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分解質因數(shù)是整冊教材(《實驗數(shù)學》第十冊)中的重難點之一 。在教材教法上我們學過算術基本定理:就是對于任何一個自然數(shù),如果不計質因數(shù)的次序,那么它的質因數(shù)分解式具有惟一性。而分解質因數(shù)的教學對于本章節(jié)來說又起到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沒有分解質因數(shù)的知識方法作基礎,學生就無從去求幾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
學情分析:學生在此前關于約數(shù)與倍數(shù)、質數(shù)和合數(shù)等概念掌握得比較好,但在練習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對于幾個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沒有弄清,因此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目標定位:指導學生理解質因數(shù)、分解質因數(shù)的含義,明確分解質因數(shù)的表達形式,掌握用短除法來分解質因數(shù)。而學生分解質因數(shù)的熟練程度要由下次課的練習來進一步完成。
教法運用:對質因數(shù)、分解質因數(shù)概念采用探究、師生交流等方法,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分解質因數(shù)的表達式、短除法、短除法分解質因數(shù)則采用講解法。
過 程:
一、導入課題,理解分解質因數(shù)的內(nèi)涵
本節(jié)課的難點之一就是學生理解分解質因數(shù)的含義,讓學生理解質因數(shù)與質數(shù)的區(qū)別。而在這一章里所學的數(shù)學概念很多,學生如果單獨依靠記憶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反而會讓學生越學越模糊。因此我采用讓學生語文課中分析詞句的方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開場我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接出示課題,先讓學生讀課題說一說課題的意義。交流之后,師不發(fā)表評論,指導學生采用分析詞句的方法加以說明,然后由學生小組進行討論交流。這時學生開始熱鬧起來。全班交流后,學生的分歧集中在“質因數(shù)”上面,即質數(shù)和因數(shù)的問題。這時,我將課題中學生理解的兩個詞“分解”和“因數(shù)”劃出,問:“這幾個數(shù)應該是……”學生立即異口同聲回答是相乘,我又不失時機的詢問:“那么中間的這個質字怎樣理解呢?”學生經(jīng)過短暫的思考和教師的點拔之后,很快明白了這幾個因數(shù)必須是質因數(shù)的要求,也理解了質因數(shù)的涵義。我緊接舉例說明“分解質因數(shù)”中對因數(shù)必須是質數(shù)的要求,并就“分解”含義及形式進行講述,“分解”只是把一個合數(shù)分成質因數(shù)相乘的積的形式,不能是“和”或其它形式,并舉例說明。
二、掌握分解質因數(shù)的方法
方法是工具,也是經(jīng)驗的總結與傳授。本課另一重點就是讓學生掌握短除法分解質因數(shù)。
在學生理解分解質因數(shù)涵義的基礎上,我先出幾個簡單數(shù)字讓學生分解,對前面知識進行承接鞏固,再出幾個稍復雜的數(shù)字讓學生再做一做,這時學生開始找不到章法。這樣我很自然引入和介紹短除法給學生,并指導學生試除數(shù)的方法。
三、鞏固拓展
由于學生受年齡和天性的影響,在知識的學習中容易出現(xiàn)不穩(wěn)定性和馬虎大意的現(xiàn)象。所以在鞏固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安排了學生的練習演板,并重點強調(diào)要用質數(shù)從小到大依次試除,來讓學生較熟練掌握分解質因數(shù)。同時教育學生在學習中要細致,有耐心。并就個別特殊數(shù)字如“91”等進行適當?shù)耐卣埂?/p>
教學反思:
在這節(jié)課的實際教學進程中,我采用了學生自主分析探究等方法,總的來講還是成功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到了很好的發(fā)揮,整堂課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效果還是比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收與放的處理技巧還有待提高。在學生學習分解質因數(shù)意義中,在談到質因數(shù)的涵義時,應該放手讓學生交流觀點,并說出原因進行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認識提高,以理服人,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2、對于難點問題引導的設計還不夠細致和全面。這個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當學生碰到難點時,師的引導語設計得不貼近學生的實際,例如在提問中簡單問:“質字又是什么意思呢”,沒有把“質因數(shù)”聯(lián)接一起,造成課堂氛圍的突然緊張等。
3、對于概念的教學采取自主探究和討論交流的方法是否適宜心存疑慮。傳統(tǒng)教學中對于概念的教學采用的方法是講解法,本節(jié)課適用探究和討論的方法,學習基礎不好的學生有可能沒有用講解法的學習效果好。
說課稿 篇2
《西門豹治鄴》這篇課文是五級語文第九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記敘了戰(zhàn)國時期,魏王派西門豹管理業(yè)這個地方,西門豹發(fā)現(xiàn)這里田地荒蕪、人煙稀少,便調(diào)查其中的原因,弄清事情真相之后,運用極其巧妙的方法,懲治了巫婆和官紳頭子,教育了官紳和百姓,破除了迷信。贊揚了他尊重科學,破除迷信的好品質。教學中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體會西門豹非凡的智慧和管理才能,受到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教育。
2、抓住西門豹的言行,領會西門豹破除迷信的巧妙,體會出西門豹尊重科學,破除迷信的品質。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抓住西門豹的言行,領會西門豹將計就計破除迷信的巧妙。
在教學中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我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點:
一、運用不同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
1、問題情境
在這節(jié)課一開始,師生共同回憶了幾個學生們上節(jié)課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西門豹為什么治鄴?他是怎樣治鄴的?結果怎樣?圍繞問題,我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共同交流等方式尋求答案,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他們努力尋找方法去探究自己思考的內(nèi)容。在思考、分析、交流中,學生鍛煉了動腦、動口的能力。同時,老師的提問隨著學生的思路轉移,并進行必要的點拔。這樣創(chuàng)設了師生間的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教學空間。體現(xiàn)了師生間的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教學中課堂氣氛較熱烈。
2、生活情境
在課堂上我?guī)状蝿?chuàng)設引導學生感悟、體驗文本內(nèi)容的生活情境。如:假如你就是西門豹,面對我們這些漳河邊的百姓怎樣說:假如你此時就是那位差點被淹死的新娘、曾經(jīng)失去女兒的老人、僥幸活命的官紳、普通的百姓,你會作何感想?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的主人,他們角色表演領悟到了西門豹的機智。在這種情境里,教師不必做人物分析,學生已經(jīng)輕松理解了課文了。學生不僅學懂了課文,還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二、品味人物語言理解感悟
在課堂上,我重點引導學生品味西門豹的語言,讓他們透過語言文字,發(fā)現(xiàn)西門豹超常的智慧,感知西門豹平靜的外表下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他懲惡揚善,崇尚科學的美好品質,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同時又學到了閱讀方法,發(fā)展了思維、培養(yǎng)了語感,陶冶了情操。
三、開放的過程體現(xiàn)自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因此在教學中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搭建展示平臺。學習課文時采取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獨立品悟的基礎上彼此交流,相互補充,從而使學生更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動物游戲之謎》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第四單元的一篇科普說明文。
這個單元的文章都屬于科普說明的文章,它又在整個章節(jié)中處于第一篇文章,所以我覺得這篇文章起到了一個很重要地承前啟后的作用,一方面將學生初中學習的說明文的知識撿起,另一方面為學生學習后面的文章做鋪墊。
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閱讀科普說明文不僅可以啟迪心智,了解更多知識。而且更夠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學習這些文章要注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關注科學探索的過程,感受科學家在科學探索中表現(xiàn)的人格魅力。我們知道一些科學家就是因為閱讀了相關的科普文章才對某一學科產(chǎn)生興趣,從而走上成功之路的。我們在講解的時候可以跟學生列舉一些例子,讓學生認識到一篇好的科普文章的重大意義。
根據(jù)新課標的精神和對文章的理解我將教學目標定為: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掌握科普說明文的相關知識,理清課文層次結構,學習條理清晰的寫作方法。
能力目標:2.培養(yǎng)篩選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善于提出問題,善于交流合作學習。
3.鑒賞準確平實而又巧妙生動的語言風格及豐富靈活的說明方法。
情感目標:4.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勇于鉆研的科學精神,通過學習和討論,使學生建立起與自然諧相處的態(tài)度,尊重他人,尊重大自然。
通過學習目標的設定,我確定我了我的學習重難點:
(三)學習重難點:
重點:1、梳理文章的結構,篩選和概括文中的信息 ,善于提出問題,善于交流合作學習。
2.鑒賞準確平實而又巧妙生動的語言風格及豐富靈活的說明方法。
難點:學習運用文章中的寫作模式,學習寫一篇有深度的說明文。
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而每個學生都是有其個性特點的,教學方法一定要與一定的學習對象相適應,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一了解:
二、說學法、教法
學法和教法應該是與學生情況和學習目標相適應的。而且,我覺得學法和教法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就決定了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所以在這里我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重點確定了學法和教法:
說學法:根據(jù)學生情況,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基本的說明文的知識,但是又覺得枯燥,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更注重閱讀,只有讀進去了才能領會文章之美。而且,學生已經(jīng)具備說明文的一些知識,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可以放心的讓學生自主的去分析文章。
說教法:
對于教師的作用,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這也是我教學的一個理念:教師只是引導者。所以根據(jù)以上的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這一堂課,在教法上我采用對話式教學模式,主要通過我的問題的提出,和學生的提問來引發(fā)學生思考。關于剛才提到的學生興趣問題,我會選擇通過看視頻《動物世界》、看圖片,討論聊天的形式來激發(fā)。這一堂課,在教法上我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主要采用討論法、提問法、講解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小時候都玩過游戲。游戲讓我們的童年充滿了快樂,那么動物呢?它們會游戲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周立明的一篇科普說明文,去探尋動物游戲的秘密。
。ò鍟﹦游镉螒蛑i
二、展示目標 (課件)
三.介紹作者和文體
四、學法指導
五、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文章,看看文章寫了哪些主要內(nèi)容呢?圍繞下列問題理清文章結構。
①文章中列舉了哪些動物游戲的事例?
、诳茖W家認為,動物的游戲有幾種類型?
、劭茖W家對動物游戲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④文章最后對動物游戲之謎是什么,下結論了嗎 2.你同意或不同意哪種學說呢?為什么?你有自己的觀點嗎?
3.學們各持己見,很難有統(tǒng)一的結論,所以文章說真是一個謎。那么課文既然是研究動物游戲之謎,為什么說仍然是一個謎呢?課文為什么沒有確定的結論?
4.了解了課文中的四種假說,你有什么啟發(fā)?你想對我們?nèi)祟惿踔琳麄自然界說些什么嗎?
、偃祟愂堑厍蛏献钣兄腔鄣纳,但人類并不是地球上的唯一。動物也有自己的游戲。
、谌伺c動物并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
、蹫榱松,地球上的各種生物都采取各種手段來調(diào)節(jié)自己、適應環(huán)境,人類也不例外。但是現(xiàn)在人類卻在大肆破壞環(huán)境,所以人類應該反省自己,保護地球。
、芡ㄟ^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動物也有自己的智能潛力、語言、游戲等等,這些也應該算是動物的文化吧,所以請保護動物的.文化,和動物和諧相處。
、輨游锸怯徐`性的,它們有自己的生命權利,人類應該尊重動物。不要為了自己的私利去傷害它們。
、奕祟惡蛣游锏年P系是密切的,我們?nèi)祟惪梢詮膭游锷砩蠈W到很多。比如飛機的發(fā)明。
、咄ㄟ^鍛煉說,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不要溺愛子女。
、嗤ㄟ^科學家提出的這幾種假說,我們應該懂得在科學的道路上,不要盲從他人,迷信權威,應該勇于探索,提出自己的觀點。
六、拓展視野,探究原因
智力潛能:動物們的游戲,“與人類兒童的游戲行為有著相似特征”,這說明動物在游戲中蘊含著智慧。具體如給黑猩猩棍子,它會用棍子做各種游戲,等等。自我克制能力:戰(zhàn)斗游戲,“看似激烈,其實極有分寸,它們配合默契,絕不會引起傷害。”“動物嚴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戲不會發(fā)展成真的戰(zhàn)斗!眲(chuàng)造性和想像力:北極熊玩棍子或石頭;野象“踢”草球等。狡猾、計謀:葉猴在樹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鬧。豐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動物群體的游戲活動,必定有各種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證游戲的組織、進行。如北極渡鴉排隊滑雪,沒有溝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動物游戲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說的各種能力,是綜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說一種游戲只包含一種能力。
七.本文的說明順序是什么?
《動物游戲之謎》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說明文,記敘、描寫、說明渾然一體,綜合的運用了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語言簡潔、平實、準確、全面,淺顯易懂,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例如比喻、擬人等。在文章結構上采用的總分總的結構,結構清晰明了。開頭采用設問的方式設下懸念極大地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提問:哪些句子用詞你覺得很準確和精要?請在文中找找看!可以相互討論。
八.高考鏈接: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
A.嬉鬧(xī) 墜地(zhuì) 聒噪(ɡuō zào) 懵懂(měnɡ)
B.默契(qì) 銜恨(xián) 勾當(ɡōu dānɡ) 嚼舌(jiáo)
C.汲。╦í) 調(diào)劑(tiáo jì) 天賦(fù) 長史(zhǎnɡ)
D.陡峭(dǒu qiào) 消融(rónɡ) 愜意(qiè) 垓心(ɡāi)
【解析】B項中“勾當”應為“ɡòu dànɡ”。
2.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興高彩烈 緬甸 嬉鬧 撕打 B.得意洋洋 汲取 睚眥 天賦
C.比比皆是 反饋 端倪 鍛煉 D.各執(zhí)己見 陡峭 懸崖 紛紜
【解析】A項中應為“興高采烈”“廝打”。
3.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動物身上,無論從形態(tài)結構、生理過程,還是行為方面去分析,盡可能節(jié)省能量的例子幾乎俯拾皆是。
B.單獨游戲時,動物常常興高采烈地獨自奔跑、跳躍,在原地打圈子。
C.每當刮起大風時,成群的露脊鯨把尾鰭高高舉出水面,正對著大風,以便像船帆似的,讓大風推著它們,得意洋洋地“駛”向海岸。
D.研究者們各執(zhí)己見,眾說紛紜。
【解析】A項中應是“比比皆是”!氨缺冉允恰焙汀案┦敖允恰倍急硎鞠嗤氖挛锖芏啵教幎际。前者側重表示多得很,到處都是;后者側重表示容易得到。
九、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篇文章之后,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動物,審視自己,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真正懂得,地球不是人類獨有的,動物一樣是地球的主人。 “讓我們和動物和諧相處,共同邁向美好的明天。”
十.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擬寫“保護動物”公益廣告詞,要求:1.印象深刻,2.新穎別致,3.簡潔明了。
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的教學內(nèi)容。本課是一篇科普短文,課文采用了擬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態(tài)及與人的利弊關系。
說重難點
文中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水的形態(tài)變化和與人類關系描寫,讓讀者去猜,因此,文章的重難點就是了解“我”是什么?
說教師的教
依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及本課的重難點,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1)、了解“水”的不同形態(tài)和變化。(2)、了解水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樹立環(huán)保意識。(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為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根據(jù)課文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地學習意識,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根據(jù)課文特點設懸念,教師導入新課:“今天,我想把一個調(diào)皮、可愛的小朋友介紹給同學們,大家想不想認識他!边@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著,通過同學們自讀,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nèi)容,感知課文大意,猜猜“我”是什么,在變化過程中,“我”都變成了什么?
學習第一、二自然段時,先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喜歡哪一部分就讀哪一部分,學生匯報,并指出讀得好與不足之處,針對讀得不好的地方請同學再讀。通過讀請同學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重點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紅袍”。通過詢問:汽、云、雨、雪、雹子的變化都與什么有關系,初步揭示謎底:水。并請同學們說說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水的哪些變化。最后,看一段關于水的變化的片斷,來真實感受一下。(課件展示)
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同桌討論學習,自讀課文,找出表示動作的詞。為加深理解,請同學起立,邊讀邊加動作。
學習第四自然段時,四人小組討論學習,邊讀邊找出兩組反義詞,并理解這兩組反義詞之間的關系。(溫和、 暴躁)、(好事、壞事),并請同學們通過課外查閱的資料說說水都為我們?nèi)祟愖鲞^哪些好事和壞事。利用多媒體出示水對人類破壞的資料,引起學生共鳴。最后請同學們討論:為了讓水光做好事,不做壞事,我們?nèi)祟悜撓氤瞿男┺k法來治理他?(植樹造林、興修水利、不亂倒垃圾等)
課文結尾時,根據(jù)教材拓展延伸,講述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給人類做出了許多貢獻。聯(lián)合國有關專家指出,21世紀是“淡水世紀”,這說明水對我們?nèi)祟惖闹匾裕虼,我們應該在生活中?jié)約用水,并幫助、監(jiān)督身邊的人也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使更多的人增強環(huán)保意識。
說學生的學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給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健康的學習情緒。
1、激趣學習法
有了學習興趣,便有了主動學習的良好愿望,而良好的愿望和主動性是達到目標的最好動力。講解課文時,以“今天,我想把一個調(diào)皮、可愛的小朋友介紹給同學們,大家想不想認識他!边@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時,通過學生的比讀、賞讀來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興趣。通過邊做動作邊朗讀來理解課文、找反義詞來理解課文等方法來不斷地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活躍狀態(tài)。
2、查閱資料的學習方法
查閱課外資料的方法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捌、云、雨、雪、雹子”的形成過程,單靠教材中的一點點知識遠遠不夠,這就需要同學們課下查閱許多資料,找到相關有用的內(nèi)容,這些資料對學生弄清“我”是什么很重要。同學們還可以通過查閱資料知道水既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難。
說課稿 篇5
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個專題第二課《月球之謎》第一課時,本次說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模式、教學設計幾個方面展開。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共八個專題,分別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愛護周圍環(huán)境,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可貴的親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國際理解和友好,神話故事、傳說。而《月球之謎》一課就出自于第六單元神奇的科技世界。
“神奇的科技世界”這個單元,有導讀、三篇精讀課文、一篇略讀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短枴肥且黄破斩涛,采用了列數(shù)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主要介紹太陽的常識:離地球有多遠,它有多大,多熱,說明太陽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段壹铱缟狭恕靶畔⒏咚俾贰薄氛n文描寫了“我”的一次上網(wǎng)經(jīng)歷,讓我在領略網(wǎng)絡魅力的同時,了解網(wǎng)絡的特點和作用,真切感受現(xiàn)代科技帶給人們的便利!豆麍@機器人》是一篇略讀課文,它同樣體現(xiàn)電腦的神奇,所寫的內(nèi)容極為有趣。文章的敘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園機器人各種特性的介紹,是隨果園生產(chǎn)需要的變化一步步體現(xiàn)出來的!对虑蛑i》是本單元第二篇課文,文章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全文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叢生。開篇從“遐想”入手,引出一連串的問題,首寫“謎”。接著寫人們對月球的了解,以及開展的實驗,看似在“揭密”,其實,處處生“謎”,再寫“謎”。然后用一個自然段的省略號,留下無窮無盡的“謎”,三寫“謎”。 再看語文園地中安排的口語交際、作文、讀讀背背和寬帶網(wǎng)均與本組教材主題非常吻合。這種安排既可以讓學生獲得相關的科學知識,也能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根據(jù)教材特點,結合課標要求,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預定如下:
1、認讀19個生字,會寫42個生字,正確讀寫相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閱讀中有自己的體會和疑問;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訓練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鼓勵學生留心科學技術的最新發(fā)展,增強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意識,激發(fā)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這三個目標的設定,體現(xiàn)了新《課標》中對第二學段學生的閱讀要求:“1、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在本單元教學目標這根指揮棒下,再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曾經(jīng)、奧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年齡、神秘、探索”。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3、培養(yǎng)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4、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教學重點:了解月球是個怎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教學難點: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二、學情分析
說完教材,再看學情,我將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進行分析。
第一、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早在一年級學生對科技專題文章就有所接觸, “一下‘我們身邊的科學’、二上‘熱愛科學’、二下‘走進科技的世界’”都單列一個單元,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對此類文章的閱讀興趣濃,有主動閱讀的欲望,這是本次學習的一個前提,再加上之前學生閱讀方法的習得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水平,這是本次學習的一個保障。但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在已有的知識、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基礎上,在本學年段中還有更高的閱讀要求,即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這是本次學習的關鍵。
第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從電視上、網(wǎng)絡上和書本中對月亮有淺顯的理解。
所以針對本班學生認知特點和本節(jié)課文本特點,我在設計閱讀教學時,側重于引導,讓孩子多讀,抓住關鍵詞語和句子,品味詞句在文中的作用,并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三、教學模式
為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作用,確立了語文新授課的教學模式為:1、單元導入、明確目標;2、自學指導、合作交流;3、大組匯報、教師點撥;4、鞏固練習、拓展提高;5、課堂小結、當堂達標。在落實模式的過程中并力圖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 “三真、三實、一及時”的教學策略。三真即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三實是指設計實、反饋實、檢測實;一及時是指評價要及時。
四、教學設計
通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并根據(jù)我校語文新授課的模式要求,本節(jié)課設計以“謎”為主線,安排了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讀文導入,猜“謎”;整體感知,找“謎”;深度對話,品“謎”;言語實踐,問“謎”;總結延伸,探 “謎” 。其中深度對話、品“謎”和言語實踐,問“謎”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下面具體說一下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ㄒ唬┳x文導入
氣氛渲染,引發(fā)興趣。
。ǘ┱w感知
在揭示課題之后,安排了一個課前導學單的檢測過程,列舉出學生認為最難讀的詞或最難寫的字或最難讀的句子進行指導學習。之后,出示讀文指導:讀準讀通課文;找找課文中介紹了月球上哪些謎?用序號標一標。學生通過整體感知,找出月球之“謎”,理清整篇課文的脈絡。這樣做是在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通過抓題眼,從整體了解課文大意,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ㄈ┥疃葘υ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所以在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力求從學生角度、文本角度、教師角度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展示來解決問題,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教,創(chuàng)設真實有效的高效課堂。
例如,品已解之謎:請學生劃出描寫謎底的句子,讀一讀說感受, 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煩瑣的內(nèi)容分析,只有簡單實在的語言實踐,在匯報交流過程中抓住“荒漠”與“奇異”二詞的教學,讓其成為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意的方法教學的平臺,也為學生下一環(huán)節(jié)小組合作中抓住關鍵詞明白表情達意做好方法的指引。
再看,品未解之謎中的小組合作,合作前就對學生分組合作提出明確要求和建議,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明確提出要解決的問題,確保學習的有效性。這再一次落實了我校教學模式之三真、三實、一評價。
。ㄋ模┭哉Z實踐
在一篇文本中,一種語言現(xiàn)象反復出現(xiàn),這就該是引起我們重視的文本語言特色。這一課,課題是“謎”,課文中也展示了許許多多關于月球的疑問。其中,先寫關于月球的現(xiàn)象,再寫作者用“難道”“或者是”這些詞語對謎底進行的推測,這種寫法特別有意思。將文章內(nèi)容用表格梳理,讓學生感受這有趣的表達方式,并抓住第三格只寫了現(xiàn)象,沒有對這一現(xiàn)象的推測這一空白,嘗試讓學生想一想,寫一寫。突出言語訓練的重點,助杖提出問題這一教學難點。
。ㄎ澹┱n堂延伸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將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總結,通過總結知識、閱讀方法,課堂到這里給學生的不僅是奇異的驚訝,費解的驚奇,更多的是對探索欲望的激發(fā)。這樣設計不僅可以鼓勵學生留心科學技術的最新發(fā)展,還能增強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意識,激發(fā)對自然科學的興趣。這種情感的習得,是通過深度對話,品謎而展開的,是通過言語實踐,問謎而伸展的, 真正體現(xiàn)了“大語文”觀。
【【必備】說課稿模板錦集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