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筆觸下所創(chuàng)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huán),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xiàn)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zhì)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jié)正是她自尊的體現(xiàn),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林黛玉首先是個內(nèi)慧外秀的女性,“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首詞中盡現(xiàn)了黛玉迷離、夢幻、病態(tài)、柔弱、動靜交融的美麗和氣質(zhì),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形容詞來綜合形容這樣脫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絕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見!” 林黛玉之美,還表現(xiàn)在她才學(xué)橫溢和濃郁的詩人氣質(zhì)。
林黛玉畢竟是單純天真的少女,她幻想著與賈寶玉的愛情有朝一日獲得統(tǒng)治階級的認可,配上一個合乎封建禮教的形式,成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無所附麗,結(jié)局如何,林黛玉沒有賈寶玉那樣樂觀自信。她擔心著“不知將來如何”,更多的是預(yù)感到這愛情的悲劇結(jié)局。沒有婚姻的愛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將愛情發(fā)展成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脅,也更加顯得無能為力。
事實是確實有一團不祥的烏云籠罩在寶黛愛情上空,而烏云的制作者就是賈府的最高統(tǒng)治者賈母。賈母對她的“心肝”寶玉的配偶的選擇,是長期縈繞于心的重要問題,賈母對此早已關(guān)注,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寶玉的妾的候選人,賈母就選中了晴雯,并把晴雯給了寶玉當丫頭,說:“晴雯那丫頭我看他甚好”,別的丫頭“模樣爽利言談針線多不及他,將來只他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賈母對寶玉的妾尚且這樣用心,對他妻子的要求就更高了,選擇自然更加慎重了。
林黛玉的小心眼兒,尖齒利牙,得罪了周圍好多人,失去了友軍。除了寶玉和貼身丫頭紫鵑之外,賈府上下沒有人關(guān)心她,也沒有誰替她著想。她還處處不饒人,別人不敢說的話,她偏說。如寶玉和襲人的曖昧關(guān)系,大觀園中無人不知,但誰也怕捅破這層紙,只有黛玉敢一語道破,對襲人說:“你說你是丫頭,我只拿你當嫂子待。”她的性格孤傲,如他對王夫人的心腹、怡紅院中的內(nèi)奸,竟一點也不顧忌,直率的驚人。封建蒙昧主義最野蠻的地方,往往對人的個性施以暴虐和殘害,人性發(fā)展加以束縛。在這里,真實的個性存在本身就是叛逆。
曾經(jīng)一度視黛玉為掌上明珠的賈母,在意識到黛玉的心事后,明確表示不能將她許配給寶玉,并在薛林兩人比較后明顯傾向于薛寶釵。王熙鳳在賈母的態(tài)度明朗后,便使出了“偷梁換柱”之計,對寶玉說給他娶林妹妹而實際上給他娶的是薛寶釵!帮L刀霜劍嚴相逼”,林黛玉在絕望中一病不起,臨終前在絕望悲憤之中,焚燒了象征著她與寶玉純潔愛情的詩帕和記載著她心聲的詩稿。
可見黛玉之死,既是社會悲劇,也是性格悲劇。
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蓋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當她的愛情幸福被扼殺時,表現(xiàn)得那樣的勇敢、決絕,她以死向黑暗的社會表示強烈的反抗。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個美麗、柔弱、勇敢、決絕的悲劇形象,便深深銘刻在讀者心中,屹立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
- 再讀《紅樓夢》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再讀《紅樓夢》有感】相關(guān)文章:
再讀《紅樓夢》散文11-08
有心再讀紅樓夢散文07-21
再讀《紅樓夢》有感范本07-23
再讀張愛玲10-05
再讀荀子的《勸學(xué)》06-24
再讀夕陽經(jīng)典散文11-07
再讀荀子的勸學(xué)10-27
關(guān)于再讀你的天涯詩歌09-13
再讀三毛散文05-21
再讀邊城作文(通用46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