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優(yōu)秀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說課稿【優(yōu)秀5篇】1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上却_定如下教學目標:指導看圖和學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這一教學目標的確定,符合大綱“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要求,體現(xiàn)教材“滲透思想教育”的特點。其次,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這是根據(jù)長城氣勢雄偉的遠景和高大堅固的近景來確定的,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觀察長城之后自然產(chǎn)生的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由衷的贊嘆,是學生體會作者情感的關鍵。
二、說學情
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進行學習情況分析。
。裕
三、說教學程序
1、課前。分兩頭準備:學生預習課文,了解課文梗概,形成初步表象認知和知識儲備,并提出疑難問題,以備課中質(zhì)疑;教師尋找有關長城的歷史資料,準備電教教具、教學掛圖及生字卡片,并準備課中解疑!敖獭迸c“學”的課前準備為課中教學的有效實施打下基礎。
2、課中。本課計劃兩課時,貫穿一條教學主線:觀察、聯(lián)想、贊美。觀察的對象是長城的遠景和近景圖,聯(lián)想的對象是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贊美的對象是工程的雄偉和奇跡。這一脈絡清晰的教學思路既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又合理地串聯(lián)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從知識的層次性看,由淺人深;從兒童心理看,符合認知規(guī)律。
四、說教法選擇
可采用“情景教學法”,三次運用投影,創(chuàng)設情景。第一次,課始,定格投影,靜態(tài)展現(xiàn)長城的遠景,整體感知長城全貌;第二次,學習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長城近景的各個部位,學生圖文對照,說各部位的位置、樣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達方法;第三次,慢速移動式投影,有重點地依次出現(xiàn)長城的遠景和近景,并配上相關的解說詞和樂曲,深入體會作者的聯(lián)想和發(fā)自肺腑的心聲。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動、靜態(tài)情景,既可以從宏觀上展示長城的雄偉、壯觀,又可以從微觀上真切地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從而縮短學生的歷史認識距離。
五、說學法指導
本課側(cè)重指導“預習”和“觀察自悟”的方法。課前預習發(fā)現(xiàn)疑難,造成學生急待解決問題的緊迫感。課中求教于教師或同學,呈現(xiàn)主動學習的態(tài)勢;重點明確而有序的畫面,有益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觀察、思維和想象能力。在預習指導上,我們要求學生先看導讀和預習,總攬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尋找疑點,記入預習本子并由小組長檢查落實。課前做到學習什么,解決什么問題,胸有成竹。在“觀察自悟”指導上,我們借助長城遠景、近景的投影,引導觀察,悟出方法。如,遠景投影,先顯示主體鏡頭長城(觀察重點),再慢慢擴展周圍崇山峻嶺的鏡頭,讓學生揣摩、體會,并說說觀察事物先要抓住什么(重點)近景投影,按照課文各個部位敘述的先后順序,逐個投出“長城腳下”“八達嶺上”“城墻頂上的方磚”“垛子”“t望口”“射口”和“城臺”等分鏡頭。領會描寫過程應有先后(順序)的理由。通過觀察、誘導,學生便悟出了方法。
小學語文說課稿【優(yōu)秀5篇】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寓言二則》中的第一則《掩耳盜鈴》。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序以及說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nèi)容
《掩耳盜鈴》這則寓言選自語文版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課,講了一個盜鈴人掩著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鈴的故事。諷刺了那些自己欺騙自己的人,告訴人們做了壞事想叫別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聰明的結(jié)果是騙了自己,騙不了別人,這種人是極可笑的。
這則寓言以文言文的形式向我們講述,全篇共42個字,篇幅短小,語言精練、簡約、生動。
2、說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通過自學,掌握“掩耳盜鈴”這則寓言中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這則寓言的寓意。
過程方法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誦讀這則寓言。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并用這個詞造一個句子。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從中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
教學重點:理解這則寓言的內(nèi)容和寓意。
教學難點:能用“掩耳盜鈴”造句。
教學準備: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準備鈴鐺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學情
這則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大多數(shù)學生在課外已有所了解,并且文言文后面配有大意,對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一定的幫助。但由于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再加上學生又是第一次接觸,學習起來可能仍感到有一定的難度。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分析
為了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我采用范讀引路--導學鋪路--點撥過橋
2、學法分析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自讀自悟,質(zhì)疑問難,合作交流、教師點撥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我這堂課的設計主要分四部分:
。ㄒ唬┘と耄翌}解題
。ǘ┟鞔_目標,整體感知
(三)理解內(nèi)容,揭示寓意
。ㄋ模﹦(chuàng)造表演,拓展延伸
(一)激趣導入,揭題、解題
1、首先播放動畫片《掩耳盜鈴》,讓同學們欣賞。
2、揭示課題,《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則寓言故事《掩耳盜鈴》中來的。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首先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因此,在進行導入環(huán)節(jié)時,我抓住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他們播放動畫片,學生邊看動畫邊聽故事,聽完后揭示課題,讓學生說出故事的名字,然后告訴學生:《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故事就是從古代文學作品《掩耳盜鈴》這個寓言故事中來的,同學們閱讀的興趣自然高漲了。
。ǘ┟鞔_目標,整體感知
1、明確學習目標
(1)課件出示學習目標。齊讀
(2)過渡:這是一篇文言文,語言和我們以往學過的課文不同,先聽老師范讀一遍
2、初讀,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范讀,學生聽,注意語氣和停頓
(2)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在自己不明白的字、詞或句子旁邊做上記號。
。3)檢查自學情況。A.指名試讀課文。B.質(zhì)疑(這個問題不宜急著解決,可放到下一環(huán)節(jié)中)
目標既是學習的目的也是動力。有了學習目標,學習起來就有了明確的方向,不再盲目了。因此,在教學第二環(huán)節(jié)時,我通過大屏幕將這一課的學習目標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學生齊讀,明確本堂課的學習任務。由于學生初次接觸到文言文,對這種文體還很陌生。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時,我先范讀一遍課文,讓學生注意語氣和停頓,然后讓學生模仿老師去讀,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在自己不明白的字、詞或句子旁邊做上記號。再檢查學習情況指名讀課文,在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質(zhì)疑,培養(yǎng)學生思考質(zhì)疑的能力,但是這個問題不宜急著解決,可放到下一環(huán)節(jié)中再去解決。
。ㄈ├斫庹n文內(nèi)容,揭示寓意
1、自己對照譯文讀懂課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相互交流疑難問題,
教師適時點撥。
。1)重點理解字、詞的含義: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兒,聞--聽。怳然--形容聲音很大
。2)理解“欲負而走。則鈴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鈴怳然有音”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小故事。(要求不宜過高,只要能講清楚內(nèi)容即可)
4、問題貫穿,理解課文內(nèi)容
。1)思考:這個盜鈴人的想法、做法你們認為對嗎?為什么?
。2)引導學生先討論,然后交流,分析。
(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jié):那個人想掩住自己的耳朵就行了,可是他卻掩不住別人的耳朵,他的做法只能是自己騙自己,騙不了別人,這種做法叫(自欺欺人)(板書)他的做法在別人看來是十分愚蠢、可笑的。
5、你從這個故事中能汲取什么教訓?(或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生小組交流后,指名回答。
6、用自己的話說說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
7、指導有感情朗讀。
①指名讀課文,注意讀出自作聰明的語氣。
②齊讀全文,注意誦讀時要把盜鈴人自作聰明的愚蠢表現(xiàn)讀出來。
在教學第三環(huán)節(jié)時,我先讓學生對照譯文讀懂課文,不理解的地方再做上記號。這里,學生上一環(huán)節(jié)中畫出的問題有的自己已經(jīng)解決了,剩下的難點問題再師生共同解決。這樣就為課堂節(jié)省了時間。復述課文,訓練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要求不宜過高,只要能講清楚內(nèi)容即可。緊接著我緊扣主題,以一個問題貫穿進去理解課文內(nèi)容“這個盜鈴人的想法、做法你們認為對嗎?為什么?”這里我考慮到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投入,沒有直接給盜鈴人的想法下判斷,而是給學生留足空間去思考、感悟、然后交流,最后教師小結(jié)。很自然地就過渡到寓意,“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通過剛才的討論交流,學生談起來就很輕松了,重難點不攻自破了。最后再指導有感情朗讀,通過自由練讀,師范讀、男女生比賽讀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讀出來。
。ㄋ模┖献鞅硌,擴展延伸。
1、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給故事補充個結(jié)尾吧!
2、指名回答,我們把這個故事完整的演出來好不好?
3、小組內(nèi)合作表演,分出角色,準備道具
4、全班展示表演。
5、想一想,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掩耳盜鈴”的事?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感想,學生討論后自由發(fā)言。
6、課件出示:選擇成語填空
掩耳盜鈴亡羊補牢揠苗助長
現(xiàn)在許多家長望子成龍,不顧孩子實際,讓孩子學這學那,這真是()!
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錯誤,趕緊改正,還算()吧!
有的同學做練習冊上的題目,照抄后面的答案,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因此,在教學第四環(huán)節(jié)時,我先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補充故事的結(jié)尾,然后把這個故事完整的演出來,為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教師可參與其中分出角色,準備道具,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生活中類似“掩耳盜鈴”的事情很多,引導學生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感想,學生討論后自由發(fā)言。這個問題看似平淡,實則是課堂上的又一次小高潮,將學生的認知與實踐相結(jié)合,才會有體驗與感悟,最終回歸生活。
我們學習寓言故事不只是要讀懂內(nèi)容,領會寓意,更主要的是要會運用,為此我設計了一道填空題,可以說是對本堂課教學目標的反饋,通過學生的完成情況來檢驗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五)說作業(yè)布置
選擇作業(yè):①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②找?guī)讉小伙伴,把這個故事演給別人看;③用“掩耳盜鈴”說一句話。④閱讀下一則寓言故事《畫蛇添足》
。ㄟ@是一項選擇性作業(yè),設計體現(xiàn)了教學的民主和開放性)
五、說板書設計
掩耳盜鈴
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ā鞍鍟偸菫榻處煹慕碳皩W生的學服務的”。為了讓學生能直觀地理解,我設計了少而精的板書語言,使古文內(nèi)容更為清晰。)
小學語文說課稿【優(yōu)秀5篇】3
一、看圖導入,交流資料
1、出示列寧照片,說說他是誰?利用課前預習收集的資料,談談你對列寧的了解。
2、學生交流后,教師小結(jié)簡介列寧。今天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是一個發(fā)生在偉大領袖列寧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書課題,書空雀字筆順,提示雀字是從描摹鳥的體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序號。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重點指導讀準散(sagrave;n)步、胸(xiōng)脯(puacute;)、白樺(huagrave;)樹。注意誠病蹦讀后鼻音。
3、賽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讀書競賽,互相提提意見、幫助別人讀得更好。
4、課文哪幾自然段是具體寫列寧尋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課文的具體寫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三、學習課文,第一小節(jié)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了解到了什么。
2、課文是怎么描寫這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
說說哪幾個詞語用得好,借助多媒體動畫,相機理解婉轉(zhuǎn)、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教師引讀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4、巧妙結(jié)尾、設置懸念:第二天,那只深紅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寧和小男孩圍繞著這只灰雀發(fā)生了一段怎樣的故事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自主觀察本課生字有什么特點。
2、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字形的?
3、提醒:本課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較多,注意左右比例。獨體字步、者書寫時筆畫要舒展。
4、學生描紅、摹寫。
5、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五、總結(jié)
這只可愛的灰雀會發(fā)生什么事呢?我們明天再學。
六、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各兩行。
小學語文說課稿【優(yōu)秀5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奇妙的橋》是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六冊第五單元第十八課。
這篇精讀課文主要介紹了用玻璃,甚至紙或鹽造成的橋,讓人感慨人類指揮創(chuàng)造了如此杰作。這篇課文位于本單元五篇課文中的第三篇,上承《人類的“老師”》、《鐘表店里的爭吵》,下接《橡皮頭鉛筆》、《扁鵲治病》,這些課文文質(zhì)蒹美,生活化和時代感都很強,能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和運用科學的熱情,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好材料。
2、學情分析
班上的學生大多生長在農(nóng)村,見聞少,知識面窄,但他們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善于與人交往,樂于發(fā)表個人觀點,對科學知識充滿著好奇。所以,在教學時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求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激發(fā)起學生熱愛科學、運用科學的熱情。
3、教學目標
本文共6個自然段,分兩課時完成,根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中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為:知識與能力方面,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過程與方法,了解用玻璃、紙、鹽燈光所造橋的特點,借助批讀了解這些橋的奇妙;情感、態(tài)度、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創(chuàng)新的熱情。
4、教學重、難點
訓練學生讀懂課文二、三、四節(jié)是分別從所在地,長度、寬度、載重量這幾方面來介紹各種奇妙的橋,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說出玻璃橋、紙橋、鹽橋的奇妙之處。
二、教學準備:
收集世界上其他的奇妙的橋。
三、教法與學法
根據(jù)《新課標》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合作探究精神的特點,構(gòu)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課堂,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談話導入法,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圖文結(jié)合法,在教學時,讓學生邊看圖邊學習,有助于加強學生的理解;讀中感悟法,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描述出橋的樣子;舉一反三法,讓學生學過玻璃造的橋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紙橋和鹽橋。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采用小組學習,合作探究,匯報交流等學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過程:
。ㄒ唬l(fā)談話,揭示課題。
在開課時向同學們提問“玻璃、紙、鹽各有什么特點?而這些東西卻能用來造橋!”同學們肯定覺得不可思議,很奇妙,從而揭示出課題。這樣開課,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們在渴求知識的心境中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
。ǘ⑿〗M合作交流,理解課文內(nèi)容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的分析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利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如:自讀、齊讀、評價讀、小組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
(三)、課外延伸,激發(fā)熱愛科學的熱情
為了激發(fā)起學生熱愛科學的熱情,學完本課時,我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夢想,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創(chuàng)新的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立志為祖國現(xiàn)代化建設努力學習。
小學語文說課稿【優(yōu)秀5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可貴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nèi)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yǎng)語感,同時為本單元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詞語、句子。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
難點:理解、體會為什么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二、說學情
1、我們班共有45個孩子,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家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等好幾個長輩都圍著自己轉(zhuǎn),孩子們在那么多人的關注下似乎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不太會去關愛父母,回報別人。而《可貴的沉默》的教學會讓我們班的孩子從文中學生的改變受到啟發(fā),進而也學會關心父母,回報別人的教育。
2、學習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重難點,更好地把握課文,提高其閱讀能力。它還是學生以后讀文章、寫作文的一個扶手,是日后學習其他方法的臺階。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時我先以故事《媽媽的禮物》開頭,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再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zhì)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jié)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jié)合的特點。
四、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jié)構(gòu)是:故事導入——質(zhì)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升華——拓展延伸。
1、(故事導入)老師配樂講述《媽媽的禮物》,聽后讓學生說說聽了這個故事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感受到父母對兒女那種深沉、無私的愛,便于引入學習《可貴的沉默》這篇也是跟爸爸媽媽的愛有關的文章。
2、(質(zhì)疑導向)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庇捎谖恼骂}目發(fā)人深省,所以出示題目后,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zhì)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這時學生會提出:“為什么說沉默是可貴的'?誰沉默?在什么情況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個什么樣的景象!蔽裔槍W生提出的問題,概括為三個方面:
熱鬧——沉默——熱鬧
3、(探究體驗)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復讀文,通過比較課本上的兩幅圖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自己說、找文中句子讀一讀等方式明白了教室的氣氛為什么由“熱鬧——沉默——熱鬧”發(fā)生變化。
當然,學生在在自主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會讓學生合作探究,互相提升。
在合作探究中通過一個問題:“不說話不代表孩子們此時不在思考,想像一下他們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想些什么?說話練習:教室里寂然無聲,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說話。我沉默著,心里想:_________!
突破教學難點: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愛而沒想到回報;在沉默中,思索應該怎樣回報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懂得了接受愛的同時還要回報愛的道理。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匯報相機板書,并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我想去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演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道理。
(2)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3)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4)教室里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jīng)不一樣了。
。5)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一向覺得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diào)讀孩子們興奮地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diào)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4、(學習升華)引導學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并結(jié)合自身進行現(xiàn)身說法。教學時,我從兩個方面引導:
。1)孩子們在沉默后行動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 薄拔摇敝刚l,老師獲得的享受是什么?
5、(拓展延伸)學生學習的目的是從課文聯(lián)想到自己,使自己各方面表現(xiàn)更好,所以我提出一個問題:“課文中的孩子會回報父母的愛了,那我們小朋友們呢?你會回報父母的愛了嗎?快跟你的伙伴們討論一下,說說以后你打算怎么樣回報父母的愛?”以此強化學生知道回報父母的愛,對關心他的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五、說板書設計及說明
17、可貴的沉默
熱鬧沉默熱鬧
無價偉大無私
愛
。ǹ鞓罚☉M愧)(享受)
感受思索回報
設計說明:
1、課題“可貴的沉默”置于板書的最上面,讓人一看一目了然。而一個大大的愛心顏色鮮紅,在板書的正中間,特別醒目,一看就知道愛的重要,明確這是愛的教育。
2、以愛為中心,縱向思維,用箭頭指示法,讓學生在熱鬧中感受愛的快樂,在思索愛的沉默中懂得慚愧,在再次的熱鬧中享受學生回報愛所帶來的感動。以愛為中心,橫向思維,讓我們知道為什么學生的情緒會有熱鬧、沉默再熱鬧的變化,從而進一步體會學生感受愛、思索愛和回報愛的這個可喜的變化過程。
3、最后讓學生在愛的回味中感悟愛的無價無私和偉大以及回報父母愛的重要,加深理解課文內(nèi)容。
六、說教學預計
1、相信通過學習課文,班上的孩子們能受到啟發(fā),感悟到父母的愛是那么無價、無私和偉大,我們也應該學會關心父母,感恩典別人的對我們的愛。
2、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會了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進行生動描寫這種方法,對以后讀文章、寫作文時有一定的幫助。
【小學語文說課稿【優(yōu)秀5篇】】相關文章:
省級優(yōu)秀小學語文說課稿01-20
小學語文說課稿【優(yōu)秀6篇】04-18
小學語文說課稿優(yōu)秀5篇03-15
小學語文優(yōu)秀說課稿(精選8篇)02-24
《贈汪倫》小學語文優(yōu)秀說課稿10-24
小學美術(shù)優(yōu)秀說課稿01-20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10-12
小學語文說課稿《荷花》04-06
小學語文《稱贊》說課稿【精選】03-24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