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同學們,請看屏幕,這幅畫是一個怎樣的場面?(屏幕展示出獵圖)
生1:是一個出獵的場面。
師:對,今天我們就是要學習這樣的一篇課文。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那么,是在哪里出獵?誰在出獵?
生2:蘇軾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獵。
師:出獵的裝束是怎樣的?
生3:上千人。
師:是裝束,裝束是指什么呢?是指穿著,同學們,老師今天的裝束怎樣?
生4:錦帽貂裘。
師:對,我的裝束有點像“錦帽貂裘”。那么,這篇課文是一篇什么體裁的文章?是一篇散文,還是一首詩,還是一首詞?
生5:是一首詞。
師:對,那么,這首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生6:表達了作者希望能殺敵衛(wèi)國的雄心壯志。
師:很好?磥硗瑢W們預習得不錯。我們今天一起來研讀《江城子·密州出獵》。請同學們讀一讀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屏幕顯示學習目標)
。▽W生讀)
師:如此看來,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突出在一個字上,是什么字?
生7:是“感”字。
師:“感”是在怎樣的基礎上而感知呢?
生8:是“讀”字。
師:對,突出一個“讀”,讀什么?首先讀題。
生:江城子·密州出獵
師:題目是“江城子”嗎?
生9:不對,“江城子”是詞牌名,“密州出獵”才是題目。
師:這位同學說的對不對?
生:對。
師:對,大家給予掌聲鼓勵。是的,“江城子”是什么?
生:是詞牌名。
師:“密州出獵”是什么?
生:是題目。
師:“密州出獵”這個題目告訴我們什么?
生10:出獵的地點。
師:在哪里?
生:密州。
師:對,它告訴我們出獵和出獵的地點。好,下面我們來讀作者,作者是誰?
生:蘇軾。
師:你了解蘇軾嗎?你了解多少?好,你了解多少就說多少。
生11:我了解的蘇軾,他的字是子瞻,號是東坡,是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師:還有誰要補充的嗎?
生12:蘇軾是古代的著名的文學家,他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他的詩詞都代表了他的成就。
師:還有補充的嗎?
生13:他是我國古代有著多種藝術才能和革新創(chuàng)造精神的作家,對后代影響很大,同時,在政治、思想、創(chuàng)作等方面的影響都相當不凡。
師:對,看來同學們知道的還真多。那么,有誰知道蘇軾的詞有什么特點嗎?
生14:他的每首詞都是揮灑自如,風格豪放的。
師:掌聲鼓勵。蘇軾,號東坡居士,他的詞創(chuàng)立了豪放一派。他生性豁達、樂觀。本詞是作者遷到密州做太守出獵時有感而作。好,下面最重要的是讀什么?
生:讀課文。
師:對,下面我們來讀課文。我想先請同學們推薦一個同學來朗誦好不好?(一女同學舉手)好!這位同學自告奮勇,毛遂自薦,太好了,我最喜歡這樣的學生了。先掌聲鼓勵。
(一女生朗誦)
師:讀得好不好?
生:好!
師:掌聲。好,這位同學讀得非常好,讀音準確,聲音洪亮,斷句準確。我希望學習這一課后,會有更大的提高。有沒有信心?
生:有!
師:謝謝!下面分成四人一小組,先自己默讀一遍課文,把自己不懂的字、詞、句或者其他不懂的知識作記號,先在小組提出討論解決,不能解決的,在班上提出,我們共同探討解決。好,現(xiàn)在開始。
(討論)
師:好!同學們,剛才討論的時候,我巡視了一下,同學們有很多問題是嗎?
生:是!
師:好!請把話筒傳下去,誰要提問就傳給誰。
生15:題目的“密州出獵”為什么要用“出”,而不用“打”呢?
師:誰來說說?沒關系的,說錯了也沒關系,我們一起探討嘛,是嗎?
生16:因為他當時還沒有想到“打”,只是想到“出”。這首詞只是憑感覺而寫下的,想到什么就寫什么。
生17:因為當時作者是同同僚一同出去打獵的,所以“出”好。
生18:因為,題目是密州,不是打出來的,而是“出”出來的。
生19:因為,這是描寫一次打獵的壯觀的場面。
師:好,我想補充一下。詞特別講究練字,這與剛才那位同學說的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有點出入。“打”是口頭語,而“出”是書面語。還有剛才那位同學說的,因為打獵要走出城,所以用“出”,我覺得這也有道理。下面我們轉入另一問題的討論。
生20:這里寫的是出獵的場面,場面有“點”和“面”。這里的“點”和“面”分別是什么?
生21: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是點;“千騎卷平崗”是面。
師:我想請剛才提問的那位同學解釋一下,你是怎樣理解這個“點”和“面”的呢?
生20:面包括了點,點就是面……不是,點是在面之中。
師:好,我解釋一下,“點”就是集中在一個具體的東西上,“面”是指整個場面。那么,在第一段中,哪一些是點,哪一些是面呢?
生21:作者出獵時的服裝就是點,作者和他的同僚出獵時的浩大的場面是面。
師:對不對?
生:對!
師:掌聲鼓勵。好,請轉入第三個問題,
生22:“少年狂”的“狂”字表現(xiàn)了什么?
生23: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生24:表現(xiàn)了蘇軾生性豪放,不受拘束的姿態(tài)。
師:哪位同學說的更準確?
生:第二個。
師:對,這個“狂”字表現(xiàn)了什么?
生:瀟灑、豪放。
師:那么“狂”又表現(xiàn)在哪里?他怎么狂呢?
生25:作者想得到重用,讓他報效祖國。
師:這是不是豪放?報國大志,難道不“豪”嗎?這是想的狂。做的狂不狂?
生26:作者已經(jīng)“鬢微霜”了,還想馳騁疆場,一馬平川,報效祖國。
師:狂不狂?
生:狂!
師:還有沒有?
生27:千騎卷平崗。
師:這是什么狂?
生27:這是場面狂。
師:對,如此壯觀的場面給人的還是“狂”的感覺。好,還有哪些問題?
生28:“遣馮唐”和“射天狼”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生29:表達了為國效力的決心和愛國的思想,并委婉地表達了希望被重用的愿望。
師:說得非常好,但是,我還是要你解釋為什么這兩句話就能讓你體會到這種思想感情呢?
生29:我想請同學們幫忙。
師:誰幫忙?
生30:我來幫忙。……
師:我提示一下,“遣馮唐”和“射天狼”是指什么?為什么要射天狼?
生30:射天狼就是趕走外來侵犯的敵人,這里的“天狼”就是指來自西北的敵人。
師:對,這是一個典故,天狼是指來自西北的敵人,敵人來了就把他們射走,這就表現(xiàn)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生:對了,愛國感情就這樣表現(xiàn)出來了。那么“遣馮唐”呢?
生31:馮唐就是……
生32:“遣馮唐”就是作者希望馮唐一樣的人來赦免他的罪,使他能夠象魏項一樣為國立功。
師:大家說呢?
生:對!
師:在這我要問清楚,到底是赦免誰的罪?是作者當時有罪嗎?
生:不是。
師:對,是作者希望象魏項那樣,因為當時他因為打仗時多報了殺敵的數(shù)字而獲罪,后來馮唐持節(jié)云中赦免他的罪,重新重用他。作者當時做太守,希望能更好地報效祖國,到更能發(fā)揮自己的作用的,更重要的地方去。好再問下一個問題。
生33:為什么作者要聊發(fā)少年狂?
生34:因為作者當時才38歲,并沒有老,這樣寫是對他的豪情的襯托,另一方面是寫出了他壯志未酬的感嘆。
師:對不對?
生:對!
師:是的,還是那句話,就是希望更能報效祖國。
生35:“親射虎,看孫郎”暗示了什么?
生36:暗示自己富有雄才大略。
師:像誰那樣?
生:像孫權那樣。
師:好,時間關系,我們一起探討的問題到這里,同學們還有許多問題,可以課后一起去探討,F(xiàn)在,請同學們看屏幕,老師設計了幾個問題,請同學們討論:1、作者牽黃、擎蒼、騎馬、射虎等動作表現(xiàn)了怎樣的精神風貌?2、詞里出現(xiàn)了哪些人名?作者借他們來抒發(fā)怎樣的思想感情?3、應該懷著怎樣的感情朗誦?其實剛才同學們所提的問題都涉及到了。
。ㄓ懻摚
師:好,誰來回答這些問題,請舉手。
生37:寫出了作者當時精神非常飽滿、英勇、豪放,給人的感覺是氣態(tài)非凡。
師:她說得好不好?
生:好!
師:下一題。
生38:出現(xiàn)了孫郎和馮唐兩個人名,作者借他們來抒發(fā)自己的雄才大略,愛國,報效祖國的思想感情。
生39:第一段用激昂的,強壯的語調(diào)來讀,第二段用惋惜的,悲傷的感情來讀。
生40:第一段用激昂、強壯的語調(diào)讀,第二段用更強烈的,豪放的感情來朗誦。
師:對,后面抒發(fā)了作者要報效祖國的愿望,應該語氣更堅定,同樣是豪放的感情來朗誦,而且比上一段更有氣勢。整首詞給人的感覺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是什么?
生:豪放。
師:對,豪放。怎么豪放呢,從詞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
生41: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師:還有要補充的嗎?
生42:西北望,射天狼。
師:還有沒有?
生43: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生44: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
。ɡ蠋熆偨Y)
師:好,同學們,我們就用這種熱情、豪放的感情來朗誦。
。ㄈw同學朗誦)
師:你們的朗誦把我也感染了,我也想朗誦,要不要?
生:要!
(老師朗誦)
師:謝謝!老師朗誦還不夠好,個別發(fā)音不夠標準。下面請欣賞標準的朗誦,感受詩詞的美。
。犱浺簦
師:感受到美嗎?
生:美。
師:什么美?
生:豪放美。
師:下面我們來一起背誦,有沒有信心?
生:有!
師:背誦是有方法的,你看這首詞分上下兩片,上片寫什么?
生:寫出獵。
師:下片呢?
生:抒情。
師:不管上片還是下片都表現(xiàn)了什么?
生:豪放!
師:好,大家一起來背誦。
(學生背誦)
師:掌聲鼓勵一下自己。好,大家的背誦與剛才的錄音的朗誦有不同的地方嗎?
生45:錄音的朗誦更有感情,我們的朗誦較平淡。
生46:“千騎卷平崗”的“騎”應讀什么音呢?
師:對,我解釋一下,這個字是多音字,在這里應讀“jì”。下面請看屏幕,回去思考:你讀了這首詞想到了什么?
師:下課。
生:謝謝老師!
【教學后記】非常有幸代表東莞市參加了廣東省2003年“行知杯”初中中青年語文教師閱讀教學競賽,獲一等獎。我上課的篇目是《江城子·密州出獵》,授課對象是茂名市第十六中學初一的學生。
這節(jié)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和啟發(fā)。如果說有“閃光點”,我自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 以誦讀為主。初一的學生學習《江城子·密州出獵》,有一定的難度,誦讀是最好的方法。讀題,讀作者,讀課文,讀注釋,通過多次的“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語感,了解詞的思想感情。
二、 質(zhì)疑探究。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先在小組里提出,小組探究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師生一起探究。學生提出的問題先由其他同學分析解決,老師點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學生提出的問題的“面”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 討論延伸。由老師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解決。目的是引導學生把握重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學生帶進作者所營造的意境里,品味這首詞的美。水到渠成地感情朗誦和背誦課文。
根據(jù)新課標精神,改革課堂教學,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實行民主、開放、以生為本的教學,讓學生“走出灌注”。以上幾點正是這一精神的體現(xiàn)。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起來了,學習勁頭高漲,與老師配合得較好,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完成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1、朗誦、背誦。2、感知、品味)。
這更使我深刻地認識到:要教好古詩文,一定要透切理解新課標的精神,指導教學活動,利用最佳的教學方法,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對古詩文的教學才有促進作用。
當然,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上課時情緒比較緊張,普通話不夠標準,對這首詞還理解得不夠透切等。比如,一學生提問:“為什么文題用“密州出獵”而不用“密州打獵”?一個同學回答是因為作者當時想到“出”,沒有想到“打”;另一個同學回答是因為他們打獵要走出城里的原因。我的補充回答是:同意第二個同學的說法,還有一個原因是“打獵”是口頭語,而“出獵”是書面語。這顯然是不到位的牽強的回答。造成這原因是因為對古詩文知識積累不多,理解不夠透切。這警示我趕快廣泛閱讀古詩文,積累這方面的知識,提高文化素養(yǎng)。
通過這次競賽,更使我感到自己的不足!安粷M是向上的車輪”,我會更加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 相關推薦
【《江城子密州出獵》課堂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江城子密州出獵作文(通用23篇)12-04
《老王》課堂教學實錄04-13
絕唱課堂教學實錄03-13
《散步》課堂教學實錄03-13
《愛蓮說》課堂教學實錄02-29
《孔乙己》課堂教學實錄05-22
鯨的課堂教學實錄03-12
《匆匆》課堂教學實錄03-13
《秋天》課堂教學實錄03-13
《風箏》課堂教學實錄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