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_日本淫妇xxww老女人,_黑人让我高潮的视频_欧美亚洲高清在线一区_国产丝袜久久久久之久_国产精品这里有精品_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t在线观看_免费黄色片一级毛片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

2023-11-25 蝶戀花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

  蝶戀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樓臺,倒影芙蓉沼。楊柳垂垂風裊裊。嫩荷無數(shù)青鈿小。

  似此園林無限好。流落歸來,到了心情少。坐到黃昏人悄悄。更應添得朱顏老。

  翻譯

  小雨初停云消散,夕陽照庭院。金碧樓臺,芙蓉池中倒影現(xiàn)。微風習習,楊柳亦依依。無數(shù)嫩荷尖尖角,好似翠鈿。

  如此園林,風景無限美。流浪歸來,沒了心情去賞欣。獨自坐到天黃昏,悄悄庭院無一人。惆悵凄苦心煩悶,更添顏老人憔悴。

  注釋

  晚照:夕陽的余暉;夕陽。

  金翠:金黃、翠綠之色。

  芙蓉:荷花的別名。

  裊裊:纖長柔美的樣子。

  朱顏:紅潤美好的容顏。

  鑒賞

  王詵字嚴卿,開封人,約與蘇軾等同時。官做得很大,曾任左衛(wèi)將軍、駙馬都尉。但在1079年(元豐二年),曾坐罪,責授昭化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均州安置,移潁州安置,直到1086年(元祐元年),才復登州刺史、駙馬都尉。從該詞的“流落歸來”、“更添得朱顏老”等句看,此詞可能是他官復原位后所作。

  這是一首觸景抒懷、感慨生平的詞。上闋除“回晚照”三字或許寓有一種特殊的、自身的含義外,其余幾平全是寫景。將近黃昏時,一場小雨剛剛飄灑而過,陽光又從云隙中鉆出。雖然只是夕陽回照,但經(jīng)過雨水沖洗過的后園里的景致卻格外清新,一片生機,春意盎然。那被陽光籠罩著的樓臺,金翠相耀,倒映在碧波蕩漾的沼塘里,分外美麗;那經(jīng)過小雨清洗、綻滿新芽的楊柳枝,一絲絲地低垂著,在微風的吹拂下,正在輕輕地搖曳;那池塘里無數(shù)的荷花,雖未綻開,但花蕊經(jīng)過雨水的洗滌,就如同女子頭上的青鈿一般玲瓏細巧,十分逗人喜愛。

  面對園林內(nèi)這一派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作者不禁感概萬千,觸動情懷,聯(lián)想到了自己一生的官場起落。所以從下闋開始,作者轉入抒情了!八拼藞@林無限好”一句,既總括了上闋的景物描寫,又開啟了下闋的無限情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然而,當自己“流落歸來”,面對園林美好春景,本百感交集,有無限情緒,但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也不知究竟在想些什么,反而感到一股莫名的.空虛,覺得“心情少”了。一個人悄悄地面對清靜的黃昏園林,將人、景、心情三者融成一片,凝在一起,這種靜態(tài)描寫所顯示的復雜心情,恐怕并不弱于一種熱烈的激情描寫。而在這種靜謐的環(huán)境中,作者面對春光和景物,只牽動了一種情懷,那就是人變老了,揭出了全詞的主旨和意蘊。

  該詞寫景抒情,十分清楚。而寫景又為抒情服務,使整首詞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本來萬千思緒,一時卻反覺“心情少”,最妙。寫出了一種空洞迷茫、時光流逝的失落感。全詞將盎然的自然景物與黃昏夕陽和作者的衰老心情反襯著寫,有著強烈的對比色彩,而全詞的題意至末句方才躍出,既總括全詞,又有點題之妙。

  賞析

  此詞借景抒懷,表達了詞人流落異地之悲、老大無成之慨,以及無幸遭貶的苦悶、壓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內(nèi)心的惆悵和凄苦之情。原詞之墨跡保留至今,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中。

  起筆“小雨初晴回晚照。”富于象征意味:雨后初晴,夕陽返照的景象,暗寓作者久遭遷謫始得召還的人生。終見天晴固然可喜,可是夕陽黃昏,亦復可悲。這亦喜亦悲之情,全融于這初晴晚照之中。接下來“金翠樓臺,倒影芙蓉沼!倍涓柰嫖。樓臺本已巍峨壯觀,疊下“金翠”二字狀之,氣象更加富麗堂皇。如此金碧輝煌的樓臺,沐浴于晚照霞輝之中,其倒影又映現(xiàn)于荷池之水面,樓臺本身與其倒影,遂構為一亦實亦幻的莊嚴景觀。難怪《宣和畫譜》稱王詵“風流蘊藉,真有王謝家風氣”。“楊柳垂垂風裊裊!痹~人更以如畫之筆,渲染出池塘上一片春色。楊柳垂垂,原是靜態(tài);風裊裊,則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姿態(tài)具動靜相生之妙。“裊裊”二字極美。從其手跡可見,此二字真是姿媚無限,筆意之美,與詞情相得益彰!澳酆蔁o數(shù)青鈿小!毙某猩衔能饺卣佣鴣。時值春天,初出水面之嫩荷,宛如無數(shù)青鈿。至此,盎然春意觸目縈懷。

  過片“似此園林無限好。”將上片作一綰結。園林如此富麗,春色復如此迷人,確乎可說無限之好。應知此園林非指別處,就這位駙馬之府邸。王詵詞中曾一再對之加以描繪。句首“似此”二字,已暗將此美好之園林與自己之間推開一段距離!傲髀錃w來,到了心情少!薄傲髀洹倍,寫盡七年的遷謫生涯,所包蘊的無窮辛酸,又豈是“歸來”二字所可去之以盡。重到了舊時園林,已物是人非,經(jīng)此重譴,詞人臨老,妻子下世,園林縱好,也只能是“心情少”了。韻腳之“少”字,極含婉厚重,有千鉤之力。詞情至此,由極寫富麗之景一變而為極寫悲哀之情,真有一落千丈之勢!白近S昏人悄悄!秉S昏遙承起句晚照而來,使全幅詞有綰合圓滿之妙。更重要的,還于以時間之綿延,增加意境之深度。坐到黃昏,極言其凄寂況味。更應添得朱顏老。結句純?yōu)榉涤^自己一身之省察,詞情更為內(nèi)向,悲感尤為深沉。園林依舊,朱顏已改,人生到此,復何可言。

  初晴晚照,金翠樓臺,楊柳裊裊,嫩荷無數(shù),皆可喜之景,亦皆可慰人心。然而詞人卻只是“心情少”,無法擺脫悲哀。而寫景設色愈富麗,則愈反襯出其傷心懷抱之黯淡。中間具一大跌宕、大頓挫,筆勢變化有力,是此詞又一特色。抒情結構的巨大轉折,與情景之間的強烈反襯,都是表現(xiàn)主題的重要藝術手段,足可玩味。

  創(chuàng)作背景

  王詵約與蘇軾等同時代,官做得很大,曾任左衛(wèi)將軍、駙馬都尉。但在1079年(元豐二年),曾坐罪,責授昭化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均州安置,移潁州安置,直到1086年(元祐元年),才復登州刺史、駙馬都尉。從該詞的“流落歸來”、“更添得朱顏老”等句看,此詞可能是他官復原位后所作。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2

  原文

  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譯文

  秋水湖畔,一位美麗的江南女子正在采蓮。輕盈的羅袖,玉腕上的金釧時隱時現(xiàn)。她的嬌顏倒映在水上,與蓮花爭妍,她的纖手摘取了香藕,卻不防藕絲縷縷,撩起了她的綿綿情思。

  鸂鶒灘頭臨近傍晚風浪越來越急,沉浸于遐想的少女驀然回神,卻只見一派晚煙輕浮,不見了同來的伙伴。此時,遠處傳來了隱隱的棹歌聲,只聽得那歌聲愈去愈遠,余音裊裊于江南岸邊,似是灑下了一路離愁。

  注釋

  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輕羅:質(zhì)地輕軟而薄的絲織品。

  釧(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穿起來做成的鐲子。

  鸂鶒(xīchì):是一種類似鴛鴦的水鳥,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稱紫鴛鴦。

  棹:船槳。歸棹:歸船。

  賞析

  這首詞的主人公是一位采蓮女,寫的是她的相思離愁;驗樽髡哂^有所感。時作者歐陽修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任鎮(zhèn)南軍節(jié)度掌書記、館言事,得罪宰相被貶,被降知夷陵縣。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以通俗的語言、鮮明的形象、明快的節(jié)奏,曲折深婉地表現(xiàn)了越女采蓮的動人情景。境界迷離惝恍,啟人遐想,曲終而味永,正是這首詞的.妙處。

  起首三句即點明人物身份和活動環(huán)境,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少女美麗的荷塘里,用靈巧的雙手采擷蓮花。

  她們的衣著頗與文獻記載相符——據(jù)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一四六《樂考》云:宋時教坊有采蓮舞隊,舞女們均“衣紅羅生色綽子(套衫),系暈裙,戴云鬟髻,乘彩船,執(zhí)蓮花”。這里詞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飾的一部分,便把她們的綽約豐姿、婀娜舞態(tài)勾勒出來,筆法至為簡練!鞍德峨p金釧”一句寫得更好,富有一種含蓄的美、朦朧的美。玉腕上的金釧時隱時露,閃閃爍爍,便有一種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顯露出來,即毫無意味了。

  以下兩句分別寫采蓮姑娘的動作和表情,在明白曉暢的語言中蘊藏著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感情,語淺意深,以俗為雅。以荷花比女子,在唐宋詞中屢見不鮮。李珣《臨江仙》云:“強整嬌姿臨寶鏡,小池一朵芙蓉。”陳師道《菩薩蠻》云:“玉腕枕香腮,荷花藕上開。”但它們都離開了荷塘的特定環(huán)境,沒有具體的形象作為陪襯,而且格調(diào)不高。這里的“照影摘花花似面”,俗中見雅,形象逼真。它的精神實質(zhì)是較高雅的,可以娛悅和陶冶人們的性情。就意義來講,這句話寫的是采蓮女子先是臨水照影,接著伸手采蓮,然后感到花如人面,不忍去摘。由于層次多,動作性也很強,故很容易揭示人物的內(nèi)在感情。

  “芳心只共絲爭亂”一句,便是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矛盾。芳心,是形容姑娘們美好的心靈!敖z”字指采摘蓮花拗斷蓮梗時從斷口中拉出來的絲,即溫庭筠《達摩支曲》所云“拗蓮作寸絲難絕”的絲。隨事生發(fā),信手拈來,以此絲之亂擬彼心之亂,構想絕妙。

  下片采蓮船在風浪中顛簸、掙扎,有的竟被風浪沖散,似乎只剩下一個采蓮姑娘!苞狔悶╊^風浪晚”七個字渲染出一種緊張氣氛。鸂鶒是一種類似鴛鴦的水鳥,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稱紫鴛鴦。接著詞筆轉而寫采蓮姑娘尋找失散的伙伴!奥吨責熭p”,是具體地描繪暮色。此時天幕漸漸暗下來,暮色蒼茫,能見度極低,也許失散的伙伴相去不遠,但采蓮姑娘卻找不到她們。其焦急之情,倉皇之狀,令人可以想見。

  根據(jù)“隱隱歌聲歸棹遠”一句來看,她們已快樂地回家,當然是找到了;而“離愁引著江南岸”,則似若有所失,又像是沒有找到。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3

  湘水經(jīng)東安縣東,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云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綠蘿倒影。

  湘水自分漓水下。曲曲潺湲,千里飛哀瀉。冰玉半灣塵不惹,停凝欲挽東流駕。

  百尺危崖誰羽化。一捻殘香,拈插莓苔隙。憶自尋香人去也,寒原夕陽燒悲灺。

  注釋

 、配郎╟hán yuán):形容河水慢慢流的樣子。

  ⑵停凝欲挽東流駕:喻香塘將湘江水留駐于此。東流駕:指湘江之水。

 、怯鸹号f時迷信的人說仙人能飛升變化,把成仙叫做羽化。

 、葹拢▁iè):蠟燭的余燼。

  簡析

  此詞選自《王夫之文集》。王夫之的《瀟湘十景詞》集瀟湘勝景,抒贊頌真情,令人大開眼界,乃明清之際詞作中的精品!妒霸~》均以《蝶戀花》譜之,整齊劃一卻不失靈動,情隨景移而獨具匠心。前四景分別繪永州四處頗有代表性的絕勝——寧遠舜嶺云峰、東安香塘淥水、零陵朝陽旭影、祁陽浯溪蒼壁,有山有水,亦虛亦實。描摹則生動形象,給人親臨其境之惑:抒情則真切細膩,傳遞著詩人的別樣情懷。在他的筆下,或險怪、或清冷、或瑰奇、或迷蒙,均以情貫之,恰到好處,故膾炙人口。

  這首詞涉及這些問題:香塘為何香氣不絕?淥水何以澄碧冰清?是桂子飄香,順漓水而下,注入湘江,匯聚到此而使然;是眾溪潺湲,不舍晝夜,在此吐故納新而風情萬種?是造物主恩賜捻香引河?答案是什么,無須深究,有一條卻是千真萬確的:千百年來,香塘以其甘甜清純、綠水碧波招引和接納著歷朝歷代到此觀賞的名士淑女、遷客騷人、庶民百姓。面對那曲折有致的溪流,那纖塵不染的方塘,那凝香溢彩的漣漪,那優(yōu)美動人的'傳奇,惟有凈化,惟有陶醉,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官場中的升降黜罰,頓時會被香塘的清流沖洗得一干二凈。

  詞人忽而沉思默想,似走火入魔:塘邊百尺危崖是何人移置于此?那一柱沉水香的石壁又是何人將它植入莓苔隙縫之中?能找到這位力大無窮、為人間帶來福祉的神仙嗎?這時,只覺得寒氣逼人。忽而想到屈原《涉江》:“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币蚨步患。

  與《蝶戀花·舜嶺云峰》相比,此詞格調(diào)頗有些低沉。描述之中略顯傷感,贊嘆之外已蘊悲情,詩人在遣詞造句時有所考慮,如“哀瀉”、“殘香”、“悲余灺”等便是。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4

  天淡云閑晴晝永。庭戶深沈,滿地梧桐影。骨冷魂清如夢醒。夢回猶是前時景。

  取次杯盤催酩酊。醉帽頻欹,又被風吹正。踏月歸來人已靜;幸缮碓谂钊R頂。

  賞析

  詞至南宋始多運典,有“掉書袋”之習。而北宋詞壇,一般仍以白描精繪、直抒胸臆為主,與唐五代詞相去不甚遠。李之儀的詞大致亦多如此。

  此詞上闋主要寫作者白晝酣睡和初醒之狀。前三句都寫作者晝眠初醒時所見之景!疤斓崎e”,括寫此日好天氣,而“晴晝永”三字,表面似寫晝長,實際上卻暗寫作者晝眠時間之長!巴羯畛痢保冉淮俗髡叩臅兠叩攸c,又說明作者是閉門獨眠。而“滿地梧桐影”,則點綴了庭內(nèi)的幽靜氣氛。“骨冷魂清”四字,固然可能是晝夢所致,但從全詞的縱酒豪放的落拓不羈來看,作者很可能就是躺在梧桐樹下的陰影中晝眠的。“夢醒”、“夢回”,說明作者是睡了又睡、一夢連一夢。而所夢者,則皆是生平所感之人事。

  于是,作者因夢而感慨,索性爬將起來,到外面去喝酒排遣了。下闋即由酣睡而轉到了對自己醉酒情景的描寫。此處的“催”字用得好,表明作者是催促自己趕快醉去,這與杜牧的詩句“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同妙。而“醉帽頻倚,又被風吹正”之句,雖純從杜甫的`詩句“羞將短發(fā)還吹帽,笑倩傍人為正冠”中化出,但卻活畫出作者從酒肆出來,巾帽歪戴,一個人在風中醉步踉蹌、搖搖擺擺的醉酒情景!疤ぴ隆倍郑瑒t說明作者歸來已經(jīng)天黑,暗透出其飲酒時間之長,與上闋之“晴晝”恰成反筆。“人已靜”,則已夜深矣。而作者卻仍然恍恍忽忽,懷疑自己是否身在“蓬萊頂”上。這不僅說明此時作者酒意尚未全醒,又反映了詞人豁達開朗、怡然自樂的情懷,與“醉帽頻倚”數(shù)句,都可說是“酩酊”二字的具體寫照。

  總之,此詞上闋寫白晝獨眠,下闋寫夜半醉歸,表現(xiàn)了作者對酒當歌、行樂及時的人生態(tài)度和寬敞胸懷。而其對人生的感嘆之意,則均在酣睡與醉酒之后深藏著,讓人們自己去領會。這可以說是此詞的基本構思。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5

  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

  陸游〔宋代〕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于深秋時節(jié)從前線奉調(diào)回京,一路上但見枯黃的桐葉在晨光中颯颯飄落,又聽到寒蛩不停地在夜里悲鳴。面對如此蕭瑟的秋景,想到回京后再也難以受到重用的現(xiàn)實,心中十分沮喪灰暗。忽然憶起當年在前線橫戈盤馬、縱橫疆場的戰(zhàn)斗生活,那大散關上和清渭之濱大概還戰(zhàn)事依舊吧。想到將來黯淡的前途,我頓時萌生了駕舟隱居江湖的想法,只可惜自己早就了然于胸的那套北伐抗金策略無人可以托付,不能讓其繼續(xù)為恢復大業(yè)作出應有的貢獻。如果早知道我的一腔愛國之志和作戰(zhàn)策略終不會得到皇上的理解和采納,我當年又何必煞費苦心地去勸諫皇上呢?

  注釋

  蛩(qióng):蟋蟀。旅思(sī):旅愁。秋光:點明時節(jié),秋天。黯黯(àn):暗淡。長安:借指南宋首都I臨安。橫戈、盤馬:指騎馬作戰(zhàn)。散關:即大散關。清渭:渭河!敖!保赫f現(xiàn)在已有了退居的可能。付:托付。信:知,料。不遇:不獲知遇以展抱負。長楊賦:漢揚雄所作。常把揚雄看做懷才不遇的人。

  賞析

  叫一片秋天景色的旅途上,他看到桐樹葉子叫早晨飄落,又聽到吟蛩[蟋蟀]叫夜間鳴叫。這些標志秋光的落葉和蟲鳴,更加勾起了他旅途的心事。 “旅謂”,旅途的愁緒。他遙望通向京城臨安的道路,覺得它分外暗想。這里作者用唐代都城長安(當時叫金占領下)借指南宋京城臨安!镑觥笔前迪氲囊庵^。這不僅是寫實,也還有象征的意味。因為這時他叫主和派排擠下被罷了官,從此遠離朝廷,也就更難以實現(xiàn)他抗金報國的理想了。

  這時涌上他心頭的,不是對官職的眷戀,而是那一段最不尋常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當年叫抗金前線的南鄭,他曾經(jīng)“橫戈盤馬”,親臨前線;叵肫饋,至今還是那么令人神往!案辍惫糯环N長柄武器!氨P”是回旋的意謂。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前線的大散關和渭水清流。叫渭河上,他曾雪夜強渡;叫大散關,他曾守關拒敵。叫這兩個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F(xiàn)叫,他多么想知道,那大散關和渭河,是不是仍然同他叫前線時一樣啊!看,他的所謂旅愁,不是哀嘆歲月,也不是感傷勞苦,他是叫系念著關系國家命運的前線,懷念著那實現(xiàn)他崇高理想的地方。這是一種有著崇高的謂想境界的旅愁。

  當他叫懷念前線的時候,罷官的現(xiàn)實還迫使他謂考以下的問題:“了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陸游的家鄉(xiāng)山陰地接杭州灣,臨了近海。“了海輕舟”,駛往了海的小船,這里用來代表駛往家鄉(xiāng)的小船!熬摺笔蔷邆。這三句意謂說,今天已經(jīng)有了回鄉(xiāng)的小船,意味著已經(jīng)罷了官,可以回鄉(xiāng)退隱了,然而,那對付金兵、收復失地的軍事韜略和計劃,卻沒有人可以托付,使他難以放心啊。原來,陸游不僅是詩人、詞人,他還熟知軍事,叫南鄭前線任職時,曾經(jīng)向川陜安撫使(邊防軍事機關的長官)王起提出過恢復中原的進軍策略,由于朝廷的茍且偷安,他的北伐之志一直未能實現(xiàn)。所以,我們對他“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的心情,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想到這里,他的感情不由得從慨嘆轉為激憤。遭遇的相似,使他想起了西漢著名詞賦家揚雄。揚雄曾經(jīng)寫《長楊賦》諷諫漢成帝游獵于長楊宮。他很有才華,但一直未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陸游回顧自己一片愛國赤誠而終于不為朝廷所用,他以難以遏止的氣憤之詞來結束作品:“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如果早就料到(信)我這一生始終不會被了解,任用(不遇),我當初又何必象揚雄寫(草)《長楊賦》那樣忠心耿耿地獻計獻策呢!

  鑒賞

  這首詞是陸游晚年被罷官后所作。詞中表現(xiàn)了對抗金前線戎馬生活的懷念,和對抗敵重任無人可以托付的感嘆。

  開頭一句“桐葉晨飄蛩夜語”,詞人托物起興,桐葉飄零,寒蛩夜鳴,引發(fā)的都是悲秋之景!俺匡h”與“夜語”對舉,表明了同朝至夕,終日觸目盈耳的,無往而非凄清蕭瑟的景象,這就充分渲染了時代氣氛和詞人的心境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啟后,“秋光”點明了時間的先后順序,葉落、蟲語,勾起了作者的旅思:“黯黯長安路!边@一句有兩重含意,一為寫實,一為暗喻。從寫實方面來說,當日西北軍事重鎮(zhèn)長安已為金人占領,詞人在南鄭王炎宣撫使幕中時,他們的主要進取目標就是收復長安,而一當朝廷下詔調(diào)走王炎,這一希望便化成了泡影長安收復,渺茫無期,道路黯黯,這一切使得詞人不禁凄然神傷從暗喻方面來說,“長安”是周、秦、漢、唐的古都,這里是借指南宋京城臨安。通向京城的道路黯淡無光,隱喻著詞人對南宋小朝廷改變抗金決策的失望。“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痹~人北望長安,東望臨安,都使他深為不安,而最使他關切的還是抗金前線的情況,那大散關頭和清澈的渭水之旁,曾是他“橫戈盤馬”之處,也曾是他立志恢復中原與實現(xiàn)其理想的所在,而此時的情況又怎樣呢?“忽記”,乃油然想起,猛上心頭,“應”字是懸想,但愿“如故”,更擔心能否“如故”,也就是說,隨著王炎內(nèi)調(diào)以后形勢的變化,金人會不會乘虛南下呢?表明詞人對國事憂慮的深重。這兩句不是旁斜橫逸的轉折,而是詞人所感情事的變化,詞人聯(lián)想起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說明他旅思的內(nèi)涵,不是個人得失,不是旅途的風霜之苦,而是愛國憂時的情懷。

  下邊轉到描寫個人的前途方面!敖]p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來,其意來源于蘇軾《臨江仙》“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边@句話含有想隱歸江湖的意思。詞人對個人的進退是無所縈懷的,難以忘情的是“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耙痪肀鴷,既可實指他曾向王炎提出過的“經(jīng)略中原,必自長安始”的一整套進軍策略,也可虛指為抗敵興國的重大報負。“無人”不是一般所說的沒有人,而是春秋時期秦國隨會對晉國使臣所說的“子無謂秦無人”中“無人”的意思,也就是慨嘆朝廷抗金志士零落無存,國家前途令人擔憂。歇拍兩句從慨嘆轉為激憤:“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薄堕L楊賦》是西漢辭賦家揚雄的名作,他是為了諷諫漢成帝游幸長楊宮,縱胡客大校獵才獻上這篇賦的。詞里活用了這個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會陳述什么恢復方略了。這“悔”的背后是“恨”,透露出詞人的憤憤不平之氣,不過只用“悔”字表現(xiàn)得婉轉一些罷了。

  賞析二

  此詞觸景塵情,追憶往事,今昔對比。表現(xiàn)出詞人英雄遲暮、報國無門的悲憤感情。全詞共四個層次,第一層撫今,第二層思昔,第三層再回到現(xiàn)實,第四層又回顧以住。今昔交織,回環(huán)往復。

  上闋首句狀景,托物起興!巴┤~”一起便帶起一股悲涼的氣息。正如李清照《聲聲慢》巾“梧桐更兼雨”,“怎一個愁字了得“,“桐葉晨飄”,寓意“一葉知秋”:寒蛩夜嗚,引發(fā)的也是悲秋之景!俺匡h”與“傲語”對舉,表明從朝至夕,終日觸目盈耳的只有凄清蕭瑟的景象。這就充分渲染了時代氣氛,和詞人的心境形成鮮明的對應。

  第二、三句承前啟后,羈旅異鄉(xiāng),義逢寥落之秋,這種情境是宋代詞人反復抒寫的'主題,曾令無數(shù)人神傷。然而在這里,詞人的旅思絕非單純地悲秋或感慨個人身世,有更為深沉厚重的家囝之憂,甚至個人的慨嘆也是為后者所催發(fā)出來的。這一情感表達的傾向在“黯黯長安路”一句中開始得以逐漸明朗化。詞人作為主戰(zhàn)陣營的一員,也不免受到各種打擊排擠,被拒于政治核心之外,無法對戰(zhàn)和之事施加影響!坝麧鸁o舟楫”,欲報國而無門。于是,在這凄冷蕭條的秋日里,身世之感和家圍之憂同時襲上心頭,令他不得不在對朝廷不作為的痛心中忍看長安路黯。在極度低落消沉的意緒中,他想起早年抗金的經(jīng)歷,“忽記”顯示出思緒的跳躍,情緒上也呈現(xiàn)出短暫的由低沉到高昂的飛揚狀態(tài)。

  下闋首句承上啟下,”江海輕舟”源于蘇軾《臨江仙》“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表明有隱歸之意愿。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既然報國無路,則只有歸隱江湖才不負一個讀圣賢書之人!然而詞人對個人的進退是無所縈懷的,感慨的是“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耙痪肀鴷币嘤袃芍睾x,既可實指他曾向王炎提出的“經(jīng)略中原,必自長安始”的進軍策略,也可喻之為抗敵興國的重大抱負,然而朝中沒有能抗金之臣,抗金志士亦零落無存,國家社稷岌岌可危。歇拍兩句從慨嘆轉為悲憤。《長楊賦》是兩漢辭賦家揚雄的名作,他是為了諷諫漢成帝游幸長楊宮,縱胡客大校獵才獻上這篇賦的。這兩句表面上是說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會陳述什么恢復方略廠,其實在于抒發(fā)自己遭受排擠,不被知遇,無法施展才能抱負收復大好河山的悲憤。這“悔”的后面,實在是“恨”!觀全詞,當年在“散關清渭”之地“橫妒盤馬”,率兵強渡渭水與敵對戰(zhàn),是何等快意之事,這一經(jīng)歷陸游不只一次地在詩文中提到!皹谴寡┕现薅,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反復吟詠,為他曾經(jīng)奮戰(zhàn)在抗金的第一線,離實現(xiàn)收復長安的理想目標如此之近。但在同事日下的形勢下,恐怕詞人自己也覺得“如故”只能是一種奢望。否則何必用這種不確定的語氣揣測。至此,情緒又急轉直下成低沉的嗚咽,一句之中忽揚忽抑,曲盡其妙,詞人憂心忡忡。

  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6

  原文:

  蝶戀花·出塞原文

  今古河山無定據(jù),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來幽怨應無數(shù)?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戀花·出塞拼音解讀

  jīn gǔ hé shān wú dìng jù,huà jiǎo shēng zhōng,mù mǎ pín lái qù 。mǎn mù huāng liáng shuí kě yǔ?xī fēng chuī lǎo dān fēng shù 。

  cóng lái yōu yuàn yīng wú shù?tiě mǎ jīn gē,qīng zhǒng huáng hūn lù 。yī wǎng qíng shēn shēn jǐ xǔ?shēn shān xī zhào shēn qiū yǔ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賞析:

  這是一首出塞詞。將豪放之情寄寓在婉約之形中,這種風骨,自有詞以來,除了李煜、蘇軾、辛棄疾之外,也就要數(shù)納蘭了。無怪乎王國維先生評價納蘭性德的詞是:北宋以來,唯一人爾!

  本詞首句“今古河山無定據(jù)”便站在一個很高的角度來開篇,一句話便道出了事事變遷,朝代更迭,江山頻頻易主的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納蘭作為貼身一等侍衛(wèi),多次扈從康熙帝出外巡訪,還曾作為使者巡查過黑龍江流域一帶。納蘭的內(nèi)心實際上是充滿了極大的`報國之心和遠大抱負的,但他又不想通過戰(zhàn)爭和流血來實現(xiàn),因此心里又充滿了痛苦和迷茫。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7

  蝶戀花·笑艷秋蓮生綠浦 宋朝

  晏幾道

  笑艷秋蓮生綠浦。紅臉青腰,舊識凌波女。照影弄妝嬌欲語。西風豈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與。才過斜陽,又是黃昏雨。朝落暮開空自許。竟無人解知心苦。

  《蝶戀花·笑艷秋蓮生綠浦》注釋

  紅臉青腰:寫荷的紅花綠莖。

  自許:自我期許。

  《蝶戀花·笑艷秋蓮生綠浦》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秋蓮的詞?赡茉⒑撤N寄托,比如說懷念那位名叫“蓮”的歌女什么的,也可能沒什么寓意,只是描寫秋天的蓮花。我們不能穿鑿附會,根據(jù)“文本”所提供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是最妥當?shù)。上片的描寫,是把蓮花比作了少女,以笑臉以花朵,以腰肢比莖干,以“照影弄妝”比喻蓮花的迎風臨水。這樣描寫,既有形,更有神,把蓮花寫活了?偟恼f,是以花比人、以人喻花,但怎么比喻,落實到具體的詞章上,則有一番切入展開、承接轉換的手段,更能體現(xiàn)作者的藝術匠心。頭一句是從紅花和綠葉切入,“笑艷秋蓮生綠浦”,“笑”寫花之神情,“艷”寫花之色澤,“綠浦”則將荷葉鋪滿了池塘。接著展開描寫,“紅臉青腰”,好像是把一株蓮花疊印在了一位少女的身上,紅花是她的臉,青梗是她的腰,美艷婀娜的形象立即展現(xiàn)出來;ㄅc人的結合,很自然地引向了凌波仙子、荷花仙子之類的.聯(lián)想,故而說“舊識凌波女”,把這種聯(lián)想的范圍沿著“舊識”所指示的時間軌道更進一步地拓展開來。寫到“弄妝嬌欲語”,已是神情畢見呼之欲出了,而作者的筆鋒陡然一轉,落到了“西風豈是繁花主”一句上!拔黠L”二字與首句的“秋蓮”相呼應,亦屬點題,而繁華無主則是感嘆秋蓮之終將凋謝。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8

  蝶戀花·滿地霜華濃似雪

  清代 王國維

  滿地霜華濃似雪。人語西風,瘦馬嘶殘月。一曲陽關渾未徹。車聲漸共歌聲咽。

  換盡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舊年時轍。自是浮生無可說。人間第一耽離別。

  譯文

  滿地凝結著寒霜,濃得像覆上一層白雪。人們立在西風中話別,瘦馬也向著殘月不斷悲鳴。送別時,《陽關》一曲猶未奏完,離人就已出發(fā)了。咿軋的車聲仿佛應和著歌聲,在痛苦地嗚咽。

  天涯芳草青青的顏色已換作枯黃,可是,陌頭上深深的車轍依舊是我來時的模樣。三句為前人未道之語。靜安于是年春跟隨羅振玉入京,數(shù)月后即奔喪回里。來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無常。這虛浮無定的人生,還有什么可說呢?在人間最令傷心的事莫過于離別了。

  注釋

  霜華:此指嚴霜。因其每呈結晶狀,故云。張祜《旅次上饒溪》詩:“秋竹靜霜華!

  陽關:指《陽關三疊》曲。為古代送別的'曲調(diào)。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焙髞碜V入樂府,即以詩中“渭城”或“陽關”名曲。

  浮生:《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老莊學說認為人生世事虛幻無定,故云。

  耽(dān):指沉溺、迷戀;也有停留、拖延、延誤的含義。

  簡析

  詞的第一句作者上來就點明了時間,大雪飄零,萬物冰凍,首先在時間上為作者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調(diào)。瘦馬,殘月,都是一組凄涼的意象,作者在這里用他們渲染氣氛。陽關自古就是人們分別的地方,作者在這里使用主要是表明自己的離別之情,用了暗喻的手法。作者接下來說分別的時候,車輪嗚咽的也哭泣了,暗含對分別的傷痛。

  下句作者重點以情馭景,他開始感嘆時間還在,但是物是人非,昔人不再。他開始回憶起自己以前與人相處的美好時光,想到這里,作者想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但是他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也說不出,只能感慨的說一句:離別。

  創(chuàng)作背景

  光緒三十二年(1906)秋,靜安曾奔父喪南歸故里。這期間所寫的詩詞充滿著悲涼的情調(diào)。本詞寫離別時的情景,殘月出門,西風瘦馬,詞人不幸的遭遇加上他憂郁的天性,使他更感到人生的虛幻了。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9

  蝶戀花·月到東南秋正半

  月到東南秋正半。雙闕中間,浩蕩流銀漢。誰起水精簾下看。風前隱隱聞簫管。

  涼露濕衣風拂面。坐愛清光,分照恩和怨。苑柳宮槐渾一片。長門西去昭陽殿。

  注釋

  雙闕:古代宮殿前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建成高臺,臺上起樓觀。以二闕之間有空缺,故名雙闕。

  水精簾:形容質(zhì)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子。

  苑柳宮槐:喻承雨露之恩者。

  昭陽殿:漢成帝皇后趙飛燕所居,因以指得寵者承恩之處。

  注釋

  雙闕,古代宮殿前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建成高臺,臺上起樓觀。以二闕之間有空缺,故名雙闕。

  水精簾,形容質(zhì)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子。

  苑柳宮槐,喻承雨露之恩者。

  昭陽殿,漢成帝皇后趙飛燕所居,因以指得寵者承恩之處。

  賞析

  借用宮詞的體裁,以寓對“君國”的情思。封建宮廷中,專制君主和宮人的關系,純粹是主奴關系,宮人們仰承君主的鼻息,盼望能得到恩寵,這與文人們希冀進入朝廷,謀取官位是一致的,所以歷來文人宮詞中的宮怨,實質(zhì)上也就是文人失意時的怨憤。作于1908年秋。

  月亮轉到東南方的天中,正是秋半時候在宮殿的雙闕中間,銀河在浩蕩奔流。是誰人起來在水精簾下窺看?只聽到晚風吹送來隱隱的`簫管之聲。涼露沾濕了她的衣裳,西風拂面。她自個兒在欣賞明月的清光———分別照著宮中兩處的承恩和孤怨。苑中的楊柳和宮里的槐樹,望去連成一片,唉,長門宮西去就是昭陽殿了。

  清秋時分的孤寂情思。這闋詞用語深沉冷艷,“銀漢”、“水精簾”、“涼露”、“清光”盡是冷的意象,表達了詞人內(nèi)心一片冰封的茫茫世界。靜安先生常用這樣的語句來搭建心中的“理想國”,愿常住于此,隔絕紅塵,這是詞人對自己人格精神的忠誠恪守,對“般若境界”的孜孜追求,誠如饒宗頤《人間詞話平議》評云:“拳拳忠悃”,讓人唏噓不已。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0

  原文

  落落盤根真得地,澗畔雙松,相背呈奇態(tài)。勢欲拚飛終復墜,蒼龍下飲東溪水。

  溪上平崗千疊翠,萬樹亭亭,爭作拏云勢?倿樽约疑馑,人間愛道為渠媚。

  翻譯

  溪邊兩棵松樹盤結在一起,它們互相背離呈現(xiàn)奇特之貌。看上去像要展翅飛翔,就像蒼龍飛墜下來吸取溪水一樣。

  溪邊平地上有無數(shù)綠樹,它們亭亭玉立,像都在爭取離云更近一些的態(tài)勢。總以為遂了平生之愿,人間的大愛就是為它而喜歡。

  注釋

  落落:獨立不群貌。

  盤根:謂樹木根株盤曲糾結。

  得地:得到適宜生長之地。

  拚飛:飛行輕捷的樣子。

  蒼龍:比喻松。

  平岡:指山脊平坦處。

  千疊翠:無數(shù)層的翠綠。

  亭亭:高聳貌。

  拏云勢:猶凌云之勢。

  生意遂:謂生命力的要求得到滿足。

  為渠媚:為它而做出美麗的姿態(tài)。

  渠:它。

  賞析

  這首詞曲像一幅山水畫,構圖很有層次:近景是姿態(tài)奇特的澗畔雙松,它們像兩條本來要飛上天去的龍,不知為什么折回頭來探入澗底的溪水;遠景是平岡上的群樹,它們一片翠綠,把枝梢高高地伸向云端。“萬樹”欣欣賂榮,“雙松”自得其樂,寧靜的自然美在神不在貌,有點王維山水詩的`意境。

  首先是“雙松”和“萬樹”的對比:雙松的位置是“澗畔”,它們的姿態(tài)是墜,是“下飲”;萬樹的位置是“溪上平岡”,它們的姿態(tài)是“爭作拏云勢”。這種位置和姿態(tài)的對比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郁郁澗底松”和“離離山上苗”!奥渎浔P根真得地”套用了杜甫《古柏行》的詩句。

  其次最后兩句用人們的想法來對比前面大自然的規(guī)律,是王國維想要借此來表達自己的哲理思想。然而可能作者自己也感覺到了這首詞中“形”與“意”之間的矛盾,所以在結尾忽翻新意:“總為自家生意遂,人間愛道為渠媚!边@是進一步超脫,完全從“以物觀物”的角度出發(fā),指出樹的姿態(tài)是為了適合自己生活環(huán)境的需要。

  王國維要寫出一種無我之境的自然山水風景,卻不能達到那種“無我”的境界;他要表現(xiàn)老莊的超脫卻總是墮入儒家的執(zhí)著;王國維不想讓這首詞表達出托物寓意,但最后兩句反而使讀者展開意境的聯(lián)想。也正是這些矛盾形成了這首詞中很豐富的言外意蘊,足以讓讀者慢慢去咀嚼品味。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1

  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出自宋代詞人晏幾道的作品《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這是一首傷別的戀情之作,寫別后的凄涼情景。此詞沒有事件的具體描述,通過一組意象反復訴說離愁的無處不在和無時不有。上闋寫醉夢醒來,感慨人生如夢如云,醉別西樓,醒后已不記得當時的情景,即使什么都忘了,可醒后有一點清醒的:人生聚散,像春夢,像秋云,容易消失;下闋寫聚時的酒痕詩文,現(xiàn)在睹物生情,無不感到哀傷,最后兩句寫燃燒的紅燭也好像悄悄替人流淚。全詞意象清幽,纏綿凄婉,迷茫的意態(tài)和傷感的'氛圍平添了含蓄酸楚的氛圍,頗有情調(diào)。

  作品原文

  蝶戀花

  晏幾道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作品注釋

 、诺麘倩ǎ禾平谭磺,后用作詞牌名。又名“鵲踏枝”、“鳳棲梧”。

 、莆鳂牵悍褐笟g宴之所。

  ⑶春夢秋云:喻美好而又虛幻短暫、聚散無常的事物。白居易《花非花》詩:“來如春夢不多時,云似秋云無覓處!标淌狻赌咎m花》:“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

 、葏巧剑寒嬈辽系慕仙剿。

 、伞凹t燭”二句:化用唐杜牧《贈別二首》之二:“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將蠟燭擬人化。

  作品譯文

  醉別西樓的情景醒后全都忘記。猶如春夢秋云,人生聚散實在太容易。月光斜照窗欞,我難以入睡,閑看畫屏上吳山的蔥翠。

  衣上的酒痕和詩里的字,一點點,一行行,都是那凄涼的情意?蓱z的紅燭自憐沒有好辦法,只能在寒夜中白白地為人垂淚。

  作品鑒賞

  晏幾道年輕時,曾有過一段舒適安逸的生活。后來,他家道衰落,就連正常的衣食起居都成了問題。這使他深諳人生的無常。這說辭就是一篇抒寫人生聚散的作品。昔日歡情易逝,當日幽懷難抒,來日重逢無期,往復低徊,沉郁悲涼,都在這首抒寫離情別緒的懷舊詞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

  開篇憶昔,寫往日醉別西樓,醒后卻渾然不記。這似乎是追憶往日某一幕具體的醉別,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歡舊夢,實虛莫辨,筆意殊妙。二、三句用春夢、秋云作比喻,抒發(fā)聚散離合不常之感。春夢旖旎溫馨而虛幻短暫,秋云高潔明凈而縹緲易逝,用它們來象征美好而不久長的情事,最為真切形象而動人遐想。

  “聚散”偏義于“散”,與上句“醉別”相應,再綴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輕易便散的感慨便顯得非常強烈。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愛情方面,但與此相關的生活情事,以至整個往昔繁華生活,也自然包括內(nèi)。

  上片最后兩句,轉寫眼前實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經(jīng)深了,由于追憶前塵,感嘆聚散,卻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畫屏卻燭光照映下悠閑平靜的展示著吳山的青翠之色。這一句似閑實質(zhì),正是傳達心境的妙筆。心情不靜、輾轉難寐的人看來,那畫屏上的景色似乎顯得特別平靜悠閑,這“閑”字正從反面透露了他的郁悶傷感。

  過片三句承上“醉別”、“衣上酒痕”,是西樓歡宴時留下的印跡:“詩里字”,是筵席上題寫的詞章。它們原是歡游生活的表征,只是此時舊侶已風流云散,回視舊歡陳跡,翻引起無限凄涼意緒。前面講到“醒不記”,這“衣上酒痕詩里字”卻觸發(fā)他對舊日歡樂生活的記憶。至此,可知詞人的聚散離合之感和中宵輾轉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結拍兩句,直承“凄涼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涼,似乎感染了紅燭。它雖然同情詞人,卻又自傷無計消除其凄涼,只好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長灑同情之淚了。

  此詞為離別感憶之作,但卻更廣泛地慨嘆于過去歡情之易逝,此時孤懷之難遣,將來重會之無期,所以情調(diào)比其他一些傷別之作,更加低徊往復,沉郁悲涼。詞境含蓄蘊藉,情意深長。全詞充滿無可排遣的惆悵和悲涼心緒。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從紅燭無法留人、為惜別而流淚,反映出自己別后的凄涼心境,結構新穎,詞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詞的風格。

  詞牌簡介

  蝶戀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鵲踏枝》。晏殊詞改今名。調(diào)名取梁簡文帝蕭綱詩句“翻階蛺蝶戀花情”中的三字。雙調(diào),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又名《黃金縷》、《鳳棲梧》、《一籮金》、《魚水同歡》、《細雨吹池沼》、《明月生南浦》、《卷珠簾》、《江如練》等。

  格律對照

  醉別西樓醒不記。

  中仄中平平仄仄。

  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衣上酒痕詩里字,中仄中平平仄仄。

  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說明: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加粗體字,表示韻腳所在。

  作者簡介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2

  原文:

  蝶戀花·準擬春來消寂寞

  清代:納蘭性德

  準擬春來消寂寞。愁雨愁風,翻把春擔閣。不為傷春情緒惡,為憐鏡里顏非昨。

  畢竟春光誰領略。九陌緇塵,抵死遮云壑。若得尋春終遂約,不成長負東君諾?

  譯文:

  準擬春來消寂寞。愁雨愁風,翻把春擔閣。不為傷春情緒惡,為憐鏡里顏非昨。

  本想讓萬紫千紅的春天來排解我的寂寞,卻沒料到近來總是風雨蕭索,反而耽誤了春光。但我心緒低落并非因為傷春,而是為那鏡中老去的容顏。

  畢竟春光誰領略。九陌緇塵,抵死遮云壑。若得尋春終遂約,不成長負東君諾?

  到底如何才能夠安心享受春天?凡塵俗事總是縈繞心懷,讓人不能置身事外,做回清夢。我還是希望擺脫塵世的牽絆,去安享春天的美麗,不辜負春天之神對我的眷顧。

  注釋:

  準擬(nǐ)春來消寂寞。愁雨愁風,翻把春擔閣。不為傷春情緒惡,為憐鏡里顏非昨。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diào),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準擬:打算、想要。翻:同“反”。擔閣:耽誤。

  畢竟春光誰領略。九陌緇(zī)塵,抵死遮云壑(hè)。若得尋春終遂(suì)約,不成長負東君諾?

  九陌:指漢代長安城中的九條大道,泛指都城繁華熱闈的街道。緇塵:黑色塵土,指世俗污垢。抵死:總是、老是。云壑:云霧遮覆的山谷,借指僻靜的隱居的地方。東君:指司春之神。

  賞析:

  這首詞在寫法上以辜負春光、傷春亦不足惜來反襯,用轉折的手法來襯墊,層層入深地抒寫情懷,將詞人的內(nèi)心哀怨表達地淋漓盡致,同時也表達了詞人對于自己的扈從生涯的不滿與厭惡。

  納蘭開篇寫道:“準擬春來消寂寞。”他本來是打算要在這大好的春光下消遣寂寞的。春光美好,本該出去游玩,或是懷著愉悅的心情欣賞春日美景,但納蘭卻偏偏要去消遣寂寞。

  寂寞如影隨形,伴隨納蘭一生。這種情緒讓納蘭成為傷情的公子哥,但同時也讓他蹈給后世眾多優(yōu)美的詩詞。寂寞的納蘭本想在春光下消遣,卻沒想到運氣如此不好,偏偏趕上了春雨,這不合時宜的雨打擾了納蘭消遣的念頭,納蘭覺得這是辜負了春光。故而他寫道:“愁雨愁風,翻把春擔擱!

  這首詞表現(xiàn)詞人厭于侍衛(wèi)生涯、蹉跎日老的感慨:本來打算在大好的春光下消遣寂寞,無奈愁風愁雨辜負了春光。情緒不好并不是因為傷春所致,而是因為對鏡顧影自憐。形容已日漸憔悴。那繁華的鬧市總是將幽僻的山谷遮蔽,沒人來領略這美好的春光。

  無法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難怪納蘭總是會心情煩愁。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的煩悶并非是天氣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于其他外在因素。故而他會憂傷地在上片結尾處寫道:“不為傷春情緒惡,為憐鏡里顏非昨!

  侍衛(wèi)的工作磨平了納蘭的心性,他每日進宮當值,或者陪同皇帝出游,在這單調(diào)無聊的歲月里,生活如何能夠豐富多彩。納蘭是有這樣一顆浪漫自由的心的,但他卻必須要學著壓抑自己的天性,學著要像他的父親那樣,去當好一個官,能夠在仕途上越走越遠。

  這樣的心情,如何能夠在這大好的春光里尋覓到快樂。納蘭只能顧影自憐,看著鏡子里的自己的樣貌,感慨日益的消瘦,只能是心境的郁結造成的。寫完自己為何抑郁之后,納蘭在下片中依然自問:“畢竟春光誰領略!笨吹酵饷娲河觋囮,迷蒙了這春的大地,納蘭不禁想到。除了自己之外,還有誰會在這個時候,想到要去感受春光呢。

  納蘭認為繁華的鬧市總是將清幽之地遮蔽,讓他無法尋覓得一絲安寧!叭舻脤ご航K遂約,不成長負東君諾!痹谶@首詞的最后,納蘭無奈而又向往地寫道,怎樣才能不辜負春的美意,怎樣才能隨了自己的心愿,在這春光中好好地享受片刻安寧呢。

  看似一首嘆春的詞,其實是納蘭表達內(nèi)心哀怨的一首詞,詞中的字字句句都是納蘭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他渴望有自由單純的生活,還希望能夠遠離塵囂,可是世事總是不遂人愿,讓他在這里借詞抒發(fā)情感。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3

  蝶戀花·何物能令公怒喜

  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來,人要山無意。恰似哀箏弦下齒,千情萬意無時已。

  自要溪堂韓作記,今代機云,好語花難比。老眼狂花空處起,銀鉤未見心先醉。

  翻譯

  有什么能使您又是開心又是生氣呢?山要人來,人卻沒有那個意思。就好像那哀婉的古箏琴頭架弦的齒狀橫木,千情萬意已經(jīng)沒有了時間。

  自從您給我寫了《稼軒記》,如今我代替二陸完成這個,好的話語是鮮花難以比擬的。人老眼花,看見了花朵從空白處出現(xiàn),字跡還沒見到人卻已經(jīng)心醉。

  注釋

  哀箏:哀婉的箏聲。

  弦下齒:琴頭架弦的齒狀橫木。

  機云:以二陸比二韓。

  銀鉤:一種草書體,這里指字跡。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應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作者罷官閑居帶湖初期。這首詞可能是帶湖宅第落成之后,向韓元吉求作溪堂記文的詞,就像當年請洪邁作《稼軒記》一樣。溪堂應該是建在水邊的一個大的建筑,是帶湖的主要建筑之一,不然也不可能求韓作記也。

  賞析

  上片寫自己退隱的感受。既有喜也有怒,“怒”的是被迫閑居,“喜”的是離開朝廷是非地,這是后退一步的想法。起句破空而來,探尋什么事物能左右作者喜怒哀樂之情。這句詞是從《世說新語》點化而來的。據(jù)《世說新語》引荊州民謠說:“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痹馐钦f王恂和郗超多智術,能操縱桓溫的感情,使其喜、怒。而此處只是借以提出問題,引出下面的敘議。“山要”二句緊承“何物”二字,闡述其喜怒的.原因。言山要人來此居住,而人卻要山?jīng)]有意念。如果山?jīng)]有意念,則和作者之心相同,便能使作者喜歡;反之,則會使作者憤怒。用擬人手法,表達了作者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強烈感情!扒∷啤倍鋵懽约洪e居以來的思想狀況。言其像“哀箏弦下齒”隨著人彈奏力度之不同便發(fā)出或低或昂或喜或悲的聲調(diào)一樣,自己也隨著客觀事物的千變?nèi)f化而產(chǎn)生“千情萬意”,無窮無盡,反復不已,使自己長期處于矛盾痛苦之中,令人憤怒之極。

  下片寫對韓元吉的希望。換頭寫自己在帶湖府第中建了一個“稼軒”,希望韓元吉能為它作篇序。韓愈有《鄆州溪堂詩》,詩前有長序,記溪堂修建因由,并刻石于鄆州,“溪堂韓作記”本意指此。洪邁曾為辛棄疾作《稼軒記》,韓元吉有無作記不見載籍,估計此處是因韓元吉與韓愈同姓,故連類而及,以便下文頌揚其文學才華!敖翊倍滟潛P韓元吉文章寫得好,元吉及其從兄可以和晉代著名詩人陸機與陸云相媲美。作者在《太常引·壽韓南澗尚書》詞中說:“今代又尊韓,道吏部、文章泰山。”此處與之同意,都是稱贊韓元吉文學成就之高!袄涎邸倍鋵懽约号瓮那橹。言其雖還沒有見到韓元吉的佳作,自己已經(jīng)沉醉其中,表達了作者對韓元吉的崇敬和喜悅之情,并對起句“喜怒”二字作出應有的回應,富有余味。由此詞可看出辛詞對題材的開拓,任何事情都可用詞來表達,“詞為艷科”的藩籬已不復存在。

  全詞敘述了自己落職閑居后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表達了作者對韓元吉的要求和希望,可謂千情萬意,百感交集,但樂觀仍為其基調(diào)。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4

  一、原文

  今古河山無定據(jù),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來幽怨應無數(shù)?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二、翻譯

  古往今來,山河之上不會存在永久的界限。角聲中,牧民頻繁的在這片土地上來來去去。而這其間觸目的荒涼,誰能說的清?唯有西風肆意吹著那蒼老的丹楓。這片土地上留下的那些幽怨之情應是無法計數(shù)的。金戈鐵馬之地,卻是當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昭君的情有多深,就像深山的夕照,深秋的雨。

  三、注釋

  1、無定據(jù):無定、無準。意謂自古以來,權力紛爭不止,江山變化無定。一作“無定數(shù)”。

  2、從前幽怨應無數(shù):一作“幽怨從前何處訴”。

  3、鐵馬金戈:謂戰(zhàn)爭!杜f五代史·李襲吉傳》李克用與朱溫書云:“豈謂運由奇特,謗起奸邪,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4、青冢:用漢代王昭君出塞之典事!稘h書·匈奴傳下》:“元帝以后宮良家子王綺,字昭君賜單于!闭丫篮笤嵊谀闲倥兀唇駜(nèi)蒙古呼和浩特),人稱“青!。

  三、賞析

  詞中有“牧馬頻來去”、“西風”及“青冢黃昏路”之語,青冢離龍泉關較近,因此可能創(chuàng)作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駕至五臺山、龍泉關時。

  詞的上片寫眼前之景,景象廣袤空闊,荒涼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詞人一開篇就感慨古往今來的興亡盛衰,從古到今,山河是沒有定數(shù)的,此時姓覺羅氏,彼時有可能姓葉赫那拉氏,江山的.輪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發(fā)生逆轉的。這句寫意氣勢博大,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無法言語的無奈。從詩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理想的追求是很執(zhí)著的,但卻沒有一個實現(xiàn)的途徑,所以他的心頭淤積著太多的郁悶。但這種情感的表達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對景象的具體描繪展現(xiàn)出來的,婉約深沉,耐人尋味。

  這首詞從整體上來說,景象博大磅礴,情感凄婉幽怨,自然流暢。面對塞外景象,作者以景寫情,又以情帶景,使情與景、形與意融為一體。而上篇寫眼前之景,下篇寫從前之志,虛實形成對比。就整首詞來看,手法嫻熟而精到。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5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江國多寒農(nóng)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麥連岡桑葉賤?纯磭L面收新繭。

  譯文

  春來,綠水新漲一篙深,盈盈地漲平了水面。水邊芳草如茵,鵝兒的腳丫滿跚,鮮嫩的草色,在微風習習吹拂里,染綠了河塘堤岸。畫船輕緩移動,繞著九曲水灣游轉,望去,橫塘高塔,在眼前很近,卻又像啟船時一樣遙遠。

  江南水鄉(xiāng),春寒遲遲農(nóng)事也晚。村北,村南,谷雨時節(jié)開犁破土,將田耕種遍。春麥已結秀穗隨風起伏連崗成片,山岡上桑樹茂盛,桑葉賣家很賤,轉眼就可以,品嘗新面,收取新繭。

  注釋

  畫舫:彩船。

  夷猶:猶豫遲疑,這里是指船行遲緩。

  橫塘:在蘇州西南,是個大塘。

  谷雨: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清明之后。

  看看:轉眼之間,即將之意。

  江國:水鄉(xiāng)。

  寒:指水冷。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詞,描繪出一幅清新、明凈的水鄉(xiāng)春景,散發(fā)著濃郁而恬美的農(nóng)家生活氣息,自始至終有流露出鄉(xiāng)村景色人情淳樸、寧靜、合皆,讀了令人心醉。

  詞的上片向讀者講述了一幅早春水鄉(xiāng)的五彩畫面。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一篙”,是指水的.深度,“池漲一篙深!薄疤硭妗保袃芍匾馑,一是水面上漲二是水滿后面積也大了!谤Z兒”,小鵝,黃中透綠,與嫩草色相似。“綠”,就是“綠柳才黃半未勻”那樣的色調(diào)。春水漲滿,一直浸潤到岸邊的芳草;芳草、鵝兒在微風中活潑潑地抖動、游動,那嫩嫩、和諧的色調(diào),透出了生命的溫馨與活力;微風輕輕地吹,吹綠了河岸,吹綠了河水。

  “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薄爱嬼场,彩船。“夷猶”,猶豫遲疑,這里是指船行遲緩。“橫塘”,在蘇州西南,是個大塘。江南水鄉(xiāng)河渠縱橫,灣道也多。作者乘彩船往橫塘方向游去,河道曲折多灣畫舫緩慢行進?粗胺降乃耍鋵嵾遠。這就象俗語所說“望山走倒馬”,那水面上的小鵝,其實,作者并不急于到塔邊,所以對遠近并不在意,此時更使他欣悅的倒是一路好景致。便很令人疼愛留連。這兩句寫船行,也帶出了沿途風光,更帶出了自己盎然興趣。全詞歡快氣氛也由此而興。

  詞的下片寫到農(nóng)事,視野更加開闊了。如此寫,既與上片緊密相聯(lián),又避免了重復。

  “江國多寒農(nóng)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薄敖瓏,水鄉(xiāng)!昂敝杆洹:档卦缫逊N植或翻耕了,水田要晚些,江南農(nóng)諺曰:“清明浸種(稻種),谷雨下秧。”所以“耕遍”正是時候。著一“才”字,這不緊不慢的節(jié)奏見出農(nóng)事的輕松,農(nóng)作的井然有序!按灞贝迥稀备^的水田,一片連著一片,真是“村南村北皆春水”、“綠遍山原白滿川”,一派水鄉(xiāng)風光現(xiàn)于讀者面前,雖然農(nóng)事緊張或更可說繁重,但農(nóng)民們各得其樂,一切進行得有條不紊。

  “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薄靶沱湣,出穗揚花的麥子!懊妗碑敒槌疵,將已熟未割的麥穗摘取下來,揉下麥粒炒干研碎,取以嘗新,現(xiàn)代農(nóng)村仍有此俗。這兩句是寫高地上景象,雖然水稻剛剛下種,但漫岡遍野的麥子拔穗了,蠶眠,桑葉也便宜了,農(nóng)桑豐收在望。所以下面寫道:“看看嘗面收新繭”!翱纯础,即將之意,透著津津樂道、喜迎豐收的神情。下片寫田園,寫農(nóng)事,流露出對農(nóng)家生活的認同感、滿足感。

  本詞是一首田園詞,體現(xiàn)了田地間春意盎然的一幕,筆調(diào)清新愉悅,將景物與農(nóng)事描寫得自然連貫,充分表現(xiàn)出作者對田園生活的長期向往之情,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詞作。

  創(chuàng)作背景

  南宋時期在政治上軟弱妥協(xié),農(nóng)業(yè)工業(yè)卻發(fā)展很快,許多愛國之士都因政見與朝堂向左而隱居于世,范成大也是其中一員,這首詞正是他隱居蘇州那一代所作。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02-20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06-16

蘇軾蝶戀花原文及賞析01-24

蝶戀花·出塞原文及賞析02-09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0-16

蝶戀花·春景原文及賞析02-12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參考05-17

蝶戀花原文譯文賞析06-13

蝶戀花·出塞原文、賞析06-20

桃源县| 黑山县| 平远县| 青海省| 蚌埠市| 琼中| 通化县| 芮城县| 婺源县| 惠来县| 灌阳县| 浦江县| 康平县| 尚志市| 博野县| 马关县| 东平县| 凌源市| 沙湾县| 蓝山县| 庆云县| 阿拉善左旗| 鞍山市| 容城县| 屏东市| 邛崃市| 新沂市| 萨嘎县| 连云港市| 吉林市| 武定县| 拜泉县| 石渠县| 阿勒泰市| 温州市| 高雄县| 韶山市| 深泽县| 孟连| 石楼县| 义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