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原文1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原文2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原文: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1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2。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3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4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5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6!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7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8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注釋:
1、罥:掛結(jié)。
2、塘坳:低凹的小水坑。
3、俄頃:不久,一會兒。
4、惡臥:小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亂踢。
5、喪亂:指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
6、何由徹:怎樣才能挨到天亮。
7、庇:覆蓋,遮蔽。
8、突兀:高聳的樣子。
賞析:
此詩寫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杜甫在成都近郊所造的浣花溪畔草堂。詩人辛辛苦苦建造的`草屋被大風吹破,夜晚大雨漏進屋子,床前沒有一處是干的。詩人一夜無眠,他想,何時能夠有千千萬萬間寬廣的房屋出現(xiàn)在眼前,讓天下所有的窮士住進去,我的房屋就是破了,自己凍死也心甘。其起句,即如飄風之筆,疾卷了當。之后描述了這種不幸,但更使他憂慮的是戰(zhàn)亂以來和他遭受同樣苦難的人民。于是以浪漫主義的情懷,幻想眼前出現(xiàn)千萬間廣廈,“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其結(jié)句仍一筆兜轉(zhuǎn),又復飄忽如風,表現(xiàn)其“己饑己溺”的仁者情懷。這種崇高的精神,在當時難能可貴,對后世影響深遠。白居易《新制布裘》、王安石《杜甫畫像》,都體現(xiàn)了這種推己及人的思想。
-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原文翻譯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原文】相關(guān)文章: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原文翻譯08-09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03-25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04-08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03-22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09-14
杜甫的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09-05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注解10-09
杜甫詩欣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10-12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譯文及鑒賞05-25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