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_日本淫妇xxww老女人,_黑人让我高潮的视频_欧美亚洲高清在线一区_国产丝袜久久久久之久_国产精品这里有精品_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t在线观看_免费黄色片一级毛片

七月原文及賞析

2023-12-18 好文

七月原文及賞析1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宋朝 陸游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譯文

  秋意來到邊城,聲聲號角哀鳴,平安烽火映照著高興亭。擊筑高歌,站在高處把酒灑向國土,引起了收復關中的無限興致。

  誰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層層的暮云都推開?灞橋邊的如煙翠柳,曲江池畔的美麗樓臺,應該在月下佇立,等待著我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注釋

  秋波媚:詞牌名。雙調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后片兩平韻。

  高興亭:亭名,在南鄭(今屬陜西)內城西北,正對當時在金占領區(qū)的長安南山。南鄭地處南宋抗金前線,當時陸游在南鄭任上。

  角聲:行軍打仗用的鼓角之聲。

  烽火:古代邊防措施,于高峰處建臺,鎮(zhèn)守士卒于敵炬,白晝舉煙,夜間置火,警視軍民作好防御和迎敵準備。后又有每日處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此指報前線無事的平安烽火。高臺:本處指高興亭。

  筑:古代的一中弦樂器。

  酹(lèi)酒:把酒灑在地上的祭祀儀式。

  灞橋:在今陜西西安城東。唐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為唐代長安名勝。

  曲江:池名,在今陜西西安東南。為唐代以來的游覽勝地。

  應:應該。人:指宋軍,也包括作者。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賞析

  一個“望”字把詩人愛國情懷和等待勝利在望的心情表達無疑。7月上6日夜晚,長上里山頭,詩人登高遠望,皎潔的月輪正在升起光華。

  詞的上片寫秋天來到邊城,鼓角聲充滿悲平,首句一個“平”字充分表達了詞人對國土淪喪的惋惜和悲平。下片從上片的“憑高”和“此興悠哉”過渡,全面表達了“高興”的“興”。整首詞由“平”到“興”,反映了作者的樂觀主義精神和愛國壯志。

  從角聲烽火寫起,烽火指平上火,高臺指高興亭!短屏洹氛f:“鎮(zhèn)戍每日初夜,放煙一炬,謂之平上火。”陸游《辛丑正月三日雪》詩自注:“予從戎日,嘗大雪中登興元城上高興亭,待平上火至”。又《感舊》自注:“平上火并里山來,至山里城下!庇帧额l夜夢至里鄭小益之間慨然感懷》:“客枕夢游何處所,梁州西北上危臺。暮云不隔平上火,一點遙從駱谷來!倍伎梢院瓦@首詞句互證。高歌擊筑,憑高灑酒,引起收復關中成功在望的無限高興,從而讓讀者體會到上面所寫的角聲之平歌聲之悲,不是什么憂郁平愁的低調,而是慷慨悲壯的旋律。“此興”的“興”,兼切亭名。

  下片從上片的“憑高”和“此興悠哉”過渡,全面表達了“高興”的'“興”。作者把無情的自然物色的里山之月,賦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寫成為誰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熱愛祖國河山之情一脈相通,它為了讓作者清楚地看到長上里山的面目,把層層云幕都推開了。這里,也點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里鄭以東的長上里山頭,皎潔的月輪正在升起光華。然后進一步聯(lián)想到灞橋煙柳、曲江池臺那些美麗的長上風景區(qū),肯定會多情地等待收復關中的宋朝軍隊的到來。應,應該。這里用“應”字,特別強調肯定語氣。

  人,指宋軍,也包括作者。詞中沒有直接說到收復失地的戰(zhàn)爭,而是以大膽的想象,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煙柳”、“池館”,都在期待宋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的情景,來暗示作者所主張的抗金戰(zhàn)爭的前景。這種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壯志抒發(fā)的基礎上,自然引發(fā)而出,具有明顯的浪漫主義情調。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創(chuàng)作背景

  1172年(孝宗乾道八年),陸游四十八歲。他接受四川宣撫使王炎邀請,來到南鄭,擔任四川宣撫使公署干辦公事兼檢法官,參加了9個月的從軍生活。南鄭是當時抗金的前線,王炎是抗金的重要人物,主賓意氣十分相投。高興亭,在南鄭內城的西北,正對南山。憑高遠望,寫下這首詞。

七月原文及賞析2

  《七月流火》

  文/原野牧夫

  看見一條河流。風景和水車。我只是一個七月出生的

  上帝的孩子,或許也只是一只逃生的火鳥

  太陽的翅膀上曳動的羽毛,或許只是一小片兒

  從看不見盡頭的河灣里飄浮上岸。我的愛情使命

  和生命一樣簡單。不再是飛翔。天空中輪回

  已經(jīng)沒有劃落過翅膀的河流

  我的家也不知道究竟安置在哪里。叫不出來名字

  我赤足站在沙灘上。不遠處的垂柳

  懨懨地掛滿了夕陽和人們所有的日子,水早就流淌無聲

  知了。知了。也就在這樣叫喊,在叫不出名字的河流中

  月光下站直雙腿。我便淪為你惟一的風情鳥

  焚燒自己最后的羽毛。引那堆篝火無意間受騙上當

  七月。流火。河面上的白色云朵

  也終于被無端點燃,羽毛嗶剝作響的聲音

  一直在睡眠的水底下飄搖。我看不見浮藻和水蚤

  一只火鳥。一片羽毛。而我的柔弱生命

  永遠都不做替身。誰的召喚和輕撫

  在一道傷口上邊懸浮。讓鹽穿越水面月光翅膀

  我不再哭泣。上帝滿手都是血跡

  在一個焚燒羽毛的夜晚我

  扯動母親二十七歲的發(fā)絲降生?匆娨粭l河流

  賞析:

  至身七月感受流火

  ——讀原野牧夫的詩作《七月流火》

  剛剛為原野牧夫的十五屆銀獎作品寫完評析,這就馬不停蹄的為他的十六屆獲銀獎作品寫評,而且是兩首,真有些應接不暇的感覺了,牧夫快成獲獎專業(yè)戶了!說歸說評析還是要認真寫的。這兩首詩的題目都是我出的,先說《七月流火》,題目本身就很容易把讀者帶到火熱的七月,至身七月感受火熱,又很快被詩里的火熱愛情灼烤?傊痪湓挘咴铝骰,詩情火熱。熱的人真想躲進空調的房間里不再出來,盡管躲進了有空調的房間里,還是接收到詩里火熱的信息。

  當我反復閱讀牧夫的這首《七月流火》,驚嘆于他詩的激情,心智的成熟。在詩中,感情的真摯。詩意的流暢,真是令人感嘆和佩服。在他詩的抒唱里,語言的常新性往往見諸于如音樂在自然流動中,“看見一條河流。風景和水車。我只是一個七月出生的/上帝的孩子,或許也只是一只逃生的火鳥/太陽的翅膀上曳動的.羽毛,或許只是一小片兒”,節(jié)奏是舒緩的,但是用“一只逃生的火鳥”來象征自己的愛情,卻是形象而又生動的。“從看不見盡頭的河灣里飄浮上岸。我的愛情使命/和生命一樣簡單。不再是飛翔。天空中輪回/已經(jīng)沒有劃落過翅膀的河流”。感覺愛情明顯的受阻,愛情的使命,不在飛翔,那只愛情鳥的翅膀是被雨水淋濕了,還是在暴風雨折斷了,這里詩人沒有說,但能明顯的感覺到詩人的隱寓在里面。這是一種技巧,就在牧夫的指尖上,他把這種技巧濃縮到他的詩情里去,甚至可以說變成感情了。

  “知了。知了。也就在這樣叫喊,在叫不出名字的河流中/月光下站直雙腿。我便淪為你惟一的風情鳥/焚燒自己最后的羽毛。引那堆篝火無意間受騙上當”,我不知道別人看了這些詩句有何感想,但我當讀到它時,靈魂深處受到極大的震憾,盡管我對牧夫的詩可謂很熟悉。

  這首詩語言熾熱,觸物生情,詩人直抒胸臆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對愛給予了無限的關注和深情,“一只火鳥。一片羽毛。而我的柔弱生命/永遠都不做替身。誰的召喚和輕撫/在一道傷口上邊懸浮。讓鹽穿越水面月光翅膀//”寓情于形,融形入情,一再升華詩意,“永遠都不做替身”,這表明了詩人對愛的專一和執(zhí)著的追求。不作愛情的替身,追求完美,追求生死相守,不離不棄的愛,這樣美好的愿望融進了詩里,為美好的愛唱一首贊歌。

  “真正的詩往往是心底的詩,往往是心底的歌。”詩結尾愛在升華,是詩人的希望所在,看見那條河流,那是一條愛的河流,那只愛情鳥在一個夜晚焚燒了自己的羽毛之后又重新誕生,詩讓我輕易想起了郭沫若的“鳳凰涅磐”,那只為愛焚燒自己后又重獲新生的鳳凰就如詩中的愛情鳥一樣!拔也辉倏奁。上帝滿手都是血跡/在一個焚燒羽毛的夜晚我/扯動母親二十七歲的發(fā)絲降生?匆娨粭l河流//”,可謂緣境生情,情動于衷,讓人體會到詩人從心底迸發(fā)出的熱情和希望。

  如果非要說不足的話,那就是語言的精煉程度了,總感覺還可再提煉一下會更好,但整首詩的表達是流暢的,情感是炙熱的。

七月原文及賞析3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古詩簡介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詞作。上片從角聲烽火寫起,高歌擊筑,憑高灑酒,引起收復關中成功在望的無限高興;下片從上片的“憑高”和“此興悠哉”過渡,全面表達了“高興”的“興”。全詞充滿著樂觀氣氛和勝利在望的情緒,情調昂揚,表達了作者對收復失地的渴望以及強烈的愛國精神。

  翻譯

  秋意來到邊城,聲聲號角哀鳴,平安烽火映照著高興亭。擊筑高歌,站在高處把酒灑向國土,引起了收復關中的無限興致。

  誰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層層的暮云都推開?灞橋邊的如煙翠柳,曲江池畔的美麗樓臺,應該在月下佇立,等待著我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

  注釋

 、徘锊模涸~牌名。雙調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后片兩平韻。

 、聘吲d亭:亭名,在南鄭(今屬陜西)內城西北,正對當時在金占領區(qū)的長安南山。南鄭地處南宋抗金前線,當時陸游在南鄭任上。

 、墙锹暎盒熊姶蛘逃玫墓慕侵。

  ⑷烽火:古代邊防措施,于高峰處建臺,鎮(zhèn)守士卒于敵炬,白晝舉煙,夜間置火,警視軍民作好防御和迎敵準備。后又有每日處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此指報前線無事的平安烽火。高臺:本處指高興亭。

 、芍汗糯囊恢邢覙菲。

 、术╨èi)酒:把酒灑在地上的祭祀儀式。

  ⑺灞橋:在今陜西西安城東。唐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為唐代長安名勝。

 、糖撼孛诮耜兾魑靼矕|南。為唐代以來的游覽勝地。

 、蛻簯。人:指宋軍,也包括作者。

  賞析

  此詞題中用一個“望”字把詩人愛國情懷和等待勝利在望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上片首句寫秋天來到邊城,鼓角聲充滿悲哀,一個“哀”字充分表達了詞人對國土淪喪的惋惜。次句寫烽火,這是報前線無事的平安烽火!短屏洹氛f:“鎮(zhèn)戍每日初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陸游《辛丑正月三日雪》詩自注:“予從戎日,嘗大雪中登興元城上高興亭,待平安火至”。又《感舊》自注:“平安火并南山來,至山南城下!庇帧额l夜夢至南鄭小益之間慨然感懷》:“客枕夢游何處所,梁州西北上危臺。暮云不隔平安火,一點遙從駱谷來。”都可以和這首詞句互證。高歌擊筑,憑高灑酒,引起收復關中成功在望的無限高興,這說明上面所寫的角聲之哀歌聲之悲,不是什么憂郁哀愁的低調,而是慷慨悲壯的旋律。“此興”的“興”,兼切亭名。

  下片的描寫是從上片過渡而來,緊密相連,卻又是全新的狀態(tài),全面表達了詩人“高興”的`“興”。作者把無情的自然界物色的南山之月,賦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寫成為誰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熱愛祖國河山之情一脈相通,它為了讓作者清楚地看到長安南山的面目,把層層云幕都推開了。這里,也點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鄭以東的長安南山頭,皎潔的月輪正在升起光華。然后進一步聯(lián)想到灞橋煙柳、曲江池臺那些美麗的長安風景區(qū),肯定會多情地等待收復關中的宋朝軍隊的到來。這里用“應”字,特別強調肯定語氣。詞中沒有直接說到收復失地的戰(zhàn)爭,而是以大膽的想象,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煙柳”、“池館”,都在期待宋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的情景,來暗示作者所主張的抗金戰(zhàn)爭的前景。這種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壯志抒發(fā)的基礎上,自然引發(fā)而出,具有明顯的浪漫主義情調。全詞由“哀”到“興”,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氣氛和勝利在望的情緒,這在南宋愛國詞作中是很少見的。

七月原文及賞析4

  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蠶月條桑,取彼斧斨。

  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八月其獲,十月隕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豣于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戶。

  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nóng)夫。

  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嗟我農(nóng)夫,我稼既同,上入執(zhí)宮功。

  晝爾于茅,宵爾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賞析:

  《國風·豳風·七月》是《詩經(jīng)·國風》中最長的一首詩!睹娦颉氛J為它的主題是“陳后稷、先公風化之所由,致王業(yè)之艱難”;陳奐《詩毛氏傳疏》則認為是“周公遭管蔡之變而作”,兩者時間相距甚遠,似不可憑信!稘h書·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lí),公劉處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鎬,其民有先王遺風,好稼穡,務本業(yè),故豳詩言農(nóng)桑衣食之本甚備!睋(jù)此,此篇當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劉處豳時期。

  豳地在今陜西旬邑、彬縣一帶,公劉時代周之先民還是一個農(nóng)業(yè)部落!镀咴隆贩从沉诉@個部落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它的作者當是部落中的成員,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極準,從各個側面展示了當時社會的風俗畫,正如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所說:“鳥語蟲鳴,革榮木實,似《月令》;婦子入室,茅綯升屋,似《風俗書》;流火寒風,似《五行志》;養(yǎng)老慈幼,躋堂稱觥,似庠序禮;田官染職,狩獵藏冰,祭獻執(zhí)宮,似國家典制書。其中又有似采桑圖、田家樂圖、食譜、谷譜、酒經(jīng):一詩之中,無不具備,洵天下之至文也!”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績、縫衣、狩獵、建房、釀酒、勞役、宴饗,無所不寫,“無體不備,有美必臻,晉唐后陶、謝、王、孟、韋、柳田家諸詩,從未臻此境界”(引同上)。這一評價,基本上符合詩中實際。

  詩從七月寫起,按農(nóng)事活動的順序,以平鋪直敘的手法,逐月展開各個畫面。必須注意的是詩中使用的是周歷。周歷以夏歷(今之農(nóng)歷,一稱陰歷)的十一月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與夏歷相同!耙恢铡、“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歷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蠶月”,即夏歷的三月。皮錫瑞《經(jīng)學通論》云:“此詩言月者皆夏正,言一、二、三、四之日皆周正,改其名不改其實。”戴震《毛鄭詩考證》亦指出:周時雖改為周正(以農(nóng)歷十一月為正月歲首),但民間農(nóng)事仍沿用夏歷。這些說法,都是讀者理解此詩時序的重要依據(jù)。

  首章以鳥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勞動者全年的生活,一下子把讀者帶進那個凄苦艱辛的歲月。同時它也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調,提示了總綱。朱熹《詩集傳》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終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終后段之意!痹诮Y構上如此安排,確是相當嚴謹。所謂“衣之始”、“食之始”,實際上指農(nóng)業(yè)社會中耕與織兩大主要事項。這兩項是貫穿全篇的主線。首章是說九月里婦女“桑麻之事已畢,始可為衣”。十一月以后便進入朔風凜冽的冬天,農(nóng)夫們連粗布衣衫也沒有一件,怎么能度過年關,故而發(fā)出“何以卒歲”的哀嘆?墒谴禾煲坏,他們又整理農(nóng)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則到田頭送飯,田官見他們勞動很賣力,不由得面露喜色。民間詩人以粗線條勾勒了一個框架,當時社會生活的整體風貌已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以后各章便從各個側面、各個局部進行較為細致的刻畫。

  詩的二、三章情調逐漸昂揚,色調逐漸鮮明。明媚的春光照著田野,鶯聲嚦嚦。背著筐兒的婦女,結伴兒沿著田間小路去采桑。她們的勞動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懷有隱憂:“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首章“田唆至喜”,只是以輕輕的一筆點到了當時社會的階級關系,這里便慢慢地加以展開。“公子”,論者多謂豳公之子。豳公占有大批土地和農(nóng)奴,他的兒子們對農(nóng)家美貌女子也享有與其“同歸”的特權。這里似乎讓讀者看到漢樂府《秋胡行》和《陌上!返挠白樱m然那是千年以后的事,但生活中的規(guī)律往往也會出現(xiàn)某些相似的地方。姑娘們的美貌使她們擔心人身的不自由;姑娘們的靈巧和智慧,也使她們擔心勞動果實為他人所占有:“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她們織出五顏六色的絲綢,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這又使讀者想起了宋人張俞的《蠶婦》詩:“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

  四、五兩章雖從“衣之始”一條線發(fā)展而來,但亦有發(fā)展變化!靶闵@”、“鳴蜩”,帶有起興之意,下文重點寫狩獵。他們打下的狐貍,要“為公子裘”;他們打下的大豬,要貢獻給豳公,自己只能留下小的吃。這里再一次描寫了當時的階級關系。五章著重寫昆蟲以反映季節(jié)的變化,由蟋蟀依人寫到寒之將至,筆墨工細,繪影繪聲,饒有詩意!对娂瘋鳌吩疲骸八贵、莎雞、蟋蟀,一物隨時變化而異其名。動股,始躍而以股鳴也。振羽,能飛而以翅鳴也!痹佄镏,如此細膩,令人驚嘆。“穹窒熏鼠”以下四句,寫農(nóng)家打掃室內,準備過冬,在結構上“亦以終首章前段御寒之意”。

  六、七、八章,承“食之始”一條線而來,好像一組連續(xù)的電影鏡頭,表現(xiàn)了農(nóng)家樸素而安詳?shù)纳睿毫、七月里他們“食郁(郁李)及薁”、“亨(烹)葵(葵菜)及菽(豆子)”。七、八月里,他們打棗子,割葫蘆。十月里收下稻谷,釀制春酒,給老人祝壽。可是糧食剛剛進倉,又得給老爺們營造公房,與上面所寫的自己的居室的破爛簡陋適成鮮明對比。“筑場圃”、“納禾稼”,寫一年農(nóng)事的最后完成。正如《詩集傳》引呂氏所云:“此章(第七章)終始農(nóng)事,以極憂勤艱難之意!

  到了最后一章,也就是第八章,詩人用較愉快的筆調描寫了這個村落宴飲稱觴的盛況。一般論者以為農(nóng)夫既這么辛苦,上頭又有田官監(jiān)督、公子剝削,到了年終,不可能有條件有資格“躋彼公堂,稱彼兕觥”。其實社會是復雜的,即使在封建社會的中期,農(nóng)民年終時也相互邀飲,如宋代秦觀《田居四首》所寫:“田家重農(nóng)隙,翁嫗相邀迓。班坐釃酒醪,一行三四謝。”陸游《游山西村》詩也說:“莫笑田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薄镀咴隆匪鶎懮瞎派鐣奈髦艽迓渖睿r(nóng)閑之時,舉酒慶賀,也是情理中事。

  中國古代詩歌一向以抒情詩為主,敘事詩較少。這首詩卻以敘事為主,在敘事中寫景抒情,形象鮮明,詩意濃郁。通過詩中人物娓娓動聽的敘述,又真實地展示了當時的勞動場面、生活圖景和各種人物的面貌,以及農(nóng)夫與公家的相互關系,構成了西周早期社會一幅男耕女織的風俗畫。《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三種,這首詩正是采用賦體,“敷陳其事”、“隨物賦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實。讀者仔細吟誦其中任何一章,都會有這樣的感覺。[3]

  《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陜西旬邑縣、邠縣一帶)的奴隸所做的詩歌?赡苁且蛟婇L,年代久遠,有某些錯簡的地方,但基本次序還是清楚的。

  全詩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節(jié)的先后,逐年逐月地來寫男女奴隸們的勞動和生活的。這首詩按時序敘事,很象是一首農(nóng)歷詩,類似后世民歌中的四季調或十二月歌。但由于它所敘述的內容反映了當時奴隸們一年到頭的繁重勞動和無衣無食的悲慘境遇,所以應把它看作是反剝削反壓迫的詩篇。

  第一章總括全詩,從歲寒寫到春耕開始。七月火星向下降行,八月將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給婦女們去做,以備御冬。十一月天氣寒冷了,北風刮在物體上,發(fā)出觱發(fā)的聲響。十二月寒風“栗烈”,是一年最冷的時刻。而我們這些奴隸沒有御寒的衣服,真不知如何過冬。好不容易熬到寒冬過去了,正月里我們開始修理農(nóng)具。二月里舉足下田,開始耕種。壯夫們在田里干著重活,女人和小孩們則承擔著送飯的任務?粗覀冞@樣賣力的勞動,那些奴隸主派來的農(nóng)官感到很高興。

  第二章,寫婦女們的采桑勞動。春天來了,開始暖和了,黃鶯兒歡快地歌唱著。婦女們挎著深筐子,沿著桑間的.小路,去采摘飼蠶用的嫩桑葉。春天晝長,婦女們辛勤地工作了很久,碩果累累,采了很多的桑葉?墒,婦女們突然悲傷起來了,因為她們看見貴族公子正朝這邊走來,害怕被擄去而遭凌辱。末句反映了當時貴族蠻橫的真實情況。

  第三章,寫婦女們的蠶桑紡織之事,并指出這是為貴族階級做衣裳用的。蠶月即三月,三月開始修剪桑枝,拿起斧子,砍去那些遠揚的枝條,然后攀枝再采摘些柔嫩的桑葉。七月伯勞鳥咕咕地叫著,仿佛在告訴人們后半年開始了,于是,八月里婦女們就動手紡織了。紡織品染著不同的顏色,有黑紅色的,有黃色的,而最鮮亮的是朱紅色的?上н@些都不是為自己,而是為貴族公子作衣裳用的。

  第四章,寫農(nóng)事既畢,奴隸們還是為統(tǒng)治者獵取野獸。四月里遠志結子了,五月里蟬兒鳴唱著。八月里作物開始收成,十月樹木紛紛落葉。十一月開始出外射獵,以取狐貉皮來給公子做冬衣。十二月聲勢更浩大,集合起眾人繼續(xù)田獵。射得的獵物,小獸歸奴隸們所有,大獸得獻給統(tǒng)治者。

  第五章,寫一年將盡,奴隸們?yōu)樽约菏帐拔葑訙蕚溥^冬。五月里蝗蟲動股起飛,六月里紡織娘鼓翅發(fā)聲。蟋蟀由野入檐,由檐入戶,由戶入床下,鳴聲愈來愈近,而天也愈來愈冷了。這時把屋里所有的空隙都堵好,然后用煙熏老鼠,把它趕出屋里;再把朝北的窗子堵上,把門縫用泥涂上,以防寒冷的北風。感嘆我們和老婆孩子,往往農(nóng)忙時就露宿在場上,到了冬日,天寒事畢,才正式回到房屋里來。

  第六章,寫奴隸們除農(nóng)業(yè)外,還得從事各種副業(yè)勞動,以供統(tǒng)治者享用。同時,七月里還得采摘瓜類,八月里收取葫蘆,九月里拾取芝麻,把這些都交給統(tǒng)治者。農(nóng)奴們不夠吃,只得用柴火煮些苦菜來養(yǎng)活自己。

  第七章,寫奴隸們農(nóng)事完畢,還要為統(tǒng)治者修蓋房屋。九月里修好打糧場,十月里納糧入倉庫。不論是先熟的作物,還是后熟的作物,是谷類,還是麻類,都得聚集起來送進貴族的倉庫。收完莊稼之后,就去為貴族們修理住宅。白天去割茅草,晚上用此來搓繩子。等到替貴族們把住宅修好了,奴隸們又快到了春播的時候了。

  第八章,寫一年辛苦之后,還要大辦酒宴,為統(tǒng)治者慶賀祝壽。十二月去鑿冰,正月里藏入冰窖,以供來年夏天統(tǒng)治者消暑之用。等到農(nóng)事已畢,打谷場已清掃干凈,就大殺羔羊,大辦酒宴,還得舉著酒杯,登上公堂,高呼統(tǒng)治者萬壽無疆。

  《七月》這首長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隸社會階級壓迫的圖畫。男女奴隸們一年到頭無休止的勞動,結果都被貴族們剝奪得一干二凈。讀著這悲歌式的詩篇,我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位被壓迫的老年奴隸,面對面地向人們敘說著自己的生活境況,傾訴著血淚斑斑的歷史。他對于自家和鄰居們年復一年繁重勞動,苦難生活,傾訴得那么周全,那么悲切,雖然不敢流露出強烈的憤懣感情,但在傾訴中不時地夾雜著怨嘆和悲哀,用活生生的事實來揭露奴隸主的罪惡和殘酷。這些奴隸們雖然暫時懾于奴隸主的淫威,精神呈現(xiàn)出麻木狀態(tài),但總有一天他們會怒吼起來,把積壓在胸中的憤懣象火山似的噴泄出來。

  此詩語言樸實無華,完全是用鋪敘的手法寫成的。

  全篇圍繞著一個“苦”字,按照季節(jié)的先后,從年初寫到年終,從種田養(yǎng)蠶寫到打獵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層次的工作面和高強度的勞動。語詞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著一部沉重的歷史。但值得我們熟加體味的是,這首詩的哀哀訴苦的同時,也表現(xiàn)了一定的清醒的階級意識!芭膫肮油瑲w,”“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取彼狐貍,為公子裘。”“獻豣于公”,“上入執(zhí)宮功”等,都表現(xiàn)了奴隸們對貴族不勞而食、蠻橫霸道的疑惑和暗恨。在表現(xiàn)階級壓迫時,詩篇還采用了對比的描寫來昭示,比如:奴隸們在辛勤勞動,而“田畯至喜”,苦與樂的對比;奴隸們無衣無褐,卻在為“公子裳”,“為公子裘”,冷與暖的對比;“言私其豵,獻豣于公,”少與多的對比等,這種描寫,是在有意識地揭示階級壓迫的不平等。另外,詩篇善于抓住各種物候的特征,來表現(xiàn)節(jié)令的演變,使全詩充滿了自然風光和強烈的鄉(xiāng)土氣秘。特別是第五章:“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用昆蟲的鳴叫和蟋蟀的避寒遷徙,非常形象地表現(xiàn)了季節(jié)變遷的過程。這幾句沒有一個“寒”字,但卻讓我們感受到天氣在一天天地變冷,以至于寒氣逼人了。這種手法在《七月》中應用得很普遍,再如:“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用風聲的愈演愈烈來顯示季候的愈加寒冷,也很形象生動.

七月原文及賞析5

  原文:

  國風·豳風·七月

  [先秦]佚名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籜。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于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nóng)夫。

  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nóng)夫,我稼既同,上入執(zhí)宮功。晝爾于茅,宵爾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譯文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十一月北風勁吹,十二月寒氣襲人。沒有好衣沒粗衣,怎么度過這年底?正月開始修鋤犁,二月下地去耕種。帶著妻兒一同去,把飯送到向陽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興。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春天陽光暖融融,黃鸝婉轉唱著歌。姑娘提著深竹筐,一路沿著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葉,春來日子漸漸長。人來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傷悲,害怕要隨貴人嫁他鄉(xiāng)。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蘆葦割。三月修剪桑樹枝,取來鋒利的斧頭?车舾吒唛L枝條,攀著細枝摘嫩桑。七月伯勞聲聲叫,八月開始把麻織。染絲有黑又有黃,我的紅色更鮮亮,獻給貴人做衣裳。

  四月遠志結了籽,五月知了陣陣叫。八月田間收獲忙,十月樹上葉子落。十一月上山獵貉,獵取狐貍皮毛好,送給貴人做皮襖。十二月獵人會合,繼續(xù)操練打獵功。打到小豬歸自己,獵到大豬獻王公。

  五月蚱蜢彈腿叫,六月紡織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來到屋檐下。九月蟋蟀進門口,十月鉆進我床下。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煳門縫。嘆我妻兒好可憐,歲末將過新年到,遷入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八月開始打紅棗,十月下田收稻谷。釀成春酒美又香,為了主人求長壽。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來摘葫蘆。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養(yǎng)活農(nóng)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場,十月莊稼收進倉。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麥全入倉。嘆我農(nóng)夫真辛苦,莊稼剛好收拾完,又為官家筑宮室。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趕著搓繩索。趕緊上房修好屋,開春還得種百谷。

  十二月鑿冰沖沖,正月搬進冰窖中。二月開初祭祖先,獻上韭菜和羊羔。九月寒來始降霜,十月清掃打谷場。兩槽美酒敬賓客,宰殺羊羔大家嘗。登上主人的廟堂,舉杯共同敬主人,齊聲高唿壽無疆。

  注釋

  七月流火:火(古讀huǐ),或稱大火,星名,即心宿。流,流動。每年夏歷五月,黃昏時候,這星當正南方,也就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過了六月就偏西向下了,這就叫做“流”。

  授衣:將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給女工。九月絲麻等事結束,所以在這時開始做冬衣。

  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個月的日子。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仿此。為豳歷紀日法。觱(bì)發(fā)(bō):大風觸物聲。

  栗烈:或作“凜冽”,形容氣寒。

  褐:粗布衣。

  于:猶“為”。為耜是說修理耒耜(耕田起土之具)。

  趾:足。 “舉趾”是說去耕田。

  馌(yè):饋送食物。畝:指田身。田耕成若干壟,高處為畝,低處為畎。田壟東西向的叫做“東畝”,南北向的叫做“南畝”。這兩句是說婦人童子往田里送飯給耕者。

  田畯(jùn):農(nóng)官名,又稱農(nóng)正或田大夫。

  春日:指二月。載:始。陽:溫暖。

  倉庚:鳥名,就是黃鶯。

  懿(yì):深。

  微行:小徑(桑間道)。

  爰(yuán):語詞,猶“曰”。柔桑:初生的桑葉。

  遲遲:天長的意思。

  蘩(fán):菊科植物,即白蒿。古人用于祭祀,女子在嫁前有“教成之祭”。一說用蘩“沃”蠶子,則蠶易出,所以養(yǎng)蠶者需要它。其法未詳。祁祁:眾多(指采蘩者)。

  公子:指國君之子。殆及公子同歸:是說怕被公子強迫帶回家去。一說指怕被女公子帶去陪嫁。

  萑(huán)葦:蘆葦。八月萑葦長成,收割下來,可以做箔。

  蠶月:指三月。條桑:修剪桑樹。

  斨(qiāng):方孔的斧頭。

  遠揚:指長得太長而高揚的枝條。

  猗(yǐ):《說文》《廣雅》作“掎”,牽引!稗嵘!笔怯檬掷V聿扇~。南朝樂府詩《采桑度》云:“系條采春桑,采葉何紛紛”,似先用繩系桑然后拉著繩子采。女桑:小桑。

  鵙(jú):鳥名,即伯勞。

  玄:是黑而赤的顏色。玄、黃指絲織品與麻織品的染色。

  朱:赤色。陽:鮮明。以上二句言染色有玄有黃有朱,而朱色尤為鮮明。

  葽(yāo):植物名,今名遠志。秀葽:言遠志結實。

  蜩(tiáo):蟬。

  隕萚(tuò):落葉。

  貉:通“祃(mà)”。田獵者演習武事的禮叫祃祭或貉祭。于貉:言舉行貉祭!多嵐{》:“于貉,往博貉以自為裘也!

  同:聚合,言狩獵之前聚合眾人。

  纘(zuǎn):繼續(xù)。武功:指田獵。

  豵(zòng):一歲小豬,這里用來代表比較小的獸。私其豵:言小獸歸獵者私有。

  豜(jiān):三歲的豬,代表大獸。大獸獻給公家。

  斯螽(zhōng):蟲名,蝗類,即蚱蜢、螞蚱。舊說斯螽以兩股相切發(fā)聲,“動股”言其發(fā)出鳴聲。

  莎雞:蟲名,今名紡織娘。振羽:言鼓翅發(fā)聲。

  穹:窮盡,清除。窒:堵塞。穹窒:言將室內滿塞的角落搬空,搬空了才便于熏鼠。

  向:朝北的窗戶。墐:用泥涂抹。貧家門扇用柴竹編成,涂泥使它不通風。

  曰:《漢書》引作“聿”,語詞。改歲:是說舊年將盡,新年快到。

  郁:植物名,唐棣之類。樹高五六尺,果實像李子,赤色。薁(yù):植物名,果實大如桂圓。一說為野葡萄。

  菽(shū):豆的總名。

  剝(pū):讀為“撲”,打。

  春酒:冬天釀酒經(jīng)春始成,叫做“春酒”。棗和稻都是釀酒的原料。

  介:祈求。眉壽:長壽,人老眉間有豪毛,叫秀眉,所以長壽稱眉壽。

  壺:葫蘆。

  叔:拾。苴(jū):秋麻之籽,可以吃。

  樗(chū):木名,臭椿。薪樗:言采樗木為薪。

  場:是打谷的場地。圃:是菜園。春夏做菜園的地方秋冬就做成場地,所以場圃連成一詞。

  納:收進谷倉。稼:古讀如“故”。禾稼:谷類通稱。

  重:即“種”,是先種后熟的谷。穋(lù):即稑(lù),稑是后種先熟的谷。

  禾麻菽麥:這句的“禾”是專指一種谷,即今之小米。

  功:事。宮功:指建筑宮室,或指室內的事。

  索:動詞,指制繩。绹(táo):繩。索绹:是說打繩子。上兩句言白天取茅草,夜晚打繩子。

  亟:急。乘屋:蓋屋。茅和繩都是蓋屋需用的東西。以上三句言宮功完畢后,急忙修理自己的屋子。因為播谷的工作又要開始了,不得不急。

  沖沖:古讀如“沉”,鑿冰之聲。

  凌:是聚集的水。陰:指藏冰之處。

  蚤:讀為“爪”,取。這句是說取冰。

  獻羔祭韭(jiǔ):這句是說用羔羊和韭菜祭祖!抖Y記·月令》說仲春獻羔開冰,四之日正是仲春。

  肅霜:猶“肅爽”,雙聲連語。這句是說九月天高氣爽。

  滌場:清掃場地。這句是說十月農(nóng)事完全結束,將場地打掃干凈。一說“滌場”即“滌蕩”,“十月滌蕩”是說到了十月草木搖落無余。

  朋酒:兩樽酒。這句連下句是說年終燕樂。

  躋(jī):登。公堂:或指公共場所,不一定是國君的朝堂。

  稱:舉。兕(sì)觥(gōng):角爵。古代用獸角做的酒器。

  萬:大。無疆:無窮。以上三句言升堂舉觴,祝君長壽。

  賞析:

  豳地在今陜西旬邑、彬縣一帶,公劉時代周之先民還是一個農(nóng)業(yè)部落!夺亠L·七月》反映了這個部落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它的作者當是部落中的成員,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極準,從各個側面展示了當時社會的風俗畫,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績、縫衣、狩獵、建房、釀酒、勞役、宴饗,無所不寫。

  詩從七月寫起,按農(nóng)事活動的順序,以平鋪直敘的手法,逐月展開各個畫面。詩中使用的是周歷。周歷以夏歷(今之農(nóng)歷,一稱陰歷)的十一月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與夏歷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歷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靶Q月”,即夏歷的三月。戴震《毛鄭詩考證》指出:周時雖改為周正(以農(nóng)歷十一月為正月歲首),但民間農(nóng)事仍沿用夏歷。

  首章以鳥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勞動者全年的生活,向讀者展示了那個凄苦艱辛的歲月。同時它也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調,提示了總綱。朱熹《詩集傳》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終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終后段之意。”在結構上如此安排,確是相當嚴謹。所謂“衣之始”、“食之始”,實際上指農(nóng)業(yè)社會中耕與織兩大主要事項。這兩項是貫穿全篇的主線。首章是說九月里婦女“桑麻之事已畢,始可為衣”。十一月以后便進入朔風凜冽的冬天,農(nóng)夫們連粗布衣衫也沒有一件,怎么能度過年關,故而發(fā)出“何以卒歲”的哀嘆?墒谴禾煲坏剑麄冇终磙r(nóng)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則到田頭送飯,田官見他們勞動很賣力,不由得面露喜色。民間詩人以粗線條勾勒了一個框架,當時社會生活的整體風貌已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以后各章便從各個側面、各個局部進行較為細致的刻畫。

  詩的二、三章情調逐漸昂揚,色調逐漸鮮明。明媚的春光照著田野,鶯聲嚦嚦。背著筐兒的婦女,結伴兒沿著田間小路去采桑。她們的勞動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懷有隱憂:“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笔渍隆疤锼糁料病,只是以輕輕的一筆點到了當時社會的階級關系,這里便慢慢地加以展開!肮印,論者多謂豳公之子。豳公占有大批土地和農(nóng)奴,他的兒子們對農(nóng)家美貌女子也享有與其“同歸”的特權。漢樂府《秋胡行》和《陌上桑》詩中似乎有這樣的影子,雖然那是千年以后的事,但生活中的規(guī)律往往也會出現(xiàn)某些相似的地方。姑娘們的美貌使她們擔心人身的不自由;姑娘們的靈巧和智慧,也使她們擔心勞動果實為他人所占有:“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彼齻兛棾鑫孱伭慕z綢,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正如宋人張俞的《蠶婦》詩所說:“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

  四、五兩章雖從“衣之始”一條線發(fā)展而來,但亦有發(fā)展變化。“秀葽”、“鳴蜩”,帶有起興之意,下文重點寫狩獵。他們打下的`狐貍,要“為公子裘”;他們打下的大豬,要貢獻給豳公,自己只能留下小的吃。這里再一次描寫了當時的階級關系。五章著重寫昆蟲以反映季節(jié)的變化,由蟋蟀依人寫到寒之將至,筆墨工細,繪影繪聲,饒有詩意。《詩集傳》云:“斯螽、莎雞、蟋蟀,一物隨時變化而異其名。動股,始躍而以股鳴也。振羽,能飛而以翅鳴也!痹佄镏,如此細膩,令人驚嘆!榜分涎蟆币韵滤木,寫農(nóng)家打掃室內,準備過冬,在結構上“亦以終首章前段御寒之意”。

  六、七、八章,承“食之始”一條線而來,好像一組連續(xù)的電影鏡頭,表現(xiàn)了農(nóng)家樸素而安詳?shù)纳睿毫、七月里他們“食郁(郁李)及薁”、“亨(烹)葵(葵菜)及菽(豆子)”。七、八月里,他們打棗子,割葫蘆。十月里收下稻谷,釀制春酒,給老人祝壽。可是糧食剛剛進倉,又得給老爺們營造公房,與上面所寫的自己的居室的破爛簡陋適成鮮明對比!爸䦂銎浴薄ⅰ凹{禾稼”,寫一年農(nóng)事的最后完成。正如《詩集傳》引呂氏所云:“此章(第七章)終始農(nóng)事,以極憂勤艱難之意!

  到了最后一章,也就是第八章,詩人用較愉快的筆調描寫了這個村落宴飲稱觴的盛況。一般論者以為農(nóng)夫既這么辛苦,上頭又有田官監(jiān)督、公子剝削,到了年終,不可能有條件有資格“躋彼公堂,稱彼兕觥”。其實社會是復雜的,即使在封建社會的中期,農(nóng)民年終時也相互邀飲,如宋代秦觀《田居四首》所寫:“田家重農(nóng)隙,翁嫗相邀迓。班坐釃酒醪,一行三四謝。”陸游《游山西村》詩也說:“莫笑田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薄夺亠L·七月》所寫上古社會的西周村落生活,農(nóng)閑之時,舉酒慶賀,也是情理中事。

  中國古代詩歌一向以抒情詩為主,敘事詩較少。這首詩卻以敘事為主,在敘事中寫景抒情,形象鮮明,詩意濃郁。通過詩中人物娓娓動聽的敘述,又真實地展示了當時的勞動場面、生活圖景和各種人物的面貌,以及農(nóng)夫與公家的相互關系,構成了西周早期社會一幅男耕女織的風俗畫!对娊(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三種,這首詩正是采用賦體,“敷陳其事”、“隨物賦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實。

七月原文及賞析6

  花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不是誠齋無花,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花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翻譯:

  月亮還未照到我的書齋前,先照到了萬花川谷,不是書齋沒有月光,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著。

  現(xiàn)在才是農(nóng)歷七月十三的夜晚,圓月已像白玉雕成的一樣。秋月還沒到最美的時候,到了十五、十六日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好的。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題解詞前小序點明全詞的中心是“望月”,同時點明時間是“七月十三日夜”,地點是“萬花川谷”。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鑒賞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薄罢\齋”,是楊萬里書房的名字,“萬花川谷”是離“誠齋”不遠的'一個花圃的名字。開篇兩句,明白如話,說皎潔的月光尚未照進他的書房,卻照到了“萬花山谷”。作者用“未到”和“先到”巧設懸念,引人遐想。讀完這兩句,人們自然地要問:既然“誠齋”與“萬花川谷”相去不遠,何以月光照到了“萬花川谷”,作者的書房里不見月光呢?緊接著兩句“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笔箲夷铑D解,也說明了作者為什么要離開誠齋跑到萬花川谷去賞月。原來,在他的書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月光。本句中的“隔”字與“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實則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試想,竹子如果不是長得郁郁蔥蔥,修長挺拔,怎么會把月光“隔”斷?寥寥十一字,既解開了“月未到誠齋”的疑竇,也說明了書房處于竹林深處,環(huán)境幽雅僻靜!端问贰酚涊d,楊萬里在任永州零陵縣丞時,曾三次去拜訪謫居永州的張浚不得見面,后來“……以書談始相見,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萬里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這樣,就可以想見楊萬里名為“誠齋”的書房是費了一番心思,作了精心的設置和安排的。

  上片通過對照描寫,用“未到”和“先到”點明,此時誠齋仍處在朦朧暗影之中,而“萬花川谷”已是月光朗照。下片四句,便描寫“萬花川谷”的月色!叭缃癫攀鞘,月色已如玉!眱删渲兄挥小叭缬瘛倍謱懢,這兩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潔的月夜景色!安拧弊峙c“已”字相呼應,使人想到作者在“十三”的夜里欣賞到這樣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也使人想到,盡管現(xiàn)在看到的月色象玉一般的晶瑩光潔,令人陶醉,但“十三夜”畢竟不能算是欣賞月色的最佳時刻。那么,何時的月色最美呢?任人皆知,陰歷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圓,是觀賞月光最好的日子。這樣,詞的結尾兩句,也就很自然地推出一個新的境界:“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薄拔词恰倍謮旱骨熬涿鑼懙拿烂钊缬瘢尥妇К摰木辰,推出一個“秋光奇絕”的新天地,指出即將來臨的十五十六才是賞月的最佳時刻。尾二句筆墨看似平淡,卻表現(xiàn)出一個不同凡響的藝術境界,說明作者對未來、對美有著強烈的憧憬和追求。

七月原文及賞析7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月如玉。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鑒賞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遍_篇兩句,明白如話,說皎潔的月光尚未照進他的書房,卻照到了“萬花山谷”。作者用“未到”和“先到”巧設懸念,引人遐想。讀完這兩句,人們自然地要問:既然“誠齋”與“萬花川谷”相去不遠,何以月光照到了“萬花川谷”,作者的書房里不見月光呢?緊接著兩句“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笔箲夷铑D解,也說明了作者為什么要離開誠齋跑到萬花川谷去賞月。原來,在他的書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月光。本句中的“隔”字與“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實則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試想,竹子如果不是長得郁郁蔥蔥,修長挺拔,怎么會把月光“隔”斷?寥寥十一字,既解開了“月未到誠齋”的疑竇,也說明了書房處于竹林深處,環(huán)境幽雅僻靜!端问贰酚涊d,楊萬里在任永州零陵縣丞時,曾三次去拜訪謫居永州的張浚不得見面,后來“……以書談始相見,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萬里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边@樣,就可以想見楊萬里名為“誠齋”的書房是費了一番心思,作了精心的設置和安排的`。

  上片通過對照描寫,用“未到”和“先到”點明,此時誠齋仍處在朦朧暗影之中,而“萬花川谷”已是月光朗照。下片四句,便描寫“萬花川谷”的月色!叭缃癫攀鞘,月色已如玉!眱删渲兄挥小叭缬瘛倍謱懢,這兩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潔的月夜景色!安拧弊峙c“已”字相呼應,使人想到作者在“十三”的夜里欣賞到這樣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也使人想到,盡管現(xiàn)在看到的月色象玉一般的晶瑩光潔,令人陶醉,但“十三夜”畢竟不能算是欣賞月色的最佳時刻。那么,何時的月色最美呢?任人皆知,陰歷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圓,是觀賞月光最好的日子。這樣,詞的結尾兩句,也就很自然地推出一個新的境界:“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薄拔词恰倍謮旱骨熬涿鑼懙拿烂钊缬瘢尥妇К摰木辰,推出一個“秋光奇絕”的新天地,指出即將來臨的十五十六才是賞月的最佳時刻。尾二句筆墨看似平淡,卻表現(xiàn)出一個不同凡響的藝術境界,說明作者對未來、對美有著強烈的憧憬和追求。

  楊萬里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楊誠齋體”在當時也頗有影響。本詞語言平易自然,意境新鮮,生活氣息濃郁,說明他的詞風一如他的詩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月亮還未照到我的書齋前,先照到了萬花川谷,不是書齋沒有月光,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著。

  現(xiàn)在才是農(nóng)歷七月十三的夜晚,圓月已像白玉雕成的一樣。秋月還沒到最美的時候,到了十五、十六日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好的。

  注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張子野詞》入“仙呂宮”。雙調四十五字,前后片各兩仄韻,以入聲韻為宜。兩結句皆上一、下四句法。連用多數(shù)仄聲收腳而又雜有特殊句式組成的短調小令,常是顯示拗峭挺勁的聲情,適宜表達“孤標聳立”和激越不平的情調。

  誠齋:楊萬里書房的名字。

  萬花川谷:是離“誠齋”不遠的一個花圃的名字。在吉水之東,作者居宅之上方。

  修竹:長長的竹子。

  奇絕:奇妙非常。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楊萬里辭官歸鄉(xiāng)以后,詞前小序點明詞創(chuàng)作時間是“七月十三日夜”,地點是作者書房旁的“萬花川谷”,全詞的中心是“望月”。

七月原文及賞析8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 宋朝 楊萬里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譯文

  月亮還未照到我的書齋前,先照到了萬花川谷,不是書齋沒有月光,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著。

  現(xiàn)在才是農(nóng)歷七月十三的夜晚,圓月已像白玉雕成的一樣。秋月還沒到最美的時候,到了十五、十六日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好的。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注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張子野詞》入“仙呂宮”。雙調四十五字,前后片各兩仄韻,以入聲韻為宜。兩結句皆上一、下四句法。連用多數(shù)仄聲收腳而又雜有特殊句式組成的短調小令,常是顯示拗峭挺勁的聲情,適宜表達“孤標聳立”和激越不平的情調。

  誠齋:楊萬里書房的名字。

  萬花川谷:是離“誠齋”不遠的一個花圃的名字。在吉水之東,作者居宅之上方。

  修竹:長長的竹子。

  奇絕:奇妙非常。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鑒賞

  “月未字誠齋,先字萬花川谷。”開篇兩句,明白如話,說皎潔的月光尚未設進他的書房,卻設字了“萬花山谷”。作者用“未字”和“先字”巧設懸念,引人遐想。讀完這兩句,人們自然地要問:既然“誠齋”與“萬花川谷”相去不遠,何以月光設字了“萬花川谷”,作者的書房里不見月光呢?緊接著兩句“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使懸念頓解,也說明了作者為什么要離開誠齋跑字萬花川谷去賞月。原來,在他的書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月光。本句中的“隔”字與“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實則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試想,竹子如果不是長得郁郁蔥蔥,修長挺拔,怎么會把月光“隔”斷?寥寥十一字,既解開了“月未字誠齋”的疑竇,也說明了書房處于竹林深處,環(huán)境幽雅僻靜!端问贰酚涊d,楊萬里在任永州零通縣丞時,曾三次去拜訪謫居永州的張浚不得見面,后來“……以書談始相見,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萬里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這樣,就可以想見楊萬里名為“誠齋”的書房是費了一番心思,作了精心的設置和安排的。

  上片通過對設描寫,用“未字”和“先字”點明,此時誠齋仍處在朦朧暗影之中,而“萬花川谷”已是月光朗設。下片四句,便描寫“萬花川谷”的月色!叭缃癫攀鞘,月色已如玉。”兩句中只有“如玉”二字寫景,這兩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欣地描繪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潔的月夜景色!安拧弊峙c“已”字相呼應,使人想字作者在“十三”的夜里欣賞字這樣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也使人想字,盡管現(xiàn)在看字的月色象玉一般的`大瑩光潔,令人陶醉,但“十三夜”畢竟不能算是欣賞月色的最佳時刻。那么,何時的月色最美呢?任人皆知,陰歷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圓,是觀賞月光最好的日子。這樣,詞的結尾兩句,也就很自然地推出一個新的境界:“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薄拔词恰倍謮旱骨熬涿鑼懙拿烂钊缬,剔透大瑩的境界,推出一個“秋光奇絕”的新天地,指出即將來臨的十五十六才是賞月的最佳時刻。尾二句筆墨看似平淡,卻表現(xiàn)出一個不同凡響的藝術境界,說明作者對未來、對美有著強烈的憧憬和追求。

  楊萬里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楊誠齋體”在當時也頗有影響。本詞語言平易自然,意境新鮮,生活氣息濃郁,說明他的詞風一如他的詩風。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楊萬里辭官歸鄉(xiāng)以后,詞前小序點明詞創(chuàng)作時間是“七月十三日夜”,地點是作者書房旁的“萬花川谷”,全詞的中心是“望月”。

  • 相關推薦

【七月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綢繆原文賞析12-17

別離原文賞析12-17

艷歌原文及賞析11-06

不見原文賞析12-17

微雨原文及賞析12-17

春曉的原文及賞析11-14

關雎的原文及賞析11-14

《梅花》原文及賞析11-15

狡童原文及賞析12-17

大悟县| 手游| 阳新县| 江北区| 昌江| 新化县| 宿迁市| 墨玉县| 台州市| 定西市| 新竹县| 曲靖市| 兴宁市| 城固县| 淮滨县| 温州市| 龙州县| 虹口区| 广德县| 宣城市| 徐汇区| 平原县| 蒙城县| 正宁县| 临朐县| 秦安县| 大新县| 丹巴县| 栾城县| 凉城县| 黄梅县| 南皮县| 托克托县| 永胜县| 芜湖市| 扎赉特旗| 霍邱县| 盱眙县| 六枝特区| 东乡|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