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赤腳”已成為一門正式課程,登上了國立學校的大雅之堂。如著名的愛知大學附屬幼兒園不惜耗資700多萬日元,將院內的水泥地面撬開搬走,換上沙土,以便讓孩子們在沙地上盡情地玩耍。
日本為何要為孩子打赤腳大開綠燈呢?因為赤腳訓練可為孩子生理和智力的發(fā)育帶來莫大的好處。
一、益智
赤腳鍛煉的最大貢獻在于能健腦益智,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
腳是由骨骼、肌肉、肌腱、血管、神經等組織組成的運動器官。雙腳共有66個穴位,不少穴位與內臟器官特別是大腦都有連接神經反應點,醫(yī)學上稱為足反射區(qū)。孩子經常赤腳活動,可刺激并興奮密布于足底的神經末梢感受器,通過中樞神經的反饋作用,發(fā)揮調節(jié)包括大腦在內的器官功能,從而提高大腦思維的靈敏度和記憶力。由此,科學家提出了“要使腦袋靈,每天走萬步”的觀點。
二、健身
孩子新陳代謝旺盛,腳部皮膚毛細血管和末梢神經十分豐富。如果整天穿著鞋子,會使孩子感到很不舒服。孩子活潑好動,腳汗分泌多,而潮濕的鞋子易生長、繁殖病菌,可能導致孩子腳部軟組織發(fā)生炎癥。赤腳鍛煉恰恰避免了鞋襪的這些弊病,不同程度地避免了足癬、雞眼和足部軟組織炎癥等腳病的發(fā)生。
同時,讓孩子細嫩的足底直接與泥土、砂石接觸,不僅有益于足底皮膚的發(fā)育、提高足底肌肉和韌帶的力量,更有助于足弓的形成,避免或減少扁平足的發(fā)生,無異于腳的健美操。同時,赤腳運動對腳趾、腳掌心等部位也是一種良好的穴位按摩,能起到“健脾益胃消積、強心安神定志、補腎強骨明目、補髓益腦聰耳”等作用,對于小兒的遺尿、腹瀉、便秘、疳積等治療都有獨特的效果。
由此看來,經常讓孩子赤腳玩耍,確實是一種“寓健康于娛樂”的有益活動。
赤腳鍛煉的方法應根據(jù)孩子的年齡來選擇。
1歲-1歲半的寶寶適合于在床上訓練;
1歲半以后可用布袋裝滿光滑的鵝卵石,扶著孩子在上面赤腳踏步;>>>0-12個月寶寶六個喂養(yǎng)階梯
2、3歲后,可帶孩子在室內地板上行走;
4、5歲時,可帶他到干凈的草地、沙地上赤腳行走。
融于游戲的赤腳訓練
1、撿圓環(huán)法
將各色塑料環(huán)套在小棍上,轉動小棍將圓環(huán)甩出去,讓孩子赤腳追趕在地上滾動的圓環(huán),撿回來再套在小棍上,反復做。
2、撿花片法
將彩色皺紙折成一個個花朵,或者將厚一點的彩紙剪成各種花片,大人來個“仙女散花”,讓孩子赤腳跑去撿拾,放到籃子中,重復數(shù)遍。
3、踢球法
選用較大的吹氣塑料球,讓孩子赤腳邊踢邊跟著向前走。
4、撿豆法
用紙或其他材料做成體積較大的紅豆豆、綠豆豆,撒在地上,讓孩子赤腳跑去撿起來。
5、滾罐法
在空罐頭盒里裝入小鈴或石子,封好,拴上長繩,讓孩子赤腳牽著在地上滾動。
當然,與其他鍛煉方式一樣,安全不可疏忽。例如路要直且平坦、干凈,以軟硬適中的沙土質地為適宜,以防泥土污染及寶寶的腳被尖銳利物刺傷。
為什么國外這么盛行赤足教育呢?究竟光腳走路有什么好處呢?
一、增強體質,促進食物
寶寶的雙腳裸露在空氣和和陽光中,腳部的血液循環(huán)就會加快,進而帶動全身的新陳代謝速度。代謝加快,寶寶的食欲就會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免疫力自然也會隨之增強。
二、幫寶寶養(yǎng)出漂亮腳形
寶寶光腳時,腳受到的束縛是零,腳形可以自然生成,能預防寶寶扁平足和腳內翻、外翻等。另外,寶寶不需要配合鞋子的時候,腳踝能夠自由活動,有助于增強腳踝的靈活性和韌性。
三、相當于足部按摩
寶寶光腳走路等同于足底按摩。光著腳走路,如同對腳趾和腳掌心等部位的穴位進行按摩,能健脾益腎,鎮(zhèn)靜安神,對小兒遺尿、消化不良,小兒便秘等都有一定的療效。
四、增強寶寶的感官刺激
腳上分布著豐富的末梢神經,寶寶在光腳走路的時候,神經受到刺激,感官鍛煉得到增強,對寶寶大腦活力、記憶力、感覺靈敏性、身體靈活性都有好處。
PS:寶寶光腳的時候,媽媽要檢查地面是否有釘子、玻璃渣子、碎石頭等銳器,以免扎傷或割傷寶寶。另外,如果地面太冷,會對寶寶造成一定的傷害,甚至受涼拉肚子,所以不要長時間讓寶寶光腳走路。夏天在室外光腳行走要防止足部灼傷,最好讓寶寶在室內進行光走走路。
- 相關推薦
【寶寶光腳丫有哪些好處】相關文章:
寶寶學陶藝的各種好處有哪些01-17
跑步好處有哪些11-01
瑜伽有哪些好處10-29
寫作有哪些好處03-09
練瑜伽的好處有哪些05-31
立冬艾灸有哪些好處06-13
練瑜伽有哪些好處09-12
出汗對皮膚的好處有哪些02-28
男人練瑜伽的好處有哪些04-17
孩子學畫畫的好處有哪些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