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歸園田居(其一)》導學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歸園田居其一》導學案 1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對詩歌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欣賞能力和方法,而且初中階段已學過陶淵明的詩歌和散文,粗略了解了陶淵明所生活的時代特點和隱士思想,但學生知識面還不是很開闊,對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對詩歌作出正確的評價,汲取詩歌等古代文學作品的精華,從而對自己的人生形成積極有益的影響和啟示還有一定得難度;對作者甘于貧困而悠然自樂的人生境界還難以真正的理解在這種現(xiàn)狀下,主要盡可能地將學生已有的材料調(diào)動起來,重在對作者思想情感的分析,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多閱讀和思考,少聽一些說教通過他們的閱讀,把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
教學目標:
1、感受作者的隱士情懷,領悟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
2、訓練學生欣賞詩歌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的精神
教學難點:
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講授、課件、討論
教學過程:
一、 導語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向往祥和安寧、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有這樣一位隱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種;有這樣一位耕者,他一生種菊、愛菊,活得像菊花一樣高潔、飄逸 千年已過,我們還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讀那高潔的靈魂同學們,我剛才說的是誰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陶淵明的一首田園詩《歸園田居》其一
二、 作者簡介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東晉田園詩人,潯陽柴桑人后人稱之為“靖節(jié)先生”又自稱作“五柳先生”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他幼年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yè)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東晉末年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盾尖銳,仕途充滿風險,加之政治腐敗,陶淵明對現(xiàn)實很失望他不愿在紛亂黑暗的現(xiàn)實里隨波逐流,曾幾次退離仕途,最后,從彭澤令職位上退隱,這一年他41歲,以后終老農(nóng)村,死后世人稱他為“靖節(jié)先生”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后的生活,表現(xiàn)農(nóng)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
現(xiàn)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歸園田居》《飲酒》等
三、 朗讀課文
四、 文本分析
1、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2、提問:圍繞“歸”我們思考四個問題
(1)從何而歸、(2)為何而歸、(3)歸向何處、(4)歸去如何
(1)從何而歸
明確:“塵網(wǎng)”、“樊籠”
追問:“塵網(wǎng)”、“樊籠”比喻什么?
明確:官場生活(“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
追問: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用上“塵網(wǎng)”一詞,足見他對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
(2)為何歸來?
明確:
A、性本愛丘山(本性)
追問: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要出仕?
明確:“誤落塵網(wǎng)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養(yǎng)家糊口,大濟蒼生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yè),要實現(xiàn)政治理想,只能當官,走仕途但是,當時的東晉政治腐敗,社會動亂,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tǒng)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奪利,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xiàn)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淵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
B、守拙歸園田
提問:怎樣理解“守拙這個詞”
明確:反對機巧圓滑,反對官場生活中的八面玲瓏、爾虞我詐,怕自己受到官場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而失其本心,官場是個是非之地,沒有那種當官的本領,很難往上爬這樣,一個正直清高的人就會感到精神上很壓抑,沒有自由,所以詩人把自己比作“羈鳥”、“池魚”所以“歸園田”是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拓展:“羈絆”、“池魚”
潘岳《秋興賦并序》“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
陶淵明之前在《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一詩時,就曾取潘文中“池魚籠鳥”之意寫了“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
(3)歸向何處
明確:歸向園田
提問:找出描寫田園風光的句子,并且請同學們用富有詩意的語言來描繪這一副圖景
明確:“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空曠的.田園背景下點綴著茅屋,熔注作者自得心情
榆柳覆郁,桃李飄香,自然真情,全在字里行間
炊煙裊裊,彌漫飄渺,勝似仙境,美似神仙
雞鳴狗吠,一副和諧祥和之景象
提問:這幅圖景給大家?guī)硎裁锤杏X?
明確:恬靜、優(yōu)雅、寧靜、和諧、朦朧
提問:為何把這幅圖景渲染得如此之美?
明確:這一切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里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斗、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拓展:“雞鳴”“狗吠”
《老子》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樂府詩集·相和曲·雞鳴》“雞鳴高樹巔,狗吠深宮中蕩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
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4)歸去如何
明確:“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可見作者厭惡官場,熱愛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
(拓展:“虛室”“自然”
虛室:源自《莊子·人間世》“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自然:“自然”一詞是老莊哲學特有的范疇,它不是指與人類社會相對而言的客觀的物質(zhì)性的“自然界”,而是一種狀態(tài),即非人為的、本來如此的、天然而然的)
《歸園田居其一》導學案 2
[教學目標]
1、了解陶淵明的生平及其詩歌的基本特征。
2、學習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3、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追求自由獨立的精神品格。
[教學重點]
1、領悟詩人憎惡官場,熱愛田園,追求自由的思想傾向。
2、背誦全詩。
[教學難點]
學習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教學方法]誦讀式、討論式、啟發(fā)式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地點]高一4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初中時我們學過《桃花源記》,誰能說說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ň懊,景色怡人;人美,熱情好客,淳樸善良;生活美,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人人勞動,豐衣足食,幸福安寧。)
思考:陶淵明為什么要創(chuàng)造這個理想王國?
明確:陶淵明想以這個幸福的世外桃源來寄托自己祈求安定的理想。陶淵明生活的東晉,政局動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渴望有安定的生活環(huán)境,桃花源正是這樣的理想居所。
在上課前,請同學們做兩個選擇題。
1、有兩種人生道路:A?十年寒窗苦讀,金榜題名。?B?過著悠閑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學。
2、如果走入社會,有兩條路:A?做官,有名有利?B?做農(nóng)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滿煩瑣的人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舍去,又不斷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說過,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人的分別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時候該舍,什么時候該得,有的人卻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也曾經(jīng)做過和大家同樣的選擇,但不同的是,他選擇的是做農(nóng)民。而且,他為自己的選擇寫了一系列的.文章!稓w園田居》寫于歸隱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學習陶淵明的舍與得。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潯陽柴桑人,東晉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陶淵明生于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
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28歲以前,由于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于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他29歲到41歲。(重點指出辭去彭澤縣令這件事)第三時期,歸田時期,歸田后20多年,是他創(chuàng)作是豐富的時期。
詩歌特征:
一種是平淡自然、蕭散沖澹。主要指那些田園詩,用語質(zhì)樸自然,清新疏朗,人們常引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可謂是此類代表。另一種是慷慨激昂,豪放有力。主要指那些詠詩擬古之作,用語豪邁剛烈,感情激越。人們對此稱道的《詠荊軻》以及被魯迅稱為“金剛怒目”式的“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讀山海經(jīng)》其十)便屬這一類。
三、整體感知
1、誦讀詩歌
2、背誦指導
(1)從“本性”說起
。2)以“羈鳥”“池魚”起興
(3)田園風光:
一個面——開荒南野際……看——炊煙、村落
兩條直線——方宅、草屋聽——狗吠、雞鳴
前后的點——榆柳、桃李
(4)歸田心情
四、詩題解讀
思考:“歸園田居”的意思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么它的題眼是什么?這個明示信息下還潛藏著哪些隱性的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明確: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五、問題討論
。ㄗ杂烧b讀,思考上面四個問題)
。1)從何而歸?
塵網(wǎng)
樊籠
官場生活—喻情—厭惡悔恨
追問: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分析:“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是作者對自己整個前半生的搖擺、癡迷表示深沉的懺悔!皦m網(wǎng)”足見他對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官場極端厭惡,“三十年”實應為“十三年”夸大了數(shù)字,說明了時間之長,痛苦之深。
《歸園田居其一》導學案 3
教學設想
詩歌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鑒賞詩歌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這節(jié)課旨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學生、教師、文本間的對話,來實現(xiàn)對田園詩的把握。理清由“歸”字折射出的幾個問題: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從而深入體會陶淵明歸隱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陶淵明其人及其文。
2. 正確解讀詩歌意象,把握作品的意境,背誦《歸園田居(其一)》。
過程與方法
1.引導法,教師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引導學生學習。
2. 通過討論,對詩歌意象進行解讀,把握作品的意境。
3.通過反復誦讀,師生共同把握詩人心情的轉變。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體會田園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詩中意象的分析體會詩人歸隱田園的心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家園,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世外桃源”。這個代名詞緣自一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記》,在這篇美文中,作者虛構了一個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和平安寧的社會。那么這么一個美好的理想世界的世界是源自于哪位大家之筆呢?沒錯,就是源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世外桃源的理想世界一經(jīng)陶淵明筆下流出便成了人類文明共有的精神財富。由此可見,陶淵明以及他的作品對后世的影響之深遠,今天,我們就一起再來欣賞他的作品,再次感受陶淵明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文學魅力。
二、知人論世
1、回顧初中所學習過的出自陶淵明筆下的詩文。
(《歸園田居其三》、《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
2、通過圖片猜詩句的形式再次回顧所學詩文進入詩歌情景的學習。
(其三的“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飲酒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桃花源記的“ 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五柳先生傳的“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3、通過資料補充完整的'形式將陶淵明的介紹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jié)先生
東晉時期杰出的的詩人,他的詩情感真實,詩味醇厚,語言清新自然。他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為古典詩歌開辟了新的意境,因此陶淵明被后人稱為田園詩人。(補充)同時陶淵明還有一個稱號,大家知道是什么嗎?(隱逸詩人)一直在官僚與隱士的角色中徘徊,他29歲出仕,不久又回家了,五六年后又出來做官,但時間都不長,直到41歲時,他才擔任彭澤縣令,在任僅八十余天,就辭官歸田,直到63歲去世,再也沒有出來做官了。試問:陶淵明歸隱后真的快樂嗎?今天我們學習他的一首詩——《歸園田居》,一同追尋他的心路歷程。
三、誦讀指導
齊讀,糾字音,指導、提醒把握五言詩的節(jié)奏后再次誦讀。
(拙zhuō、蔭:Уìn)
四、文本解讀
1、疏通字詞(先請學生回答以下加粗、較為難以理解的字詞,老師再做補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適:適應,迎合;韻:氣質(zhì)、本性;羈鳥:籠中鳥;拙:愚拙;蔭:遮蓋;曖曖:昏暗、模糊;依依:輕柔緩慢地上升;墟:村落;自然:既可理解為自然界又可理解為田園生活)
2、解題
俗話說:眉目傳情。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好比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它往往能傳達或者暗示許多有效信息。從題目當中我們看出此詩的詩眼是什么?明確:“歸”
3、由題目可知“歸”字是詩眼,是明示的條件,但“歸”字之下還有許多暗含條件,而這些暗含條件向我們展示出了下面四個問題:
“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
問題:從何而歸?
明確:從塵網(wǎng)中歸,塵網(wǎng)指官場,污濁、混濁的官場。
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此處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塵網(wǎng)與官場中有什么相似的特點?
明確:比較束縛。(對人的本性具有約束作用)
詩句中還有其他詞可以反映他從官場中歸來的嗎?
明確:樊籠。
從這兩個比喻句中可看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詩人將官場說成“塵網(wǎng)”、“樊籠”,反映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問題:“為何而歸”?
明確: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由于官場的黑暗,無自由)
(小結:作者直接表明自己的本性的同時用羈鳥、池魚指代自己,說明由于官場的黑暗、污濁、腐敗使得自己失去了自由的本性,無法實現(xiàn)抱負,作者歸隱田園為獨善其身。)
作者在官場當中失去了自己的自由和本性,所以使得作者對怎么樣的生活?田園生活
作者向往的田園生活是怎樣的?作者歸向了何處?歸去如何?大家相互討論下,找出描寫歸后生活情境的句子并加以賞析(意象、手法、情感等)。
明確:歸向園田,詩人歸隱后是快樂自足的。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學生自由發(fā)揮)
藝術手法:遠近結合 以動襯靜 白描 情景交融
幻燈片顯示:
愛丘山 所見: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遠人村、墟里煙 由近及遠
歸園田 所聞:狗吠、雞鳴 白描
以動襯靜
落塵網(wǎng) 所感:無塵雜、有余閑
情景交融
樊籠→自然
總結:全詩以追悔始,以慶幸終,追悔自己“誤落塵網(wǎng)”,“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田園”“復得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的表達了對山林隱居生活的怡然陶醉之情。
4、拓展探究
問題預設:有人說陶淵明的歸隱是志趣高潔、潔身自好的,也有人認為他的歸隱是消極避世。你怎樣看待陶淵明的隱逸道路?假如你是陶淵明,你會怎么選擇呢?
總結:
學習陶淵明對于今時今日的人們能來說我覺得最大的意義不在于他的選擇,而在于他的舍棄,他選擇了歸隱,也就舍棄了名利;選擇了歸隱,也就舍棄了富貴;他能在渾濁的現(xiàn)實中追求自己的原則;能在一塵不染的現(xiàn)實里關照自己的本性;能夠“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能夠“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這一點,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是需要足夠的勇氣,足夠對自己的真實,足夠獨立思考的精神,足夠獨立人格的支撐才能夠做到的。所以,無論時代怎么改變,世事怎么變遷,陶淵明和他文如其人的淳樸詩作都不會褪色,他一直是并永遠是永恒的經(jīng)典。
5、布置作業(yè)
1.默寫《歸園田居(其一)》。
2、以你們聰明及日常的積累為畫筆,豐富的想象為顏料將詩句中美好的田園風光描繪出來
附: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情 由近及遠
仕——隱 景 以動襯靜
巧——拙 交 (動靜結合)
融 白描
《歸園田居其一》導學案 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攀熘髡呒捌溆绊憽
、屏私忤b賞古典詩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領。
能力目標:
訓練通過揣摩語言、想象畫面與體味情感來鑒賞古典詩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過程目標:
通過學生對詩歌的審美領悟,繪畫出詩歌的詩意圖,由此促進學生與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
方法目標:以引導為主,學生體驗為輔,引導學生體驗詩歌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詩歌的鑒賞分析,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從而加深學生的'文化積累,領悟詩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時要逐步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詩中形象及描寫手法的分析來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流程:
導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語→體味意境→總結規(guī)律→擴展練習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考勤
二、導入:師:初中學過《桃花源記》,誰能說說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ㄉ咦彀松啵
生:景色怡人。
生:人人勞動,人人平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
生:自給自足,豐衣足食。
生:與世隔絕,幸?鞓。
生:熱情好客,淳樸。
同學們,還記得在你們初中時學過一篇散文,其中,詩人為人們虛構了一個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的“世外桃源”,那篇詩歌是什么,作者是誰,還記得嗎?(《桃花園記》,陶淵明),詩人寄托了自己的xx理想,同時也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那么今天,我們又將學習他的田園詩作的代表作品——《歸園田記》。那么這篇詩歌跟《桃花源記》一樣?又是要反映什么呢,還是純粹的寫作者要歸田當農(nóng)夫的單純愿望呢?
三、簡介作者:
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末年的偉大詩人,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他幼年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yè)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東晉時期是一個高壓的時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陶淵明對現(xiàn)實很失望。因此,他不愿在紛亂黑暗的現(xiàn)實里隨波逐流,曾幾次退離仕途,最后,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后終老農(nóng)村,死后世人稱他為“靖節(jié)先生”,他還有一個稱號叫“五柳先生”,緣由是他家門前有五棵柳樹。
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nèi)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而田園詩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fā)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
四、整體感知
1、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全班學生一起來朗讀,解決生字詞,并且參看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重讀“返”、“曖”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寫錯)
韻 yun指人們的氣質(zhì)性情的素養(yǎng)
羈 ji拘束
拙 zhuo①笨:手笨、勤能補拙②謙詞:稱自己的文章、見解:拙見
蔭 yin沒有日光,又涼又潮濕
噯ai日光昏暗,模糊
顛dian高而直立的東西的頂
樊fan籬笆指受束縛而不自由的境地
2、同學們,先來看一下這篇詩歌的題目,俗話說:眉目傳情。那么,“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是“歸”還是“居”?
。鞔_: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
3、掃清了生字詞,疏通了詩歌的大意,既然“歸”字是文章的核心,作者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田園生活,那么作者從哪里返回?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思考作者:⑴從何而歸;⑵為何而歸;⑶歸向何處;⑷歸去如何。
4、朗讀課文,尋找相關信息:
《歸園田居其一》導學案 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重點字詞,了解陶淵明其人其詩文。
2、能力與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品田園之美,悟本性之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領悟詩人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
[教學重點]
品味陶詩的語言
[教學難點]
領會詩中“拙”字的實質(zhì)內(nèi)涵
[教學方法]
朗讀、品讀、小組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在《桃花源記》里,武陵人一睹了桃花源優(yōu)美的景象。這里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這里良田美池,雞犬相聞,民風淳樸......一派和平與安寧的景象。試想一下,如果你就是武陵人,你從桃花源出來你會干什么?
。A設)生:課文上說他又回去找,可是沒有找到;他會帶上自己的家人逃離到這個地方;他會按照那樣一個桃花源再建一個世外桃源。
師:其實陶淵明與他一樣,也想建立一個自己的桃花源。建在哪里?
生:歸田園建。
追問:今天我們就一同來看看他自建的桃花源,但它不叫桃花源,它叫什么?
生:田園
追問:今天我們就一同步入他的《歸園田居》,一起去看一看、玩一玩、品一品。
[感知文本]
一、朗讀文本
。ㄒ唬┱埻瑢W們自由地朗讀文本,勾畫出不認識的字。
。ǘ┙處熓痉独首x,學生掃除文字讀音障礙。
。ㄈ┱垖W生齊讀文本。
過渡:文章和詩歌的標題就好比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信息。
二、理清文章思路:
從標題來看,給我們傳達了哪些基本信息?
明確:歸田園居
追問:從這標題來看,我們應著重抓哪個字?歸。下面就讓我們圍繞“歸”字來理清文章的思路。那么作者歸在哪里?
明確:歸到田園;也就是告訴了我們他的歸之所(板書)
過渡:歸之所是哪幾句,同學們一起齊讀出來。
追問:除了講歸之所還講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看詩歌內(nèi)容的前6句講的是什么?)
明確:歸之因
追問:那么除了剛才所歸納的:歸之所歸之因,還寫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一起來齊讀最后兩句:“戶庭無塵雜......返自然”
明確:歸之情(趣)
追問:哪個字更好?“趣”字我覺得更好,情:只是當時的一種心情,而“趣”字把作者那種(在田園生活里)樂在其中的感覺表達了出來,并且作者回歸到田園也是他人生的一種趣味、一種情趣。
板書:明確:(1—6)歸因;(7—16)歸所;(17—20)歸趣。
過渡:理清了文脈,下面就讓老師引領大家一起來了解詩人的歸之因。
[品讀文本]
一、了解“歸因”:
問:哪些詩句體現(xiàn)了歸因?
明確:前6句。
二、品讀關鍵詞
提問:詩歌前6句中哪些字詞表現(xiàn)了詩人辭官歸隱的原因?
三、品讀概括句:
。ㄒ唬吧贌o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追問:“俗”是什么意思?“無適俗”是什么意思?
明確:“俗”:世俗:為名為利,爭名奪利;汲汲于富貴,汲汲于名利!疤煜轮,熙熙壤壤;為利而來,為利而往。”《史記》意思是說天下人為了利益而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盁o適俗”:不能、不會迎合世俗,保留自己的真性情。
小結:這兩句就是告訴我們陶淵明不僅本性真,品性高,而且十分向往田園生活。
。ǘ罢`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追問:這兩句詩我們應該抓哪兩個詞?為什么?
明確:“誤”“三十年”
追問:表明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明確:對官場的厭惡,一個“誤”字,說明作者悔恨之情;三十年用夸張的說法,表明時間之長,悔恨之深。
過渡:作者運用了一個比較貼切的比喻,將自己對官場的厭惡表達了出來。
。ㄈ傲b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追問:“羈鳥”是什么鳥?池魚又是怎么樣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沒有自由,受到束縛。
追問:詩人用一個“戀”一個“思”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明確:正是作者向往田園自由、厭惡官場束縛,所以在這里把作者急切想要回歸園田的心情表達了出來。
過渡:然而最具吸引力的還是其中的歸之所,下面我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賞析。
二、品味“歸所”:(小組討論)
(一)本首詩歌選取了田園的哪些意象?
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煙、狗(吠)、雞(鳴)
(二)單看這一個一個獨立的意象美嗎?
明確:不美!
追問:對,這不過是農(nóng)村的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那為什么在陶淵明的眼里,一切平凡的事物都顯得那樣美好?
追問:正所謂:境由心生,詩人本人是性本愛丘山,一直向往、神往田園生活,所以,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之色彩。
。ㄈ┻@些意象都有什么樣的特征?品讀景物所蘊含的美。
下面我就將咱們班分為四大組,一起來品味意象的特征,去發(fā)現(xiàn)景物所蘊含的美。
1、方宅、草屋:住處空闊寬松。房屋雖簡陋,好在數(shù)量較多,不但夠自家人居住,就算有客人來,也寬松有余。
2、榆柳、桃李:環(huán)境清幽美麗(春日繁花似錦,繽紛絢麗:夏日綠陰匝地,郁郁青青)
3、遠村、炊煙:氣氛安詳柔和(渺渺村莊,裊裊炊煙,朦朧迷茫,似幻似真)
4、狗吠、雞鳴:生活寧靜和平(能聽到深巷中的狗吠聲,可見鄉(xiāng)村的寧靜;雞在桑樹顛得意地鳴叫,可知生活的安定和平!肮贩碗u鳴”還給田園生活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小結:孤立地看這些景物雖然平常,但當它們組合在一起后便活靈活現(xiàn)地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寧靜平和、淳樸自然、美不勝收的田園畫卷。
過渡:然而詩人歸后的.心情怎么樣呢?我們一起齊讀最后四句詩。
三、感悟“歸趣”:
詩人歸后的心情怎么樣呢?(“戶庭無塵…反自然”)
明確:擺脫官場生活那種自由自在、輕松愉悅的心情。感受到了田園生活的閑適恬淡、寧靜幽美、自由自在。
[拓展延伸]
一、探究“拙”字的文字意蘊
過渡:同學們我們在桃花源里走了一圈,我們暢游了桃源的一切美景,可是老師就有一個疑惑,詩人如此向往的地方,他卻說守拙歸園田!白尽笔鞘裁匆馑迹
明確:拙有兩個義項,一個是“笨”;一個是自謙之詞。
追問:陶淵明真的笨嗎?不是,是自謙之說法,正所謂:大智若愚。
追問:我們怎么來理解文中的這個“拙”字?
明確:作者這個“拙”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①從作者自身這個角度來說,他覺得自己“拙”在什么地方?(提示:拙事,拙景(所追求的田園生活是一種笨拙的人生追求)),②從世俗的觀念這個角度來談“拙”
明確:①A:“拙事”:詩人曾因謀生糊口之需和“大濟蒼生”之志而誤入官場,如今感到悔恨交集。B:“拙景”:詩人追求的事物都是鄉(xiāng)村常見的普普通通的景物,如草屋、方宅…然而在作者眼里越是簡單的事物,他反而越是滿足,從而越是感到快樂與幸福。②在封建時代,世俗之人大都以做官為榮,以做官為利,而陶淵明卻“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他有著不同于流俗的氣質(zhì)情操,認為自己的本性無法與官場調(diào)和,所以作者毅然地選擇了一條與世俗追名逐利、士優(yōu)而仕的觀念相違背的道路。選擇回歸閑適恬淡、寧靜幽美、自由自在田園生活的,堅守本性的真我。③處在一個權力之爭劇烈的社會里,正人君子是難以自處,如何不同流合污,就會被制度湮滅;在世人皆醉的時代,陶淵明無力回天,面對污濁的現(xiàn)實,也不愿自己的心為行役,詩人最終選擇走一條潔身守志的道路。
小結:陶淵明所堅守的“拙”,正所謂:“世人以之為拙,我卻以之為真”是他堅守本性的真我,守住自己人格的獨立和自由,更是堅守自己精神、心靈的棲息地,尋求自我的精神家園。從而徹底遠離官場,通過淡泊寧靜的田園生活讓自己的心靈、精神有了依靠,以至于不讓自己的心迷茫而喪失自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士大夫不能實現(xiàn)兼濟天下抱負的時候,也許“窮則獨善其身”便是他最好的歸宿。
二、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仿寫句子)
追問:那么什么是精神家園呢?
明確:“精神家園”我想應該就是理想的生活,力量的源泉,心靈的棲息地。
追問:那么同學們你們想要構建一個什么樣的精神家園呢?
提示:①同學們可以學習陶淵明用意象構建你的精神家園;或選擇補充完整下面的句子
、谖业木窦覉@是(——),這里有(——);當我(——),精神家園是(——)。
[課堂收束]
同學們,在那樣一個時代里,陶淵明始終如一地堅持著本性的真我,堅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我在一則廣告詞中看到:“世界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酉陽,一個在你的心中”,是的,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桃花源,那便是我們心靈的棲息地,我們的精神家園。在老師的心中也有一個溫暖的精神家園,今天作為新老師的我,之所以能站在這里和大家交流學習,是因為在我的身后有一支團結而又強大的精神制藍團,是他們給予我信心與勇氣,所以他們便是老師的精神家園。然而,正處在懵懂走向成熟的你們更需要構建好、經(jīng)營好你們的精神家園,并應保持認真的人生態(tài)度,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堅定地走下去。我相信:自由、快樂、幸福就在前方……
《歸園田居其一》導學案 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作者背景,體會詩歌中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感受作者熱愛田園生活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課文,學生能夠提升有感情閱讀的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可以提高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熱愛田園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培養(yǎng)熱愛自然風光,熱愛生活的人生追求。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詩歌所呈現(xiàn)的意向,體會作者對待生活恬淡樂觀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采用溫故知新法導入:引導學生回憶《桃花源記》。桃花源是一個理想王國般令人神往的地方,景色宜人,安寧祥和,我們可以從《桃花源記》中體會到作者陶淵明對于山水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一首山水田園詩《歸園田居(其一)》。
。ǘ┱w感知
1、作者簡介: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是東晉時期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2、教師范讀,學生標注讀音停頓,并注意朗讀的情感。
3、學生朗讀詩歌,并運用手中的工具書結合書下注釋,解決生字詞、疏通文意。
4、詩歌標題中哪一個字最重要?(“歸”)通過這個字,可以看出詩歌分為幾個部分?(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從何而歸第二部分:歸向何處)
。ㄈ┥钊胙凶x
1、作者從何而歸?從文中找到答案并分析。
學生:作者從塵網(wǎng)與樊籠中歸來,將官場生活比作塵網(wǎng),將曾經(jīng)無法逃脫的束縛比作樊籠,表達了作者對于世俗官場的厭倦與憎惡,所以想遠離歸隱。
2、作者又歸向何處?從文中找到詩句分析。
學生:“守拙歸園田”,作者歸向田園,享受于美好自然的田園風光。
3、作者筆下的園田有什么樣的特點?畫出描寫田園景色的詩句,并選取你喜歡的.意向進行分析。(小組討論)
學生:明確:
近處:宅院、林木,親切可即
遠處:村落、炊煙,給人以悠長的遐思
色彩:桃紅、柳綠,環(huán)境幽雅美麗
聲音:狗吠、雞鳴,以動襯靜,更顯寧靜和平
4、通過作者所描寫的田園風光,可以體會出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通過詩歌可以看出作者對于田園生活的無限熱愛,對自然風光的沉迷與喜愛,同時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與憎惡,對于自由執(zhí)著向往的思想感情。
。ㄋ模┩卣寡由
組織朗讀比賽。(以語文學習小組為單位,各組推選一位組員參加比賽,教師使用多媒體播放輕柔舒緩的配樂,學生進行配樂朗讀,力求聲音洪亮,情感豐富,要體現(xiàn)出作者對于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比賽結束后評選最優(yōu)秀的選手并給予表揚和鼓勵)
。ㄎ澹┬〗Y作業(yè)
1、小結:(帶領學生主動回憶與總結)本節(jié)課都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
2、作業(yè):閱讀《歸園田居》(其一)其他組詩,體會作者對于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并以作者自述的角度寫一篇400字短文,下節(jié)課交流。
六、教學反思
本篇詩歌著重引導學生通過所展現(xiàn)的意向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所找到的詩句和特點各不相同,也會出現(xiàn)偏差,所以在學生討論時,我會適時進行點撥引導,引領學生找到正確的分析方式與著重點,使課堂設計能順利實現(xiàn)和進行。
《歸園田居其一》導學案 7
教學目標
1、學會在詩意的想象中詩意的朗讀詩歌。
2、學習描寫景物的藝術手法。
3、體味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之情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詩意的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生活。
教學重點觸摸詩人隱藏在詩歌語言和意象之后的詩心。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的精神。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通過揣摩語言,想象畫面,體味情感來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2分鐘)
教師導入:”學而優(yōu)則仕”古代貧寒人家的學子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一條路,就是考取功名然后做官。但是做官有很多種,有為報效祖國而為官,有為滿足私利爭做官,前者官難做,但人品高尚;后者官好做,但遭人唾罵。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就是前者,但在走了“三十年”(實際十三年)的仕途以后歸隱了,這是為什么?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歸園田居》尋找答案。
自由回答適當引導檢查預習
二、鑒賞步驟
(一)知人論世(3分鐘)
活動一:造句:陶淵明是人?(從思想、性格、朝代、愛好等方面來介紹)并檢查預習情況。
教師適當補充:
陶淵明29歲(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新居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劉裕、劉敬宣幕下做僚佐,時間都不長。至義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澤縣令,在任八士余天,辭官歸田,時年41歲。直至他63歲時去世,再沒有出任。據(jù)此可發(fā)現(xiàn),是出任還是退隱,青壯年時期的陶淵明在這個問題上多次反復。他之所以三出謀求官職,一是因為家境不好,負擔重;二是從小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會上有所作為。但他天性熱愛田園生活,喜歡讀書,不喜歡在俗世雜務上費心思,加上當時朝廷權臣當?shù),權豪們一心爭權奪利,鏟除異已,無心致力于清明。作者在奔波勞累的官場生活中倍感不適與厭倦,強烈渴望閑居的鄉(xiāng)村田園生活。從彭澤縣令任上的辭官,是他與仕途徹底決裂的開始。辭賦《歸去來兮》和詩歌《歸園田居》正是創(chuàng)作于轉折時期。陶淵明是田園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風格平淡自然,語言質(zhì)樸清新。(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公布答案)適當補充
。ǘ┱b讀感知(5分鐘)
活動二:
1、指名學生朗讀、點評(以肯定為主)
。ㄖ笇В鹤譁示淝,音正腔圓,把握節(jié)奏,語調(diào)得體。)
2、聽錄音,感受名家配樂誦讀
3、齊讀詩歌
(三)眉目傳情(3分鐘)
活動三: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好似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能或暗示許多有效信息!皻w園田居”的意思告訴我們要回到田園生活,那么它的題眼是什么?這個明示信息下還潛藏著的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明確:“歸”: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ㄋ模┣榫硰驮25分鐘)
活動四:自由誦讀,思考上面四個問題,從詩中分別找到這四個問題的答案。
1、從何而歸?(2分鐘)
誤落塵網(wǎng)中,久在樊籠里。塵網(wǎng)、樊籠:喻官場生活。
追問: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對官場生活的厭惡、悔恨。
誤落塵網(wǎng):足見詩人對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官場厭惡。
“三十年”實為“十三年”(29歲—41歲)實際夸大了數(shù)字,說明時間之長,痛苦之深。
除此之外,還能明顯表達詩人這種厭惡情感的詩句有哪些?“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羈鳥、池魚”:喻自己。
它們均失去最適合自己的生長環(huán)境,被束縛失去自由,暗示作者在官場失去自由。鳥在空中飛,魚在水中游,最易喚起人們對于自由的向往!昂i煈{魚躍,天高任鳥飛”兩個詞讓人感受到詩人在官場中的種種束縛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機的形象。本性難變,鳥要回到山林中,魚要回到江河中,詩人要回到田園中。
2、為何而歸?(8分鐘)
明確:“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韻:氣質(zhì),本性。
丘山:田園
為何要出仕?
明確:①養(yǎng)家糊口;②從小受儒家思想影響,大濟蒼生。而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yè),要實現(xiàn)理想,只能當官,走仕途。但是當時的東晉,社會動亂,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tǒng)治階級熱衷于追名逐利,陶淵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
這樣看來,“少無適俗韻”也許是陶淵明歸隱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不是最關鍵的原因。請同學們繼續(xù)尋找文中的信息。(提示:點題的是哪句?)
“守拙歸園田”,如何理解?
言外之意:不歸園就不能守拙!笆刈尽保菏刈∮拮,反對機巧圓滑,反對官場生活的八面玲瓏,爾虞我詐,怕自己受到官場的不良影響而迷失本心。所以“歸園田”是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獨立和自由。
前八句讓我們看到了詩人在出入、進退選擇上的一段經(jīng)歷:
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官場)思歸(歸隱田園)
教師范讀“少無適俗韻、守拙歸園田”八句。然后讓學生自由朗讀并思考每個句子所包含的情感。讀前做朗讀指導,注意語速、重音、節(jié)奏和情感。尤其是注意語速,讓學生學會拖音朗讀。要求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讀詩要如出己口,如出己心。
3、歸向何處?(13分鐘)
明確:“守拙歸園田”歸向園田
提問:詩人筆下的田園景象有何特點?找出描寫田園景色的詩句。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讓學生自由朗讀“方宅十余畝、雞鳴桑樹巔”八句,對陶淵明筆下田園風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賞析這幾句詩,看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如何來描繪的?
景語:
意象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
村莊、炊煙
狗吠、雞鳴(以動襯靜)
意境優(yōu)美、空曠、恬靜、祥和、清新
情語:回歸田園的喜悅、輕松、怡然自得。
。ㄒ磺芯罢Z皆情語)熱愛田園生活
分析:(前四句為近景)雖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對于掙脫“塵網(wǎng)”的人來說,卻是另一個天地。土地、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優(yōu)美、清新喜人的圖畫,正是作者筆下的世外桃源的光景。這些描寫看似自然平淡,其實構思奇妙!胺秸喈,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顯示出主人生活的簡樸,但開闊、自由。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富麗,卻有郁郁蔥蔥的榆樹柳樹的綠限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于堂前競相斗艷,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語句間流露出作者心滿意足的欣慰情緒。前四句為近景,后四句為遠景!芭h人村,依依墟里煙”,給人以平靜祥和的感覺,不受外界力量的干擾。從近景到遠景,猶如電影鏡頭逐漸拉開,將一座充滿農(nóng)家風味的茅舍融進深遠的背景之中。畫面很淡很淡,味道卻很濃很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則是以動映靜,以有聲襯無聲,更顯鄉(xiāng)間的寧靜、和平。在這里,詩人流露出對田園風光的由衷喜愛,這純樸幽靜的田園景色與虛偽欺詐,互相傾上層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思考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第二層,劃出詩人描寫了哪些田園景物?描繪出了什么樣的田園生活?怎樣描寫的?
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
這些都是農(nóng)村生活常見的景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恬靜幽美、清新祥和的美好畫面。在這畫面上,有近有遠,有靜有動,有樸拙自然的趣味。這幅場景讓我想起《桃花源記》里面的句子,大家說是哪幾句?提示學生背“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桃花源記》)
這幾句詩有視覺描寫(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也有聽覺描寫(狗吠、雞鳴),有感覺描寫(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描寫空間順序是從近景到遠景(近景有方宅、草屋、榆柳、桃李,遠景有村莊、炊煙),描寫手法有以聲襯靜(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板書)
思考:“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虛室”指空房間,怎么理解呢?
明確:歸隱田園之后,少了一些人際關系,斷絕了與官場上的人員的來來往往,房間顯得更加空靜!坝嚅e”少了客套應酬之事,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無塵雜、有余閑”中的一無一有正是詩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清閑,自在!堵毅憽分杏幸痪湓挿浅O嗨疲骸盁o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其實這都是在遠離官場、遠離世俗后得到了一種清閑、平靜的生活。這一句是“歸園之樂”的點睛之筆。
思考2:從陶詩中景物描寫看,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田園生活的感覺是什么樣的?
明確:詩人通過對農(nóng)村平常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這種寫作手法叫做情景交融,也可以說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
請同學再次朗讀,爭取背誦描寫田園生活的句子。
4、歸去如何?(2分鐘)
從詩中找出蘊涵作者情感的詞語。(學生找出后齊讀,思考作者歸隱后心情如何?)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回歸田園的自由、安逸、喜悅
從詩歌中可以看出陶淵明是怎樣一個人。
厭惡官場,保持自己高尚的節(jié)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熱愛田園生活。
三、朗讀比賽(5分鐘)
活動五:讓學生自由朗讀一遍詩歌后,找?guī)讉學生賽讀,教師進行評價。(這一步驟必不可少,既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這也是整合。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詩歌的過程,應該是先整體感知,然后分析,分析后沒有及時整合容易給學生造成支離破碎的印象。)
四、延伸拓展
公元5世紀,中國詩人陶淵明離開官場,歸隱田園,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派;公元19世紀,美國有一位作家亨利梭羅,也來到一個大湖邊,開始了隱居生活,并將自己的隱居生活經(jīng)歷寫成了一本風靡世界的書,有沒有同學讀過或者聽說過?老師選取了其中兩個寫景的段落,大家跟我們這首詩對照著讀一讀,看看它們在景物描寫方面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大家讀完可以分小組討論。
根據(jù)同學討論的結果,引出白描與細描兩種不同的描寫方法。
白描:描寫景物的時候以簡潔、質(zhì)樸的語言,粗線條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不加任何詞語修飾,不矯揉造作,一切自然而就,體現(xiàn)事物本色美的描寫。陶詩就屬于白描。
細描:抓住事物主要特征進行細致深入的刻畫,文字優(yōu)美細膩,多用修辭。(注意與細節(jié)描寫相區(qū)分,細節(jié)描寫是對文章中細小的環(huán)節(jié)或情節(jié)進行描寫)《瓦爾登湖》就使用了細描,作者很注重湖水顏色變化的描寫,而顏色的變化是非常細致的,作者用了細描的手法,精雕細刻,深刻細膩,多方烘托和渲染,使用了大量的比喻等修辭,文字豐富,句子優(yōu)美,將色彩的變化真實自然地表現(xiàn)我們的面前。
陶詩使用白描,簡筆勾勒出景物輪廓,留給讀者想象空間;梭羅細致展現(xiàn),湖水的顏色變化躍然紙上,兩者各有千秋,都值得我們學習。
五、作業(yè):
寫一段景物描寫的文字,要求使用白描或者細節(jié)描寫的手法,字數(shù)不少于300字。
【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五首(其一)
景語:
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
狗吠、雞鳴(以動襯靜)意境優(yōu)美、空曠、恬靜、祥和、清新情語:回歸田園的喜悅、輕松、怡然自得。(一切景語皆情語)熱愛田園生活
《歸園田居其一》導學案 8
【教學目標】
學習詩歌素描,以寫促讀。
【教學重點】
對《歸園田居(其一)》進行素描。
【教學難點】
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巧用詩歌中的元素構思文章。
【學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1、導入新課:
大部分同學為了使文章富有文采往往把詩歌嵌入文章當中去,那么你們知道詩歌還有一種利用的方式嗎,那就是詩歌素描。一首詩歌,就是一個靈魂,一首詩歌,就是一段經(jīng)歷,一首詩歌,一幅美景,我們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巧用詩歌中的元素,來做一篇文章。
2、概念介紹:
素描:文學上指文句簡潔、不加渲染的樸素描寫。素描即改寫,只是這種改寫更加靈活、自由。在記誦的基礎上,用文字傳達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體驗,可以以詩歌內(nèi)容為原型,也可以改編內(nèi)容,改造其中的人物、事件。
對詩歌的理解和體驗換成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
3、投影: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菊花人生
。2005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片斷)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山澗清泉一直流過家院門口。早上,霧色漸漸散去。透過微薄的陽光,一位老人拿著鋤頭,提著竹籃,向院中走去。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他吟唱詩句,步履悠閑地跨進了院子他便是陶淵明。
4、《歸園田居》素描練習:
練習1:園田擴展練習:陶淵明向往的是園田生活,請你根據(jù)《歸園田居》提供的信息,通過自己的想象加工,描繪一下的田園風光。(注意:不是翻譯)
練習時間:10分鐘。
學生展示片斷,教師點評。
教師示范:
透過晨霧暮靄,陶淵明與家人葛衣芒鞋,荷鋤園田;在屋子周圍的柳樹和桃樹伸展出最迷人姿態(tài)的季節(jié)里,他與友人在樹下飲酒作詩暢聊至天明。那時,炊煙從遠處村落裊裊升起,雛鳥剛剛發(fā)出稚嫩的鳴叫,姿態(tài)驕傲的`公雞在樹顛呼喊天明,遠處農(nóng)家大黃狗的嬉戲,驚醒了熟睡中的小兒這一切在他的眼里都那么自然,雖清貧但寧靜,雖守拙但歸真。
微風帶著濕潤的水氣絲絲縷縷地吹來,遠處的草屋顯出一份朦朧的趣味,不遠的一簇菊花輕輕地擺動著花瓣。旁邊的河里,偶爾有幾只調(diào)皮的魚跳出了水面,又撲回水里。
注意:描繪應該符合詩歌的意境的前提下,進行想象和加工
練習2:
塵網(wǎng)擴展練習:
、 自選角度,描繪陶淵明厭惡的塵網(wǎng)。
、 他陷入塵網(wǎng)回歸田園的心情。
練習時間:10分鐘
學生展示片斷,教師點評
教師示范:
官場:他淵博的學識和出眾的才華在門閥的偏見里成為零,他倔強的個性和直爽的談吐在巧言令色的人群里是個異類,他強烈的自尊和不與權貴為伍竟成為施展抱負的絆腳石;一切的一切都被時間織成一張塵雜大網(wǎng),籠罩著他,日漸一日將他緊緊束縛。
心情:歸,多么甜蜜的字眼,只有離開母親太久的游子才會為這個字的流淚,只有離開故淵的魚兒才理解這個字的美好,只有被關在金籠里的鳥兒才知道這個字的意義。而如今的他卻像乳兒一刻也離不開母親,像魚兒一刻也離不開水,像鳥兒籠中絕食只是為了使靈魂回歸枝頭。(羈鳥池魚)
練習3:
請根據(jù)以下資料,構思一篇文章(將練習1、2融入其中)
詩文及其他素材
、 詩文:歸園田居飲酒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
、 個性:崇尚自然向往園田自由高傲愛菊愛酒
、 重要事件: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園田
思考時間:3分鐘
學生敘述,教師點評
教師示范:
《歸》的構思
時間:徹底與官場決裂歸園的前一夜
地點:彭澤縣衙
人物:41歲的陶淵明
情景:塵網(wǎng),園田
事件:陶淵明接到迎接鄉(xiāng)里小兒的信函后,在縣衙邊飲酒邊思考,最終決定回歸田園。
六、課堂小結
1、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2、不怕修改。
七、作業(yè)(選做題)
1、完成所構思的作文。
2、任選一首詩歌,進行素描。
《歸園田居其一》導學案 9
教學目標:
1、解讀田園風光構成的意境。
2、解讀詩人歸田園前的心境,解讀詩人形像。
3、簡單了解陶詩的藝術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和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地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同學們做一道選擇題:如果大家走入社會,有兩條道路給你們選擇——1、做大官,有名有利。2、做農(nóng)民,平平淡淡。同學們選擇哪條路呢?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滿煩瑣的 人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舍去,又不斷地得到。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也曾經(jīng)做過和大家同樣的選擇,但不同的是,他選擇的是做農(nóng)民;而且,他為自己的選擇寫了一系列的'文章!稓w園田居》寫于歸隱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學習陶淵明的舍和得。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后的生活,表現(xiàn)農(nóng)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
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fā)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后,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shù)了。
三、析題:
文章和詩歌的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那么,“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是“歸”還是“居”?
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請同學們看屏幕,我們這節(jié)課就要了解的幾個問題:1、從何而歸;2、為何而歸;3、歸向何處;4、歸去如何;請大家將書翻到103頁。
四、讀
1、聽錄音,解決生字詞,理清大意。
2、全班齊讀。(重讀“返”、“曖”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寫錯)
3、自由朗讀:
思考:1、從何而歸;2、為何而歸;3、歸向何處;4、歸去如何。
五、討論鑒賞:
1、從何而歸?
明確:官場。
詩人將官場說成“塵網(wǎng)”、“樊籠”,這些詞反映了詩人對官場的什么態(tài)度?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闭埻瑢W們打開優(yōu)化方案128頁;我們班哪個同學說話最大聲的,自告奮勇起來讀給大家聽,好嗎?
2、為何而歸?
(1)愛田園。
(2)由于官場的黑暗,無自由,無法實現(xiàn)抱負,作者歸隱田園為獨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明確:“羈鳥”是籠中的鳥;“池魚”是池塘中的魚。這二者的特點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適合它們生活的環(huán)境,只會覺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場就如同“羈鳥”、“池魚”一般,失去自由。說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園的心情,以喚起人們對自由的向往。
3、歸向何處?
明確:園田。
找出描寫田園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話描述。
明確: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學生自由發(fā)揮)
(參考:屋后榆柳樹影婆娑,濃陰覆地,習習清風平息心中焦慮。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喚起心中歡欣。極目遠眺,炊煙融入暮靄,側耳諦聽,依稀聽得犬吠雞鳴。)
小活動: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劃或導游,根據(jù)本詩你打算怎樣向客人推介 “樂陶陶農(nóng)家游”這項服務?
4、歸去如何?
明確:“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庇小盁o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神”之感。作者是在寫自己寧靜、閑適的生活狀態(tài),和那種輕松、平和、喜悅之情。
六、詩中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 擬人 夸張 動靜結合 白描
白描法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tǒng)技法之一,它要求畫家只用白線勾描,不著顏色,不加渲染地勾畫出物體的特征;描寫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簡潔、質(zhì)樸的語言,粗線條地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繪景,往往能取得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
七、探究: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要根據(jù)整首詩,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寫作背景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八、作業(yè):
課文有四句經(jīng)典句: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希望同學們能夠背出來。
《歸園田居其一》導學案 10
教學目標:
1、知人論世,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反復吟詠,揣摩語言,想象畫面,體味情感,把握形象,欣賞詩歌結構美、畫面美。
3、理解作者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的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解題,明確層次思路,把握結構美;欣賞田園風光,品味畫面美。
教學難點:理解情感,把握形象,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設想:學習《歸園田居(其一)》,考慮到學生進入高中學習才半個學期,剛剛學完的必修一僅涉及一單元的現(xiàn)代新詩,結合必修二第二單元教學目標,故確立學習本文目標定位——繼續(xù)激發(fā)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擬打算通過反復吟詠——揣摩語言——想象畫面——體味情感來達到教學目標。結合新課標理念:討論交流、合作探究。
教學輔助:多媒體課件、誦讀錄音、背景音樂。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幻燈1)
師: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向往祥和安寧、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有這樣一位隱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種;有這樣一位耕者,他一生種菊、愛菊,活得像菊花一樣高潔、飄逸。千年已過,我們還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讀那高潔的靈魂。同學們,我剛才說的是誰呢?(——學生答:陶淵明。)初中時咱們學過了他的《桃花源記》。
。ɑ脽2)今天,咱們要學習的是他的一首五言詩《歸園田居(其一)》,請同學們打開課本。
二、簡介作者、背景:
師:咱們常常說鑒賞詩歌首先要知人論世,大家預習了課文,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陶淵明呢?
1、學生自己介紹,教師相機補充。那個同學主動來回答?
相關資料: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晉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最杰出的詩人。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馬,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陶少年時代大有“大濟蒼生”之壯志。但是反動門閥制度卻對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當時之人譏罵為“小人”、“溪狗”。到了陶淵明時,父親早逝,家世沒落,家境貧寒。自然更得不到社會的重視。陶29歲時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辭官歸隱。后又時隱時仕。到39歲時他曾親自參加勞動,后來又出任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郵來縣,屬吏告訴他應束帶接見,他嘆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奔慈,他便解職而歸,這時他41歲。從此,他結束了仕隱不定的生活,堅決走了歸田的道路。陶淵明死后,顏延之給他寫誄文時,經(jīng)與眾友商議,因謚法中“寬樂令終”為“靖”,“好廉克已”為“節(jié)”,故私謚為“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 “五柳先生”。陶淵明把自己參加勞動后的感受和對農(nóng)事豐歉的喜憂,都反映在他的詩中。在人們面前呈現(xiàn)出一幅恬靜幽美的村居圖,揭開了中國詩歌史上新的一頁,因而被后人尊稱為我國田園詩的始祖。他的詩歌對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和唐代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ɑ脽3)又名:潛 字:元亮
籍貫:潯陽柴桑人
東晉最杰出的詩人
“田園詩人”
“隱逸詩人”
“靖節(jié)先生”
“五柳先生”
后世稱譽 :“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
(幻燈4)教師補充“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義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擔任彭澤縣令的陶淵明聽說郡里派了督郵(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員)來縣巡視?h吏勸他穿戴整齊的官服去迎見督郵。陶淵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郵為名敲詐勒索的官員,氣憤地說:“我決不能為五斗米(指俸祿)折腰,去迎奉伺候這種鄉(xiāng)里小人!碑斕欤屯普f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喪;就這樣,只當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就掛冠解綬,辭官歸田了。后終老田園,不再出仕。
師:那么陶淵明為什么棄官歸田,這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沒有關系呢?
2、(幻燈5)補充東晉時代背景。
東晉朝廷:政治腐敗、爭權奪利、門閥森嚴、結黨營私
官場現(xiàn)實:勾心斗角、爾虞我詐、鉆營取巧、阿諛逢迎
陶淵明早年:“大濟蒼生”
中年:“誤入歧途”
晚年:“歸隱田園”
師:了解了陶淵明的經(jīng)歷和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歸園田居(其一)》,感受那靜謐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領略詩人閑適恬淡的生活情趣吧。先請一同學來朗讀。
三、整體感知:(幻燈6)
1、請一生朗讀。(師生評點,注意字音,提醒學生五言詩的節(jié)奏二/三拍)
2、學生聽配樂朗誦,注意字音和節(jié)奏。
3、學生再聽老師配樂朗誦,小聲跟讀。覺得還行就給點掌聲。老師也需要鼓勵嗎。
4、請同學自主學習詩文句意,互相質(zhì)疑,師釋疑。強調(diào)學生注意注釋。
補充注釋:(幻燈6)(1)適:適應,迎合。(2)塵網(wǎng):塵世的羅網(wǎng),指仕途。意謂仕途有如羅網(wǎng)一樣,使人不得自由。(3)故淵:魚兒原來生活的深水潭。(4)拙:愚拙。(5)方:旁之意。 (6)蔭:遮蓋。(7)羅:排列。(8)塵雜:塵俗雜事,主要指過去官場的案牘和應酬一類的瑣事。(9)虛室:虛空閑靜的居室,比喻沒有人事滋擾明凈洞澈的心境。(10)自然:既可理解為自然界,又可理解為田園生活。
四、解題,明確層次思路,把握結構美:
1、師:(幻燈7)我們常常說文章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認為《歸園田居(其一)》這個標題最重要的.是哪一個字呢?
學生明確:"歸"字
師:也就是說“歸”字是文章的題眼。那么我們就圍繞“歸”字來解讀這首詩歌。
2、提問:請問詩人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請大家仔細看課文,回答我的問題,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討論,用原文回答:
討論交流后明確:
。1)、(幻燈8)從何而歸?
明確: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思考:塵網(wǎng)、樊籠比喻什么?
明確:官場生活
思考: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的情感?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鄙棄和厭惡 。
思考:還有哪一個字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明確:“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中的“誤”字,既寫出了自己對官場的厭惡,又寫出自己久居官場的悔恨之情。
。2)、(幻燈9)為何歸來?
明確: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思考:“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說明陶淵明的本性怎樣?
明確: 熱愛田園生活,對于世俗官場的周旋逢迎、爾虞我詐難以適應。
思考:“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辭?寫出了詩人什么樣的心情?
明確:比喻和擬人,實際上詩人是以“羈鳥”和“池魚”來自比,自己就像關在籠子中的鳥一樣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園,像養(yǎng)在池塘里的魚一樣渴望閑適恬淡的生活。特別是“戀和思,舊和故”都用得非常好,表現(xiàn)出陶淵明對田園生活的眷戀和向往。
(3)、(幻燈10)歸向何處?
明確: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4)、(幻燈11)歸去如何?
明確: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思考:詩中最能表現(xiàn)詩人歸隱田園的心情的是哪一句?
明確: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思考:表現(xiàn)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脫離官場后的愉悅和欣喜。
3、(幻燈12)明確結構美。詩的開頭四句和結尾四句,互相呼應,中間有“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承上啟下,關聯(lián)過渡。首尾記敘抒情,中間寫景抒情。整首詩結構完整,層次清晰自然。
五、欣賞田園風光,品味畫面美:
1、(幻燈13)請大家邊聯(lián)想、想像,陶淵明為我們描繪了“歸去后”是一幅怎樣的田園風光?(用原文的詩句回答)
明確: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2、請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明原因。
學生分成8個小組討論、交流后代表發(fā)言。
老師參考點評:從寫景的角度看,前四句是近景,雖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對于掙脫“塵網(wǎng)”的人來說,卻是另一個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在這畫面上,田園風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無矯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胺秸喈,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即白描,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寫出田園生活的純樸。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語句間流露出作者心滿意足的欣慰情緒。也寫出了景色的幽美。
后四句是遠景!皶釙徇h人村,依依墟里煙”,給人以平靜安詳?shù)母杏X,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從近景轉到遠景,猶如電影鏡頭慢慢拉開,將一座充滿農(nóng)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的背景之中。畫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卻是很濃很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則是以動映靜、以有聲襯無聲,動靜結合,更顯得鄉(xiāng)間的寧靜、和平。
。ɑ脽14)師小結:這八句話,詩人用白描、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捕捉住農(nóng)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畫出了優(yōu)美畫面,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樸拙自然的趣味。在這里,不僅流露出詩人對田園風光的由衷喜愛,而且這純樸、幽靜的田園景色與虛偽欺詐、互相傾軋的上層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斗、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3、(幻燈15)陶淵明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田園風光?用一些詞語來形容一下。
清新自然 祥和安謐 閑適恬淡 寧靜幽美
六、理解情感,把握形象:
先請全班同學有感情的齊讀全詩并思考:
1、(幻燈16)整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對誤入官場的痛心悔恨,對黑暗官場的鄙棄厭惡,對田園生活的由衷喜愛,擺脫官場羈絆的欣喜愉悅。
2、(幻燈17)我們常常說文如其人,那么你從詩中感受到陶淵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清高孤傲、與世不合 潔身自好、甘于清貧 向往田園、淡泊名利
七、課堂小結:
。ɑ脽18)陶淵明就是這樣一個人:清高孤傲、與世不合,潔身自好、甘于清貧,向往田園、淡泊名利。他以琴書為樂,以菊花為友,為我們樹起了一塊人格的豐碑,讓后人永世傳誦。
前些天,去參觀學習尚卿鄉(xiāng)“尤俊農(nóng)耕文化園”,我又更深刻地體會了陶淵明的高潔情操,讓我們把敬意送給這樣的一個人:
一個披星戴月的詩人,一個荷鋤自娛的士人,一個安貧樂道的文人,一個崇尚自然的農(nóng)夫……因為他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詩意的人生。
八、布置作業(yè):(幻燈19)
1、背誦《歸園田居(其一)》,下一堂課檢查。
2、課外合作探究: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400字左右。
要結合歸園田居組詩,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寫作背景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寫在周記本上。
【《歸園田居其一》導學案】相關文章:
《歸園田居·其一》導學案07-03
《歸園田居》(其一)導學案11-17
歸園田居其一學案07-06
《歸園田居》導學案設計09-17
《歸園田居·其一》教學案07-12
《歸園田居》其一教學案09-11
《歸園田居其一》教學案09-20
《歸園田居其三》導學案08-26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