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祭灶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祭灶的作文 1
今年2月3日,是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戶戶都要祭灶,這是舟山的習俗。我們家也點起香燭,放上供品給灶王爺送行上天。我問媽媽:“為什么要祭灶呢?”媽媽給我講了,原來,關(guān)于祭灶還有一個傳說呢!
民間流傳,從前有個泥水匠,心靈手巧,家家的灶臺都是他做的,又省柴,又好燒,人稱“張灶王”。張灶王死后,人們很想念他,他的弟弟是個畫匠,他為了教育張灶王幾個吵鬧不休的兒子、媳婦,就把張灶王畫成像。第二天對他們說,晚上夢見玉帝封張灶王為灶神,請他坐在灶房里,看著全家,誰做壞事,每年二十三上天報告玉帝,大年初一回來就辦。嚇得兒子、媳婦們跪下求饒。畫匠弟弟搬來供桌,放上年糕,放上糖,然后對著畫像說:“哥呀哥,親不親,一家人,以后他們學好就是了,你要上天言好事,好話多說,下界保平安!
后來,村里知道了這件事,家家戶戶都想念張灶王,希望他能關(guān)照他們的日子。人們都請畫匠畫灶王神的'像貼在灶房的墻上,每逢臘月二十三晚上,點上香燭,放上年糕和糖,讓灶王神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五更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人都說,這就是祭灶的來歷。
原來,祭灶還有這么一段美麗的傳說,我們的祖先多么盼望家家戶戶和睦,平平安安過日子呀。
祭灶的作文 2
今天爺爺做了一件奇怪的事!吃午飯的時候,爺爺盛了一碗赤豆飯,沒端到桌上,而是放在了灶角!最奇怪的是,爺爺切了一小塊生豆腐放在了飯上!更奇怪的是,爺爺竟然剪了幾根稻草放到了飯上!
“爺爺,這是要干什么呀?”我好奇地問。
爺爺說:“你看到灶上貼著的這張紙了嗎?這是傳說中的灶王爺,到了小年這一天,要送灶王爺上天。”
“上天干嘛呀?”
“看到這兒寫的兩行字了嗎: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是我們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寄寓了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
我點點頭!“可是,爺爺,為什么要盛飯,還要放豆腐呢?”
爺爺說:“這是為了讓灶王爺吃好吃飽,這樣才能言好事。∮械牡胤竭給灶王爺吃麥芽糖呢,這樣說出來的'話就是甜的了!”
我說:“原來是這樣!可是,為什么要放稻草呢?灶王爺吃草嗎?”
爺爺摸著我的頭說:“呵呵,那個草呀,是灶王爺?shù)鸟R吃的草料,馬也要吃得飽飽的,才有力氣跑。
這下,我全明白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可真有趣!
祭灶的作文 3
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是春節(jié)前的一個重要民間節(jié)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jié)”。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
傳說古代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子,兩人十分疼愛兒子。但因家中貧困,只得讓兒子去挖煤。兒子久去不歸,老人格外想念。這天,老太婆叫老漢到煤礦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一個赤腳的同路人,兩人越走越熟,十分融洽。
閑談之中,老漢得知赤腳是受閻王指使,來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很著急,乞求赤腳留下自己的兒子。赤腳答應了。見了兒子,老漢故裝害病,兒子侍奉左右,一直無法下井,不久,煤礦出了事,老漢趕忙把兒子領(lǐng)回家。
轉(zhuǎn)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二十二夜里,老漢想起當年的事,忍不住對老伴說了。誰知被灶王爺聽到了,二十三晚上,灶王爺上天后對玉帝講了這事。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懲罰了赤腳,收走了老漢的兒子。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王爺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后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就形成在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
這一天晚上,我們?nèi)胰嗽缭绲臏蕚浜煤昧烁鞣N各樣的祭灶果,時間一到,我們便擺上水果、糖,點好香和蠟燭,爸爸媽媽就把雙手握合,開始拜起來,嘴上還說著:“祭灶爺,希望你保佑我們明年全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保佑國家國泰民安!
短短的三十多分鐘,這個祭祀活動就過去了,爸爸一邊收拾,一邊笑著說:“不正規(guī),不正規(guī)的,但我們心意到了!”我挑出了我最喜愛的'糖果,美美的吃了起來,我想我們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真是聰明啊,給我們流傳下來這么美好的傳說,讓我今天一飽口福。
祭灶的作文 4
“祭灶嘍!”我大喊,只聽“噼里啪啦”一串鞭炮聲響起,我嚇得捂住了耳朵,這意味著祭灶開始啦!
為什么要祭灶呢?因為,灶神爺在人間工作了一年,在臘月二十三這天,他要去佛祖那匯報“工作情況”,而祭灶其實就是一個歡送會,每家每戶在這天都會拿出各種好吃的糖果、糕點來粘上灶神爺?shù)淖彀停屗M說好話。
外婆家也不例外。祭灶前,外公外婆買了許多好吃的,有各種糖果、餅干,還有許多水果。外婆把糖果、餅干、水果裝在小碗里,整整齊齊地擺在灶臺上。外公則在一旁忙著上香,敬酒水。忙完了,我們一家就圍坐在一起吃晚飯?沙燥垥r我完全心不在焉,因為我想快點吃上灶臺上的那些“美味”。“我吃完了!”我把筷子一扔,推開椅子跑了,然后,我向外婆眨眨眼,指了指灶臺上的巧克力,張開嘴巴,外婆明白了我的意思,說:“灶神爺已經(jīng)吃好了,你吃吧。”我聽了,飛快地拿走一塊巧克力,溜了出去。嘿嘿,媽媽起先在灶神爺還沒開始吃的時候偷吃了一節(jié)甘蔗,結(jié)果被外婆“打”了一下手:“貪吃鬼!蓖馄沤又f:“小時候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灶神爺沒吃完不能吃。都是當媽的`人了,還不能給孩子做個好榜樣。”我想對婆說,親愛的外婆,別忘了我和媽媽是兩只大饞貓呀!你放那么多好吃的,會被我們偷吃光的。如果真是那樣的話,灶神爺可就沒份啦!
我很喜歡祭灶這個節(jié)日,它讓我感受到春節(jié)的快樂。明年的祭灶,我也想獻出一點“糧食”讓灶神爺嘗嘗鮮,不知道他會不會讓我在來年取得好成績呢?祝我好運吧!
祭灶的作文 5
我家里除了爸爸媽媽和我,還有一位慈祥的灶神爺給我們管家呢!我們把他當成了尊敬的神。每月初一十五,媽媽總要去拜一拜他,求他給我們帶來好運。
昨天晚上,媽媽說:“今天是小年,現(xiàn)在要祭灶了!薄盀槭裁匆涝钅?”我好奇地問。“因為小年就是祭灶節(jié),就是臘月二十三呀!”媽媽答道,說完,她一邊把廚房整理干凈,一邊在上面擺上了一些水果、糖果,還點上了香火,又在一旁放了些紙錢,準備送給灶神爺。我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媽媽的`一舉一動,又仔細地看了看灶神爺,只見他披著斗篷,端端正正的坐著,旁邊圍著一群快樂的小孩,手里捧著一張對聯(lián)的橫幅“家和百!,在灶神爺?shù)膬蛇厡懼环鶎β?lián)“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在灶神爺?shù)念^頂還印著“東廚司命”四個大字。我不解地問媽媽:“這是什么意思呢?”媽媽饒有興趣地對我說:“有個民間傳說,灶神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錯,被玉皇大帝貶諦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向上天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人們祭灶就是要賄賂灶神爺,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講好話,好讓玉皇大帝獎賞,保佑我們平安!迸叮≡瓉砑涝钍菫榱伺鸟R屁呀!古代的人想象力真是太豐富了!正當我想入非非的時候,忽然媽媽記起了什么,連忙說:“灶神爺吃得差不多了,我要把錢送給他了。”
我似乎也被感染了,連忙向灶神爺拜了幾下,并且許下了愿望,祝自己來年有個好運,希望它真的靈驗哦!
當媽媽拿起打火機往鐵盆里燒紙錢時,整個祭灶過程基本上結(jié)束了。媽媽虔誠地拜了拜,仿佛灶神爺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漸漸地離我們遠去了。
祭灶的作文 6
我們這兒有著各種各樣的風俗,最令我難忘的,便是祭灶王了。
提起祭灶王那可謂是家喻戶曉。畢竟沒有幾戶人家是不祭灶王的。到了小年,也就是灶王節(jié),我們便開始準備這重大的日子了。
灶王節(jié)呢,一般在農(nóng)歷的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一般的人家都是直接把神像貼在墻上,不過我們的比較高級,有一個灶王龕,那便是再好不過了。
開始祭灶王了,首先準備好一大桌子的菜,望看這一大桌的菜,我饞得咽了咽口水。紅彤彤的`蘋果、青翠的棗梨,清一色用大碗裝著;一整條魚,一整只雞……我想,這灶王爺在天上必是個響當當?shù)拇蠊,不然那有這樣好的待遇?正想著呢,奶奶把瓜果魚肉端上灶臺,這架勢是要祭灶王了。奶奶用三柱香開始了。她的雙手輕捧香,嘴里念念有詞。拜完了,便讓我和爸爸一起來拜。拜完便把灶王給燒了。
其實我一直都很好奇為什么我們要祭灶王,我只好問爸爸。見多識廣的爸爸一下就解釋了我的疑問:“傳說灶王是個很善良的人,他死后,玉皇大帝可憐他,就讓他當了灶王,監(jiān)督每家每戶一年來的善惡情況。于是每年臘月三十三灶王都會上天庭和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年來的情況,直到除夕那晚才能回來。因為人們都希望灶王爺在王皇大帝面前多說好話,就給他買了許多糖他甜嘴巴這樣他就不會對玉皇大帝說壞話了!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風俗,它應該是奶奶那一輩不可缺失的生活儀式吧!這說小不小,說大不大的節(jié)日,卻能體現(xiàn)出我們從古至今都不會少的智慧。
祭灶的作文 7
祭灶神作文400字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早上,媽媽從超市買來了一袋神秘的東西。我連忙走上前去,問:“媽媽,這是什么東西呀!”媽媽回答道:“這叫祭灶果,晚上祭灶的時候會有大用處呢!”我看了看祭灶果,哇!祭灶果真是形態(tài)萬千呀!金油果穿著一身金黃色的衣服,像一根根金手指,豆酥糖穿著一層厚厚的`棉衣,凍米糖呈正方形,由各種米做成。除了這些,還有其它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祭灶果。我看得口水直流,真想拿一個來吃。媽媽見了,對我說:“這可要等祭灶完了才能吃,可不能現(xiàn)在就吃哦!
晚飯后,我迫不及待地和媽媽一起收拾著桌子,把灶臺擦得干干凈凈的,小心翼翼地放上了祭灶果?粗涝钆_,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我們?yōu)槭裁匆涝畎。俊眿寢屆业念^,笑瞇瞇地對我說:“祭灶是一項在漢族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tǒng)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灶神是漢族民間最富代表性,最有廣泛群眾基礎(chǔ)的流行神,寄托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我聽了,恍然大悟。
祭灶結(jié)束了,媽媽把祭灶果搬到桌上,我見了,連忙拿起一塊紅色的祭灶果吃起來。哇!真好吃呀!里面是空心的,咬下去,香脆可口,美味極了。我還吃了好幾種祭灶果,美妙的滋味一直在舌尖流連。
祭灶的作文 8
時光飛逝,一眨眼我們就到了臘月二十三。
祭灶的習俗是吃芝麻糖,看一看,芝麻糖皮是黃色的,中間長,兩角扁,上面還有很多芝麻寶寶。摸一摸,凹凸不平,黏黏的。我用手敲一敲,聽!發(fā)出“咚咚”的聲音,好像在說:“別敲了我要暈了!”聞一聞,好香呀,我的口水流了三尺半,肚子咕咕直叫。嘗一嘗,真香呀,入口讓人回味。關(guān)于祭灶吃芝麻糖還有個小故事,我說大家說說。
古時候村莊里有一對老夫妻,他們很老才有一個兒子,為了生計他們把兒子送到礦場打工。有一天,老婆婆對老爺爺說:“兒子好久沒有回來了,你去看看吧”然后,老爺爺就往礦場走去路上遇到一個年青人他們邊走邊聊,中途時那個年青人說:“其實是閻王爺哪缺人了,讓我來礦場收集一百多人的生命”。老爺爺這時才想到自己的兒子也在礦場呀,就求年青人不要收自己兒子的生命,年青人考慮了下老夫妻只有這一個老來子,這才答應下來。過了一段時間,到年跟各路神仙都要上天庭匯報這年的民間事情,灶王爺?shù)弥@件事就匯報給玉帝懲罰年青人,F(xiàn)在我們每到祭灶要吃芝麻糖就是為了讓灶王爺?shù)接竦勰菂R報事情時嘴里甜滋滋的.多說好話不要告狀,讓玉帝多獎勵民間百姓。
今天是祭灶我知道了芝麻糖的由來并且學到了傳統(tǒng)文化知識。
祭灶的作文 9
時令進入臘月,總有些值得期待的日子。臘月初八總能美美的喝上一碗媽媽用八種材料煮的粥——臘八粥。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祭起了灶神(傳說那天灶王爺上天去向玉帝匯報這一家一年的大小事)。每年的這一天,我家總不忘記祭灶神,今年也不例外。
臘月二十三,外婆一大早就起了床。早早地準備好了各種祭灶果,祭灶果長得奇形怪狀的。金油果穿著一身金黃色的衣服,像一根根金手指,豆酥糖穿著一層厚厚的棉衣,凍米糖呈正方形,由各種米做成。除了這些,還有其他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祭灶果。我看得口水直流,真想拿一個來吃吃。外婆看見了,說:“這些要等祭灶完了才能吃的',現(xiàn)在可不能吃,等你吃了這些糕點啊,保你步步高升。”
晚上,吃了晚飯,外婆收拾好碗筷,整理好桌子,把灶臺擦得干干凈凈的,手也洗了好幾遍,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祭灶果放到了灶臺上。然后雙手合十,開始拜起來,口中還念念有詞,像在背書似的。我心想:像這種迷信活動,外婆居然也會參加,真是的。我本想去勸阻外婆,但我又很好奇外婆說了些什么,就湊過耳朵聽了聽。外婆說:“灶神爺啊,謝謝2024來你對我們的保佑,請你2025年也保佑我們?nèi)夜ぷ黜樌,學習、生活天天向上。保佑國家國泰民安,風調(diào)雨順,百姓豐衣足食!蔽冶煌馄艠闼氐恼Z言感動了,外婆的迷信寄托著她美好的心愿,我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外婆一起祈禱了起來。
香燒盡了,外婆說:“灶神已經(jīng)上天了,大家可以吃祭灶果了。”樸素的迷信寄托了老百姓美好的心愿,愿美好的民俗代代相傳。
祭灶的作文 10
祭灶,農(nóng)歷十二月廿四日。按福州習俗,陰歷十二月廿三日為官家祭葷灶之日,廿四日是普通民家祭素灶之日,而水上居民則于廿五日祭灶。
祭灶,原是古代夏日祭火的一種儀式;鸬某霈F(xiàn),使人類脫離了茹毛飲血的時代,是值得大大紀念的。但后世把祭灶變成“灶神”崇拜,說灶神是可以“上天祈福、落地佑民”的'“司命之神”。這個衍變過程,大約始于漢代。據(jù)《后漢書.陰丑傳》載,有一個叫陰子興的孝子,臘日(十二月廿三)早飲,見到灶神出現(xiàn),連忙拜求,并宰了家中的黃羊祭祀,“自是以后,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臘日祭灶,而薦黃羊焉!边@個傳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越說越神,說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的“駐戶大使”。一年一度,在農(nóng)歷十二月廿四日,灶神上天向玉帝報告戶主善惡情況,上天的日子為十天,到第二年正月初四下凡。在灶神動身之前,家家戶戶都要為其餞行。祭葷灶的以雞、鴨、魚、肉、灶糖、灶餅、美酒等供之;祭素灶除灶糖灶餅外,還有甘蔗、荸薺、紅棗、花生、金針、木耳等。在祭供時,孩童們便唱著童謠:“祭灶祭糊涂(諷刺灶神糊涂官),灶前一只銅香爐,元寶是儂褙,金褲是儂糊,灶王爺上天講好話,灶媽落地保佑儂,保佑儂爹有錢賺,保佑儂媽有錢長,保佑儂哥討兄嫂,保佑儂讀書變聰明。”祭供將畢,將舊的灶神圖撕下火化,貼上新的灶神圖,以示送舊迎新。在祭灶節(jié)前,外公外婆要給男女外孫送灶糖灶餅,有幾個男女外孫,就得送幾包,每包還要附送一張“花面殼”(假面具)有唐僧、沙和尚、孫悟空、豬八戒等,孩子們有吃有玩好不熱鬧。
現(xiàn)在,一些人家仍有祭灶的舊俗。灶糖灶餅更名為年糖年餅,成了福州春節(jié)市場年貨之一。
祭灶的作文 11
前幾天,爺爺買了兩袋祭灶果,看著那些個紅的白的,我饞得直流口水,剛想去“偷”一兩個來解解饞,卻被爺爺喝住了:“現(xiàn)在可不能吃!那是先祭了灶王爺后才可以吃的。”
祭灶,也就是祭灶王爺,是十二月二十三的一個民間習俗,它的到來意味著一系列年慶活動的開始。舊時的灶臺都不象我們現(xiàn)在用的那種爐子,都是自己生火的那種,所以家家戶戶都供奉著灶王爺神像,它坐在廚灶中間,看這戶人家是怎么生活和行事的,把他們都記錄下來,到了十二月二十三那天回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保平安”,人們逐漸形成了在這一天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獻上,“粘”住它的嘴巴的習俗。
各地過祭灶節(jié)的習俗都不一樣,但在我的記憶中,我們過祭灶節(jié)的習俗就是吃祭灶果。祭灶果是多種多樣的,一般都有麻棗、紅白雙色球、油果、黑白芝麻糖,寸金糖、白麻片,凍米糖等。我最愛吃的是紅球,顏色十分誘人,一口咬下去,里面綿綿的',甜而不膩,仿佛又回到舊日時光。長輩們在小年這天給小孩子吃祭灶果,是希望他們能象方言所說的“祭灶果,吃了乖乖過”,同時也祈求一家人在新年的生活能如這些糖果一樣甜蜜。
其實很多習俗傳到現(xiàn)在,只是一種紀念意義了,就象老人說的,以前是因為家里沒有好吃的,小孩子都盼著逢年過節(jié)的,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東西。而現(xiàn)在,用爺爺?shù)脑捳f,天天都象是在過年了。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習俗,過年才有了過年的色彩,而我們這些小孩子,對每一個節(jié)日都還是那么企盼!
祭灶的作文 12
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是春節(jié)前的一個重要民間節(jié)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jié)”。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
傳說古代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子,兩人十分疼愛兒子。但因家中貧困,只得讓兒子去挖煤。兒子久去不歸,老人格外想念。這天,老太婆叫老漢到煤礦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兩人越走越熟,十分融洽。閑談之中,老漢得知光腳片是受閻王指使,來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很著急,乞求光腳片留下自己的兒子。光腳片答應了。見了兒子,老漢故裝害病,兒子侍奉左右,一直無法下井。不久,煤礦出了事,老漢趕忙把兒子領(lǐng)回家。轉(zhuǎn)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二十二夜里,老漢想起當年的事,忍不住對老伴說了。誰知被灶君聽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對玉帝講了這事。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懲罰了光腳片,收走了老漢的`兒子。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后,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二十三祭灶。
這一天晚上,我們?nèi)胰嗽缭绲臏蕚浜煤昧烁鞣N各樣的祭灶果,時間一到,我們便擺上水果、糖,點好香和蠟燭,爸爸媽媽就把雙手握合,開始拜起來,嘴上還說著:“祭灶爺,希望你保佑我們明年全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保佑國家國泰民安!
短短的三十多分鐘,這個祭祀活動就過去了,爸爸一邊收拾,一邊笑著說:“不正規(guī),不正規(guī)的,但我們心意到了!”我挑出了我最喜愛的糖果,美美的吃了起來,我想我們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真是聰明啊,給我們流傳下來這么美好的傳說,讓我今天一飽口福。
祭灶的作文 13
名利亨通少是非,全叼神佑默相依。今朝酌獻無他物,魚買新鮮肉買肥!薄}記
過年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掛燈籠、放煙花、貼對聯(lián)、訪親友除了這些,在我們這兒還有一個有趣的習俗---祭灶。
說起廿三之夜,媽媽在貼著灶王爺像的廚房灶頭前,擺上一張小圓桌,在桌上擺起酒、水果、魚,以及貼著紅紙的豬肉和雞鴨。聽奶奶說,灶王爺今晚要上天去向與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年人間的變化和好壞呢!于是我們供上好酒好菜,讓灶王爺多說一些贊美之詞。我不禁在心里念道:這祭灶的講究還真多!
過了一會兒,媽媽點燃了香燭,而后慢慢地,廚房上下繚繞起屢屢香煙,桌上本平凡無奇的`豬肉在燭光的照耀下變得晶瑩剔透,讓人不禁口水大流!這迷蒙的環(huán)境仿佛仙境,感覺就像灶王爺真的來到我們凡間,過新年的氣氛一下子到來了!
媽媽把一塊布鋪在地板上,讓我們來祭拜灶王爺。在被香煙彌漫圍繞中我看著灶王爺那神氣的面孔,心里不由得對灶王爺產(chǎn)生一份敬畏感。
伴隨著燭光越來越旺,春節(jié)的氣氛也在這燭光中愈來愈濃隨后,媽媽吹滅了蠟燭:灶王爺上天了,請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
春節(jié)祭灶,求的是平安;求的是人們對未來的美好的心愿;求的,更是年味。——后記
祭灶的作文 14
我就像被雷電一下子霹傷了一樣,心里非常不舒服,我回想起以前,那一次,我考了全班第一,同學們非常羨慕,老師也特別高興,父母還給我買我喜歡的零食、玩具?要不是雞媽媽領(lǐng)雞寶寶趕快跑進了房子里,恐怕就要遭殃了。小年祭灶習俗于是他回到王宮,對公主說:。可是有誰真正為我想過呢!
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guān)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shù)淖焐。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輪到祭拜祖宗。
”小胖子嘿嘿地笑著:“我的初中、高中就是這么讀的?有時候我的手練的都腫了起來,但是我還是堅持了下來。小年祭灶習俗事實上,無論在農(nóng)村還是城市。每當我開心的時候,我也碰一碰她的小肚子,她那“咯咯咯”的笑聲,好像在說:“這就對了?冬天,都是冰雪,我和同學玩起了打雪仗、堆雪人、溜冰。
祭灶的作文 15
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這天,是春節(jié)前的一個重要的民間節(jié)日,人們稱之為“祭灶節(jié)”。這個春節(jié),我隨爸爸回老家河南有幸一起過了這個有趣的節(jié)日。路上,爸爸就神秘的告訴我,有可能會趕上過“祭灶節(jié)”?什么是“祭灶節(jié)”,那個做飯的爐子有什么好祭奠的.?看著我一臉的狐疑?爸爸告訴我,傳說灶王爺是由玉帝指派,下界監(jiān)管人間是非,為此每當這一天到來,人們敬請灶王爺吃灶糖,希望用糖把灶王爺?shù)淖祓ぷ,回到天宮后不再搬弄人間是非,向玉帝多說好話,以求來年可以五谷登豐,人人都可以吃飽肚子。以前環(huán)境十分惡劣,田地有時顆粒無收,人們都吃不飽,因此祈求上天。哈哈,看來這個灶王爺是個貪嘴的老頭。
好不容易盼到晚上,我與父母來到灶神廟前,人們恭敬地跪在灶王爺面前,臉上展現(xiàn)出崇拜的神色,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感到好笑,覺得這只不過是迷信而已,只有辛苦勞作,才會有好的收獲。但為了不失禮節(jié),我趕緊隨著媽媽一起跪在灶神面前。爸爸把事先準備好的公雞放入我懷里,這是一只紅公雞,看來灶王爺要騎紅馬上天了。因為據(jù)說雞是灶王爺升天之馬,故雞不稱雞,而稱為馬,若為紅雞即為紅馬。奶奶說接下來就要到高潮了,為的是讓灶王爺在走的最后時刻依然對我們保留著好印象,因此專門舉行儀式,為灶王爺送行。我跪在灶王爺面前,看著爸爸斟酒叩頭,嘴里念念有詞,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聲“領(lǐng)”然后將酒澆在雞的頭上,雞在我懷里撲棱撲棱發(fā)出聲響,我驚訝的看著爸爸,爸爸微笑的說了聲:“噢啦!”我松了口氣,將雞還給爸爸。祭完灶,爸爸給我和妹妹一人發(fā)了一塊灶糖,吃著甜甜的灶糖,望著散去的人們,我突然想到,這并不是可笑而愚昧的迷信,而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我不該嘲笑他們。他們使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對美好未來的寄托。
這一次我領(lǐng)略到了勞苦人民用自己那獨特的方式表示自己對來年大豐收的期待,在這無形的鼓勵下,用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期望變成現(xiàn)實。
祭灶的作文 16
農(nóng)歷臘月二十四一大早,爺爺奶奶就出門去了,買回來一大堆吃的東西:水果,糕點,各種各樣的糖果。然后把它們拿了出來,放在桌上,擺在碟子里。奶奶告訴我,這是家鄉(xiāng)風俗,今天是祭灶神的日子。
祭灶的風俗據(jù)說是從夏朝開始,灶神是管理各家灶火的神仙,每年年底,灶神都要把一戶人家一年的生活向玉帝匯報的'。灶神圖像掛起來了,他頭帶官帽,臉上有三搓小胡須,樣子顯得很喜慶。灶神很喜歡吃甜食,祭灶的時候,要上供很多糖給灶神,是為了灶神在玉帝面前講甜言蜜語,如果他想講壞話時,就會被糖粘住了嘴。這就是俗話說的“吃人家的嘴軟”嗎?
祭灶開始了,爺爺奶奶穿戴整潔,到了廚房就開始忙碌起來。這個時候,小孩子也是要參加。爺爺從袋子里拿出一些糕點遞給奶奶,這糕點是奶白奶白的,看起來很好吃。但是我們不能吃,等到祭灶完才能吃。奶奶拿了一個碟子,把糕點依次放上去。奶奶的手巧,過了一會兒,這個碟子里的糕點堆得像金字塔一樣整齊。碟子放著四種水果蘋果,橙子,橘子,梨和四種糕點桂花糕,糯米糕,橘子糕,還有一些小餅干,一塊塊的糖。爺爺奶奶端起裝有祭品的碟子放到餐桌上,又拿起椅子上的蠟燭,放到餐桌上點著。這個時候,氣氛顯得很肅穆,我們小孩子都不敢說笑了。
爺爺整理了一下衣服,跪在早已擺在地上的墊子上,雙手合攏,一臉虔誠地膜拜著,嘴里還念念有詞:“老天……保佑我們一家人……幸福美滿……”奶奶和大人們膜拜后,我們小孩子也要一起膜拜的。我膜拜的時候,眼睛看著糕點,心里想著:我一定要把它們吃完。
祭灶結(jié)束后,祭品并沒有變少,哪些美味的糕點,最終都進入我們的肚子。我和弟弟吃起了糕點,心里可開心了。奶奶也很開心,告訴我們,多吃點祭品,這些都是灶神享用過的,這寓意著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不會生病。
祭灶的作文 17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為我們寒假正式開始之日。因為,這一天是祭灶。老話說,祭灶不能祭在外面,應該回家。也就是在外讀書、打拼或游玩的人們,在祭灶這一天必須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一同吃麻糖,吃灶餅。
兒時,是很巴望祭灶的。因為,祭灶這一天,家人會給我們孩子一點兒錢,充其量也就是塊兒八毛的。我們一拿到錢,就立刻沖出家門,來到大街上,東瞧瞧、西望望,甚至爬到高高的楊樹上,翹首以盼賣糖人的出現(xiàn)。
如若看到賣糖人挑著籮筐走來,那么就立刻從樹上滑下來,像長了翅膀的鳥兒飛奔到他的身旁,頓時會把他的擔子圍得水泄不通。許多只小手舉著錢,七嘴八舌地喊道:“我要五毛錢的!薄拔乙嗣X的!薄敖o,六毛!薄敖o五毛。”……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賣到麻糖以后,會立刻鉆出人堆兒,掰下一丁點兒麻糖,先伸出舌頭去舔,而后再放進嘴里去嚼。那麻糖的香甜能頓時浸潤我們的心田,整個人都會變得如大肚彌勒佛一般——開懷大笑。
兒時,很是巴望祭灶的。因為,祭灶的晚飯,是要吃灶餅的'。灶餅是奶奶親手烙的,是玉米面和小麥面兩摻的。那餅是發(fā)面餅,放在爐灶鐵鏊上,翻幾番后,那餅的兩面都起很多花,如云朵般美麗。另外,灶餅的大小如燒餅一般,烙好的灶餅要先讓灶神吃,即先供香,而后才輪到我們吃。因為,兒時是吃不飽、穿不暖的,平日里,玉米面饅頭或高粱面饅頭,都不能任意吃,更何況是兩摻面呢,吃的機會實在是屈指可數(shù)啊!
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一天天得好起來,那天如果蒸個玉米面饅頭或者窩窩頭,都搶著吃,真是反了過來呀!祭灶年年過,灶糖年年吃,只是感覺這灶糖無論如何,都沒有兒時的香甜可口!
今天祭灶,愿天下人都能與家人團聚,過一個祥和快樂的春節(jié)!
祭灶的作文 18
我的家鄉(xiāng)在陜西西安,農(nóng)歷的臘月二十三是我家鄉(xiāng)的祭灶節(jié)。這是除了過年之外我最喜歡過的節(jié)日了,因為每到這個時候都有又甜又粘的灶糖吃。
每次過祭灶節(jié),我都要跟著爸爸一起放鞭炮,媽媽就和奶奶一起做又粘又甜灶糖吃。灶爺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間監(jiān)督我們做事情的神仙,我們做的事情都由他和玉皇大帝說,爸爸說給灶爺吃灶糖是為了粘住灶爺?shù)淖彀,讓他在給玉皇大帝匯報人間生活時多說好話。他的老伴灶君奶奶也喜歡吃糖,而且還喜歡給玉皇大帝打小報告,爺爺奶奶說人們希望她不要說我們的壞話,所以就給她也吃好多好多的糖,粘住她的嘴巴,讓玉皇大帝知道我們?nèi)碎g都是幸?鞓返。
在我的.家鄉(xiāng),祭灶節(jié)也是全家團圓的節(jié)日,這一天,在外邊上班打工的人都要回到家里,放鞭炮、吃灶糖,高高興興地等著春節(jié)的到來。
- 祭灶印象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祭灶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祭灶印象作文09-02
小年祭灶的寓意傳說03-03
小年祭灶的由來傳說03-04
小年夜祭灶習俗06-02
我與作文作文01-01
鄉(xiāng)情作文作文10-06
作文啊作文02-10
作文09-28
神秘的作文課作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