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經(jīng)典作品,分享了《觀潮》教學方案,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掌握本課重點的文言詞句。
2.感受錢塘江潮宏偉壯觀的景象,體會作者的情感。
3.體會本文精煉生動的語言,感受文章多描寫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教學重難點
掌握本課重點的文言詞句。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贊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弄潮兒。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南宋的國都臨安,即現(xiàn)在的杭州,觀潮地當時在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寧),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的表演。當日上到宮庭下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今天,我們和周密一道去體味一下南宋都城的生活風俗吧!
一、自主探究——預習與交流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
1.朗讀課文,圈點課文的生字詞。
霆(tíng) 齋(zhāi) 艨艟(méng chōng) 履(lǚ) 倏(shū)
舸(gě) 泅(qiú) 僦賃 (jiù lìn) 仞(rèn) 綺(qǐ)
2.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語。
(1)一詞多義
方:
、俜狡溥h出海門(當……時)
、诜匠錾(正)
、鄯狡甙倮(面積)
觀:
、儆^潮(觀看,動詞)
②天下之偉觀也(景象,名詞)
僅:
①僅有“敵船”為火所焚(僅僅)
、趦H如銀線(幾乎,將近)
為:
、賰H有“敵船”為火所焚(被)
、诤S裤y為郭(成為)
、圩约韧灾潦巳諡槭(算是)
以:
、僖源丝淠(憑借)
、谧约韧灾潦巳諡槭(和時間詞等連用,表示時間助詞)
勢:
、賱輼O雄豪(氣勢)
、诩榷M奔騰分合五陣之勢(陣勢)
能:
、僖源丝淠(本領)
②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能夠)
(2)詞類活用
、偬煜轮畟ビ^也。(動詞作名詞,景觀,景象。)
、诩榷M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形容詞作動詞,窮盡。)
、劢耘l(fā)文身。(通“紋”,原指花紋,名詞作動詞,畫著紋身;刺著花紋。)
、懿⒂谐蓑T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名詞作動詞,樹立,舉。)
、蒿嬍嘲傥锝员恶烦r。(形容詞作動詞,高過。)
(3)古今異義
、俜狡溥h出海門(古義:當……時;今義:方形等。)
、趧t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古義:接近、連接;今義:邊際。)
、弁烫煳秩(古義:用水淋洗;今義:肥沃。)
④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古義:兩個詞,意為疾駛和騰起;今義:跳躍著奔跑。)
、莶⒂谐蓑T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古義:舉槍;今義:一種體育器械。)
、奕宋锫圆幌喽(古義:人和物;今義:特指人。)
、呓耘l(fā)文身(古義:畫花紋;今義:文字、文章等。)
、嗝繗q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古義:名詞,長官,官名;今義:一般作姓氏。)
、峤缮舷率嗬镩g(古義:上游到下游,指地域,區(qū)域,名詞;今義:用來表示大約數(shù)目。)
3.作者鏈接
周密,字公謹,號草窗,原籍濟南,后遷吳興(今屬浙江)。南宋(朝代)文學家。宋末曾做過義烏縣官等職,宋滅后不再做官,他的詩文頗有成就,又能書畫。著有《武林舊事》、《草窗詞》、《齊東野語》!队^潮》選自《武林舊事》,是他進入元朝后所作。
二、閱讀課文.合作與探究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合作學習,質(zhì)疑、討論,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一)整體感知
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作者圍繞“觀潮”刻畫了哪幾幅圖畫?
【交流點撥】1.寫海潮的雄偉壯觀。——潮水洶涌圖;
2.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水軍演習圖;
3.寫弄潮健兒的英姿。——吳兒善泅圖;
4.寫觀潮人眾之多。——游人觀潮圖。
(二)文本探究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按什么順序?qū)Τ眮碇疇钸M行描寫的?寫出了江潮怎樣的特點?
【交流點撥】從形(僅如銀線)、色(玉城雪嶺)、聲(聲如雷霆)、勢(吞天沃日)幾個方面由遠及近。雄偉壯觀。
2.作者寫“觀潮”,為什么要寫“教閱水軍”和吳中健兒弄潮“?
【交流點撥】作者在描寫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之后,又濃墨重彩描繪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寫了風景,又寫了民俗,人借水勢,水借人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使兩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這樣的描寫,使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相互映襯,使讀者如身臨其境一般。
3.閱讀下面這首詞,說說詞中的哪些句子與課文的描寫相吻合。
酒泉子
潘 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交流點撥】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三)語言賞析
本文語言生動而形象,運用了準確的動詞和比喻、夸張等修辭,試舉例說明。
【交流點撥】
1.能準確地運用動詞。
如“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變”“沾”的連用,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xiàn)了動態(tài)美。
2.文中善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方法。
如“玉城雪嶺際天而來”中,“玉城雪嶺”是比喻,“際天”則是夸張,“大聲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則用夸張,使讀者對錢塘江潮的氣勢如同親見,感受很深。
課后小結(jié)
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四幅圖畫各具情態(tài),組成連軸畫卷,而且以前三幅為主,正面描寫,第四幅寫觀潮之盛側(cè)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課后習題
1.整理文章重點實詞、虛詞,翻譯文章第三段。
2.積累有關錢塘江潮的名詩句。
板書
海潮圖——-雄偉壯觀 正面描
觀潮 演習圖——-場面宏偉 寫與側(cè)
弄潮圖——-身懷絕技 面烘托
觀潮圖——-盛況空前 相結(jié)合
教學反思:
《觀潮》這篇課文是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yōu)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的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我在教
學設計中注重讓學生主體參與。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通過學生實踐活動而慢慢培養(yǎng)出來的,
不是完全依賴老師教會的,所以,關鍵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特意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景,讓同學們跟著作者一起去錢塘江大堤上去觀潮,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的興趣,然后圖文并茂,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如:學生看完“潮來時”課件后,很快就能從課文中找到描寫潮水聲音和樣子變化的句子,在老師和圖畫的引領下,抓住文中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領悟文美的蘊意。印象最深的是部分學生在看到潮水的圖片和聽到潮水的聲音時,發(fā)出陣陣驚叫聲,從而學習注意力也相對集中了一點。
- 相關推薦
【《觀潮》教學方案設計】相關文章:
觀潮教學實錄07-24
《觀潮》教學設計04-24
《觀潮》教學實錄02-04
觀潮的教學設計03-30
《觀潮》教學實錄03-27
《觀潮》教學實錄04-09
竇桂梅觀潮教學實錄05-19
《觀潮》教學設計范例04-17
古文《觀潮》教學設計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