佛教,認為那是一種迷信?梢娊逃男Ч呛茱@著的。甚至,還有人說宗教信仰都是精神糧食,消極空虛,不如殺人放火來得現(xiàn)實。眼前的利益,不能錯失良機,要不擇手段地得到它。
這種理論生活的人不怕死者的復仇,甚至根本不相信人死了還會去六道中輪回。往往主張以戰(zhàn)爭來解決問題,好像他自己不迷信,而且更高明。其實,迷信權力和槍炮的人,才是最愚蠢的`人。由于這些人對各種宗教的教義不了解,把一切宗教都歸于一類,更不關心宗教發(fā)展變化的原因。以為人和境界都是在精神作用之外的客觀存在,不理解精神與物質(zhì)是屬于多維層性的真實存在?梢,有些人說信科學,其實是利用科學,科學的結論可以利用的時候,他相信科學。如果科學的現(xiàn)象,或者說客觀的現(xiàn)象,科學還沒有現(xiàn)成的理論解釋的,往往被這類人否定其真實存在,這類人會把科學隔絕于現(xiàn)實而歸于科學常識。甚至還強調(diào)自己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真是彌天大謊?茖W的理論和方法都是從意識心里建立的,而佛法則是超越意識界的覺悟方法。
雖然人們最在乎名利,可以為名利獻身,但是人生中最難放下的不是名利,真正難以放下的是從骨子里帶來的頑固不化的邪知邪見。當然,這個超越了凡夫的能力,換言之,一個頑固執(zhí)著的人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抑或根本上就沒有辦法理解存在這樣的問題。
【西游記第67回主要內(nèi)容及感想】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