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jié)和提升講課技巧。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寫了小花鹿來到繁華的城市后得了空氣的污染過敏癥,回到山村后,便將山里的新鮮空氣運送到城里出售,開設了“新鮮空氣專賣店”,生意興隆。幾年后,城市里到處山綠化,空氣變得清新了,人們再也不買小花鹿的新鮮空氣了。文章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說明了城市綠化對凈化空氣所產(chǎn)生的作用。
二、學情簡介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有了一定的識字量,為閱讀奠定了基礎。但對個別讀音、字形較混淆的生字,學生較易忽略。在前幾課的學習中學生已學會了用部首查字法找到生字,在本課中應將重點落在復習鞏固上,提高查閱的速度。在閱讀上,多數(shù)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基礎好的還能有感情地朗讀。
三、教法
1、分層識字,突出難重點。
識字教學依然是課堂教學的重頭戲,但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能力為本。導入新課時,學習了鹿、呼、吸。自學交流時,學生自學了“深、樓、市、汽、喘、專、店”生字教師有意識地分層次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有的突出的是讀音,有的突出字形,有的重點訓練查字典,如自學反饋時,通過查字典來了解“喘、深”的讀音,能選擇“深山”中“深”的解釋條。
2、朗讀為本,注重實效性。
教師在朗讀的設計上,要體現(xiàn)實效性,讀有提高,讀有收獲。每一次讀目標要明確,且目標要有層次感,螺旋上升。
3、訓練說話,扎根于文本。
“說”的能力培養(yǎng),并不應局限于說話課,應體現(xiàn)在每一堂語文課上。教師應善于挖掘每一篇課文中說的因素,讓說話的訓練扎根于課文。文中最后一節(jié):“人們再也不來買小花鹿的新鮮空氣了!苯處熆梢龑W生結(jié)合文中內(nèi)容及綠化與城市空氣的關系展開想象:這時大家為什么不去買小花鹿的新鮮空氣了呢?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四、學法
課上為了理解“偏僻、繁華”的含義,以及植物帶來了新鮮空氣這一主題。教師出示了多幅圖片,讓學生進行比較。只有平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學生才能學有所獲。
五、實施
根據(jù)單元目標,在教學設計時,重點關注這幾個方面:
1、生字教學的層次性。
2、朗讀訓練的時效性。
3、說話訓練的合理性。
4、激發(fā)情感的自然性。
具體實施如下:
。、以問題帶出課文的學習。
課堂中,學生帶著“小花鹿怎么會想到要賣空氣?”這個問題整體進入課文的學習。而后學習5、6小節(jié)時,又問小花鹿賣空氣受人歡迎嗎?再讀課文,通過反復朗讀,在說話訓練的基礎上,了解了綠色植物的作用。
。、說話訓練,拓展思維。
本課有好幾處說話練習,如說說“人們不買小花鹿的空氣了,他們會怎么說?”“讀了課文,你懂了什么?”等,都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想象能力,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省編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四單元中的第2課。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贊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按先總說、后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著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是本單元重點訓練用段意歸并法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好例子。語言優(yōu)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同學學習習作的典范。
2.教學目標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2)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學會按提綱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3.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報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4.課時布置: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生字,理解局部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第1、2題。
第二課時:李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讀熟課文。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第3、4、5題。
第三課時:學習課文第三段,總結(jié)全文。按課后練習題3的提綱背誦課文。完成第7、6題,聽寫詞語。
5.教具準備
小黑板一塊,寫有重點句段投影片若干張、投影儀、《桂林山水》錄像帶、錄像機。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chuàng)設情境,拉近同學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jié)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復訓練,有利于同學’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讀,協(xié)助同學體會語言的優(yōu)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同時對同學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三、說學法
培養(yǎng)同學“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同學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意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霧,那里的綠樹紅花,一定會使你以為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上課一開始,教師用充溢激情的導語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情境,把同學引入課文,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同學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看《桂林山水》的錄像,讓同學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課文語言的優(yōu)美。
2.提出預習要求:(1)讀通課文,自同學字、詞。(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3)課文可分幾段?依據(jù)是什么?
3.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4.同學質(zhì)疑問難(教師根據(jù)疑難歸納有價值的問題)。
(三)舉一反三學課文,品詞賞句悟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關系?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考慮:①用“。。!比Τ鰧懤旖奶攸c的詞語。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檢查考慮題①,板書:水:靜清綠
(3)檢查考慮題②,投影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讀讀比比它們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漓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②通過教師范讀、同學試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漓江水奇異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③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漓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
、芙處熢O計—組舉—反三的句子訓練,投影出示句子:a.公園里的花真香啊,香得()。b.教室里真恬靜啊,恬靜得()。
(4)課文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美在哪兒?
這一段寫漓江的水,為什么還要寫大海、西湖?教師小結(jié):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漓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5)小結(jié)學法。剛才我們感受了漓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么方法學習的?討論后板書:讀——找——品——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同學自悟?qū)W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舉一反三。
3.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借助板畫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同學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點。指導同學有表情地朗讀,加深同學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同學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fā)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于朗讀訓練。再次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同學朗讀全文,激發(fā)同學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
1.復習閱讀提示,明確單元訓練重點。
2.出示段意。(課后題2)
3.同學歸納、講評。
(五)總結(jié)全文,指導背誦。
1.依照板書,小結(jié)全文。
2.運用課后考慮題3提供的提綱,指導背誦課文。
同學練習背誦。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語文說課稿 篇3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聰明的小白兔(一)》(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的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聰明的小白兔(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S版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三篇課文。第七單元的課文是圍繞“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為主題,每篇課文都具有很強的故事性,情節(jié)曲折感人,人物特點鮮明,語言生動形象。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寫的是小白兔通過觀察車輪受到啟發(fā),想出一個省力的辦法,把南瓜運回家的事。
依據(jù)教材的特點,結(jié)合單元目標及新課標的要求,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的心智水平及年齡特征,本課教學我覺得應達到以下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認識“兔、春、種”等十二個生字,會寫“太、豐、白、的”四個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yǎng)聯(lián)想的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兔兄弟搬南瓜的經(jīng)過,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認識十二個生字,能夠讀準字音。指導學生正確書寫“太”“豐”“白”“的” 四個字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兔兄弟用什么辦法運南瓜的,以及他們的辦法是怎樣想出來的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1、從學生興趣出發(fā),給學生直觀形象感受,把學生領進豐富多彩的童話世界中,采用自己想
象,頭腦繪圖,角色朗讀、表演等方式,讓學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對角色的理解和體驗。
2、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讓學生通過對話、交流、
朗讀、表演,全員、全程參與學習,充分地動起來,以至于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針對本課的第二課時我設計了如下五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復習舊知 導入新課
首先我會說:小朋友,上節(jié)課,我們初學了《聰明的小白兔(一)》一課,和小白兔見了面。現(xiàn)在,小白兔可要考考大家呢。接著我會帶領學生利用課件,用齊讀和開火車的形式,復習上節(jié)課學過的生詞,并讓學生自選詞語說話。引言揭題: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誰能告訴大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預設學生回答:兔兄弟運南瓜。此時我相機板書:兔兄弟運南瓜。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環(huán)節(jié)二:朗讀課文,讀中感悟。
朗讀感悟一:感悟南瓜的“大”。
1、小白兔和小灰兔春天種了許多南瓜籽,到了秋天,南瓜豐收了,它們的南瓜大嗎?(學生回答后,貼上南瓜圖片。請大家瀏覽課文,哪一段寫了南瓜的樣子?你又從課文的哪里感覺到南瓜大?再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2、兔兄弟看到自己種的南瓜這么大、這么好是什么心情?學生匯報,我相機板書:怎樣讀?
朗讀感悟二:感悟南瓜太重,兔兄弟搬不動。
我設計這樣導入:從你們的朗讀中我感覺到兔兄弟心里可真高興。可是后來他們心情發(fā)生什么變化了?請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
這時兔兄弟又是什么心情?學生匯報我相機板書:搬不動為什么?哪里感受到南瓜重?我會運用課件出示語句,讓學生對比讀,加深理解。
此處設計考慮到要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高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感受讀書。不強求一致,可以自由讀,再指名讀、師生合作讀。
朗讀感悟三:感悟小白兔的聰明。
1、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探究小白兔怎樣想到把南瓜滾回家這個辦法的。課件出示填空,請學生試著把句子說完整。句子是這樣的:小白兔看見 ………………… ,它想: ………………. ,于是,它對弟弟說: …………………. 。最后,它們就這樣把南瓜一個一個運回了家。此時我會板書:滾回家
2、引導學生思考:小白兔的辦法好在哪里?(省力、快、南瓜不會受損。)
3、啟發(fā)思考:小白兔為什么能想到這樣好的辦法?
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運用課件演示自行車轉(zhuǎn)動的動畫、南瓜的樣子(跟車輪復合對比),讓學生感受到相同之處。再演示南瓜立起來滾動,形象感知其方法的巧妙。
4、師生小結(jié)并板書:他們善于觀察、思考,才能想出辦法。
5、小白兔想出了這樣好的辦法,是什么心情?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這個自然段。
環(huán)節(jié)三:總結(jié)課文 發(fā)散思維
此環(huán)節(jié)我會說小白兔這么聰明,我們夸夸它吧 !我還將預設問題:如果你是兔兄弟,你會怎樣做?我會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看看哪個組想出的辦法多,并且合理。學生匯報時肯定他們想出的各種辦法,訓練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同時,也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課堂上有時間也可以帶領學生表演課本劇。
環(huán)節(jié)四 指導寫字
本節(jié)課要指導書寫的生字是:白、的
在此環(huán)節(jié),我會出示認寫生字,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注意每個字擺放的位置,認識筆畫的特點,讓學生學會了下筆前先觀察,起到了“磨刀不誤砍柴工”之效。然后我會讓學生抬手和我一起范寫,特別提示:白字要注意撇的角度和位置、上寬下窄。學生練寫時,我會桌間巡視并提醒學生注意三個一,隨時進行個別指導,并展示好字,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xiàn)。在這堂課中,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計了這個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獲得更鮮明的印象和有關知識。
板書設計:
聰明的小白兔(一)
兔兄弟運南瓜
觀察
搬不動 →滾回家
思考
語文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散步》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理念、學生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五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簡析。(本說課內(nèi)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
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細節(jié)”,滲透著濃郁溫馨的親情。表達一個大主題——互敬互愛、珍愛親情、珍惜生命。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散步》,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fā)指導下,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繼續(xù)鞏固單元要求。
2、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jù)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標,我確定的三維目標是:
①知識與能力: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詞句含義,品讀文章清新質(zhì)樸的語言。
、谶^程與方法: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閱讀,理解,品味一篇美文,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矍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用心去發(fā)現(xiàn)感情、感受親情并珍愛親情,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3、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教材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分別為:
。1)重點:
①感受文章濃濃親情,增強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谕高^文章淺顯質(zhì)樸的語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蘊。
(2)難點:
、劾斫馕恼伦詈笠痪湓捤哂械南笳饕饬x(“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保
4、教學關鍵點: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所具有的象征意義。
5、突破方法:
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學生對家庭生活的溫馨回憶,通過教師配樂朗讀、教師指導朗讀、學生誦讀等環(huán)節(jié),使教師、學生、文本三位一體,使整個課堂氤氳在濃濃的親情及和美溫馨的家庭生活氛圍之中。這樣,學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朗讀習慣的同時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難點。
通過組織“鮮花獻給可敬的人”這樣一個語文活動,讓學生深入文本,通過對文字作細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語言魅力。然后通過小組討論或班級交流方式,對文字進行深刻體味,品味其蘊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的性質(zhì)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必須遵遁語文的特點;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和踐行;語文課程還必須容納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并有助于學生與課程文本的互動。
根據(jù)以上要求,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理念:動情朗讀,探究內(nèi)涵,體情悟道。
三、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潑好動,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zhì),對生活缺少體驗。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四、教法學法。
七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ㄒ唬┙虒W方法:
1、情境導入法: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與文章內(nèi)容相吻合的濃厚的親情氛圍。
2、誦讀教學法:貫穿朗讀教學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理解親情美,欣賞語言美。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增強直觀性,體現(xiàn)人文性。
4、語文活動式教學法:結(jié)合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設計語文活動“鮮花獻給可敬的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活動中提升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ǘ⿲W法指導:
1、圈點勾畫。讓學生勤動筆墨,養(yǎng)成良好習慣。
2、朗讀感悟。抓住關鍵語句反復朗讀,從中體會思想感情。
在學習時,我認為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教學過程:
。ㄒ唬┣榫皩耄秩居H情(約三分鐘)。
播放歌曲《讓愛駐我家》,通過優(yōu)美的旋律和詩化的歌詞,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引發(fā)學生對“家”進行認真審視,從而架起文本與生活有效溝通的橋梁。然后請學生自由發(fā)言,暢談對“家”的理解。
。ǘ├首x課文,感悟親情(約八分鐘)。
1、聽讀課文,初步感受親情。
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整體感知文本,用簡練的語言講述散步過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學生朗讀課文,要求: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語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檢查閱讀效果:(屏幕顯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節(jié)呢?
C、散步的地點?
D、散步中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E.結(jié)果如何?
。▎栴}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盡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nèi)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三)精讀課文,探究美點(約二十分鐘)。
1、用你最喜歡的方式朗讀,從文章中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我最喜歡的是,因為它美在——— ”的句式,談談你喜歡的理由。(語文學習的要義之一就是學習語言,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要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3、課堂活動設計:鮮花獻給可敬的人。
多媒體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麗的鮮花,請你把它獻給文中的某個人物,你將獻給誰?請你結(jié)合文中描繪人物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的語句,說說你獻花的理由。
(1)學生閱讀可以進行小組間的合作。
(2)交流反饋。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點評。
。3)學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倏梢垣I給文中的“我”,因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責任感,在處理家人的分歧時講原則,不寵愛孩子。
、诳梢垣I給文中的“妻子”,因為她賢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劭梢垣I給文中的母親,母親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愛孫子。
④可以獻給文中的孩子,他聰明活潑,也很懂事。
。4)一個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關愛中消除了,于是他們共同走向了那條開著金色菜花、長著整齊桑樹、閃著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請同學們齊讀文章最后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溫馨幸福。
(四)拓展閱讀,升華親情(約八分鐘)。
1、多媒體展示作者寫作本文的契機之一,為學生閱讀思考文章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內(nèi)涵作鋪墊。
我與來西南政法學院進修中國民事訴訟法的美國漢學家柯爾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異同進行淺層次交談。出我意料的是他對中國文化的“孝”大加贊賞,說中國人的敬老愛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說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yǎng)父母才是人類的文明之舉”,這個,全世界數(shù)中國人做得最好。他還同我一起去看過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說這種“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國像一家人在過年的事,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
2、朗讀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通過反復誦讀這句話,教師適時點撥,使學生明白“母親”代表老一輩,“兒子”是年幼的一代!拔液推拮印闭侨松闹心,要背負起贍養(yǎng)老人,撫養(yǎng)下一代的責任。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2、多媒體播放中央電視臺的公益廣告《將愛心傳遞下去》,讓學生觀看體會中年人的愛心力量。
。ㄎ澹┱嬲\行動,抒發(fā)親情(約二分鐘)。
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丶覟樽约旱母改浮⒓胰俗鲆患拢捍反繁、揉揉肩、洗洗腳……幫助父母做點家務,陪父母散散步……
打個電話告訴家人,你很愛他們。(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是已知與未知的中介,學習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學習課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課內(nèi)外結(jié)合,以外促內(nèi)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偨Y(jié)全文,表達祝福。(約二分鐘)
親愛的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老師把下面這副對聯(lián)送給大家,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愛,永遠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上聯(lián):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下聯(lián):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橫批:相親相愛。
。ㄆ撸、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的原則是既要簡潔、形象、直觀,又要體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要點,突出教學重難點,因此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為:
散步
莫懷戚
尊老
母親
整個
我愛妻子
世界
兒子
愛幼
我的課說完了,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被身后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勸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后的隱患是危險的。全文分“準備攻打楚國→少年巧妙勸說→打消攻打念頭”三部分,結(jié)構緊湊、前后照應、生動有趣、寓意深刻。
學情分析:
對寓言這一體裁,學生并不陌生。但學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節(jié),不善于思考蘊含的道理。因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語句,圍繞具體形象的故事,理清“蟬、螳螂、黃雀、少年”間的關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隱伏的禍患”,從而深刻理解文章內(nèi)容,領悟告訴人們的道理。
設計理念: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二是體現(xiàn)了合作式學習,學生對故事的復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組的形式進行;三是倡導了個性化學習,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表現(xiàn)課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作繁瑣的分析,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協(xié)調(diào)者、合作者和激勵者。 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2、認知目標: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
3、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xiàn)課文內(nèi)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二、學習課文
1、初步感知,復述故事。
、偕倌曛v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請大家邊聽邊看邊想,能不能也講講這個故事,最好有所創(chuàng)新。(學生聽故事錄音、看多媒體演示。) ②同桌講講這一故事。指名講這一故事,組織評議。
2、理清關系,領悟道理。
①少年通過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訴吳王什么道理呢?請在文中找出直接說明的一句話。
、冢ǔ鍪尽跋s、螳螂、黃雀……禍患呢!”)指名讀。圍繞這句話,有什么問題要提?
、鬯鼈儭把矍暗睦妗狈謩e是什么?“隱伏著的禍患”又分別是什么呢?先結(jié)合課文,根據(jù)表格提示自學,再分小小組交流討論。 眼前的利益 隱伏的禍患
蟬
螳螂
黃雀
④指名交流(邊說邊操作演示多媒體)。
⑤“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它們可能是怎樣想的呢?你想對它們說些什么?練讀“蟬、螳螂……禍患呢!” ⑥吳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訴他的道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a理解:“恍然大悟”;“乘虛而入”,蟬、螳螂、黃雀,分別乘什么“虛”?其他諸候國乘什么“虛”?“不堪設想”,蟬、螳螂、黃雀分別有什么“不堪設想”的后果?b引讀:所以,吳王打消了……) 3、理解“方法”,體會特點。
對4-12節(jié),大家通過提出問題、結(jié)合課文研究問題,讀懂了。請默讀第3節(jié),想想看什么問題要提?
像剛才那樣,同桌商量商量,能解決這些問題嗎?(隨機點撥,“毫不介意”,他“介意”的是什么?)
練讀第3節(jié)。
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少年?吳王又是個怎樣的人呢?
4、選擇方式,表現(xiàn)課文。
你們覺得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現(xiàn)課文的內(nèi)容,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分小組準備后(分角色讀,表演,畫示意圖等)組織交流、評議。
三、布置作業(yè)
將《螳螂捕蟬》這一故事講給家人或低年級同學聽。
板書設計:
蟬 ← 蟑螂 ← 黃雀←少年
不能只顧眼前利益
【【必備】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五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