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課題是《小碎步練習》
一、說教材
我首先對教材進行一些分析:本節(jié)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律動第一冊舞蹈部分第四課的內容,它是在前面已經學習了正步、蘭花指的基礎上教學的,它將為后面的兒童舞蹈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說學生
參與本堂課學習的是本校的三年級學生,一共5名學生,其中有3名學生單耳佩戴助聽器,能夠基本聽懂口語并進行較簡單的口語表達;一名為未佩戴助聽器的學生,殘余聽力很少,基本上依賴手語進行表達;一名聽力正常的ruo智兒童,有基本表達意愿和聽懂日常用語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考慮聽障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心理年齡特征,我將教學目標制定為:
1、通過直觀的圖片、視頻和教師的演示,熟練掌握小碎步的基本要領。
2、能完整流暢的完成小碎步練習配樂舞蹈的內容。
3、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體驗,激發(fā)聽障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在舞蹈中的配合,培養(yǎng)學生肢體語言的美感和藝術表現(xiàn)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目標,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小碎步的基本要領;小碎步練習配樂舞蹈的內容。
難點是學會在舞蹈中的配合,加強身體協(xié)調能力和舞蹈動作、表情的美感。
五、教法、學法
為了講清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這里再從教法、學法兩方面談一談。
教法: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的原則,根據聽障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觀察、模仿、游戲這樣參與度較高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模仿學習和共同游戲中鞏固“小碎步練習”的知識,學會在舞蹈中互相配合。 學法:引導學生用動手實踐、模仿學習、合作游戲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模仿過程中掌握本課知識,在參與游戲中強化本課知識,提高團隊合作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
下面說一說本堂課的教學過程:
1、語訓
語訓是聽障兒童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以發(fā)展兒童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目的。這里進行“這節(jié)是什么課?我們在哪里
上課?律動課上我們學習什么?你們喜歡律動課嗎?”四個問答句的訓練,達到學生理解并會說的目的,同時加深了學生對律動課的認識。
2、準備活動
這兒是律動課的基礎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活動學生的基本部位,防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拉傷。按教師喊拍的節(jié)奏進行頭、肩、腕、腰、腿、腳部的基本活動,使聽障學生對節(jié)奏的感知得到鍛煉。
3、復習、導入
復習前面所學的正步和蘭花指,為本堂課所學的內容埋下伏筆,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幫助新知識的學習。導入使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任務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4、新授課
(1) 小碎步的基本要領
這部分的學習我采用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觀察圖片和模仿教師的方法進行教學,在觀察圖片時有了初步印象,然后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掌握小碎步的基本要領。“像不像小鳥在飛”讓學生聯(lián)想記憶,同時引出接下來的游戲活動。
(2) 小碎步練習
我采用配樂游戲的方法進行這部分的教學活動!靶▲B飛”這個生動有趣的律動組合游戲,不僅能對前面所學的小碎步進行強化練習,同時,能夠在游戲中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合作能力、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及音樂的表現(xiàn)能力,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達成教學目標。
5、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說出并演示學到的舞蹈知識,還有情感體驗。
這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回想了本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
七、板書設計
最后是我的板書設計,我采用能使學生一目了然的動作分解圖來呈現(xiàn)本堂課的主要內容“小碎步的基本要領”,簡單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模仿學習。
小碎步練習
一、基本要領:正步站立,兩腳腳跟抬起,用前腳掌著地,兩腳快速小步均勻地交替向前(或向任意方向)移動,膝部放松。
二、動作分解:
三、游戲“小鳥飛”
說課稿 篇2
一、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這樣描述:通過觀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分析教材內容,在上學期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角的分類及度量的知識。在本課之前,學生又研究了三角形的特性、三邊間的關系及三角形的分類等知識。積累了一些有關三角形的知識和經驗,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可以在比較抽象的水平上進一步認識三角形,探索新知。教材中安排了學生對不同形狀的、大小的三角形進行度量,再運用拼、折、剪等方法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學好它有助于學生理解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間的關系,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圖形內角和的基礎,同時為初中進一步論證做好準備。
課前我對學情進行了分析:
1、學生在學習本課前已經掌握了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的度數(shù),認識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分類,由于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角度有一定的差異,因此比較容易出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病⒁呀浻胁簧賹W生知道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結論,但是很可能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通過對課程標準的認識,以及內容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這樣的學習目標:
1、通過量、拼、折、剪等方法探索和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并會應用這一規(guī)律解決實際的問題。
2、通過研究直角三角形進而研究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初步認識、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邏輯思辨方法。
二、評價設計
針對這一目標的完成,我設計了一下評價方式:
1、交流式評價:通過師生、生生對話交流,在交流中對學生進行評價。
2、表現(xiàn)性評價:通過小組討論表現(xiàn)、學生回答問題情況,適當對學生進行點撥。
3、操作反應評價:通過學生在研究三角形內角和過程中的測量、簡拼、折等活動對學生進行評價
評價題目
1、通過3個練習題(1、做一做。2、說一說3、拼一拼、想一想)
檢測學習目標1的掌握情況。
2、通過小組、同桌合作、匯報,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本節(jié)課所蘊含的學習方法,檢測學習目標2的掌握情況
三、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課件、3個直角三角形,2個銳角三角形、2個鈍角三角形、一張表格
學具準備:三角板、量角器.
四、教學過程
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通過一下四個環(huán)節(jié)完成。
1、觀察猜測,引入新知;
2、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3、鞏固新知,拓展應用;
4、總結評價、延伸知識。
第一環(huán)節(jié),觀察猜測,引入新知。
由圖形引入,讓學生指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發(fā)現(xiàn)在這些三角形中最大的內角是鈍角。問:想看鈍角三角形72變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演示:
。1)鈍角變小,另外兩個角怎樣變?
。2)鈍角變大,另外兩個角怎樣變?
。3)鈍角變大、變大、變大再變大,還能再大嗎?發(fā)現(xiàn)再大就成平角了。平角多少度?這時把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加起來,和可能多少呢?猜測:180度。
這只是我們的猜測,(板書:猜測)數(shù)學是要用事實說話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板書課題)這樣由三種變化的三角形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為后面的學習做準備
第二環(huán)節(jié),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
(一)直角三角形內角和
先讓學生觀察一副三角板的內角和,發(fā)現(xiàn)都是180度,和猜測是一樣的,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呢?課件出示一些直角三角形,讓學生用手中的工具驗證你的猜測。
四人小組合作,拿出學具袋里三個紅色的直角三角形和表格,用不同的方法驗證猜測。學生可以“量一量”,也可以“剪一剪”,還可以“折一折”。匯報時要讓學生說一說方法,同時在課件上展示。
這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通過量、拼、推理等實踐操作活動,自主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通過這些過程使學生明白:探究問題有不同的方法、途徑,并且方法之間可以互為驗證,達到結論的統(tǒng)一,從而使學生明白獲得探究問題的方法比獲得結論更為重要。
。ǘJ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
課件出示將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問:你能利用我們剛才學到的知識來研究它們的內角和嗎?動手試一試,可以同桌討論。(學生操作,匯報,課件演示)讓學生模仿老師操作說理。由此得到了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我們就可以說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這是三角形的一個特性。
這樣引導學生通過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來推導出銳角和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使學生初步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邏輯思辨方法。
第三環(huán)節(jié)、鞏固新知,拓展應用
用三角形的這一特性來解決一些問題
1、基本練習
通過做一做和說一說這兩個練習來強化學生認知。
2、拓展練習
拼一拼、想一想
。1)兩個三角形拼成大三角形,說出大三角形的內角和
。2)一個三角形去掉一部分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無論三角形的形狀或大小如何改變,內角和都是180度,看來三角形的內角和度數(shù)和他的大小形狀都無關。
。3)再把這個三角形剪去一部分剪成一個四邊形,它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4)如果變成五邊形,你還能求出他的度數(shù)嗎?
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新的知識,能夠靈活的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度。在此基礎上滲透數(shù)學的“轉化”思想和“分割”思想提高學生靈活運用和推理等各方面的能力。
第四環(huán)節(jié)、總結評價、延伸知識
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收獲或感受,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拓展升華。
五、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內角和
猜測(180度)
驗證:測量、撕拼、折疊結論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我的板書簡明扼要,體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而且是對本節(jié)課學習方法的一個回顧。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紙的造型(之一)是浙江省義務教學初中美術第四冊第二部分手工制作中一個教學內容,在手工制作中紙的造型是培養(yǎng)學生慧眼、巧思、妙手的有效途經。同時也為學習第六冊紙的造型(之二)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教學大綱,依據對教材具體內容的分析和對學生實際情況的了解,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出發(fā)點,以為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能力落腳點,我確定本節(jié)課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讓學生了解紙造型的特點與作用,掌握其簡單的制作方法。
(2)過程與能力目標
學習從平面形態(tài)到立體形態(tài)的造型,培養(yǎng)學生的體積和空間意識,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與造型思維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學生掌握簡單的從平面形態(tài)到立體形態(tài)的制作方法。
難點:在平面形態(tài)到立體形態(tài)制作過程中雙手的協(xié)調配合
。ǘ┱f教法
課堂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調整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實現(xiàn)教師由知識的灌輸者向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轉變,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轉變,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本堂課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本堂課的課間、課尾,我通過圖片、音樂,兩次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認知沖突,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活動去解決發(fā)展的不平衡,啟迪學生的思維,
2.討論互助法
課堂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師生共同營造的和諧、寬松、民主的氣氛中,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同時形成了豐富的人生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和互助精神。
。ㄈ┱f學法
現(xiàn)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學的方法。本堂課我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以下學法。
1.討論法
把學生在制作過程中互相討論促進認識,增進友誼,掌握技能。
2.學生指導法法
以學生指導學生,讓完成好的學生去幫助其他困難的學生,培養(yǎng)班級同學間的一種團結互助精神。
(四)教學過程
我將本課教學過程定位在師生交往、共同探究復習方法,突出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我作了如下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輔助,使本節(jié)課的教學更加直觀,增加欣賞內容使之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更加生動。
學生:為使課堂教學能順利進行,學生在課前準備必須的工具和材料(紙,雙面膠,剪刀)
輕松課間
顯示片頭(一首歌曲、教學課題)
讓學生的心逐漸平靜下來,給學習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的環(huán)境。
導入新課
讓學生動手折紙――要求把一張紙折出一個立體的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什么叫紙的造型――就是把一張平面的紙塑造成一個立體的行。
講授新課
。ㄒ唬┳髌沸蕾p
開闊學生視野,了解紙造型的作用和各種形式,揭發(fā)求知欲,促進課堂氣氛。
。ǘ┘挤ㄖv解
1、(繪、剪、劃刻、切割、折疊、包折、卷曲、組合、粘貼)讓學生知道通過這些手法可以創(chuàng)造出更加生動的形象。我主要通過具體的作品使學生來了解這些技法的運用。
2、通過提問討論的形式使學生掌握紙的造型制作圖示中各種線條的作用(提問討論加深學生了解)
。ㄈ┚毩
制作書中的公雞使剛學的知識得到應用鞏固在學生練習過程中以學生輔導學生的方法來完成這次練習,培養(yǎng)了同學間的一種相互協(xié)作精神,同時使更多學生能得到輔導上課效率更高。
紙 的 造 型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紙造型的特點與作用,掌握其簡單的制作方法。
2、學習從平面形態(tài)到立體形態(tài)的造型,培養(yǎng)學生的體積和空間意識,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與造型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掌握簡單的從平面形態(tài)到立體形態(tài)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
在平面形態(tài)到立體形態(tài)制作過程中雙手的協(xié)調配合
課前準備
制作《紙的造型》多媒體輔助,讓學生在課前做一個折紙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上課,師生問好!
導入
讓學生動手折紙――要求把一張紙折出一個立體的行
(三)學習新知
1、用多媒體輔助的形式讓學生欣賞一些紙的造型作品使學生明白用一些平面的紙也能做出如此漂亮的造型(揭發(fā)學生的興趣)
2紙造型的手法
。ɡL、剪、劃刻、切割、折疊、包折、卷曲、組合、粘貼)讓學生知道通過這些手法可以創(chuàng)造出更加生動的形象。
3線條所表現(xiàn)的意思
表示向下折
表示向上折
表示輪廓線
表示粘貼部分
。ㄋ模┚毩
制作26頁公雞(根據書中的圖示制作)
折 畫 剪 刻 折
。ㄎ澹┹o導
由完成早并且做得好的學生進行輔導(每組一個)
做得快的同學根據26頁的圖繪制并折動物一個
小結
主要講評學生的課堂練習為主
。ㄆ撸┫抡n
評課稿(美術課)
本節(jié)美術課,潘老師在課前作了精心的準備,制作了一個多媒體輔助,節(jié)省了教師的板書和講解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更多地動手時間,更為重要一點是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更加加深了學生對紙造型的直觀形象,對完成本次課的教學目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次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步驟安排合理,學生從開始導入到最后完成紙雞的制作,完成了本次課課前預定的教學目標。
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動手進行制作的熱情高漲,動手制作的時間也較多,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主體性地位,特別是課的導入,讓學生自己動手折出一種紙的造型,發(fā)展了學生個體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這點很好。
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基本解決了本次課的教學重點,如利用媒體工具和學生的示范制作,使學生基本掌握了從平面形態(tài)到立體形的制作方法。
建議:(1)提高評價機制的靈活性。
(2)出現(xiàn)了雞重心問題,未能最好的解決辦法。
評 課 稿
授課內容:紙的造型
課前準備
在課前,對教案進行了較精心的設計,課的重點、難點、課前準備等比較詳細
課的結構合理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的進展基本按教師原先所設計的展開,從課的導入到學習新的知識,安排基本合理。
能用普通話上課,并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整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經觀察能人人積極動手參與制作,基本上能當堂完成一件作品的制作,本課應要掌握的技能基本都掌握了,
教師的基本功較好,體現(xiàn)在教學中,表現(xiàn)為講解清楚,教態(tài)自如。
希望:
。1):背景音樂的播放,我個人認為在講解的時候最好停一下
(2):在制作開始前,要向學生指出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這樣能使學生更順利的完成制作任務。
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銳角三角函數(shù)》(第一課時),所選用的教材為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jié)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方法和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新教材九年級下第28章第一節(jié)內容,是初中數(shù)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直角三角形兩銳角關系、勾股定理等知識的基礎上,對直角三角形邊角關系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為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識奠定了基礎,也是高中進一步研究三角函數(shù)、反三角函數(shù)、三角方程的工具性內容。鑒于這種認識,我認為,本節(jié)課不僅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征來看:
九年級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能力較強,具備了一定的數(shù)學探究活動經歷和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從學生已具備的知識和技能來看:
九年級學生已經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各邊和各角的關系,能靈活運用相似圖形的性質及判定方法解決問題,有較強的推理證明能力,這為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
從心理特征來看:初三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fā)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fā)展。
從學生有待于提高的知識和技能來看:
學生要得出直角三角形中邊與角之間的關系,需要觀察、思考、交流,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體會銳角三角函數(shù)的意義,提高應用數(shù)學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了,深入淺出的剖析。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jié)課的要求,我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確定為:理解正弦函數(shù)意義,并會求銳角的正弦值。
難點確定為:根據銳角的正弦值及一邊,求直角三角形的其他邊長。
二、教學目標分析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從知識技能、數(shù)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tài)度等四個方面闡述,而這四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lián)系的一個完整的整體,學生學知識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以知識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tài)度,并把前面兩者通過數(shù)學思考充分體現(xiàn)在問題解決中。借此結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將四個目標進行整合,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 理解銳角正弦的意義,并會求銳角的正弦值;
2. 初步了解銳角正弦取值范圍及增減性;
3. 掌握根據銳角的正弦值及直角三角形的一邊,求直角三角形的其他邊長的方法;
4. 經歷銳角正弦的意義探索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 觀察分析、類比歸納的探究問題的能力;
5. 通過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體會數(shù)學的合理性和嚴謹性,使學生養(yǎng)成積極思考,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并且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教學方法和學法分析
現(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情況,本節(jié)課我采用“三動五自主”的教學模式,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置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道下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lián)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xiàn)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本節(jié)課的教法采用的是情境引導和探究發(fā)現(xiàn)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適宜的問題情境引發(fā)新的認知沖突;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教師通過引導、指導、反饋、評價,不斷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好奇心,使其在積極的自主活動中主動參與概念的建構過程,并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享受數(shù)學學習帶來的樂趣。
本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采用自主探究法與合作交流法相結合。本節(jié)課數(shù)學活動貫穿始終,既有學生自主探究的,也有小組合作交流的,旨在讓學生從自主探究中發(fā)展,從合作交流中提高。
四、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數(shù)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jié)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 自主探究
1、 復習舊知,溫故知新
1、 已知:在Rt△ABC中,∠C=900,∠A=350,則∠B= 0
2、已知:在Rt△ABC中,∠C=900,AB=5,AC=3,則BC=
設計意圖:建構注意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fā),相似的三角形性質是本節(jié)課深入研究銳角正弦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利用多媒體播放意大利比薩斜塔圖片,然后老師問:比薩斜塔中條件和要探究的問題:“你能根據問題背景畫出直角三角形并且利用邊求出斜塔的傾斜角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銳角三角函數(shù)(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已激發(fā)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二)自主合作
1、 發(fā)現(xiàn)問題,探求新知(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內合作探究)
1、(播放綠化荒山的視頻)課本P74問題與思考,求的值
2、課本P75思考:求的值
設計意圖:現(xiàn)代數(shù)學教學論指出,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xiàn)思維的過程性,在這里,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
2、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1、課本P75探索 ,
問:與有什么關系?你能解釋嗎?
2、正弦函數(shù)定義:在Rt△ABC中,∠C=900,,把銳角A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叫做∠A的正弦,記作sinA,即sinA=
對定義的幾點說明:
1、sinA是一個完整的符號,表示∠A的正切習慣上省略“∠”的符號.
2、本章我們只研究銳角∠A的正弦.
3、sinA的范圍:0
設計意圖:數(shù)學教學論指出, 數(shù)學概念要明確其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范圍等) ,通過對銳角正弦定義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yōu)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shù)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于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引入到下一環(huán)節(jié)。
(三)自主展示(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1、(例1課本P76)已知:在Rt△ABC中,∠C=900,根據圖中數(shù)據
求sinA和sinB
2、判斷對錯(學生口答)
(1)若銳角∠A=∠B,則sinA=sinB ( )
(2)sin600=sin300+sin300 ( )
3、如圖,將Rt△ABC各邊擴大100倍,則tanA的值( )
A.擴大100倍 B.縮小100倍 C.不變 D.不確定
4、如圖,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P(3,- 4),OP與x軸的夾角為∠1,求sin∠1的值。
設計意圖: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例2……,體現(xiàn)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發(fā)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huán)節(jié)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四)自主拓展(提高升華)
1、課本習題28.1第1、2、題;
2、選做題:已知:在Rt△ABC中,∠C=900,sinA=,周長為60,求:斜邊AB的長?
以作業(yè)的鞏固性和發(fā)展性為出發(fā)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一個延伸?偟脑O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五)自主評價(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yōu)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是那個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么三個問題:
、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么;
③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
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并充分體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層層遞進,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為了使課堂效益達到最佳狀態(tài),我設計以下問題加以追問:
1、sinA能為負嗎?
2、比較sin450和sin300的大小?
設計要求:(1)先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內探究
(2)各組交流展示探究結果,并且組內或各組之間自主評價.
設計意圖:
(1)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善于反思的好習慣.
(2)學生通過互評自評,可以使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感受自己的成長和進步,同時促進學生對學習及時進行反思,為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改進教學,實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據。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教學反思
1.本教學設計以直角三角形為主線,力求體現(xiàn)生活化課堂的理念,讓學生在經歷“問題情境——形成概念——應用拓展——反思提高”的基本過程中,體驗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探究的樂趣,使學生在學中思,在思中學。
2.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過程,深化理解,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來體現(xiàn)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是通過對學生參與學習的啟發(fā)、調整、激勵來體現(xiàn)自己的引導作用,對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起著積極作用。
3.正弦是生活中應用較廣泛的三角函數(shù)。因而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力求貼近生活。又從意大利比薩斜塔提煉出了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體會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說課稿模板集合四篇】相關文章: