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雨寄北》
1、詩的前兩句實寫:思歸的情懷。詩的后兩句虛寫未來歡聚的情景。
2、首句中兩個“期”字連用,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重復使用兩個“期”,一問一答,一揚一抑,表達詩人思念友人,欲得不歸的愁苦。
3、詩中“巴山夜雨”兩次出現,有什么不同?其作用各是什么?藝術效果怎樣?
第一處“夜雨”是對眼前實景的描繪,渲染了凄涼的氣氛。
第二處“夜雨”是想象之筆,突出了重逢后的溫馨快樂。
藝術效果:“巴山夜雨”重復出現,這樣寫時空交錯,回環(huán)往復,纏綿曲折。
4、“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創(chuàng)設了一幅怎樣的情景?從中表達詩人怎樣的心情?
創(chuàng)設了一幅想象將來與友人再次重逢,燭光下一同談論巴山夜雨時的情景。表達詩人思念朋友,渴望團聚的心情。
5、成語“剪燭西窗”源自本詩的哪一句?并說說“剪燭西窗”的含義是什么?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思念朋友,渴望團聚。
6、“漲”字意蘊豐富,請從眼前景,心中情兩個方面作些分析。
“漲”字,富于動態(tài)形象,既寫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現了詩人愁思綿綿的深情。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中“無為”的意思是:不要。詩句表達了詩人樂觀豁達的思想感情。
2、“風煙望五津”的“望”會使人產生怎樣的聯想?“望”的深層含義是什么?
“望”把所在地和赴任地聯系起來,創(chuàng)造出天地遼闊,地域廣遠的意境,表現出詩人視線被風煙所遮,流露出惜別的情感。
含義:望,遠遠地看見。表明作者時刻關注著友人所達的目的地,說明詩人對友人極為關切。
3、簡述你對“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蘊含哲理的理解。
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縮短距離。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對赴任友人的寬慰和勸勉,也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豁達態(tài)度。
5、說說這首詩為什么在古代送別詩中別具一格?
它一洗以往送別詩中傷感低沉的酸楚情調,表現出開朗、樂觀、豪放的情懷,能給朋友以安慰和鼓勵。
三、《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詩的首聯,作者通過“凄涼地”和“棄置身”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渲染,表達出詩人被貶后的憤懣不平。
2、這首詩感情濃郁,但前后基調不同,前四句低沉憤懣,后四句高昂樂觀,前后形成對比。
3、詩的頷聯中借兩個典故,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聞笛賦:表達作者對故鄉(xiāng)親友的懷念和痛悼之情。
爛柯人:暗示被貶時間之久,表達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無限悵惘之情。
4、描述“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句所展現的畫面,并說說你對詩的理解。
描述畫面:大江之上,沉舟之側,千帆兌發(fā);自然中,病樹的前頭,萬木爭春。
情感:作者以“沉舟”“病樹”自喻,表達詩人豁達、樂觀的情懷,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哲理:揭示新陳代謝的自然規(guī)律,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5、作者說“暫憑杯酒長精神”,作者果真是靠“杯酒”長精神嗎?談談你的看法。
不是,意思是在朋友的關懷下,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以此收尾,收到了言盡情未了的藝術效果。
6、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試作簡要分析。
主要表達了作者樂觀,豁達的情懷。作者雖以“凄涼地”“棄置身”“聞笛賦”“料柯人”“沉舟”“病樹”表明內心的凄苦,但更以“千帆過”“萬木春”表現樂觀豁達的情懷。
四、《登飛來峰》
1、這首詩寫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實寫眼前景,又比喻當時的保守勢力。詩中的“最高層”字面指千尋塔的最高層,實指政治上的最高決策者!凹t日”的燦爛圖景,象征詩人的美好前程。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蘊含怎樣的哲理?
這兩句富含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才會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艱難,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負。
五、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詩中景物描寫的詩句是“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其中與“左遷”相聯系的意象是“楊花、子規(guī)”,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理解與同情。
2、詩中的詞語“過五溪”和“到夜郎西”,很好地說明了作者為王昌齡“愁”的原因。
3、詩人擷取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叫這兩種景物加以描寫,作用是什么?
點明季節(jié)、時令。借這兩種特定事物,渲染悲涼的氣氛和心情;表達對朋友被貶的同情,抒發(fā)憂憤之情。
4、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詩人以豐富的想象,用擬人的手法,寄情于景,將月亮人格化,把無情的朋友變成知心人,穿越時空,追隨友人,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同情和關切。
六、《望岳》
1、首聯用設問形式寫出了泰山的什么特點?
總括泰山全貌,突出泰山連綿不斷的特點,烘托泰山雄偉高峻的山勢。
2、泰山之美,是自然形成的,還是人工造就的?從哪句話可以看出?
是自然造就的,從“造化鐘神秀”可以看出來。
3、分析頷聯中的“鐘”“割”的好處?(從煉字角度賞析“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鐘”字,運用擬人手法,將大自然寫得有情有意,好像上蒼將世間靈秀之氣都集中在泰山,突出泰山的神奇秀麗!案睢弊,化靜為動,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
4、談談你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話的理解。
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頂峰,那時那些小山就變得矮小了。
情感是:表達他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哲理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要想攀登人生的頂峰,就一定要有不怕困難,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5、這首詩表現了泰山的什么特點?結合有關詩句具體談談。
神奇秀麗,高大巍峨。
6、詩人望岳時是在泰山上,還是在泰山下?你是根據什么分析出來的?
在泰山下,從題目“望岳”中的“望”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看出。
7、說說最后一聯為什么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這兩句寫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同時也富含哲理,人們常用這兩句詩鼓勵處在困境中的從走出困境。
七、《觀滄!
1、詩中統領全篇的一個字“觀”,詩中描繪實景的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林從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描寫虛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2、詩中“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句寫出了島上景物的生機勃勃的特點。
3、漢樂府是配樂詩,最后一句是配樂時加的,其中“歌以詠志”提示了詩歌抒情的特點。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集中體現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從寫景與表現精神品質兩方面作些分析。
運用夸張、想象的手法,寫出大海包蘊萬千的氣勢,描繪出吞吐日月星辰的壯闊景象;借景抒情,詩人以滄海自比,展示出開闊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負。
5、這首詩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蘊萬千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統一天下的理想。
6、賞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想象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壯闊景象,表現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統一天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敝械摹叭簟弊钟玫煤茫埬阏f說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這是作者的想象之景,體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8、請根據你的閱讀感受,說說本詩的情感基調。
蒼涼慷慨,悲壯激昂。
- 相關推薦
【初一上冊語文期末復習 古詩詞要點】相關文章:
初一上冊語文古詩詞(精選28首)07-26
2024四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期末復習05-07
《離騷》復習要點08-18
離騷復習要點08-05
中考語文古詩詞專題復習資料08-01
《觀潮》復習要點及試題10-19
小學五年級語文期末重點古詩詞復習知識點06-16
初一上冊的語文古詩06-07
初一上冊語文古詩07-09
九年級語文古詩詞復習說課稿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