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兒子發(fā)高燒,醫(yī)生說要打針,可寶寶才一歲多呀,我和婆婆兩個人都摁不住他,護士扎了兩次,才把針頭插進寶寶的頭皮,寶寶簡直是在發(fā)狂一般地哭嚎。護士竟然也緊張了,好半天才固定好針頭?粗⒆影め,我的心都在顫抖。心疼歸心疼,可為了治病,該扎針的時候還得扎呀。我想了解的是,孩子需要打吊瓶時,家長應該如何配合護士,減少孩子的痛苦呢?
答:靜脈輸液是治療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些藥物或病情需要靜脈輸液,這是其他療法不可替代的。在給患兒輸液時常常因患兒不合作,害怕、哭、鬧、擺頭厲害,扭身子或家長沒看好,而被孩子抓掉針頭、輸液管;或夏天出汗多,固定不住;或是小孩子皮膚顏色較深,淺層血管不好找到,造成靜脈補液失敗而影響治療。此時孩子大聲嚎哭,家長急得打孩子,也有的家長責罵護士。建議輸液時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俅┐糖翱捎脺厮疄榛純合磧羟邦~、手、腳等部位,天冷時還可用熱水袋或溫熱毛巾焐一焐,使血管擴張。護士選定血管部位消毒后,注意不要隨便觸碰,以免污染。體位取足低頭高位。給患兒輸液前,家長應幫助患兒排尿,小點的孩子準備好尿不濕和被褥,以防患兒著涼。對大一點的患兒做好解釋工作,鼓勵患兒勇敢一些,不要害怕。家長本人也應消除緊張情緒,協(xié)助護士將孩子的頭部或針刺、進針的部位固定好不要動。
、诩议L態(tài)度要平和,當注射沒有一針成功時應安慰、鼓勵護士“沒關系,慢慢來,”這要比大聲責罵好得多。
、埸c滴過程中,家長應觀察滴速,通常3歲以下嬰兒每分鐘15~20滴,3~6歲孩子每分鐘滴30滴左右,家長不可任意調(diào)節(jié)速度。輸液中如喂奶、進水,要將患兒上身抬高,以防異物嗆入氣管導致窒息;患兒排便時,應提高吊瓶,以防靜脈回流,阻塞針頭。輸入液體還剩10毫升~15毫升,及時通知護士換藥瓶或拔針,以防液體滴完后將空氣擠入血管內(nèi)。孩子入睡后一定看好穿刺局部有沒有皮膚發(fā)紅,是不是腫了,是不是漏液,更要緊的是注意孩子的臉色,如果面色蒼白,或紅得厲害,嘔吐,哭得很厲害,發(fā)抖,打寒戰(zhàn),應立即找醫(yī)護人員。
、芙o孩子準備好平時常玩的玩具一兩件,童話書若干本,在孩子哭鬧時可拿出來玩一玩,也可給孩子講講故事,讓他不知不覺中順利輸完液。
輸液過程中注意以下情況:
1.不要帶著輸液瓶離開輸液室。
2.輸液瓶不能掛得太低,否則血液會反流回針頭及輸液管。
3.輸液管應保持垂直。
4.避免拉扯寶寶的手,以免壓迫注射部位造成輸液不順暢。
5.輸液中喂奶、喝水要將寶寶上身抬高,以防異物嗆入氣管。
- 相關推薦
【孩子輸液家長怎樣配合】相關文章:
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期末備考11-10
家長怎樣說話才能使孩子更自信01-17
怎樣與孩子交流09-21
怎樣讓孩子正確握筆02-23
孩子成績不好家長要怎樣跟老師溝通05-12
怎樣克服孩子對水的恐懼08-02
怎樣讓孩子痛快地玩12-24
孩子的識字量該怎樣提高04-17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