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遷居下郢(今陜西渭南縣東北),他是唐代大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元稹齊名,世稱“元白”,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五卷。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時期,倍嘗離鄉(xiāng)背井之苦。他的祖父和父親做過縣令一類的地方官,祖母和母親都能詩善文。他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五六歲時開始學寫詩,八九歲時已通曉聲韻。他學習非?炭啵x書、作文、學習寫詩,一日也不間斷。因為經(jīng)常朗讀和寫字,他的口舌生了瘡,手肘磨出了老繭。
貞元三年(公元787年),16歲的白居易帶著自己的詩稿,去京城長安,行進在咸陽古道上。此時正值早春,冰消雪融,剛剛生出的嫩芽,沐浴著春風在枯蒿腐草間探出頭來,他喃喃自語道:“果真是‘春風吹又生’了。”
原來他觸景生情,想起他寫的題為《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來了。
白居易來到長安,拜見了擔任著作郎、掌管編纂國史和起草重要文件的大詩人顧況。白居易恭恭敬敬地從書囊里拿出自己的詩稿,懇請顧況指教。老人將詩稿漫不經(jīng)心地打開,低聲吟讀起來。讀著讀著,他忽然被那首題為《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吸引住了。他反復吟詠品味著: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妙絕!妙絕!”老人讀完這首送別詩,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絕。他喜歡這首詩真摯充沛的情感和樸實無華的風格,尤其欣賞前四行耐人尋味的獨特意境。作為人,不同樣應該像那莽原上的野草一樣,在逆境中頑強地斗爭、倔強地生活嗎?“恩師過獎了,晚生無地自容。”白居易紅著臉,喃喃地說道 老人從白居易口里知道白居易家世,知道他從11歲起就遠離故鄉(xiāng)親人,在浙江一帶過著萍蹤浪跡的生活;知道他今天來長安是希望在這人才薈萃的國都,得到詩人的.推薦和延聘,找到一個理想的出路,施展自己的抱負。老人越發(fā)憐愛這位才華橫溢的少年詩人了。顧況開始看到詩稿上寫“白居易”
三個大字時,還打趣說:“長安物價猛漲,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后來緊緊拉住白居易的手說:“年輕人,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不要說住在長安,就是走遍天下也不困難了!老夫剛才開了個玩笑,可不要見怪噢。”
由于得到顧況的夸贊,白居易很快在長安出了名。不到幾年,他考中進士。唐憲宗聽說他的名氣,又提拔他做了翰林學士,后來又派他擔任右拾遺。
白居易并不是一個追名逐利、阿諛奉承的官僚。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樂府詩,有不少是揭露當時社會上的不良現(xiàn)象,對官僚統(tǒng)治集團魚肉人民的罪行進行無情的抨擊,對勞動人民的痛苦遭遇表示無限的同情。他又敢于向皇上犯言直諫,大膽發(fā)表意見,所以皇帝反感,同僚妒恨,他一生政治上很不得志,后來降為江州司馬。以后雖然又幾次回到京城,做了幾任大官,但因為朝政混亂,像白居易這樣的人不可能有所作為。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共寫下二千八百多首詩,這些詩成為我國文學寶庫中燦爛的明珠。
白居易: 賞花不忘砭時弊
白居易,字樂天,因長期住在洛陽龍門東山香山寺,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白居易寫牡丹,留給后人許多好詩句。《牡丹芳》中“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是最有名的。但白居易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他在任何時候都對民間疾苦極為關(guān)注。白居易并沒有純粹被牡丹花的美所陶醉,在其詩作《買花》中,依然為平民百姓鳴不平,為社會貧富懸殊而嘆息。
在這首詩中,“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的意思是一百朵紅牡丹的價格竟然相當于25匹帛,如此貴的價錢,竟然還有人來買,實在是太不合理了。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則體現(xiàn)出白居易對當時那種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象深惡痛絕。一叢顏色濃艷的牡丹花,價錢足以抵得上十戶中等人家所繳納的賦稅。
【年少詩精-白居易】相關(guān)文章:
年少詩精-白居易11-20
白居易年少詩精故事12-24
白居易詩鑒賞11-17
白居易詩原文鑒賞11-17
白居易的詩收錄11-17
白居易的詩大全05-06
白居易的詩合集11-17
白居易用詩記賬11-16
白居易抄襲杜甫詩11-15
李賀年少時的詩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