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庭院深深人悄悄》是清代詞人譚獻作的一首春閨思遠詞,描寫了閨中思婦懷念他鄉(xiāng)作客的情人,抒發(fā)了為了追求美好理想終生不悔為之獻身的感情。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兜麘倩?middot;庭院深深人悄悄》賞析。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蝶戀花·庭院深深人悄悄
朝代:清代
作者:譚獻
原文: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鸚哥,錯報韋郎到。壓鬢釵梁金鳳小,低頭只是閑煩惱。
花發(fā)江南年正少,紅袖高樓,爭抵還鄉(xiāng)好?遮斷行人西去道,輕軀愿化車前草。
注釋
、夙f郎:古代女子對男子的愛稱。
、诮瘌P:古代婦女的頭飾。
評解
這是一首春閨思遠詞。上片從景到人。深院寂靜,埋怨鸚鵡,錯報郎歸,引起煩惱。下片著意抒情。紅袖高樓,不如還鄉(xiāng)好。“輕軀愿化車前草”,表現(xiàn)了真摯的懷人之情。全詞委婉細膩,清新雅麗。
作者簡介
譚獻(1832~1901),近代詞人、學者。初名廷獻,字仲修,號復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譚獻的詞,內容多抒寫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強調"寄托",風格過于含蓄隱曲。但文詞雋秀,瑯瑯可誦,尤以小令為長。著有《復堂類集》,包括文、詩、詞、日記等。另有《復堂詩續(xù)》、《復堂文續(xù)》、《復堂日記補錄》。詞集《復堂詞》,錄詞 104闋。
生平
譚獻(1832~1901),近代詞人、學者。初名廷獻,字仲修,號復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少孤。同治六年(1867)舉人。屢赴進士試不第。曾入福建學使徐樹藩幕。后署秀水縣教諭。又歷任安徽歙縣、全椒、合肥、宿松等縣知縣。后去官歸隱,銳意著述。晚年受張之洞邀請,主講經心書院,年余辭歸。駢文師法六朝,尤工詞,家藏前人詞曲甚富。
文學成就
譚獻治學勤苦,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學者。“讀書日有程課,凡所論著,隱括于所為日記”(《清史稿·譚廷獻傳》)。二十五、六歲后,潛心經學,傾向今文學派,重微言大義。他的駢文,規(guī)仿六朝,高出時人,詩亦“優(yōu)柔善入,惻然動人”(吳懷珍《復堂詩敘》)。但以詞與詞論的成就最突出。
譚獻的論詞主張,本于常州詞派張惠言、周濟,較周濟"有寄托入,無寄托出"之論,更趨具體。他稱贊常州派興,"而比興漸盛"(《復堂日記》),極力推尊詞體。他認為,詞“上之言志永言,次之志潔行芳,而后洋洋乎會于風雅”(《復堂詞錄序》),不應當視為“小道”;強調詞要有“寄托”,自謂早年讀詞,即“喜尋其旨于人事,論作者之世,思作者之人”,提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同前)。他選清人詞為《篋中詞》今集6卷,續(xù)集4卷,“以比興為本,庶幾大廓門庭,高其墻宇”(《復堂日記》),并詳著其流別;又曾評點周濟《詞辨》,皆意在闡發(fā)自己的論詞主張,影響甚大。葉恭綽說他“開近三十年之風尚”(《廣篋中詞》)。
作品一覽
譚獻的'詞,內容多抒寫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強調"寄托",風格過于含蓄隱曲。但文詞雋秀,瑯瑯可誦,尤以小令為長。如〔青門引〕"人去闌干靜"、〔蝶戀花〕" 庭院深深人悄悄"以及〔臨江仙〕《和子珍》、〔一萼紅〕《吳山》等闋,有比較鮮明的形象,凄惋沉郁,是譚詞中的佳作。著有《復堂類集》,包括文、詩、詞、日記等。另有《復堂詩續(xù)》、《復堂文續(xù)》、《復堂日記補錄》。詞集《復堂詞》,錄詞 104闋。今人陳乃乾編《清名家詞》,全部輯錄。他的詞論,散見于文集、日記、《篋中詞》及所評周濟《詞辨》中,由門人徐珂輯為《復堂詞話》,有《詞話叢編》本及人民文學出版社本。
【《蝶戀花·庭院深深人悄悄》賞析】相關文章:
蝶戀花·庭院碧苔紅葉原文及賞析08-22
蝶戀花·庭院碧苔紅葉原文翻譯及賞析09-09
蝶戀花·庭院碧苔紅葉遍原文及賞析08-18
蝶戀花·小院深深門掩原文及賞析10-17
蝶戀花·小院深深門掩亞原文及賞析08-18
蝶戀花歐陽修庭院答案10-31
蝶戀花·旅月懷人賞析02-21
蝶戀花旅月懷人原文賞析07-23
蝶戀花·旅月懷人原文賞析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